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工团]25年NBA选秀中期点评:乐透后段(庸才、水雷和怪人)
在经历了一个难以置信的选秀小年之后,2025届的新秀们在赛季前三个月的表现相比于前一届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乐透热门。尽管后续还有分区锦标赛、疯狂三月和联合试训等一系列检验,但今年选秀质量远胜于去年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具体到每一支球队,是否能够选到中意且合适的新秀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考量——尤其是像马刺这样手握丰富选秀资产,怀揣一套独特评判标准,却在近几年选秀屡屡碰壁的球队。
(截至到01-23,根据各大选秀网站模拟榜单的综合排名)
25年NBA选秀中期点评:TOP3和乐透前段(基石和各式辅助)
作为一个非选秀大年,从乐透后段开始,新秀们的绝对天赋明显下降,要么是过于中庸,要么是缺点过于突出,要么是适配性很差,很难成长为明星级别的重要球员,甚至可能沦为水货。当然,如果来到合适的成长环境,得到正确的培养,个人端正态度调整好心态,未来能够在NBA书写自己的篇章也并不少见——这就要看各支球队的眼光和培养能力了。
对于正在寻求补充前场的球队来说,“羚羊王子”纽维尔无疑是跳不过的选项之一。这位弗拉格的蒙特沃德队友本赛季成为了佐治亚大学的顶梁柱,在得分(15.5)和篮板(6.9)上领跑球队。虽然在体型和爆发力上并没有太多优势,但凭借机动性、弹速、对抗和跑位,纽维尔在菜鸟赛季打出了超出预期的表现,积极为队友设置掩护,利用顺下、空切、二次进攻和快攻来攻击篮筐,篮下终结的效率奇高。在防守端,纽维尔则展现出成为蓝领悍将的潜质,非常积极和强硬,还展现出了一定的防守弹性,场均送出1.1抢断和1.1盖帽。然而,由于全队体型偏小,缺乏长人,佐治亚大学本赛季基本将纽维尔当作内线来使用,以蹲坑为主,很少能够看到他防守外线的场景。来到速度更快的NBA赛场,纽维尔能否像阿隆-戈登和索汉这样侧翼出身的四号位一样向下摇摆盯防外线?
除了外线防守,纽维尔也没有展现出多少外线/侧翼技术,很少能够在阵地战中从外线发起进攻,处理球的能力相当一般,场均只有1.0助攻。最致命的还是他的投射,他的三分产量和命中率都相当糟糕(场均0.6/2.1,30%)。而作为内线,纽维尔的进攻手段也相当有限,低位脚步粗糙,没有背身投篮能力,只能硬怼或者远离篮筐来一记蹩脚的勾手,大部分出手都来自于吃饼和转换。在防守端,面对NBA里更高大更强壮的NBA级别对手,他能否保持大学时候的强硬,顶住对手守住篮筐值得怀疑。他在进攻中稀少而又缓慢的外线出手和依赖偷鸡的特质简直就像本赛季马刺某个红头发(绿头发?蓝头发?)的左手翻版。如果来到一支善于打快且空间良好的球队,纽维尔也许会如鱼得水。但如果被空间属性糟糕的球队(譬如德州的某只球队)——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纽维尔、索汉和卡斯尔组成的“锁链”在锁死对手之前先锁死自己的画面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许多关注选秀的JRs都困惑于克努佩尔这样一名身体素质平平,功能单一的白人射手为何一直是乐透热门。事实上,在进入大学篮球之前,作为五星高中生,他拿下了耐克EYBL常规赛的得分王,春夏俱乐部场均得到22.5分5.5篮板3.5助攻,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6.7%,被认为有超级射手的潜质。而作为一名刚刚登陆DI的菜鸟,本赛季至今克努佩尔总共命中了41个三分(与特雷-约翰逊并列新生第二),场均命中2.3个(新生第三),投篮命中率44.3%,三分命中率37.1%,罚球命中率89.2%。单从数据来看的确可圈可点,但距离顶级射手的标准显然还有差距。他在高中时期所展现的全能进攻身手不出预料地没有兑现到DI,尽管他依然能够在移动和转换中随意开火,利用自己的投篮威胁持球冲击篮筐或者急停中投,还不时有些playmake的闪光点。但更多时候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凯文-赫尔特而非克莱-汤普森。
