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谣言系列之(1)---16年奥运会上的助攻规则真的改变了?

avatar
关注

        因为之前发表了几篇涉及到论坛里某些群体和球迷的奇怪行为的系列贴,所以遭遇到了各种私信骚扰,以及各种跨区攻击,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举报,之前的贴被论坛短信通知“因为回帖内容已经偏离原主题,帖子已关闭”,虽然这些问题是我并不想见到的,不过这样的结果却恰恰印证了我之前帖子的内容是在真实发生的。所以,从本期开始,为了避免那些跨区挑口水的影响,球迷怪现象系列停止连载。全新开始“篮球谣言系列”。并且对于跨区者不再进行回复,只进行直接的举报,希望辽宁专区的各位辽宁球迷也能这样做,以免回复他们而殃及到自己。

言归正传,今天就开始“篮球谣言系列的第1期---16年奥运会上篮球比赛的助攻规则真的改变了吗?”

在19年男篮世界杯结束之后,论坛里针对郭艾伦肆意贬低,抹黑的过程当中,其中一篇《2016奥运郭艾伦场均助攻历史前列,助攻失误比好看》的帖子受到了某地球迷的广泛追捧,此篇文章的作者,通过查阅他的回帖记录,很清楚的能够看得到他来自于哪个地区,虽然在其回帖的过程当中,尝试过在其他球队的专区进行回复,但是他本队的球迷的回帖内容却把他彻底出卖,暴露了其真实主队是哪一支。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些问题,下文中,将会一一进行解密。

下面就以他在帖子的言论来进行说明。其实在他这个贴子出现之后,论坛里已经有人进行过相关的科普,奈何,那些进行科普的球迷们因为势单力薄,他们的回复内容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结合之前的网友科普的内容,以及我所查阅过的资料进行说明。

首先,在他所谓的助攻统计规则改变唯一的依据就是12年的助攻统计手册和16年的助攻统计手册的内容不同,下面我就来把他列的所谓2012年的助攻解释发一下,是按照他截图的内容翻译的。

而在他截图的内容当中,很清楚的能够看到,传球算不算做助攻,与进攻球员是否运球及运球次数无关。

就是他这样误导性的表达,使得很多人就相信了。

所以在他的帖子内容当中率先列的是2012年奥运会的统计员手册中助攻规则,内容是在得分的过程当中,是否被计为助攻,要看谁的在这次进攻中的贡献更大,如果是接到传球之后由接球人进行自主攻击,那么此次得分便不会计为队友助攻,而他是怎么解释的呢?其原文“换言之,球给到内线,内线靠一下对手,运一下球,翻身一个跳投或勾手,是不算助攻的,因为得分来自于内线球员自己判断后的技术动作运用传球给外线,不运球直接投篮才算助攻如果运球了,则必须几乎完全攻空篮,没有防守球员干扰才能计助攻,不然应当认定攻篮球员个人技术的运用在得分中贡献更多,不计助攻”,说的简单一点,按照他的理解,只要是队友拿到传球只要运球了,就不会被计为助攻。就是这样他带着自己主观理解的解释,助攻规则就改变了。而事实却根本不是他说的那样。之后,他又列举了所谓的16年奥运会的技术统计手册,内容是怎么样写的呢?并不是和12年的书写方式一致了,而是采用了类似于1,2,3条的顺序举例解释了,但是我们通过原文发现,在16年的助攻统计规则上仅仅是细化了12年助攻统计规则,并非如他所说的是改变了助攻统计规则。按照他的说法,只要是接球队员接到了队友的传球之后,就不能运球了,只要运球了,就不能计为助攻,但是12年的助攻规则真的是这样吗?恰恰相反,12年的助攻规则说的是在本次进攻当中传球队员和接球队员谁在得分过程中的贡献大,然后临场统计员结合进攻球员的进攻方式选择,对进攻贡献的判断进行记录,并且也非常清楚的提到了与是否运球是没有关系的。其实在12年统计员手册当中,完全没有完全说明队员在进攻当中是以什么方式去进攻的,而这也就让他能够从中找出误导球迷的借口,加之他自己观点去解释规则。而16年的助攻统计规则,说的直白一些,仅仅是在12年的统计规则基础之上解释的更加细化了,让数据统计做到更加严谨。

