搜我想看男篮之殇(特别篇):关于郭艾伦
男篮之殇(特别篇):关于郭艾伦
在“男篮之殇”第五部分中,关于郭艾伦这次世界杯的表现已经说的很多了。这里单独拎出来再提,就是站在一个辽篮球迷、郭艾伦球迷的角度说点体己话。
这次世界杯对于郭艾伦来说,相当于高考名落孙山,甚至比这可能还要严重。如果说男篮这次兵败,损失最大的是中国男篮的发展的话,具体到个人,我认为就是郭艾伦,没有之一。世界杯前在一些帖子的发言中,我明确的提出了这次世界杯是郭艾伦职业生涯最重要的比赛。男篮成绩好,自己发挥得好,就可以凭此提升一个段位,从CBA联赛的球星,成为目前中国男篮的旗帜,甚至比肩前辈,成为中国男篮殿堂级别的人物。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而是已经具备了冲击这个的条件。但现实很冷酷,而且比预想中的还要严峻,郭艾伦在不利的赛场环境下,迷失了自己,也彻底葬送了这样的一个前景,并将给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更加糟糕的是,留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似乎已经不多了。
下面是“男篮之殇”第五部分关于郭艾伦的内容,核心意思就是:郭艾伦具备了成为这支中国男篮新核心的能力;男篮没有给他核心球员的待遇,在球员配置及技战术打法上对他不友好,甚至主教练也缺乏对他足够的信任;但郭艾伦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世界杯没有打好比赛,自己的责任还是主要的。下面是关于艾伦那部分内容的小标题,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下。(男篮之殇(五):削足适履作茧自缚的用人让男篮在混乱和迷茫中找不到出口https://bbs.hupu.com/29394035.html)
1、没有树立郭艾伦或者周琦新核心地位是倒行逆施。
2、郭艾伦具备了成为这支男篮新核心的能力和水平。
3、郭艾伦没有得到核心球员应有的重视和信任。
4、没有核心地位不是郭艾伦打不好比赛的理由。
这里特地补充一点,关于郭艾伦与易建联。
首先申明一点,易建联作为郭的前辈,理应得到必要的尊重,郭在这一点上,无论赛场内外,一向都做得很好。这是首先必须肯定的。他们是国家队多年的队友,易建联的存在,客观上也深刻的影响了郭艾伦在国家队的发展,有正面的,也有不利的方面。就本次世界杯而言,负面的或许更多些。
这次国家队集训一直到8月初易建联合练前,郭艾伦在许多热身赛中一直充当着球队核心的角色,尤其在与强手的比赛中更有着出色的发挥。但在易建联回归后,一切发生了改变。国家队明确了世界杯主打内线的策略,并且树立了易建联绝对核心的地位。而郭艾伦仅仅是充当易身边的一个主要传球手之一的角色。在8月中旬的四国赛中,郭易首度同场,两人的定位已经很明确。但在这次四国赛中,已经可以看出,尽管郭艾伦一直在认真的努力的想做好自己的角色,但实际效果一般,表现非常挣扎。8月13日本人在辽区发了一帖《个人理解并同情郭艾伦!》https://bbs.hupu.com/28934301.html表达了自己对郭艾伦出征世界杯前景的忧虑。
事实上,郭易不适配的这种打法一直延续到了世界杯赛场。郭艾伦在世界杯赛场的“犹豫”,主要来自己两方面,一是在易建联一起出场时,认真奉行主打内线,易建联优先的原则,拿球后第一时间找他,执行战术的目的成了想法设法把球交给易单打。但在易攻击不顺的情况,特别是自己也有投篮机会的时候,他有些动摇了,在传与投之间犹豫着。几度出现自己有投篮机会,易建联位置不好时,却选择了传球,以及自己有投篮机会但没在第一时间出手后,跌跌撞撞又强行出手。这种"犹豫"表现,归根结底就是在贯彻教练意图上与自己的临场把握抉择上产生了纠结。另一方面,以易不在场时候为多,艾伦对放慢比赛节奏、主打内线、磨阵地战可能潜意识中就有些抵触,在他认为有反击机会或者说有机会阵地突破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单干,尤以比赛胶着和落后的时候较多,他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节奏的变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发挥改变局势。但他的这些勇猛的出击,遭到了对手的严重针对以及队友因为准备不足给予的支持有限,最后的结果事与愿违,也导致了他赛场的心态起伏。
郭艾伦在面对不同的赛场环境和灵活执行战术方面,还真的向老大哥学习。男篮确立的磨阵地凿内线的策略,其实易建联也不一定完全适应,他在广东一个赛季也没这么打过了。但他在临场把握上,则充分显示了更多的灵活性,除了最后对阵尼日利亚的下半场,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无论是篮下硬抗,还是中距离的翻身跳投,甚至是持球后的向篮下的突破,他表现得近乎全能。而在其余的比赛中,他主动攻击的意愿和积极性其实并不强烈,总是走上线挡拆或者掩护,很少低位要球。
再看看对阵韩国最后一分钟,易郭配合的那些镜头:男篮落后一分,易郭赵西班牙挡拆,艾伦坚决突破上篮,中国队比分反超一分。下一回合,易建联在边线附近断球成功,男篮再打阵地,郭艾伦持球,易建联强侧45度要位,此时艾伦两度想把球给易,但易建联始终没有要球,并伸出一只手来做了一个拳头的手势,继续打挡拆。所以就有了最后郭艾伦那个后撤的3分致胜球。这其中能够反映或者说值得玩味的东西很多。在执行了一个拳头后,郭艾伦看到易建联在抢位置,下意识的想把球交给他打,一是贯彻主打内线的战略意图,二是上一次挡拆成功后,对手或许有防范,执行会有难度。但在易建联的明确继续打挡拆的决定后,郭艾伦很快的配合执行了,并且个人认为这时的郭艾伦凭借着多年的赛场经验,考虑到了突破的困难,所以对手在他前方将他围堵后,他并没有选择去观望易建联及队友的位置,而是很坚定的持球后退,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投进了那个致胜3分球。这个球可以解读的内容太多了。关于战术选择和执行的,关于易建联的,关于郭艾伦的,关于球的,关于人的。
郭德纲说,谁活的久谁就是艺术家。
球迷习惯把篮球看的那么纯粹,因为篮球包括竞技体育本质上属于一种娱乐,我们从中想得到的是一种放松和愉悦,或者解脱,甚至发泄。但篮球圈是篮球人赖以生计的江湖,江湖永远充满恩怨和是非。这不是阴谋论,而是现实。虎扑就是篮球圈重要的一片舆论场,也是各方的一个角斗场。看看世界杯赛后国区的风向,畅意的捧一个人,肆意的贬两个人,刻意的忽略一个人。吃瓜群众会觉得很有意思。
最后我想对郭艾伦说的是,时势造英雄。许多东西,看似离你很近,触手可及,其实云山雾罩,相隔很远。甚至一些你力不可及的因素,穷一生努力,你或许还到达不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错过了就错过了。愿你永葆热爱初衷,秉持一贯快乐篮球的理念,去不懈努力和追求,追求一份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

daisy7564
· 北京机关算尽把奥运门票都丢了,还battle核心不核心?既然公认郭不是核心,没那个能力。谁是核心就找谁呗,天天瞄着郭艾伦是有毛病么

danne
· 上海lz好文,我一直觉得艾伦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教练的战术安排和打法要求限制了他的能力。以前艾伦和阿联的挡拆也不见了。战术的选择不定,让艾伦陷入了自己攻也不是,配合阿联也不是。总结的很好,就两个字 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