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的李梅火攻

avatar
关注

​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引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该计划使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的轰炸机组人员疑虑重重。李梅发现日军夜战装备不足,而且李梅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

三月十日的东京大轰炸在战争史上是任何交战国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之一。才一夜的功夫,B-29 就几乎摧毁了东京中心十六平方哩的面积,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筑——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筑物——被炸成废墟。据目击者说, 在大火蔓延过来之前, 炽热的高温已经使整个防火线熊熊燃烧。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烧得一乾二净,不留丝毫痕迹。人员伤亡惨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数比广岛或长崎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数还多。

美国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万人死亡,多数为平民,引起极大争议,加上后来的原子弹轰炸引起的伤亡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战略轰炸行为的目的主要是破坏日本生产战争物资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气,在总体战的理论中,这种攻势是可以接受的行为。

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也引起了对使用燃烧弹的道德争论,策划轰炸行动的柯蒂斯·李梅后来也指出如果美国战败,他本人肯定会被控犯下战争罪行,但他也认为这次轰炸使日本的侵略战争提前结束,从此间接减少了人命伤亡。

参加过此次行动的老兵也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东京大轰炸很可怕…但是也很必要,我从不后悔参与了这次行动”。

《萤火虫之墓》里也有对这一事件的描述。

步行街主干道理性讨论
发布于河北阅读 1275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