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据】《崩坏3》主线剧情阅读笔记-第34章-(1)
此系列为对《崩坏3》主线以及相关剧情中所引用/化用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的考据整理。待整理完毕后会以网盘形式分享我搜集到的电子书资源。
部分内容会附带一些点到为止的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毕竟有些内容还是有点晦涩的,需要一些创作背景之类的知识辅助理解;同时也欢迎不一样的见解。
大部分都只标明出处和进行基础释义,以免造成观点的先入为主,避免越俎代庖剥夺属于每个人的主动思考的乐趣。
本意是为大家理解剧情与独立思考提供方便;若通过这一渠道能够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自然更好,我做的事也算有价值。
*【目前更新的内容都是搬运由我本人(B站同名)发布于B站文七传个火,文七老师的崩坏3主线剧情直播录像下评论区的笔记,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一些补充和纠错,原文部分也替换为有重点标记的截图,更利于阅读。
如果希望对于崩坏3的故事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和理解角度,那在此强推文七老师👍
P.S. 哲学方面自认没那个能力,所以就不做了,但同样会根据文七老师的解读,单独整理出相关的参考书目。】*
崩坏3相关书籍(34章-1)【《哈扎尔辞典》有阴阳本之分,据说两个版本只有11处文本有一定差异,所以不必在意,也先只给出阳本;《薄伽梵歌》尚未整理完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特意找了中英双语的版本,毕竟译本众多且各有所好,还是有英文原版好一些。】
天文生物学的“紫色地球假说”,大致内容是——
35亿年前,地球生物的祖先LUCA演化出了两种可以脱离深海热泉口的能量与物质供应,转而可以吸收光能生存的两大族群:真细菌和古菌。
古菌在演化中偶然合成了视黄醛,这种物质可以吸收阳光中最丰富的绿光(因此古菌呈现出紫色),以维持古菌细胞膜内外的酸碱度差异,从而模仿深海热泉口的高能化学反应,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今天的微生物中,基于视黄醛,直接以太阳光为能量来源的有嗜盐菌)
古菌依靠视黄醛得以抢占绝大部分光能,因此迅速扩张,直至整个星球的地表铺满了紫色菌毯,而这样的情况持续了约9亿年(即35-24亿年前)。
注:没错,这就是「间章-圣痕计划」里提到的「阿丹·鲁阿尼」的故事的前置内容。
【鉴于《哈扎尔辞典》比较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性质,只用于剧情理解的话,我的态度是:对这段话不做深入解读为好。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把重点放在「觉醒」上就基本足够。
当然,结合原文来说也不是不行,知道这段话原本的第一句:“猎梦者的目标就是意识到每天的觉醒不过是摆脱梦的一个过程。”,也许能品出更不一样的东西来。一个小问题:如果要做对应,在《崩坏3》的这段剧情里,「猎梦者」是谁呢?「觉醒」对于猎梦者和普通人来说,意义(或者说从对「觉醒」的看法反映出来的各自对世界及其本质的认知)是否不同呢?】
玛雅神话中的「羽蛇神」(科亚特尔是阿兹特克人对其的称呼,而特拉洛克则是阿兹特克神话中的雨神)。主宰星辰、发明书籍、立法,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玉米(玛雅人的主食),带来雨季,与播种和收获有关,还代表着死亡和重生。
注:这里符华所说的「化身」更接近“奇美拉”这个意义上的化身。
「奇美拉」,希腊神话中狮首、羊身、蛇尾的神兽。一个人身上至少拥有四组DNA,便是“奇美拉现象”。在凯文的身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融合了多种崩坏兽因子。
【不仅是巨蛇的形象,权能/功绩也基本是与世界蛇和凯文相契合的。】
3.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
「我认为,这世界上最仁慈的一件事,便是人类的神智不能将世界本身正确地编目梳理。」
——《克苏鲁的呼唤》
「请牢记,直到最后,我心中的恐怖,也绝不是因为目所能见之物而起。」
——《黑暗中的低语》
「我在一种明显的精神压力之下撰写着这些文字,因为到今晚之前,我就将不复存在。」
——《达贡》
注:克苏鲁之父,应该不必多说了吧👁️
只说一点,克氏恐怖的要义在于:对未知的恐惧(包括想象力对未知事物的自行发散)和在宇宙漠然冰冷的凝视下人类的渺小与认知的无意义。
洛夫克拉夫特认为,虽然他的奇幻小说重视恐怖气氛感情的营造,但是自己的创作主题是严肃的,不是那些“关于暗杀、血淋淋的尸骨、或者呕螂的铁链、蒙着白布的鬼魂之类"的“仅仅触及恐惧的毛皮的作品,以庸俗的血腥暴力使读者感到恐惧”。虽然形式看似相同,但表达的思想却大相径庭,他描述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人类智力所及之外的未知力量”,是—种“笼罩在全人类命运之上的阴云”。
【整个「星球目录」,从文案到场景再到怪物设计,都是克系风格。只要能意识到这一点,具体的文字反倒是其次的了。
当然了,「圣痕计划」的实现方式(尤其是「星球目录」这个东西)以及「终焉」的轮回,是能和引用的内容对上的,也与《怪奇小说创作摘要》我所划线的部分暗合。】
注:这里内容不是最重要的,出处才是最重要的,剧情里薛定谔博士也在表达这个意思。至于为什么这样说,我就直接上原文的注解了,结合薛定谔博士的话理解即可——
【涉及呆鹅的部分,如果不知道在说什么,去看视觉小说《幽兰黛尔》准没错;同理,涉及瓦尔特·乔伊斯的部分,如果不知道在说什么,去看视觉小说《逆熵》准没错。(以及漫画)
这个就是早期对IP整体规划不足的问题了,两部视觉小说虽然不在游戏主体内,但对「崩坏」这个IP的成型非常重要。】
为什么要把两位音乐家也拿出来说一下呢?因为——
◆理查德·瓦格纳,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作:大型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诸神的黄昏》四部歌剧组成)
(P.S. 和尼采曾是好友。二人都受叔本华学说的深刻影响,瓦格纳的艺术与尼采的思想也相互成就。但后来随着思想与观念的变化分歧,两位大才终究走向了决裂)
【与呆鹅的皮肤:「秋日歌剧·尼伯龙根梦歌」,以及呆鹅和奥托的关系对应。】
◆理查·施特劳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作: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P.S. 曾以瓦格纳为榜样)
【仍旧在点呆鹅和奥托的关系。奥托说呆鹅是他“500年来最棒的一名学生”,是真心远大于做戏的,他的「强力意志」、他「超人」的一面,呆鹅确实继承了,确实是他最棒的学生。】
注:如果不太明白为什么提到奥托,推荐去看文七老师的视频(以及这个视频之后的后日谈):【YYGQ动物园】你真的读懂奥托了吗?关于尼采、没落之桥、正午的闪电——奥托·阿波卡利斯】
【字面理解直接对应剧情就好。】
注:这应该是莎翁的十四行诗里最经典、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常见的一首了。(《幽兰黛尔》视觉小说和星塔的皮肤描述里也有)
对于这首诗的意义,我的看法是:内心的感受要大于所谓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