而在虎扑的裁判区,也曾经对国际篮联de的比赛当中,球员的转身,运球等动作进行过详细的解释,从文章中也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助攻规则的解释和他的那些说法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还有很重要一点,重点,重点,重点,重要的内容说3遍!那就是在临场比赛的助攻统计当中,统计员的主观因素不可忽视。其实比赛中的很多球会不会记为助攻,是要根据统计员的个人判断的,所以在官方的比赛开始之前,会组织统计员进行培训,为助攻的标准做一个指导,但是并非是硬性的规定,具体情况需要统计员的临场分析。所以球迷就单以比赛录像和比赛复盘去判定哪一个球被记为助攻是完全不负责任的,比如球员A扔了仅仅是碰到一点篮网的球,然后篮下的队友接到了球,这时候统计员的不同理解就会造成不同的统计结果,有可能统计员会把这个球判定为1次助攻,也有可能有统计员会把这个球算做1次投篮不中,然后队友被记为1次篮板加得分,这就是统计员的主观因素影响结果的例子。所以,唯一能够作为主要依据的就只有当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表》,这个资料当中会把球员在哪个时间点发生的助攻标注出来,然后赛后会根据这个资料,进行判定统计是否准确,这也是为什么在19年的世界杯上,第一场比赛对阵科特迪瓦,郭艾伦临场的助攻是9次,而第二天赛会更正为8次的原因,这些都是篮球比赛当中最基本的常识,但是那些造谣助攻规则修改的人却不了解。

而且,此贴的作者避重就轻的表达方式做到了极致。因为他有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并没有给大家科普或者说介绍(当然,他自己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就是为了误导别人而发的贴,还没有来得及学习篮球统计的基本规则)。其实每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的《统计员手册》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当中,《统计员指导手册》的内容是由举办国的奥组委下设的篮球比赛组委会编写的,并非是由国际篮联编写,国际篮联只负责指导,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只要你们没有把带球走4步算好球,国际篮联是不会规定你的《统计员手册》的书写格式和具体内容的,也就是说并非像他写的那样,只有16年奥运会的篮球统计手册改变了,其实去查阅一下04年到12年的《裁判员手册》,《统计员手册》没有一届的表述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就是他这样忽略这样一个重点,让很多不了解奥运会规则和国际篮联的关系的球迷瞬间就被误导了,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为郭艾伦的助攻数据高,是因为16年改变了统计规则,其实根本就是胡说。统计规则根本就没有改变,而且是不但没有变得容易,反而因为规则的细化,更使得统计变得准确了,以前可能模棱两可的统计,现在反而变的更少了。他在解释中还说了一个,如果造成罚球,只要罚中1个就会被计为助攻,这个规则一直都有,并非只有16年奥运会才有,之前就是一直存在的规则。下面的规则截图,就是12年版本的助攻解释当中的一条,说的非常清楚,传球造成犯规,获得罚球并罚进,是记为一次助攻的。

