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2:2利物浦复盘 基础阵型 推进模式

avatar
关注

一、基本战术阵型:

(看球员平均站位热点图 也可以清晰看到 曼城以及曼城利物浦双方阵型压上程度相当)

曼城篇:

今天踢法更多趋向于4231 B席后场出球阶段 帮助罗德里 出球控球 充当双后腰 化解利物浦最强的压迫。 而球推进打到前场 B席也几乎很少前插参与前场进攻, 而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罗德里 附近 ,相反今天的边后卫各种插上助攻多,坎塞落在哪侧 曼城这侧往往就是进攻强侧,因为他会更多参与插上助攻。 而今天沃克都有多次外线插上。鉴于B席进攻阶段都少插上, 所以这场打利物浦阵型更多是双后腰体系。丁丁是移动相对自由中前场进攻威胁发动核心。

无球阶段 能高位压迫就压迫。 压不住就边打边退 快速回位成442体系(往往是丁丁或者第一线的斯特林不回位,这也是最后阶段丁丁仍然有体力冲刺的原因) 双方的攻防转换速度非常快,而且绝不给对手多余的喘息时间。 此外曼城的阵型最后一条防线平均站位 要比打热刺整体要往后20米 1方面利物浦也能控球 也能片段高压 逼得曼城某些也必须要落位防守 阵型就往后了 2第二方面瓜迪奥拉 对利物浦相对更重视 有球阶段 整体阵型不敢过于放肆高压

看打热刺时热点图 中后卫压到半山腰,单后腰 无法覆盖完全中场,曼城的8和17号都是更多趋向于进攻 插禁区 而很少回防 我始终认为打热刺 瓜和球员都没那么重视,只像破解大巴 而没有做到结构上攻守平衡。未来踢这种反击超级犀利的球队,后卫线压得幅度不需要那么高,结合B席必须要帮助下罗德里防守。

利物浦篇:

常规踢法 433 有球进攻时 3前锋边锋经常会内收压迫曼城防线收窄。然后边后卫阿诺德或者罗伯逊外线插上利用边路空挡, 以右路萨拉赫为第一线支点,打一些肋部边路的配合,右路为强侧吸引兵力后,突然打另外弱侧,通过防线的反复调度横移然后突然打身后 或者更多的是靠边路传中。 一贯以来利物浦打得比曼城更快更直接。 范戴克的对角长传直接找萨拉赫或者后插上的边路球员也是一种后场长传推进套路 。他们的热点站位平均图 萨拉赫的 右路是最靠前的位置 左侧更多是他们的进攻弱侧。


利物浦高位压迫能压就压 如不能则会快速落位成451 主要实施中场围剿 如下图 也可以清晰看到对方前锋落塔和中场线 在中路对曼城双后腰人数优势。


仔细看利物浦的前锋和中场落位时站位 绝不轻易让曼城通过短传轻易联系到中前场 像这种站位 B席和罗德里接到球 都很难以通过地面短传直接联系到对方中场线和后卫线之间的丁丁, 缝隙很小 很容易被拦截。 他对手中前场站位恰好形成了对曼城后腰围剿牢笼之势包围圈, 一旦球传给B席 罗德里第一时间没接好 控球 ,他们立刻就能形成包夹压迫之势。

所以相对灵活 压力下能控球出球 跑动能力强B席回撤 对于减轻罗德里压力,对于中后场出球是多么重要。单后腰太难 对手433 中前场压迫能力强 中路对后腰这个点更有人数优势。为啥当年客场巴萨被利物浦给高压抢疯了 被4球大逆转? 强度差是一方面 ,而出球 控球这么强布斯克斯遇到对手人数优势围剿 中后场枢纽短传照样都出不了球。 加上前场没速度 没背身 没法放中后场长传(我认为当年巴萨 高强度下中后场整体出球能力 根本不如目前的曼城),所以对方更敢于高位压上加人数前场围剿。 利物浦1掐布斯克斯 2只要注意围捕梅西这个点即可。 梅西速度大不如前,拿球周围就都是人 所以他们的压迫 身体干扰强度都能用上,巴萨就直接被拍在后半场了 对手可以为所欲为就地反抢打半场反击最终完成大逆转。

