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杨2实战测评 花小钱,受大罪
个人数据:
179cm ,90kg 主打3/4号位
尺码:42.5, 扁平足,低足弓
擅长打慢节奏, 个人进攻能力不突出, 以组织,空切,干拔跳投为主
该鞋舒适度极差导致本人穿着不适, 我尊重且相信会有人喜欢这双鞋, 本人也是非常认真的测评 写帖子 拍摄, 但任何杠"我觉得挺好穿的, 你在胡说"者, 你杠就是你对
特雷杨2的抓地性能较为普通, 整体橡胶材料偏硬, 抗吸灰能力不错, 但粘性一般, 在干净场地无法像wow10 亚瑟士 jb1这类球鞋做到说走就走的感觉, 始终都会有轻微的滑动, 球鞋存在感很强, 在绝大部分场地都属于能抓住但抓不死的状态
得益于不错的抗吸灰能力, 在多灰内场, 表现要优于wow10 aj37, 而在少灰内场, 由于粘性不足,表现明显差于wow10 禅三(没有在外场尝试)
鞋脚分离感很强烈, 后跟几乎锁不住脚, 超级厚的海绵填充, 加上靠下的放置位置, 让其锁不住后跟, 又卡着难受, 后跟时常上下滑动
鞋身重量分布不均, 鞋底非常重, 而鞋面较为轻(其实这俩都不算轻质一档的)
鞋身锁定全靠Primeknit, 鞋带只有装饰作用, 系鞋带只会压脚背, 没有任何锁定作用, 再加上鞋底刚性强, 掉跟进一步加强
大底非常宽大, 不得不说, 四周的上翻弧度非常好, 但在运动中稳定的感觉大于灵活, 在步态匹配方面还是较为欠缺
"曾经爱过", 我曾的天真的以为特雷杨2的压脚背在我身上不会出现, 或者实战几场就可以缓解, 但事实告诉我他不属于我, 在实战6场内场之后, 鞋面材料几乎没有什么衰减, 弯折时会轻微卡脚, 中段依旧压, 打上40分钟会血液流通不畅,脚背变成紫红色的程度 (本人宽扁脚, 正常脚背)
特雷杨2的中底脚感偏硬, 在前两场室内, 前掌非常韧弹, 反应迅速, 回馈舒适,但从第三场开始, 前掌脚感全无, 硬似板砖, 而后跟boost脚感也不算出色, 与国产主流超临界相比几乎毫无优势, 重, 反馈慢, 脚感还偏硬, 就算是同场对比踩开的aj37后跟都没有什么优势
特雷杨2在前掌外侧内收很快(鞋内空间)加上还有lightstrike的外侧包边, 甚至前掌内侧还有较为严重的拇外翻倾向, 导致这双鞋脚趾体验很差, 大拇指经常踩到侧边鞋面, 无名指小拇指也经常被鞋外侧刮蹭到麻, 五个指头只有拇指和中指体验正常
脚感算不上舒适, 鞋面体验负分, 整体几乎没有舒适度可言
包裹算的上是为数不多的能看的地方, 不得不说, 这个无鞋带鞋面的锁定能力真的很可以, 包裹压力非常足, 除去掉跟, 前中段锁定还是比较可靠的, 在鞋带完全没用的情况下, 单靠鞋面抗起了整鞋的包裹大任, 实战时脚在鞋内前中段不会有多于的晃动或者翻滚
由于lz为偏低足弓, 特雷杨2的足弓贴合还是不错的, 静态下有不错的足弓贴合和支撑, 但在动态时会有明显不贴合的问题, 我认为是足弓材料弹性不足以及支撑高度不足导致的,高足弓如有必要购入可以尝试换鞋垫改善足弓贴合问题(不必要就别花钱受罪了)
极其宽大的外底无疑为特雷杨2增添了一层安全保障, 毫不夸张的说, 特雷杨2的外底是我所有球鞋中最宽的,前后掌额外加宽在加上并不软的中底, 让特雷杨2的底盘变得非常稳定, 如同卡丁车一般, 即使过弯不降速也能保证车身稳定, 死卡住地面的安心感
全掌前插tpu让其整鞋抗扭性能非常稳,整体刚性很足, 但又没有出现碳板那样刚性过强导致的踩不动, 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驾驭的
重心较低, 贴地感还是有的, 正常状态下不会有多余的晃动
特雷杨2代采用前掌ls后掌boost的中底配置, 在前两场前掌反应迅速, 柔韧感十足, 丝毫不输亚瑟士sky elite ff2的ffp中底, 但在隔了2周左右再次穿着实战时, 前掌的脚感急速下降, 变得硬且板脚, 没有了先前的柔软体感, 但相应的反应更加迅速(几乎没有什么压缩行程)
后掌boost的表现就显的比较平庸, 在国产超临界乱飞的市场中, boost的脚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 再加上延申到脚跟骨正下方的tpu, 让其脚感进一步降低, 但好在其功能性完成度不错, 很好的吸收后跟处的冲击, 反馈虽然算不上快但也不拖沓, 在转化后跟向前的冲击力上完成的不错, 非常流畅
整体前后落差较大,有很明显的前倾, 在前掌衰减后, 落差变得更大, 让这一感受加剧
特雷杨2代在前掌内侧有明显的弧形上翻, 同时还加设了向内的小凹槽, 在内侧结构上处理的非常合理, 但可惜的是内侧的加宽加厚让其反应速度下降, 有点浪费了这样优秀的结构(前掌内侧的处理可以参考安踏zup1和狂潮5, 贴合跖骨形状是最好的)
后跟处的移动感受是比较拉分的, 过于宽的后掌(比大部分球鞋前掌都宽), 让其后跟外侧触地总要用更多的力使其形变, 而且总会在没有做好触底准备时, 外侧先蹭到地面, 而在向斜后方横移时,鞋后跟内侧也会先触底, 蹭上地面, 总会拌一下自己
除了前掌ls材料以外, 无论鞋面 大底 鞋面 耐久性都不错, 在实战6次内场后外底没有明显磨损, 主要纹路跟新的一样
tpu的耐用性是要注意的, 网上有不少tpu断裂的情况出现, 本人没有遇到,但需要留意
截至7.16 识货40-44大部分配色基本稳定在300-400区间, 45-48价格不均500 8001500+的都有,大码朋友可以看看, 毕竟开到48码的市售球鞋真的很少, 300多买双签名鞋还可以, 但是性能和适配性真的要再三斟酌
颜值一般, 刚出来的时候真的有种路边摊99块大棉鞋的感觉, 外形上有点借鉴下图自家球鞋的感觉(微信群里看见的, 不知道叫什么)
功能设计上还是非常尊重特雷杨本人的需求的, 前掌内侧功能设计也很有意思
虽然透光度不能完全反应一双球鞋的透气能力, 但起码能证明他开了些孔, 直接看下图对比吧, 基本棉鞋透气水平
小秤找不见了, 之前拍的秤重照片也没了印象中是433g(42 2/3码)和轻量化不沾边
总分:12+10.5+5+8+9+8+8+8+3+3=74.5(有缺陷的实战鞋)
失败的脚型适配, 仅适配正常脚宽, 低足弓, 低脚背, 外足弓外扩较小的脚型, 其余脚型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舒适性问题, 适合变相较多但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1 2号球员
诚然我当时购买这双鞋是抱着捡漏, 抱着寻找"冷门好鞋"的心态购买的, 但事实证明, 特雷杨2代是一双非常畸形, 两极化非常严重的球鞋, 如果你不是以上脚型. 大码球员以及特雷杨粉丝, 那么趁早放弃购买他的想法, 在3开价位, 国产是你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