下面,根据查阅的资料,先简单介绍一下一场正规的篮球比赛中,是怎么样进行技术统计的,首先在技术台,有技术代表,有统计员,而根据比赛的规模和级别的高低,在技术台的人员数量也是不同的,最低级的正规比赛,技术台上要有最低的3名统计员,而在高级别的比赛当中,比如亚锦赛,世锦赛,奥运会上基本都是3-6人,在比赛的过程当中,现在还有了实时的数据统计员,也就是我们在看比赛直播时能够看到的实时数据,但是要注意,这个实时统计的记录员和临场的记录员最开始并不一定是同一人,因为与当时的网络传输速度有关。实时统计的数据大部分是由网络记录员统计,是和转播商有关,而临场的记录员是实时的记录比赛数据的,而我们目前能够查到的数据资料,基本都是来自于临场比赛的统计员数据,因为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员的数据相对于实时的统计员更加准确和及时。还是上面提到过的,在19年的男篮世界杯小组赛中,第一场比赛中国对阵科特迪瓦的比赛之后,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为9次,但是第二天国际篮联的官网对数据进行了修改,郭艾伦的助攻数改为8次。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实时的技术统计和临场的统计有区别,如果基本信息相同,那么基本可以判定统计,如果不同,就要根据回看比赛就进行判断,就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在第二天郭艾伦的助攻数被更正为8次。而在比赛之后,临场的比赛统计员会把统计数据发到比赛的双方手中,一份给比赛的技术监督,最后由技术监督做一个总的数据表上交给官方,也就是我们最后能够查询到的数据,而临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表,我们普通球迷是无法得到的,技术统计表中会详细记录球员的助攻数据,书写的内容包括,助攻所发生的时间点,由球员A传给球员B,B是以什么方式得分,2分球,3分球,造犯规,或者2+1等等。现在的篮球规则和体系已经很完整了,对于球员的技术统计,基本上能够做到真实无误,也就是说球员的数据统计只会越来越准确,得到好数据受到错误统计规则影响的机会越来越低(另外,还要说一点,最近一次大修改助攻统计规则是在06年,06年为什么会修改统计规则,是因为在06年的男篮世锦赛小组赛中波多黎各对阵美国之后,波多黎各发现美国队的助攻数据和其助理教练的结果相差甚远,后来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是因为临场的技术统计员把所有的2+1的得分都计为了2次助攻,其实应该计为1次,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国际篮联更加规范和细化了《统计员手册》的内容,并且在内容当中特别加注了一句,每一次进攻最多记录为1次助攻,因为那次比赛的时候,有些场次的2+1被记为了2次),与其说是修改规则,不如说是完善规则更为准确。而且还有其他方式证明其发表的内容是有多么的经不起推敲,那就是他口中一直被自己奉为亲人的刘炜和郭艾伦是有在同一个篮球规则之下进行比赛的数据的(一个第三方的球迷把刘炜奉为亲人,也是挺值得细品的),众所周知,我们的联赛的规则是基于国际篮联的标规则制定的,除了单节的比赛时间不同,判罚争球的方式不同,个人犯规次数的不同(因为比赛时间不同,所以犯规次数增加),还有一个就是暂停时间的不同等基本规则之外,其他的数据统计规则和标准基本都是一致的。即便是规则有所改变,但是2名球员都是在相同的规则之下进行比赛的,那么他们在同一个联赛的比赛中的数据就完全可以证实所谓郭艾伦的助攻数据高,到底是因为助攻规则改变了,还是本身球员的助攻能力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相同的助攻统计规则标准之下,两名球员在出场时间接近的赛季当中的助攻表现,我们假设就以15-16赛季为节点,因为按照其文章中的逻辑,在16年的比赛当中,所采用的是新的助攻统计规则。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两名球员在相同的规则之下,在场均出场时间接近的生涯数据作为基础,进行一下比较(在二人职业生涯当中,场均出场时间在20分钟以下或40分钟以上的赛季不多,就以最具有普遍性的场均出场时间在30+的赛季的数据为基础)。无论赛季是哪一年的规则,二人的所谓统计“口径”都是相同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看一下两名球员的助攻数据。




而且,从上面的数据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在相同的助攻统计规则之下,在场均出场时间接近的情况之下,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也是占优的,在联赛的统一环境之下,并不存在所谓的“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同理,在二人亚锦赛的助攻数据也可以比较。


同时,还有一个数据也可以比较,那就是和国际篮联规则一致的亚洲比赛的数据,亚篮联的比赛规则是和国际篮联一致的。在15年的男篮亚锦赛中,郭艾伦参加9场比赛,场均出场21.8分钟,得到4次助攻,而在所谓的16年“改规则”之后,郭艾伦参加的19年男篮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中,郭艾伦参加5场比赛,场均出场23.2分钟,得到4.2次助攻,可以看出助攻数据并没有如其逻辑所说有大幅度的增加,在场均时间多1.4分钟的情况下,助攻数只提高了0.2,而这还是在郭艾伦打出联赛的最佳赛季时在亚洲赛场上的表现,所以说所谓“因为统计规则,之后的助攻数据都高”是说不通的。