曼城打利物浦也经历过百分赛季 飞鸟被抢惨 半场10分钟丢3个球的经历。 哪怕你前场有D席 丁丁 后腰被掐中场就完全失势 你不能完全靠互捅解决比赛

因为中后场控不住球 出不了球,后场出球被掐后 中前场球都接得各种不舒服,你都没法很好发挥进攻威胁打到对手, 而对手靠在曼城半场断球后打就地反击 直接就能打到你痛点 相对更容易

我记忆中都是靠B席回撤后 才解决中场压力下短传控球出球难问题,之后看到利物浦的高压相对就没这么怕了 而福登的出世后 让曼城前场也有更有实力的球员 现在基本上对利物浦整体还是要微占据优势。未来曼城一旦引进终结效率高的前锋 我认为打利物浦会更有信心。


二、曼城快速打利物浦身后 空间的创造和利用方式

今天曼城给破解利物浦压迫提供了另外一种模式,曼城中后场控球出球力量没有一味走地面短传 推进模式。中后场球只要倒到freeman (就是中后场能正面持球观察,相对没被贴防的球员),这时只要有球员 往往是边路球员插对方防线身后, Freeman就会坚决快速打身后而不是以前主要采用的层层推进模式, 我们看到对手中前场的压迫密度,对于走地面短传 遇到压力大 对控球出球精度要球要高很多。 曼城可以踢 但是今天更多采用快速通过中场 直接联系前场的模式。


为什么这么打? Why?

首先利物浦因为1分落后 面对曼城要抢分, 必然阵型会比平常更趋向于往前顶, 所以其身后必然会有相对更广阔纵深空间可以利用,曼城打中下游几乎不可能有这么大空间。 这让曼城更多的快速打身后成为可能。如果对手本身低位大巴,别说抡大脚 稍微力度大点 精确性差点纵深短传球都很容易就出底线 。所以这种战术是需要根据对手来使用。 对手敢于高压 曼城也敢适度的快速打身后。

此外利物浦的2个中后卫全是1米95 1米93的巨人,法币尼奥有是1米88 这些高大中后卫瞬间移动速率肯定相对慢,利物浦的后卫线矮的球员 罗伯逊和阿诺德都是边后卫 而边后卫是他们的进攻之源。。

一旦对方边后卫顶前或者被带走,曼城得球后 边路球员就敢往对方边后卫身后插,而且曼城的传球能力也能联系得上,长期这么打,就会让对方边后卫要前后疲于奔命, 让对方边后卫压上助攻就会投鼠忌器 而谁都知道利物浦就靠边后卫压上助攻, 你进攻或者反击更多压制住了对手, 自然也化解了对手大部分的进攻。

而从赛后总比例接近2:1 的射门 以及曼城更多威胁进攻次数 更多有效控球时间来看

曼城的这套策略还是很成功的。只是因为射手转化率终结质量不如利物浦前锋,所以在拥有更多更好机会的情况下 最终反而还被利物浦逼平。

怎么快速打身后 ? How?

哪怕中长传大脚往防线身后吊 也有学问,不然中下游球队为什么打利物浦没曼城这么准? 请看下图分解:

主要中长传模式:

曼城让边锋向内跑动 往往会吸引对手边后卫向内线走。目的是让对方最后一道防线变窄 从而创造外线空挡 给后插上的球员创造相对无人盯防无对抗的接球空间。这样可以相对降低 接中长传球 对抗下失误率,因为大部分是空位 没对抗的。 自然也降低了丢球后及被对手反击的可能性。

而且空位接球后会有相对更充足的时间空间调整好向前发动进攻。

想想如果中后场直接中长传给边锋,那么福登或者热苏斯都更大概率要背身接中长传大脚球,对抗下容易丢球失误 也不利于展开进攻。 建议大家看下利物浦的中长传套路,很多真就是靠范戴克大斜线给背身的萨拉赫,萨拉赫能力是强,但是对抗下 曼城这边始终也有点跟 所以他们的后场大脚长传失误率就比曼城要更偏高 没有曼城这么精确。

