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法外贴之一:考究火影世界的集群建筑和自然状况
第一部分 前言
历来我对火影的关注点,大都偏离于故事主线、主题、情感和打斗等,偏向于体制、文化、自然、民俗等成系统的整体构建。每一个作者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都有最核心的主旨,这是作品的魂,赋予作品最基本的认知;围绕主旨都有一系列或主或次的系统设定,这是作品的血肉,为作品带来行动力;设定故事情节并随之探索和践行主旨的过程中,又会形成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无形中让作品更加丰满、自然。案本齐史在火影《皆之书》中说道:“漫画中哪怕是一片树叶也会融入火影的世界观,成为火影忍者的一部分”。那么,你是否关注过火影中的建筑物和自然状况呢?
2009年,时为大学狗的楼主写了一篇名为《忍法外贴:考究火影世界的集群建筑和自然状况》的文章。由于忙于学业和漫画仍在连载,只浅尝则止地做了一定程度探索,当时的佐证资料只是抽样,不是全体,当时是想证明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关系。而今,火影已经完结,我从所有漫画和资料中重新收集素材对原文作了修订,更多地探索火影中集群建筑的全貌,探索集群建筑和自然状况的相关关系,最大限度地还原和欣赏岸本齐史关于这两个方面的系统设定。
第二部分 基本概念
本文所指的集群建筑,我定义为:具有相当数量和空间规模的建筑群,建筑之间在设计、建材、风格、功能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和相似性,而不是单单指一辆栋建筑。基于这个角度,文中我一般用忍村作为区分标准。而自然状况与现实一致,无非是指气候、地形、地势、植被等。关于建筑物门窗、室内布局、廊腰檐牙等细节的欣赏就不细说了,适当提下,本文主要是通过火影中集群建筑表现出来的种种信息,推测出火影整个版图的自然状况,分析岸本齐史“为什么这样画”的原因。
由于楼主不出身、不从事建筑、设计、装潢、地理等相关专业和行业,全为兴趣所在,文中的不妥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多多包涵。
第三部分 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何建筑都置身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脱离了环境,建筑就无从谈起。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等地域性因素是造就建筑风格的主要依据,任何建筑都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经过漫长的时光雕琢和文化滋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谓生于自然、取于自然、融于自然、成于自然。正如我国《管子》一书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建筑的产生,源于人类追求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从前,自然环境决定了建筑外形、结构、建材等方方面面。基于火影中的建筑,我只强调以下几个自然条件:
一、空间位置。可以初略地理解为海陆状况和纬度高低,岛国、海岸国、内陆国之间的自然状况差别很大,纬度高低决定了光照和温度,深深影响植被生长,影响火影世界中各个国家和忍村的发展。
二、地形地势。即地表形态,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以及地势高低带来的环境面貌肯定风格迥异,非常影响集群建筑物选址、布局和建材。
三、气候条件。主要强调风向、温度和降水量,这一点在本文看来由为重要。
势必还有其他,暂且不计。其实,以上自然条件通常都是互相影响的,特别是气候是多种原因形成的,受到空间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单列出条只是为了后面的详细讲解。
第四部分 各大集群建筑赏析
一、木叶村建筑
木叶是我最喜欢的忍村,它整齐的布局规划、繁荣的街巷、美丽的风景、暖暖的人意令我心驰神往,正所谓“千家山郭静朝晖,五影半山目翠微。一片斜阳芳草绿,几簇繁花枝葉肥。名流荟萃八方聚,英雄辈出四海威。木定乾坤抟日月,葉吐新玉永相随。”(楼主所作《木叶村》)。木叶的建筑我也很喜欢,融合了多种风格,不能和现实简单对应,毕竟是漫画。但是艺术的真实也是一种可能的真实,作者取材了很多现实中的东西。
(一)整体布局。
木叶选址于“五影山”脚,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下文有详解),是一块风水宝地。忍村选址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安全,木叶后有高山为障,两翼森林阻挡,前有高墙筑防,加上忍者的值守和结界的探知,安全系数很高。