尽管体重接近100kg,比同期的赫尔特要更加强壮,但身高只有2米,臂展不足,又缺乏协防能力的克努佩尔很难在防守端向上摇摆。而在侧翼/外线,平庸的速度和迟缓的横移/转身让他很难应对快速灵活的对手和挡拆进攻,即使算不上防守黑洞,他也很难达到联盟平均水准。让JRs认为他会是水货大热门的另一点还是他的投射并没有达到顶级,无论是准头、出手速度还是抗干扰能力,他都远不及身材相仿的麦克德莫特,很难围绕他制定射手战术。高顺位的白人射手往往在大学历练多年,精进了自己的投篮技术和战术意识,雷迪克、麦克德莫特、基斯珀特和克内克特都打满了大学生涯,而在one and done流行的当下,谢泼德、克努佩尔们都不再有这样的耐性。对于缺乏投射的球队而言,克努佩尔当然算是个补充,但很难说最后的收益会比在低顺位(乔-哈里斯)或者落选中(邓肯-罗宾逊)淘宝好多少,最多只能算聊胜于无。
与克努佩尔在高中时期超级得分手的定位不同,从高三转投超级球队蒙特沃德学院开始,就开始扮演团队中的绿叶角色。在队内他只是弗拉格和德里克-奎因之后的三号得分手,场均只有不起眼的12.5分3.8篮板和2.8助攻。然而,他进一步磨砺了自己的跑位和投射,三分命中率超过45%,场均出手超过5次,被认为是本届最好的射手,帮助球队取得了33胜0负的完美战绩。加入全美冠军康涅狄格之后,在冠军教头丹-赫尔利和冠军学长阿利克斯-卡拉班的言传身教下,麦克尼利在阅读比赛、处理球和防守端都有了大幅提升,通过积极的跑动、掩护、传球、协防成为了球队的润滑剂。场均13.6分(全队第三),5.8篮板(第二)和2.6助攻(第三),场均命中1.8三分(第三)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体现他在球队的重要性,在近6场他缺阵的Big East内战中,卫冕冠军只有3胜3负,而之前则是3胜0负。
与克努佩尔一样,麦克尼利也没能投出蒙特沃德时的效率,37.9%的三分命中率只能算中规中矩。除了偶尔的灵光一现,他的个人进攻也没有质的飞跃,只能作为定点威胁,篮下的终结效率也一般。在防守端,凭借不错的纪律性和意识,麦克尼利勉强算是合格的团队型防守球员,侧翼的平均水准,但限于平庸的身体素质,场均抢断和盖帽也只有0.4。来到更高更快的NBA赛场,他的单防还是可能会被针对。如果去到一支杂乱无章的球队,他在康大所培养出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属性很难说兑现多少,这从队友卡拉班缺阵时,他的手足无措就可以看出。归根结底,和克努佩尔一样,麦克尼利的天赋也非常有限,好在他重点开发的技能都点在了角色球员的属性上,这让他成为了乐透末段一个相对务实的选项,即使不能兑现蒙特沃德时的投射潜力,至少也能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的侧翼万金油。
在去年夏天的U18欧青赛上本-萨拉夫场均砍下28.1分,5.0篮板,5.3助攻,4.0抢断,1.0盖帽,2.4失误,投篮命中率44.7%,三分命中率36.2%,罚球命中率75.9%,一举收获MVP。本赛季来到德甲的乌尔姆队,萨拉夫场均得到12.6分,4.3助攻,1.1抢断,投篮命中率46.1%,成为了球队的主要持球手、组织者和得分手。这位以色列左撇子善于利用节奏和脚步的变化突破,能够在三分线外完成后撤步颠投,还擅长在弧顶和行进间送出妙传(尤其是单手的大斜线横传和纵跨半场的长传)。这些闪光的回合,加上欧洲联赛的出身,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马努-吉诺比利或者是戈兰-德拉季奇。然而,具备上述特质只能证明萨拉夫有两位欧洲天王之“形”,能否学其“神”还有待观察,毕竟上一个被拿来和两位相比的新秀基利安-海斯已经沦落到了发展联盟。
萨拉夫6-5(1.96m)的身高介于马努和德拉季奇之间,但速度和爆发力远不如二人,尤其是前者。他的第一步相当平庸,非常依赖队友的掩护和转换进攻,面对扎好的篱笆往往会陷入困境。瘦弱的身板和对抗也让他很难在人丛中突到很深的位置完成终结,更不要说左撇子过于依赖左手和走左路的通病。虽然在同身高中,萨拉夫的控运已属不错,但与德拉季奇这样的纯控相比,稳定性还相差甚远(场均2.8失误),很难在NBA担任主要的持球手。投篮稳定性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他的上限,整个职业生涯他都不以远投见长,本赛季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7.6%,出手也很少(0.7/2.5)。如果说在进攻端萨拉夫多少还有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让他看起来有那么一点形似马努的话,那么在防守端的差距就显得遥不可及。尽管凭借敏捷性和意识能够收集一些抢断,但显然无论是在团队还是个人防守中,他都会成为软肋。在越来越多欧洲天才更早投入到选秀的今天,缺少马努和德拉季奇当年在欧洲的多年磨练,除非是东契奇这样的盖世奇才,否则很难在NBA打出一片天地。