回归原文,作者在之后列举了06年世锦赛和08年奥运会,以及16年奥运会和19年世界杯的助攻统计数据,表面上很直观的能够看到06年世锦赛的数据和08年奥运会的数据比16年奥运会及19年世界杯的助攻数少,于是,他就以这样的基础得出了是因为助攻规则的改变而影响到了之后的助攻数据高,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为什么在16年奥运会和19年世界杯上的助攻数要比之前的助攻数高呢?很简单,因为很球队的控球后卫的有效传球率有关,而且随着勇士的快打旋风模式开始,世界篮球的趋势也成为了小球为先,包括他们主队现在也是,现在各球队的进攻发起和终结点更多的出现在球队的1,2,3号位上,而不是像02年,04年,06年,08年那样,各球队中都有一个站桩的中锋,现在的篮球模式中反击快攻更多,传导球更多,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其他各支球队的助攻数量提高是必然的,比赛节奏更快,分享球更多,球员的传球能力更强,那么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助攻数的提高。以NBA为例,每一年的助攻数据都在提高,有球迷做过统计,近3年每年都提高了接近2.7个百分点,而进攻分享球的效率更是增加了超过2.75%,球的转移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的助攻数也就增加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道理。而并非作者所说的,是因为助攻规则的改变,助攻数才会增加。同之前的国家队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传导球数的增加,之前的比赛,后卫过半场落阵地,交给内线,内线有机会自己进攻,没有进攻机会就分给外线投篮,传导球分享球很少,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后卫球员的突破能力有限,无法通过突破分球的方式创造进攻机会或者助攻机会。而16年奥运会的比赛分享球做的要比之前12年多的多,微博网友计算过,当时的传球成功率增加了8.6%。同时因为现在的中国队中已经没有了能够吸引对方3名或者4名球员包夹的内线核心了(参考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对阵新西兰,对方4名球员包夹姚明,08年奥运会对阵西班牙,对方3名球员包夹姚明),所以只有更多的传导球,才能出现投篮机会。而且,说到郭艾伦的助攻数,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很多助攻都是郭艾伦的突破分球创造出来的,但是因为中国男篮的阵容当中缺少稳定的投手,很多机会出来了,但是投不进,整个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外线3分球命中率是排在最后的,而后卫传球出现机会之后,外线投不中,这样的传球有多少个呢?同样有网友进行过统计,在16年奥运会的5场比赛当中,这样的机会最少有13次,这13次是单指那种面前已经没有人防守的情况,我们按照40%的综合投篮命中率计算,就应该能够得到至少5次助攻,也就是说,如果球队当中有一名稳定的投手,郭艾伦的场均助攻数每场比赛至少会增加1次。所以,因为阵容当中的缺失,进一步影响了最终郭艾伦的助攻数。当然,这是根据理论推算,我们不以这样的论据为结果,但是这却是一个很合理的推算,而且稍微懂一点篮球常识,这个问题是很容易发现的,但是他们是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下面的数据是从84年奥运会到16年奥运会的助攻统计榜,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出在84年,92年的助攻王的场均助攻数都是相当高的,而且中国男篮的后卫们的场均助攻都不低,场均助攻低的年份就是04年,08年和12年,难道助攻规则只在这3届比赛修改了?显然是说不通的。














回到原文,之后作者就直接开始了他的一些列GIF图的轰炸模式了(我在论坛发现,好像用大量的GIF图特别容易能够误导球迷),根据他在之后的回帖内容,我大概能够了解到,他截图的依据是当届比赛官网所给的一个比赛复盘(类似于我们所看到的比赛文字直播),所以他以这样的基础去找到比赛中郭艾伦的助攻统计,这虽然算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的统计肯定不可能和比赛的临场统计完全相同(就像我上面举的例子,比赛过程中的实时统计都会出现偏差,更何况是根据一个这样类似文字直播的东西进行的统计。如果按照这样的复盘能够做技术统计,那么哪还需要现场的记录台的统计员呢?直接用实时的统计就好了)。按照他自己理解出来的统计标准,他把所有队友接球之后有运球动作的助攻都计为了他所谓的“注水”助攻,其实按照助攻统计的标准,接球人在接到传球之后,运球动作做的动作连贯,并且防守球员对于进攻队员的防守并没有产生实质的影响,那么即被记录为1次助攻,并非他所说的在12年的奥运会只要是有运球了,就都不算助攻,到了16年的时候就都算助攻了,这就是在明显的误导不了解篮球规则的人。这完全就是混淆视听的说法。