木叶的布局是以“五影山”头像处为正中,以半圆形对称向外辐射,道路整齐,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规则”和“正中”两个关键词,体现的是东方城池设计中的“尚权”思想,典型和重要建筑一定要位于城池的对称中心或中轴,这是一种对“火影”的尊崇。看吧,火影的办公楼和木叶的大门不就在中轴线上么。房屋整体的高度均衡,楼房与街道间隔均衡,这样的布局得益于地形优势,这是一块类似于平原的宝地(类比),地形的平坦和宽阔为木叶的规则布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用因地势高差过多地计较楼房光照是否被遮挡。
(二)建筑材质。
通过观察可知,木叶的建筑主要是以木和石为材料,这跟火之国大片的森林、拥有丰富的建材有关系。石材倒是很多地方都有,木材就不一定了。所谓“树兴则家旺,林茂则国盛”,木叶木叶所以木才是村子的根本,也是其建筑独特的魅力之一,在村子创立之初由为明显。一般高一点的房子都以木或石为支撑(以木为主),矮一点就以木为主,比如宇智波家、奈良家和日向家的房子。只有古色古香的木材方能散发出百年木叶的丝丝韵味。
(三)建筑风格。
1.典型东方建筑。木叶的建筑融合了多种风格,以东方建筑为主。东方建筑一般就指中国古代建筑,东亚地区的建筑都是受中国影响。而且,木叶还能找到日本神社鸟居的身影。东方建筑主要有以下特征:
(1)外观。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主要骨架,墙体反而不承重。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支撑、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
(2)屋顶。屋顶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之一,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wǔ diàn dǐng)、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lù)顶等。我找几个对应的例子便可。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特别是重檐庑殿顶(可以理解为多重坡面)。大和队长在木叶重建时建造的房屋就是典型的庑殿顶,木叶的中忍考场主楼也是。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如图所示。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这种木叶就是在太多了,但不一定完全一致,很多都是吸收了这个元素。
●盝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木叶有许多建筑是盝顶的再运用。
●穹窿顶 。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
●单坡顶 。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木叶有的建筑是单坡顶的运用。
(3)其他特征。琉璃瓦和位于屋顶、柱子、梁枋、大门等地的螭吻和其他装饰、雕塑也是东方建筑典型的特征之一,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有装饰、驱魔、辟邪、镇灾、祈福等多种用意。螭吻又名鸱(chī)尾、鸱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放在宫殿的正脊之上,头朝正中咬住正脊,称为“吻兽”。鸱吻传到日本后则称为“鯱(hǔ)”,大约是一种鲸状海兽,其作用和鸱吻相同。木叶村和桔梗城、以及其他一些建筑都有“鯱”或其他吻兽的存在。
2.塔式建筑。木叶村内有相当数量的圆柱体和塔式建筑,以中忍考试考场之一的中央塔为典型,村内也很普遍。如图所示。
3.客家建筑。令楼主惊奇的是,岸本齐史在为木叶设计风格的时候,取材了很多我国客家建筑的素材,典型的就是有土楼和围屋的影子,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充分吸收了这种元素。如图所示。
4.普通民居。木叶街巷最寻常的民居如下图所示,它们没有特别明显的东方建筑特征,多以实用主义为原则,融合了多种风格的建筑,高低搭配、方圆结合、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是不错的民居,鉴于篇幅不再赘述,各位自行关注。
5.屋顶设计的原因。建筑表现出来的结构和外观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木叶建筑的屋顶,有平顶,有斜顶。屋顶结构是平是斜,倾斜角度多大,与该地的降雨量有充分关系。平顶的房屋若在降雨量大的地方容易积水,斜顶就能顺畅地将雨水向下排掉。所以我国南方地区多降水,传统建筑屋顶多数是倾斜的,而降雨量较少的西北地区便没有这一特征,甚至全是平顶增加建筑使用面积,便于晒粮食和风干水果。木叶的建筑几乎都有倾斜的屋顶或屋檐,因此可以推测木叶村附近降雨量较为适宜。
(四)独特风景。
木叶建筑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屋顶上的储水箱,主要功能就是提高水位以供自来水,而村子创立之初储水箱是相当少的,可能和村子不断壮大繁荣、走向小康有关系。
(五)类似建筑群。
1.短策街和短册城。自来也和鸣人找到纲手时的短策街和短册城,位于火之国西南部,其建筑风格和木叶可谓同胞兄弟,连选址都有几分相似。短册城更是被指定为火之国的文化遗产,如同东方宫殿一般,雄伟与隽秀一体,可惜最后被大蛇丸和纲手的战斗摧毁,不甚悲兮!