而曼城通过边锋向内走或者向回 ,带走对方边后卫,让本方后插上边后卫有机会在完全无人盯防 无对抗空位接球实现球的快速推进。

曼城通过走边路,快速打身后绕开了对手最强的中场圈压迫线 哪怕中长传失误率相对高 收益也更大,而且曼城一般B席不压上 和罗德里组成双腰加上 一般只后插上一个边后卫 所以往往是325 或者235 阵型于层次,中长传传丢球 也更多在对方半场 可以立即展开前场压迫 一旦断球又是二次进攻机会。 加上中长传打身后也不是瞎抡。毕竟瓜选材就是出球能力优先 拉波尔特 斯通斯 罗德里 B席 哪怕门将埃德森都具备无压迫下中长传找空挡队友能力,(当然越靠后 距离越远 难度更高 精确度要稍微低些)

————————————————————

中长传推进实例1 :


曼城后场在对方压迫下 B席帮助后场控球出球 这场比赛他做了大量的后场出球工作, 吸引注意力,逗对手上抢,当球转移到拉波尔特脚下时 就处于正面完全无人盯防的局面。也是瓜最强调的出球freeman,他可以从后观察到前面球员的跑动, 结合砍塞罗突然插阿诺德身后,拉波尔特传和砍塞罗提前启动插 传跑结合才能瞬间反越位成功。 最后砍塞罗用华丽假射真扣晃过阿诺德后 传中给无人盯防的丁丁 而丁丁接球后转身直接射近角 微微偏出,这球只要打在门里必进, 阿里松根本没预判到丁丁接球转身衔接得这么快 也没想到他打近角。 最近丁丁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了 。

此外换个角度看 拉波尔特出球有点类似乒乓球削球 让球产生回旋 过头顶后利于砍塞罗接球。 好出球中后卫长距离传球更像远程洲际导弹 无需肉搏可以在更长距离提升后场推进效果 远程攻击对手 进而对前场威胁进攻质量也产生影响。我一直认为好的出球中卫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球队中后场推进进攻的上限 。

————————————————————

中长传推进实例2:

B席在身前左半扇区前方完全没有压迫 他持球看到远侧举手准备前插的砍塞罗 然后默契的传跑结合 也立刻打破了对方的中前场压迫 最后以砍塞罗单人solo射门结束。这种球中长传链接一旦打成, 会让对手高压的整体阵型 尤其拖后中场和后卫两条线 整体被迫反身高速回追 增加消耗 降低对本方中后场的压力

仔细看B席传球刹那 曼城中场线罗德里和B席 和前场5人之间距离过远 是有点脱节的 。如果是短传模式 这是不能接受的。但瓜这场战略就是绕开对手前场高位地面缠斗压迫 更多前场球员部署就是3前锋 边锋往内收 边后卫就往空位跑 所有部署就是打长的。 虚中实边 虚短实长。

而在曼城中场和前场之间 对手可是6人屏障(3前锋 3中场完全夹在曼城的中前场两线之间了 ) 短传很难联系到前场 更容易被拦截。 所以对于中后场中长传的精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失误比如中途被阿诺德头球拦截 , 对手就地打快反 那大概率就是对手中前场6对曼城后场5 前面的人可能距离太远来不及回来, 那就是互捅 。 利物浦就是靠中前场压迫 一旦断下来打曼城反击 那就是6打5 , 曼城就是靠中后场传球链接前场5个,前场5人打4后卫。 实际上看gif球真打过去了 但对手法比鸟这顿回追飞奔 硬是最后阶段成了5打5。 但传球链接到前场球员 不仅破解对方前场压迫 还消耗了把对手 其他就看前场球员的能力了

————————————————————

中长传推进实例3 :

这球注意B席拿球时 曼城整体阵型靠右侧, 而相对应对手压迫前场3 中场3 6人整体阵型也都相对靠曼城右路。 曼城短传根本很难联系到前场, 最近的丁丁也在人堆里 隔得较远 缝隙很小很难联系上。哪怕传给丁丁也容易受到包夹而丢球 B席拿球后一脚中长传 链接到弱侧在对方2线之间空位砍塞罗。 看下这81分钟了 利物浦整体横移速度还是快 等砍塞罗刚停好空中球 原先在在砍塞罗身后的中场线已经移动到了砍身前作为屏障了。

