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世界杯17岁贝利登基球王
送给看了几个诱导性视频就说什么尴尬,什么不过如此的“董秋迪”们!
看看贝利创造的几个后人无法企及的世界纪录,看看球王表现是如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吧!
1958年世界杯,贝利入选巴西队,年仅17岁,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赛球员,这个记录直到1982年才被打破。
小组赛前2场,贝利没有上场。巴西3:0胜奥地利,0:0平英格兰。巴西实际上已经非常危险了——他们和苏联都拿到了3分(均为1胜1平),而英格兰也拿到了2分,如果下一场英格兰战胜奥地利而巴西输给苏联,那么就只能小组赛打道回府。苏联是1956年奥运会足球冠军,队内有雅辛、马斯连金、涅托、伊万诺夫等明星。巴西队主教练决定起用这个17岁穿着10号球衣的黑小孩。
贝利十分灵活地在前卫线和前锋线上来回穿插转移,而且还送出了不少精度出色的传球。下半场他和瓦瓦连续跑动中用头作连续空中传递,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可惜瓦瓦没有把握机会。
第77分钟,巴西队利用一次右路的任意球机会,贝利和瓦瓦连续做撞墙配合让苏联队整条后防线大乱,随即贝利在克里哲夫斯基放铲之前巧妙地将球横传助攻给了瓦瓦,瓦可让雅辛把守的球门失守!这是贝利世界杯上的第一个助攻!
小组赛出线使巴西队完成了他们的最低目标,而他们也成为八强当中硕果仅存的拉美球队。阿根廷和墨西哥的表现都让人大失所望,他们都在各自小组中垫底。
1/4赛巴西的对手是威尔士。贝利先在一群大个子后卫中抢点头球打了一次横梁。
威尔士的防线虽说不是稳如磐石,但面对西队居然能硬扛这么久,着实令人钦佩。但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那个不声不响的10号少年才是最危险的杀手,而他一直在等待机会给他们的心脏捅上一刀。
贝利第一个世界杯进球,1958年世界杯1/4赛,巴西对威尔士,1:0。
无论以什么角度,什么年代的眼光来看,贝利对阵威尔士的进球都是世界杯历史上的杰作,在离防守队员(查尔斯)如此近的距离下,完全背对球门,而队友正在后排插上的情况下,却出人意料地凭直觉敏锐地察觉到了防守队员重心变化,随即果断而充满想象力地用右脚脚尖向后挑球,与此同时迅速转身完成摆脱,球落地后弹速很快,而贝利还抢在协防队员(威廉姆斯)完成补防之前不停球直接巧射,令门将(凯斯利)完全来不及做出反应。几乎每一个技术环节都无懈可击,更不用说敢在世界杯生死战役完成这套连环动作的胆气了。比赛解说员脱口而出‘调皮’。
凭着他在比赛里射入的唯一进球,“贝利”这个名字突然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年轻的取得进球的球员,这一天他的人生才刚度过了17年零239天。直到今天,世界杯最年轻的进球者记录仍然只属于他,更别说这个黄金入球还保送巴西队杀入了半决赛了。
半决赛,巴西队面对的是拥有科帕、方丹的法国队。下半场,贝利成了高卢人的心腹大患。他在中路到处游走,既回撤拿球,又在禁区一带游弋,让法国后防线不时心惊胆战。第52分钟,巴西队断下法国队的传球并迅速攻入前场,济托躲掉马塞尔的铲球一脚怒射被挡出,球弹到迂回到左路的瓦瓦脚下,后者顺势起脚传中,阿贝尽管碰到了球却没有扑住,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身边贝利一脚将球捅进空门。3-1!
这个进球让法国队士气顿时低落下来,而随后巴西队集中了他们的进攻力量继续扩大战果。64分钟,加林查如法炮制再度冲进了禁区,将球横传给贝利,贝利一个“假射真传”,骗开了面前的凯贝尔和阿贝,可惜瓦瓦射出去的球被本弗恩舍身堵枪眼,但机敏的贝利没有错过机会,一脚补射再次让阿贝望洋兴叹。4-1了!