短册城原型是日本古城堡,它们从公元前后到近代有着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其建筑主要目的是为了御敌于外,因此大多结构坚固,实战性强。日本城堡经历过四个发展阶段,根据所在地形的变化,有山城、平山城、平城和水城四种,既是日本各地长期军事发展的最终产物,也是日本从古至今军事变革的见证,它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日本的战争历史,是日本建筑的瑰宝。天守(或天守阁)是日式城堡中最高的最大的建筑,也是最主要的一类,具有瞭望、指挥的功能,也是封建时代统御权力的象征之一。最著名的日本古城有熊本城、松山城、姬路城、大阪城、犬山城等。
2.桔梗城。月光疾风被马基秒杀的所在地,大致位于木叶往沙忍村方向、火之国边境附近,也是典型的东方建筑,与短册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在兜的回忆里,漫画描述了兜被捡时候的场景,折断的树干、远处的断壁残垣,向我们展示了桔梗城当时的风貌。
二、沙忍村建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望无垠的沙漠总是默默地诉说着古老而苍凉的故事,不在乎时光的流逝。沙漠养育的儿女,似乎都有一种坚韧的情怀,男的“硬”,女的“挺”,正所谓“大漠沙黄岁月催,沙中自有颜如水。从来须眉文章著,此昔巾帼诗画随。英雄弯弓曾射日,美人抚扇当挽谁?只把清风做力夭,也斩虫鱼漫天飞。”(楼主所作《风香》)
(一)选址布局。
仔细看看沙忍村的选址,在一个四周都有天然屏障的低地,这样既易守难攻、便于防范,又能减少风沙侵袭。而且,沙忍村的大门犹如“一线天险”,可谓鬼斧神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这个大门的方向,是面朝川之国和火之国的方向,因为迪达拉和蝎抓走我爱罗去往川之国的时候,便是从这个门离开。仔细观察,沙忍村“一线天”大门的相对方向,周围的高地并没有合围,而是有一个开口,附近还有大片建筑和居民。楼主认为,“一线天”这道门并不是天然形成,而是人工开凿,至于为什么,我下文分析自然条件时会解释。
《兵之书》中说道,风之国人口众多,环境恶劣,大都生活在沙漠绿洲附近。水是生命之源,无源乃无本,仔细看看沙忍村的选址,中低周高,楼主推测该地十分便于取水,地下应有水脉经过,否则养不活这么多人。
沙忍村建筑布局是以风影所在的建筑为中心向外辐射,布局上也体现了对“风影”的尊崇,但是没有木叶村那般规则整齐。
(二)建筑材质。
沙忍村所在的风之国,大部分面积是沙漠,降水量极少,不可能有很好的植被,所以建筑不可能以木材为主。而且,沙漠中的沙子,一般是不能用作建筑材料的,因为自然风化的沙子含碱量太高、有毒物质多、沙子过细,无法满足建筑需求。仔细观察,沙忍村房屋主要以沙土和石料为主,这和建筑资源的贫乏密切相关。不仅房屋结构,连几件像样的木制家具都没有,哪怕是风影也不例外。
(三)建筑风格。
这个风格应该是岸本齐史专门为沙忍村打造的:房屋外观多以圆球形和圆柱形为主;房屋数量很多,每一单位建筑占地面积不是太大,却很高,为方便人在高楼之间来往,多连廊;房屋墙体较厚,窗户少而小;楼间距相比楼的高度来说,显得比较小;楼顶也有许多储水箱。
还有一点,沙忍村的房屋底层多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连廊连柱,这是参照了“骑楼”这种风格来设计的。
(四)设计原因。
岸本齐史这样的设计,可以说充分考虑了沙漠这一环境状况:房屋外形以圆球形和圆柱形为主,并且窗户少而小,是为了减少沙漠中大风吹来时的受力面积和摩擦力。墙体较厚,并且以沙土和石料为建材,是为了应对沙漠中昼夜巨大的温差,白天减少热量的摄入,夜晚加强室内的保温。高楼比较多,是为了应对常年的风沙、防止沙尘掩埋,可能还有人口多但受地形影响只能不断向上发展拓展空间的因素吧。楼很高但楼间距小,目的是尽量让多数的楼都能处于其他楼的影子区域,减少热量摄入。多“骑楼”风格,既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更方便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三、雾忍村建筑