砍刀停球后带球内切 准备短传联系斜插2名中后卫之间空挡的斯特林,但是因为斯特林的移动是在范戴克身前,稍微加下身体对抗就让斯特林背身没停好球 导致球权丢失。 我认为砍塞罗或许这球不该立刻往前打,因为他过高估计了斯特林个人能力, 更应该控下 比如斜回传给丁丁 寻求更好的向前传球时机。 有哪位斯特林缺乏支援 加上背身接球面对范戴克基本是送的。 这球也许斯特林在第一次触球外脚背拨给外线空位的福登 福登会处理得更好些,队友有时间压上支援。 但斯特林压力下没停好 直接就成为对手后场球权。

此外看到萨拉赫下半场参与回防落位的频率远高于上半场。 这是克洛普面对曼城上半场 前场压迫无效,当曼城砍塞罗后插上进攻时。萨拉赫却经常回不来。 阿诺德经常要处于被福登和砍塞罗2打1 尴尬局面, 曼城左路一度靠这种方式获得很多进攻机会。双方教练都是善于调整 针对的大师。

————————————————————

中长传推进实例4

在下半场克洛普让萨拉赫经常回防参与限制曼城左侧砍塞罗后。曼城左路中场传推进就没那么了,但也限制了利物浦这侧的火力,因为消耗了对手萨拉赫 。

曼城空位的斯通斯长传打对手右路防线身后,可以让左右出球相对均衡。

曼城通过让热苏斯内收, 让沃克或者丁丁也会移动到右路外侧适度参与边路推进。像这个球 沃克插防线身后 速度是真快,但他处理球支配球真不如砍塞罗变化多,总体来说右路杀伤力 效果和左路比还是要差火候。


看下赛后的传球网络 曼城左右传球 还真是很均匀 ,只是坎塞鲁推进个人进攻带球 传球能力更强些 所以同样在空位拿球 坎塞鲁对对方防线的威胁会更大。

————————————————————

中长传推进实例5 :

这个球也是斯通斯直接找右路 所以曼城推进模式 更多是靠边路 而没走中路


再看赛后统计双方压迫热点区域图

看到利物浦对曼城 压迫热点区域 两条边压迫明显更多。因为曼城几乎不走中路 中后场出球都是靠边路推进 然后在迂回到中路空位的丁丁,所以丁丁可以更多带球狂奔 ,这场丁丁很多空位正面推进 可以和前场球员形成少打少 大空档进攻,这也是最适合他发挥open play 局面。

因为更多走边路推进,所以大量的对抗 压迫被迫都移动到了边路,这让对手更趋近中路的中前场6人压迫圈 很多时候发不上力。


而曼城对利物浦压迫热点更均匀。 也就是说利物浦倒比曼城要踢得更均匀 甚至短传控球各个区域都走。


————————————————————

总结:

破解利物浦 或者未来强队对曼城高位压迫的另一条思路。

短传只是一种模式,长短结合能结合好 能更好的打到对手的痛点。这场曼城用了极高比例中长传传直接打身后推进战术 从结果上看这场是成功的。 但曼城必须要引进终结高效率的前锋。 否则仍然是得势不得分。 空有2:1的威胁射门次数 更多的开放局面威胁进攻次数而被对手逼平。

此外消耗要比平常更多趋短传 慢节奏的踢法要大。丁丁这种爆种 全场疯狂冲刺 坎塞罗和沃克上发条一样边路狂插身后 往返冲刺次数比平常多 ,来回回合多, 球队整体消耗自然会比平常大些。中立球迷是看得过瘾。 这场跑动数据我没找到,有联赛跑动数据的朋友可以发信息给我。 最终平局曼城还是有点亏的。我有点担忧下面两场打马竞和足总杯利物浦曼城体能情况。

前场速度型球员 终结效率高的球员还是必须要有的。丰富进攻战术库, 都是慢速 纯技术控制边路球员 只能在对手高位压迫时 更多的依赖中后场球员短传模式 本质是需要强中场支持 。

我想这也是曼城为什么这么想要哈兰德的原因吧, 前场既有速度 又有终结效率, 强队敢压出来 曼城传球链接上高效率前锋 一定可以打爆对手。 这场有孙新民 打利物浦 都足够用了。很多人也在思考为什么利物浦中场这么糙 但是照样进攻这么强,人家就是快速打身后 打转换,但是这需要有强前锋的支持。中场一堆工兵能拼能跑能抢的就行。

