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驳“前场篮板抢的少,证明篮板水分大”的荒谬言论。兼分析究竟谁的篮板水分大。

avatar
关注

最近在我的帖子下面有好几个这种荒唐回复:詹姆斯前场板抢的太少,所以他的篮板都是刷的。

正常人是懒得理会这种球盲言论的。今天我不正常一把,用数据分析驳斥这种谬论。


先举一个例子:

球员小帅原本是一个前场篮板高手,本赛季他加盟了一支宇宙级强队。这支球队太强,能够打出90%的命中率同时把对手的命中率压制到10%。小帅积极地冲抢前场板,但整个赛季没抢到几个(队友太准);他拿后场篮板的欲望很低,但他的后场板数量创生涯新高(对手太铁)。

那么按照前板抢的少就是刷的理论,小帅会被认为是篮板刷子,这不是搞笑吗?因此用前场篮板占总篮板的比例去评判篮板刷子,没有逻辑,是球盲言论


本文发现了四个事实:

第一,整个联盟的前场篮板占总篮板的比例都在下滑,且下滑幅度惊人。

第二,锋线球员的前场篮板相对后场篮板偏少是常态。

第三,詹姆斯的前场、后场篮板构成在锋线球员中显得非常正常。

第四,詹姆斯在关键比赛中篮板显著上升,而科比在关键比赛中篮板显著下降。


本文针对以上事实,分析球员的前场篮板和后场篮板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关键比赛、关键场次的篮板表现,观察球员篮板的注水情况。如果看完觉得有道理,希望点点推荐、发发评论,让更多人看清谬论之荒唐


(一)联盟大势的变化

首先我们回溯NBA历史,看看前板(蓝色)、后板(橙色)是如何变化的。是否意外?后场板长期呈增加趋势(总篮板也在增加),但是前场板却在缩减!

写成比例的形式,更加明显。80年代初,进攻篮板占总篮板的1/3,如今只有1/5出头。进攻篮板越来越少是大势所趋。按照球盲言论,难道这意味着全联盟都在刷篮板?

怎么造成的?结合专业文章对这种现象的分析,这和球队抢板的策略有关(此外,可能与五号位的转型有关)现代篮球中,转换进攻威胁越来越大,防转换越来越受球队重视,而防转换和冲前板存在取舍,导致联盟平均的前场板逐年下降。

联盟的大趋势点明了一个真相,进攻篮板并不是越多越好!


下面这两段文字没耐心看请直接跳至(四)

(二)篮板数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开启下一段分析之前,先思考一下前场板和后场板的数量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

(1)节奏:每场比赛回合越多,篮板机会越多。

(2)命中率:己方命中率越高,前场板机会越少。对方命中率越低,后场板机会越多。

(3)场上角色

进攻端,组织者离篮筐远,优先承担回防任务,前场板机会少。攻筐多的球员,前场板机会多,但前提是命中率不能太高,攻筐命中率太高会导致前场板少

防守端,中锋、锋线承担护框职责的,离篮筐近,后场板机会多。推转换好的球员,会被教练安排去篮下拿板、直接发起转换,后场板机会多。

攻筐命中率太高、推转换好,你想起了谁?

(4)篮板能力:意识、技巧、身高、臂展、弹跳、力量...

篮板能力仅仅是影响球员篮板数量的一个方面而已,球队攻防水平和特点、球员的攻防角色对篮板的影响很大


(三)比较球员篮板能力应当看篮板率

用篮板的个数分析球员篮板能力,不加任何调整,是完全错误的分析方法。除时代因素,上文也已分析,球员篮板数量和双方球队的节奏、命中率有关。请回顾这个例子:

球员小帅原本是一个前场篮板高手,本赛季他加盟了一支宇宙级强队。这支球队太强,能够打出90%的命中率同时把对手的命中率压制到10%。小帅积极地冲抢前场板,但整个赛季没抢到几个(队友太准);他拿后场篮板的欲望很低,但他的后场板数量创生涯新高(对手太铁)。

那么根据球盲言论,小帅前场板太少,是彻头彻尾的篮板刷子!这不是搞笑吗?

所以,比较球员的篮板能力,应当看篮板率数据。这项数据的定义为,球员实际抓到的篮板数量,占他在场上时所有的篮板机会的比例。考察一名球员的后场篮板率时,后场篮板机会定义为己队的后场篮板总数与对手的前场篮板总数之和。

篮板率能正确地评价小帅的篮板。虽然他的前场板数量不多,但是占前场板机会的比例是很高的,后场板很多,但占比不高。篮板率数据并非完美,但比直接数篮板个数,高明百倍。

上文计算联盟前场篮板占总篮板比例,和联盟的前场篮板率基本可以划等号,原因在于联盟的篮板数就是联盟的篮板机会数。但个人的前场篮板占个人总篮板比例,和个人的前场篮板率毫无关系!因为个人的篮板机会数是由双方球队的篮板总数决定的。个人的前场篮板占其总篮板比例是无意义的数据,只有不懂球的会拿出来说事。


(四)球员位置对前场、后场篮板的影响

上文已经分析,场上角色对前场、后场篮板数量会有影响。

PG是组织者,前场板不容易多,SF要协防护框,后场板容易多,而SG呢?SG是外线球员中最容易前场板相比后场板显得多的位置!当然,由于身高、臂展影响篮板能力,篮板总量SF>SG>PG很容易理解。所以,比较篮板率应着重于同位置球员的比较。

我们把一些后卫和锋线球员生涯的前场篮板率和后场篮板率比较一下,不考虑可以出任非小球时代5号位的锋线,也不考虑年代久远的球员。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从进攻篮板率(X轴)看,PG的进攻篮板率容易偏低,但SG的进攻篮板率相比锋线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劣势,甚至有一些优势。符合之前的分析。但从防守篮板率(Y轴)看,后卫的劣势大得多。也符合之前的分析。按照球盲言论,难道锋线都在刷板?