雾忍村村如其名,若隐若现,十分神秘,迄今为止作者给出的消息太少,好在千呼万唤始出来,还有一张图可探其究竟。正所谓:“氤氲起山中,往事不从容。仓僚洒血雨,鬼人乘腥风。名随五影外,刀属七人众。此间腾雾去,海外远相通。”(楼主所作《朝雾》)
(一)选址布局。
雾忍村位于远离忍者大陆的外海,这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优势。
水之国所在的岛上尽是山脉,雾气弥漫,而雾忍村还隐藏于深山之中,可谓距敌人于千里之外。
仔细观察,雾忍村选址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一处山谷,村子布局受地形影响无规律,或依山而建,或卧谷临水,看层峦耸翠,尽枝繁叶茂,观好不自在。水影所在的大楼建在大量石块的基础之上,还有着巨大的石拱,位于靠山的高处,可将整个村子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也是一种对“水影”的尊崇。
(二)材质风格。
雾忍村建筑有高、有矮、有大、有小。高的很高、矮的很矮,大的很大、小的很小。高大的建筑都以石材为主,矮小的房屋应以木材为主。水影所在的建筑和木叶的许多柱体建筑差不多,但规模要大很多。高高的建筑可以看做是塔,世界建筑中多圆柱形高塔的主要有欧美一些古城堡,比如德国巴伐利亚新天鹅城堡,以及一些大型清真寺庙。雾忍村建筑有着特殊的风景,其楼顶上种有植被,现实生活中楼顶绿化主要是为了造景、隔热、减少热岛效应等,而这些似乎都和雾忍村挂不上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不是特别清楚。楼主推测是障眼法,在大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之中,楼顶种树是为了从远处看过去认为那不是楼房,而是山顶,哈哈哈,瞎扯。
四、云忍村建筑
云忍村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男的酷,女的热。其关于人的设定原型多处都有美国的身影,主要相似点有:1.村子崇尚武力,外交强硬,经济实力强大;2.致力于体术和剑术,从雷影的外形设计看,金腰带、身材高大、力壮如牛、莫西干发型,还被推举为联合军首领;3.人种较多,性格各异,各种肤色兼具,等等。正所谓:“尤来声名外,刀剑饮世仇。万鼓雷殷地,千山辟蜃楼。九霄横云雾,风云卧鬼牛。旌旗遥展处,万忍护神州。”(楼主所作《雷阵》)。
(一)选址布局。
云忍村选址于一片峰林耸立的开阔之地,村子建造在峰林之中,房屋位于山峰之上,雷影所在的建筑背靠最高大的山峰,并以之为屏障,直入云霄,颇有气势。从雷影楼所在的角度望去,千山作刃,云雾为旗,视野开阔,便于值守。
(二)材质风格。
从雷影楼我们可以看到,云忍村房屋在山峰本来的基石之上,靠木头进一步支撑、拓展,建筑最终还是石材木材并用,石重基础,木重支撑。建筑都以曲线为主,窗户较多,窗户透明性好。
其建筑风格迥异,雷影楼形似巨大的球状物,洋葱状的外形和插入云霄的塔尖,具有拜占庭式建筑的身影,更是东正教教堂和清真寺的翻版(后两者深受拜占庭建筑影响)。再看看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奥斯卡·尼迈耶所设计的巴西“尼迈耶当代艺术博物馆”(1996年完工),几乎一模一样。大师曾说过:“我特意的忽视那些正确的方方正正的建筑,忽视那些用尺规设计的理性主义,而是去拥抱曲线的世界……对理性主义采取这样不合作的态度是因为我所居住的环境,那些白色的海滩,巍峨的群山,古老的巴洛克教堂和那些古铜色皮肤的漂亮女人……吸引我的是大自然和人体的曲线。我从可爱祖国蜿蜒的群山和江河、天际浮动的云彩、少女优美的体态里找到了曲线的美丽所在。”
据此,可以推测岸本齐史对云忍村风貌的设定,很大程度上受到奥斯卡大师的影响:1.《兵之书》说道,“雷之国中央山脉上的河流,在回归大海前,造出弯曲的海岸线,使疆界显得迂回壮阔”;2.云忍村最不缺乏的就是巍峨的群山和江河,还有天际浮动的云彩;3.云忍村有巴洛克建筑的身影,二尾柚木人被捕的地方,具有一些巴洛克建筑外形上的特点;4.古铜色皮肤的漂亮女人,我靠,不是丁次他老婆和雷影秘书那一款的么?云忍村可多的是;5.喜好自然和人体优美的曲线,云忍村建筑几乎都是曲线设计,云忍村的精壮男子肌肉爆棚如雷影,女子丰满婀娜如大波“寒”,无不体现人体曲线之美!这些,可能就是岸本齐史向奥斯卡·尼迈耶大师致敬、爱屋及乌的手笔。
可以说,云忍村建筑是岸本齐史综合了东正教、清真寺建筑和奥斯卡·尼迈耶大师作品理念的产物。