尽管今年选秀的质量远胜于去年,但在内线长人的选项上却并不充裕,马鲁阿奇是唯一具有稳定乐透行情的中锋。这位南苏丹长人身高7尺1-2(2.16-2.19m),臂展7尺5-6(2.26-2.29m),体重250磅(113kg),论纯静态天赋甚至在学长马克-威廉姆斯和德里克-莱弗利之上,看上去是顶级护筐手的坯子。而偶尔的外线延误和换防闪光点,又让他的机动性看上去强于沃克尔-凯斯勒和克林根这样的纯蹲坑大白熊。在本赛季场均不到20分钟的出场时间,马鲁阿奇得到8.5分6.5篮板,投篮命中率高达78.8%,罚球命中率77.3%,基础数据而言已经超过了上述四位长人的菜鸟赛季,这对于一名十多岁才开始接触篮球的年轻人来说实属不易。虽然进攻手段同样多以篮下吃饼和二次进攻为主,但远超前辈们的优秀罚球和柔和手感,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他在进攻端更多的可能性。
(五位防守大中锋菜鸟赛季的数据比较)
相比于炸裂的静态天赋,马鲁阿奇的爆发力和力量相对平庸,更好的进攻表现得益于库珀-弗拉格和蓝魔强大外线的牵制力。他的基本功相当粗糙,挡拆掩护和内线卡位质量都不高,更不用说低位技术,处理球的能力更是糟糕,许多基本的手递手和高位传球都难以完成,3.0助攻率在几位大中锋中垫底,未来的方向大概率还是纯粹的蓝领。而蓝领大中锋最核心的两点——护筐和内线防守,马鲁阿奇目前也不够好。6.3%的封盖率远逊于其他四人同期,经常会在篮下被对手顶开强吃。当然,他的身板和对抗比起当年的班巴和波尔波尔还是要好一些,也没有像两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难以兑现的个人进攻上。抛开虚无缥缈的独角兽幻想,随着力量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马鲁阿奇大概率能够成为一名可用的蓝领中锋。但能否成长为莱弗利、凯斯勒这样的顶级防守内线还要看他个人的努力和球队的培养了。
奎因是今年选秀中进攻技术最好的内线,没有之一。他有着全面的低位身手,能够轻松要位接球,用体重和力量强吃对手,或者从容的背身投篮,又或者用娴熟的脚步和假动作晃开防守得分。凭借与身材不符的柔和手感,他的终结也很稳定,擅长左右开弓,勾手射程很远。除了低位,奎因还能够面框持球从高位发起进攻,既可以背身运球一路碾到篮下,也能够通过丝滑的运球突破得分。个人进攻之外,奎因也有不错的传球和视野,低位传球、突破分球和高位策应都有模有样,配上他肥硕的身材和丝滑的操作,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爱喝咖啡的法国胖子。然而,虽不以三分见长,法国人职业生涯仍有三成以上的命中率,巅峰期更一度超过四成,而在本赛季至今的21场比赛中,奎因仅仅命中了2记三分(2/22,9.1%)。完全没有远投威胁严重拉低了他的进攻上限,也大大降低了他的适配性。
除了缺乏三分,身材和运动能力也影响了奎因的前景。他的官方身高是6-10(2.08m),但比赛中观感水分很大,而且爆发力平平,妥妥的地板流,面对更高大强壮的NBA内线,低位进攻肯定会大打折扣。和生涯某些时期的迪奥一样,奎因也经常被质疑对比赛的投入不够,前一场全情投入13中10干翻种子球队,下一场面对弱旅就漫不经心来个8中3。如果说进攻端还是喜忧参半的话,那么防守端的奎因就是一言难尽了。凭借111kg的体重和卡位技术,他勉强可以胜任低位顶防(也要看心情),那么在协防和换防上,他就真的是一无是处了。作为护筐手,他的身材劣势明显,运动能力糟糕,纵向起跳和连续起跳都极其拉胯,很容易让对手打穿篮下。而缓慢的启动、横移和转身更是让他在外线成为对手重点针对的目标。作为一名攻强守弱又缺乏投射的undersize内线,奎因很难适配许多球队,也许只有那些兼容性极高,又善于调教各式怪才的团队才能充分挖掘他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