随后,巴西队守门员一个大脚开到前场,贝利把这脚球轻松卸下,观察到了凯贝尔正在朝他冲过来,右脚顺势一个穿裆把他过掉,紧接着一直带球向左,吸引了三名球员注意力后左脚突然向中路一分,加林查出现在了那个位置!凯贝尔和阿贝立即前后夹击,好歹没让这次传球形成射门,至于有没有犯规动作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贝利失掉了1个助攻。
失掉这个机会反而助长了巴西队的情绪,随后这群用脚可以拉提琴的家伙不断在中场控球,当迪迪把法国队球员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时,贝利突然再次冲向球门,球也适时地传到他身前,贝利用大腿颠了一下球,随后右脚凌空抽射,球再次从阿贝横着甩出去的身体和地面的那点空隙之间钻进了球门!
帽子戏法!这是继1930年乌拉圭6-1胜南斯拉夫的比赛里佩德罗.塞亚打进3球之后,世界杯半决赛再次出现有人上演“帽子戏法”的盛况(以后至今再也没有了)。
决赛,巴西队的对手是战胜上届冠军西德队的东道主瑞典队。
瑞典队先进球,1:0领先。巴西队很快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仅仅过了5分钟,加林查便在右路获得一对一的机会,成功甩开了瑞典的防守队员,随后便是一脚低平传中,贝利垫了一下,他左侧的瓦瓦将球扫进了大门!
随后他们便用一连串传切跑位和个人盘带让现场的瑞典球迷眼花缭乱,进球不过2分钟后,巴西队前场断球反击,贝利禁区外接传球颠了一下,然后左脚凌空劲射,啪地一声,球打在右立柱上,惊出了所有人一声冷汗。瑞典解说员用“非凡”来形容他的这次射门表演。但这只是巴西队和贝利整场比赛一个缩影而已,他们神奇的技术让全世界目瞪口呆,他们在世界杯决赛展现出的是他们独有的“GINGA”足球风格。
第34分钟,加林查如法炮制助攻瓦瓦,2-1,巴西领先!典人在一旁发愣,在前5场比赛里,他们还没有一场比赛丢了2球呢。
上半场行将结束时,贝利又创造出了一个让所有观众都印象深刻的机会:瓦瓦边路传中,贝利用胸部将球停下,随即一个轻挑闪过了扑上来的后卫,然后停也不停地左脚凌空抽射,可惜偏出了球门。拉松达球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不知道是为这球没进而喝彩呢,还是因为贝利这个表演太精彩而不由自主地鼓掌。
下半场第55分钟,尼尔顿.桑托斯压上助攻,贝利向他招手,尼尔顿会意后起脚传中,贝利先用胸部卸球,顺势摆脱了瑞典的中卫西格.帕尔林,在另一名中卫古斯塔夫森上前补防时,他顺势一脚将球挑过后者的头顶,同时躲开了古斯塔夫森伸出的那条不怀好意的腿。球落下的同时,贝利的眼睛盯着斯文森,然后便是右脚的狠命一射……
这个进球被后来播放过无数次,它象征着一代球王的崛起
在这几秒钟里发生的事从1958年开始到现在仍然一直在电视、电影、广告中频繁出现,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次了。那一瞬间就连他的队友都有些发愣,随后扎加洛第一个反应过来,上来和他拥抱,贝利尼和贾尔马.桑托斯也跑了过来,而远隔重洋的巴西人民已经因为收音机传来一句“贝利进球”陷入了癫狂……何止巴西人欢天喜地,在瑞典现场,1-3的比分也没能阻止看台上的瑞典球迷都为这个进球鼓掌叫好——1930年到2018年,一共21次世界杯决赛,有哪一个球员在这种舞台上如此放肆而大胆地表演这样的街头杂耍动作?这之前和这之后还有第二个人在世界杯决赛上做到吗?