其实,有一个很容易想明白的方式就能够知道助攻规则到底有没有所谓改变了,我们看一下历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的主力后卫球员的场均助攻数,很明显的就能够说明问题,84年孙凤武场均7.7次,88年孙凤武2.1次,92年孙凤武3.6次,96年李晓勇4.4次,00年郭士强4.2次,04年刘炜2.4次,08年孙悦2.5次,12年陈江华2.2次,16年郭艾伦4.8次;从历届奥运会的球队助攻王来看,助攻数最低的年代就是从04年到12年这期间,在之前和之后场均助攻数据基本都是在4次左右。如果说仅仅是在16年改变了助攻统计的规则,之前没有修改的情况下,那么在04年以前也不会有那么高的助攻数据,甚至有孙凤武那种场均的7.7次了。所以说所谓的助攻规则修改完全是无稽之谈,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拉低16年郭艾伦的助攻数据,以达到贬低球员的目的。而且还有一点要说明,就是在10年的男篮世锦赛之后,国际篮联延长了3分线的距离,也就是说在11年之后的国际比赛当中,3分线的距离延长了,而距离的延长,必然会影响到3分球的命中率,进而影响到球员的助攻数据,以16年的标准来说,郭艾伦不但占不到任何的便宜,反而得到高助攻的机会远比之前要更困难。而且他还有一点招数很聪明,就是他只截取了郭艾伦在比赛当中助攻的GIF图,但是并没有之前比如12年陈江华,08年孙悦,04年刘炜的所有比赛的助攻GIF图,这样做,也就让不了解篮球规则的球迷以为之前的所有助攻都是接球队员没有运球直接得分,进而得到助攻了。然而事实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还有一点也是很直接思考的,正常来讲,本队球迷支持本队球员属于正常情况,比如有的球员打球脏,球迷都能因为是自己主队的球员而百般开脱。但是如果本队球迷能那样“热心”的去支持和自己主队无关的球员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这样做的目的了,甚至把和自己主队无关的球员能够奉为“亲人”(可能这个亲人的称呼是他真的需要的,也要感谢他对于郭艾伦的针对性,才让他自己多了一个原本和他自己无关的亲人)。而在论坛中,也有人做过相关的查询,支持刘炜最多的球迷当中,数量最多的并不是上海队的球迷,也不是刘炜效力过的新疆,四川队的球迷,反而是某第三队的球迷,而且在郭艾伦未被入选亚锦赛最佳阵容之前,论坛里是没有出现过所谓“历史第一”等等这样的说法的,而后这样的言论和投票行为日益增多,甚至某队球迷给自己直接就命名为“中国历史第一后卫XX”,而观其言论中支持刘炜为假,攻击贬低郭艾伦为真,这就是那些所谓要支持刘炜的人,支持刘炜的真正意图了。所以,以此系列文章,来反驳那些以黑球员为己任的人的言论,以让更多的球迷能够辨清谣言,了解更多真相。


引用说明:以上文章内容,参考了论坛里部分网友的回帖内容和微博中球迷所做的技术统计数据及球场新闻,国际篮联官网历届《统计员手册》当中关于助攻的解释,及篮球理论丛书《篮球百科系列--篮球基础及规则常识》第126页,关于助攻统计规则的解释,篮球比赛中的数据统计规则解释,附《统计表格式》。《篮球运动发展史》第72页,关于篮球规则的变化,以及国际篮联规则与nba规则的区别。《体育百科--篮球》第46页,助攻规则解释。《世界篮球与NBA》第17页,国际篮联的规则与NBA的区别等。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带有明显误导性的文章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以至于之后有很多人都认为那是正确的规则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19年的男篮世界杯上,郭艾伦的表现确实没有达到预期。而这时,在之前受到长时间压制的某队球迷就开始了反扑的行为,除了他们本队的球员,包括周琦,郭艾伦,赵继伟,方硕等球员无一幸免。而郭艾伦在之前的任何不佳表现都被无限的放大,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出现了一篇这样符合他们主队人心内容的帖子,而对于那些“宁可信其有的人”自然也就不会去证实文章中内容的真实度了。以致于说的人多了,那样一篇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文章和内容也就变成了他们口中的事实了,正所谓人多了,统一口径,假的也就变成了真的了。其实主要原因很容易想明白,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主队的后卫球员对郭艾伦造成不了威胁,所以便要去抬高其他后卫球员,无论是之前退役的,还是现役的,只要后卫不是辽宁队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以用的,所以其他后卫的地位都会提高,唯独郭艾伦不行。

不过,真正懂球的人还是有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那样混淆视听的说法和偷换概念的方式所欺骗的。

不得不说,有些谣言真奇怪。

发布于辽宁阅读 3124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黄老爷的腿接上叻

· 广东

我支持楼主发这种真正的科普文,而不是为了黑而歪曲事实,选择性眼瞎的误导文,顺便提醒一下跨区点灭大队,黑白矮是宇宙前三后卫,不建议与郭艾伦这种网红比,不是一个档次的,建议下次列数据的时候用库里、利拉德、哈登来比,如果觉得还不行就用乔丹比

亮了(42)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戏曲大师章益生楼主

· 辽宁
czsm有一说一,16年的刘伟和12年的刘伟,能力和球队地位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你拿这个数据根本没有可比性收起

有一说一,但凡数据上不占优,就都会说有其他原因。在四川队的时候,刘炜的球队地位可不低,当时就是球队后卫线上的绝对核心。从上场时间和出手数据就能够很直观的看出来。而且说球员数据是次要的,主要说的是“所谓的助攻规则修改说”。只要是联赛,两名球员都是在同样的规则之下的助攻数据统计,也就没有所谓的“口径不同”之说了。

亮了(1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这个不重名

· 辽宁
研究院库里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就是最开始骂刘炜的球迷群体是4分2助的球迷群体收起

有过虎扑专区,上过时代周刊吧 。

亮了(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