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电动车发展路线来看,特斯拉走错了三步非常重要的棋
首先,这篇文章基于特斯拉当下的技术方案讨论将来电动车的发展路线,个人觉得特斯拉在电动车非常重要的三个领域可能走错了路线。
特斯拉为什么选择这些路线?特斯拉当然懂得最优路线是什么,只是在特斯拉成立之初,市面上供它选择的技术路线实在太少,要不然特斯拉会拿笔记本用的电池装车上?特斯拉并不像比亚迪有强大的三电研发和生产能力,特斯拉的电池,电机,电控芯片以及大部分配件都是从供应商采购,特斯拉强大在于它的集成能力。
1,圆柱电池路线没有未来,因为它的上限是最低的,成不了超巨。
为什么?圆柱电池路线的空间利用率是所有电池路线最低的,成本最高,电池包pack效率最低的。特斯拉最早的models 由7104节电池集成,问题来了,特斯拉电池包每节电池焊接,在浇筑了最后的封闭胶之后,但凡有一节电池出问题整个电池包就作废,这就导致了特斯拉电池包pack良率低。
[下图这样的特斯拉电池组不少做二手电池的都有接触,一批货几十吨那种]。
再到model3已经分成多个模组,总计4416个21700电池,上文说到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在当年model3发布之后musk看到盈利的曙光。圆柱电池还有一个问题,单体密度一看280kg/wh,集成电池包只有140的密度,这数据不够看吧,浪费了太多的空间。当然了,特斯拉的纯电平台能比别的大部分车企放下更多的电池,出色低风阻和全车针对纯电的优化设计,所以现阶段特斯拉的纯电续航里程持平或领先的,但是在几年后的未来这个局面很难得到保持。
特斯拉从18650-21700-4680的圆柱电池路线在成本方面越来越低,尤其4680电池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也是4680发布会musk提到最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这个很好理解。但是电池越来越大,空间利用率得不到改善,显然落后于方形电池。电动车发展十余年,也仅仅特斯拉一家选择了圆柱电池方案。
[参考下面的电池尺寸图,中间往右分别为18650,21700,4680]
虽然由960节4680组成的电池包也采用了ctp模式,但是相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ctp模式提升更加有限,因为圆柱体的限制摆在那边。在电池配方进一步优化但是续航提升只有16%,所以我的结论是特斯拉在圆柱电池路线会越走越窄,不用太久特斯拉在发布models的续航优势很快被超越。
特斯拉电池组
比亚迪刀片电池组
特斯拉的财报可以佐证以上观点,在特斯拉model3全球热销的情况下,特斯拉在卖车这件事上依然还是亏损的,20年亏损9个亿美金,整体盈利那是因为卖了16亿美金的碳积分。19特斯拉和松下闹的很不愉快,特斯拉在一直跟松下压价的情况下,松下没有利润,好家伙特斯拉也还是亏损,这足以说明问题。
官媒关于特斯拉财报的信息,可信度满分
特斯拉电池组视频
2,特斯拉大电流路线绝对会被高压路线吊打,越往后差异越大。特斯拉的车端电压是纯电车最低电压平台之一,仅仅为360伏。想要获取大功率,要么用高电压,要么用大电流,这两种路线的优缺点都好理解,初中物理的知识。大电流的缺点:需要用更粗的线缆(成本),产生更多的热量(安全问题,限制功率),损耗更大。高电压的优点有:降低损耗,更安全,上限更高,缺点只有一个,技术难度比较高,市面上很难买到相匹配的电机,电控,空调等等。
目前市面上玩高压平台的有两家,保时捷taycan的800伏电压,比亚迪650v的e平台,诚然特斯拉超充v3的数据非常漂亮,最大功率250kw,很可惜大电流平台发热严重,最大功率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用它充满model3长续航版本的时间和搭载黑科技“升压快充”汉ev去120kw的国网充满时间是一样的。
特斯拉最新超充250kw的v3充电测试[来源新出行]
比亚迪国网120kw充电
目前我们国内的快充为了安全起见规定电流是不能超过250安培的[实际上电动车自燃事故有不少就是快充时候发生的],所以特斯拉在非自家快充充电功率是非常拉胯的,40-60kw居多。
特斯拉在国网快充桩充电
试想,当满大街的快充升级到250kw,350kw的时候,由于它们普遍会对高电压平台更加友好(实际上也只能走高压路线,如果按特斯拉的360v算350kw要970安培电流,你觉得这现实吗?),而特斯拉的电压平台还是360伏的时候,特斯拉车子去充电会更加拉胯。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特斯拉也可以走高压平台,届时特斯拉已经建成的几万台充电桩怎么弄?它会怎么选择只有musk知道。
3,视觉方案的智能驾驶缺陷太大,不加激光雷达就是拿消费者的命开玩笑,特斯拉智能驾驶出事只会越来越多。更要命的是musk多次表示不喜欢甚至diss激光雷达,会坚持视觉方案。
下图为musk在特斯拉自动驾驶日上公开diss激光雷达龙头Lidar
视觉方案的智能驾驶行不通其实无需我说太多,诚然特斯拉摸索探索许久,芯片算法也足够牛逼,但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视觉方案的L2问题频出,model3高速撞上静止的货车厢,视觉方案下出现的“幽灵刹车”很多车主都遇到过,我在虎扑也特意向几位特斯拉车主求证过,答案是也都遇到过“幽灵刹车”,现在已是如此拉胯,你还指望着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给你更安全的体验吗?例子不多举了,这方面的事故是洗不动的。
特斯拉高速撞上静止的货车厢
特斯拉在墓地
而且几乎所有的软件巨头和汽车制造商都在涉足自动驾驶领域,而它们的方案基本上是视觉+激光雷达方案,特斯拉特立独行教育消费者,能行吗?
做个总结,如果特斯拉按目前的路线继续发展,五年之后,特斯拉的续航被全面超越了,充电速度也跟不上了(当然自家超充体验还是不错的),自动驾驶也被小鹏蔚来吊打,特斯拉还能依靠什么立足于市场,设计?做工?服务?信仰?车机系统?当然了,musk壮士断腕,三步棋子重走,那相当于半推倒重来。
看完全文,投票吧,
你,看好特斯拉的未来吗?
您若觉得特斯拉还有什么问题,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