终场前,闪耀了整场比赛的天才少年贝利开始表演他的另一项技艺——头球。他先是脚后跟将球传给左路的扎加洛,随后一直向禁区迂回,扎加洛心领神会地传中,在两名大个子后卫的夹击情况下,1米74的贝利竭尽全力地顶到球,而且顶了一个漂亮弧线——斯文森来不及反应,只能看着球吊进网窝。
巴西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支在欧洲夺得世界杯的南美球队。显而易见,他们能够在欧洲人的地盘夺取冠军凭借的是超人一等的实力,而这种实力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贝利在决赛中进2球,还击中1次门柱和1次精彩射门。这2个球进一个,贝利就将创造一个绝对的神话,世界杯半决赛、决赛连续帽子戏法!可惜了。不过他仍是最接近这个神话的球员了!除了贝利,世界杯历史上还没有半决赛、决赛连场进5个球的。
人们记住了迪迪,记住了扎加洛,记住了瓦瓦,记住了尼尔顿.桑托斯,但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个17岁的男孩。只有在翻看那些旧照片,重新放映比赛影片的时候,我们看到贝利一头埋进了老大哥们的怀里的时候才会意识到:他是那群成年人当中唯一一个孩子。
当时13岁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在慕尼黑1860青年队踢前锋,他被公认为天才,为此他很为自己的球技得意,可当他通过黑白电视看到一个只比他大4岁的男孩在世界杯表演的那些惊为天人的技巧,不得不由衷感慨天外有天,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我欣喜若狂,同时也十分恐惧。他当时才17岁,只比我大4岁,他的球技让我无法置信。我当时也掌握了一些踢球技巧,与我们比赛的青年队里,无人能与我匹敌。12岁那年,我在一个赛季中踢进了101球,有一次以25:0大胜对手时,我独自进了17个球,但是贝利取得的成绩,看来我只能望尘莫及。‘忘掉足球吧,’当时我这样想,‘你永远不会踢得那么出色。’”
这便是这个男孩得以超越所有同龄人,甚至所有足球运动员的魔力:他不会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怯场,拿球时不会畏畏缩缩,相反,他踢球沉着,技艺娴熟,活力十足。在与巴西队比赛之前,那些后卫或许会因为他的年龄而轻视他的存在,但和他对抗的时候才知道潜伏在他身上的足球才能有多么惊人。整届赛事中,贝利从第一次出场开始就不断为巴西队带来胜利,他4场比赛打进6球,位列射手榜第二,尽管不及方丹那惊世骇俗的记录,却个个都是淘汰赛克敌制胜的关键。对威尔士,他凭借轻巧的挑球过人得分,为球队打进了唯一入球,半决赛和决赛5个进球更堪称世界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表演。他射入的6个进球,其中许多都是足球艺术领域的杰作,在巴西和瑞典的决赛里,贝利是绿叶丛中的红花,皇冠上的明珠。如果不是之前对威尔士的精彩绝杀和对法国队那个惊世骇俗的帽子戏法,恐怕谁也没想到世界杯决赛会由一个还差几个月才成为成年人的孩子唱主角。凡是观看了他表演的人都不能不为那镇定自若的传球,轻盈的挑球过人,左右脚和头部并用的射门功夫和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倾倒,甚至已经不能用“天才”来形容这种观感——17岁在青年队能够大杀四方就能算“天才”了,何况还是在世界杯决赛梅开二度?他的对手也不能不为这个小孩的球技倾倒,瑞典后卫帕尔林说:“当他打进比赛第5球之后,我都想为他鼓掌。”
关于贝利的精彩表现,FIFA下了结论:“年仅17岁,他就参加了这次世界杯。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年轻人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点亮了这届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