具体来看,在承担进攻任务较多的锋线中,詹姆斯的前场篮板率已经非常可观;他的后场篮板率也没有偏离大部队,只能算较高水平。


(五)从季后赛篮板率看谁在刷板

什么样的人有刷分嫌疑?常规赛得分高、季后赛得分低,是信号之一。篮板同理。下图是季后赛的篮板率情况。

可以看到,整体格局和常规赛类似。但有几个明显的变动,比如詹姆斯的前场篮板率和后场篮板率在季后赛明显提升,科比却出现缩水(是缩水情况最严重的球员之一)。具体变化情况请看下图:


(六)从关键时刻篮板看谁在刷板

另外一个观察角度是关键时刻。下图是关键时刻每36分钟篮板数据(无篮板率数据)。在关键时刻能抢到板的球员,篮板能力才是真的强。部分球员的季后赛样本不够大,导致结果失真,但科比有多达420分钟的数据样本,其季后赛关键时刻的篮板表现令人失望。


总结:前板和后板各有价值,受时代、球队、位置等诸多不同因素影响,无法直接比较。用个人的前场板除以个人的总篮板,判定球员是否刷板,属球盲行为。经过初步分析,本文认为詹姆斯具有较强的篮板能力,同时刷板嫌疑较小,而一到关键比赛、关键时刻篮板下滑的另有其人,如科比。


你赞同本文分析吗?看了本文统计的数据,如果你观察到其他球员一些有意思的事实,也可分享。


附录一:为什么联盟的前场篮板占比在下降?

打过全场或看过球的都明白,抢前场板和回防存在取舍。教练派更多的球员冲抢前场板,就意味着更容易被对手打转换。从上文的数据来看,教练越来越看重防转换,越来越看轻冲前板。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两点:

第一,随着篮球理念进步和联盟天赋提升,现代篮球越来越强调抓转换,转换进攻天生效率就高。包括字母哥、詹姆斯这样的史诗级转换进攻手在内,联盟中的转换好手越来越多。

这几年的雄鹿是联盟后场篮板最好的球队之一,跟字母哥的转换威胁有一定联系。前场板抢的多,则有可能牺牲了转换防守

第二,三分球。三分球的显著增多从两个方向影响了冲前板和防转换的取舍。

(1)转换三分威胁大,提高了转换进攻的PPP(每回合得分)。联盟众多转换进攻好手是靠转换三分立足,最典型的比如当年的宇宙勇,2016-17赛季,杜兰特、库里、汤普森全部进入转换进攻得分Top10。

(2)三分球的篮板落点更远、更不好预测。落点远,意味着对方拿下后板后更容易发起转换,也意味着抢下前场板后离篮筐远,二次进攻成功率下降。


附录二:威少是不是刷板?

威少冲抢前场板的能力确实非常强,同时威少是球队的转换发动机,队友卡位配合其摘后板是合理的战术安排。而且,在关键时刻他的篮板也没有明显的下滑,证实了他的篮板能力。但威少的问题在于他的篮板水平明显地偏离了同位置球员,以及他展现出的对三双的执着,带来嫌疑。若要继续分析的话,则要考虑对方球队的转换进攻频率与PPP(威少作为组织后卫冲抢前板是否伤害了球队的转换进攻防守)、威少的降准率情况(作为后卫频繁保护后场篮板是否以牺牲防守作为代价)。这些问题不是本文的数据所能回答的,因此无法下结论,留待以后分析。


(完)

湿乎乎的话题篮球数据帝詹姆斯理发店
发布于北京阅读 11817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amurozhu1111

· 浙江

在网络上说服一个人可能性几乎为零有些人只喜欢嘴嗨一下

亮了(556)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吉林
铁铸罗汉印象流别来歪楼了,自认为有逻辑的人别搞以偏概全、信口雌黄的把戏收起

太长了,我看的差点困了。帖子这东西,你不能写的太有理,太有力,必须写的满是漏洞,这样才能有人出来跟你辩驳,引发争议,否则帖子根本没几个人进来看。你可以把这些观点大部分留下,留在 回复楼层里面说出来。还可以避免帖子太长,让人看不进去的困扰。跟人反驳辩论的时候用出来,会格外吸引人的。

亮了(656)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缘来是你666

· 辽宁
铁铸罗汉不是菜,而是那个时候整体风格和现在完全不同,转换没现在这么多,整个联盟的前板率都很高,反映到个人就是每个人的前板都会多些收起

不是不注重保护后场篮板 是那个时候基本都是打内线 攻击篮下 前板自然就多 现在联盟大幅度增加外线投篮比例 都在外面投 前板自然会下降

亮了(172)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