未来一旦B席 或者罗德里伤病或者状态不佳打高位压迫的球队, 当中后场很难通过短传控球模式奏效时 或者当短传更容易被对手克制时, 就可适度多采用中后场找打身后策略。 边路配置后插上快点,这其实也是部分模仿了利物浦的进攻方式。 就如今天曼城第一个丢球 对手罗伯逊吊后点 就让我想起了坎塞鲁这位置后门柱小弧线传球 高级别球队里 对手优秀的东西可以根据自己球队情况参考吸收

只要曼城要引援终结效率顶级前锋 无论边锋还是中锋, 那么曼城是条件可以适当打快的。

曼城专区曼城2-2利物浦,仍一分领跑
发布于广东阅读 855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三天大风

· 上海
newbhl2017进攻中场丁丁表现最佳  不仅有关键进球 传球,而且有多次的突破    而曼城中后场的支援也都是幕后英雄 。 B席跑动看推特也是最高 拦截 防守数据都很好  做到自己能做的工作。 光靠罗德里很难撑住对手群狼的压迫和冲击     就需要有个人转2圈吸引下对方前场球员的注意力   让这些人往中路靠 然后再分出去边路,自然人就更空了 丁丁经常在空位能接到球 ,   能最后直接冲击对手防线  形成少打少 大空间的开放局面。  也是特定对手  结合曼城整体战术支援的结果。 一般的球队遇到曼城都是大巴多。 没这么大空间 丁丁没法踢得这么舒畅。 而中后场 通过准确的中长传联系到一线边路球员,丁丁初始位置就在对方中场线和后卫线之间移动。 所以丁丁横向靠过去只要接到球  往往对方中场线都在他身后, 相当于迂回链接到丁丁  那就会有比平常更多机会直奔对方要害冲击。   收起

丁丁全场最佳毫无疑问,大师级表现。但是破解利物浦战术的关键是B席。利物浦坚持了自己的高位逼抢,尤其上半场前半段和下半场头与尾,而破解利物浦高位,90%以上是靠B席。B席为核心,拿球摆脱,破解了利物浦的高位之后,再通过罗德里分边,或者斯通斯隔三差五带球推进。再然后才是快速过顶打利物浦边后卫的身后。是不是打热刺也可以复制这种思路呢?肯定不能原封不动照搬,热刺虽然也打高位,但是中场拦截少,后防线落位低,身后空间小。但是不见得不能部分借用这场的思路——1,减少我们最喜欢的进攻空间:利用对方后防、中场两条线之间(打利物浦这场几乎没有在这里做文章)事实上,我有个混沌的感觉,这种在后卫、中场两条线之间寻求配合的进攻,从98分赛季之后,性价比就越来越低。因为,对手们往往搞三中卫+双边卫+前锋回防,即使我们利用这个空间形成了配合,也打不穿对方两肋,又或者打穿两肋,禁区里面也全是腿,没什么射门角度;满眼全是腿,你换凯恩哈兰德来也难。2,B席后收,辅助出球和保持攻守平衡。B席的射门属于时灵时不灵的,而让他在前面疯跑进行高位逼抢,纯粹是浪费B席的才能(上赛季B席在前面逼抢多次得手,瓜尝到了甜头,但是这赛季真的不行)。B席站在罗德里旁边,则是可咸可甜,传控倒脚拉空间、大脚直接找身后、盘带突破通过中场,样样可行,战术的灵活性大大增加。3,最后,前后站位的B席+丁丁关系,明显比平行站位、或者轮流伪九的安排,要默契和谐许多。一句话,打热刺那一套,太缺乏战术灵活度了,套路太明显,观众看着都觉得没劲。更不用说容错率低。至于说瓜和球员轻敌热刺,我宁愿说成是瓜对于欣赏的教练的“爱的纵容”吧。(二愣子一直是瓜最欣赏的两个新生代教练之一)

亮了(7)
查看回复(1)
回复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钓圣库里

· 新疆

好帖帮顶,丁丁闪耀全场而B席则是幕后英雄,B席后撤双后腰算是瓜对利物浦最大的尊重了,然而技战术再成功还得有球员来完成终结,其实两场利物浦曼城都是更好的一方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要磨磨叽叽

· 浙江

写的太好啦!我们创造的机会足够我们拿下比赛。有点可惜。城员们要坚持下去呀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