(三)设计原因。
云忍村建筑这样设计的理由非常简单,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顺应自然:1.受地形限制房屋多修建在高耸陡峭的山体上,所以下面基础部分很小,但是为了能住更多的人就在上面部分通过木头扩展为球状物,以增加使用空间;2.建筑多曲线是为了减少高山上大风吹来时的摩擦力,减少风的影响;3.窗户多、大、透明性好是为了采光,毕竟房屋大部分区域是靠在山体上,相应部分没有光线。
此外,球形建筑有非常多的优势,美国建筑科技人员测算出:只要建筑物的圆顶直径加大一倍,外表面积增加四倍,其空间实有面积就增加八倍,而且球形建筑物能比较有效地抵御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这些,对于云忍村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
五、岩忍村建筑
岩忍村也是独具风格的忍村,城池和忍者都如岩石一般坚硬,正所谓:“万峰林里万桥通,千丈山下千石陇。但得顽石猛将在,神仙欲渡不轻松。”(楼主所作《顽石城》)
(一)选址布局。
岩忍村选址于土之国高大的山脉之下,是以千山为障,地利明显。土影所在的建筑位置最高、体积最大,是地位和权力使然。村中建筑是顺山势而建,高低错落,貌似有地中海式建筑依地势紧密排布的味道。
(二)材质风格。
土之国本来就植被稀少,过半土地寸草不生,使得岩忍村建筑全部以土石为材。位于大山脉下的建筑群,看上去是糅杂了圆塔建筑风格和碉堡式建筑风格的混合物,活生生的一个圆塔群城堡。下图列举了世界上与岩忍村建筑有相似之处的几个城堡,以及一些圆塔、碉楼等等,其中奥秘大家细细品味。
岩忍村建筑高矮大小皆有,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因地势陡峭,地面高差大,为了方便往来塔与塔之间都有桥相互连接。这些塔用土石建成,墙体坚硬厚实,窗户少而小,和沙忍村类似,但楼顶没有储水箱。
(三)设计原因。
《兵之书》中说道,土之国常年吹北风,所以岩忍村建成圆柱形的房屋和沙忍村有不谋而合之处:有弧线的建筑可以减少与风的接触面和摩擦力。房屋结实、窗户少而小一方面是为了和夹杂着沙石的狂风风蚀作用抗衡,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土之国巨大的温差,和在沙漠中一样。屋顶没有储水箱,是因为岩忍村的高山上有大量水源,自然的高差就是最好的自来水,所以不必。
六、雨忍村建筑
雨忍村是火影中建筑最有性格的忍村,和佩恩一样有性格,无处不散发着神秘、压抑、沉重的气息。正所谓:“人生何谓伤心事,日日雨如花。幼时彦梦,双眸波横,不再见他。恍然一弄,楠若冰雪,门鬓霜花。轮回爱恨,唯此六道,不负天涯。”(楼主所作《人月圆》)。难道说,这压抑的气息,是一代代雨忍人悲惨命运的写照么?
(一)选址布局。
上文说过,忍村的选址和古代城池一样,必须考虑安全因素。古代城池都会依山傍水而建,如果没有水,也要人工建造护城河(护城墙)。从漫画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雨忍村也拥有其他村子没有的天险,被水域包围,简直是天然的护城河。主要原因如下:
1.从小楠和带土决战的地方可以看出,雨忍村被一片宽阔的水域包围着;
2.自来也潜入雨忍村,是通过蛤蟆从水中潜入的;
3.雨忍龙套下忍提到,佩恩主政雨忍村后,很多反对势力也潜入村中搞破坏,配的图便是从水中潜入;
4.雨忍村大多数忍者都戴有面罩,说明需要经常出入深水区。
(二)材质风格。
雨忍村建筑以钢铁和石材为主,石重基础,铁重支撑,木为修饰。
雨忍村的建筑里外被许多大大小小的钢管往上立起,形成独特的风景,它高耸的塔尖、修长的束柱、垂直向上的升腾感,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彰显着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哥特式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一些世俗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无巧不成书,小楠安放长门和弥彦的地方,是典型的天主教堂。雨忍村的建筑可以称为高塔,塔最初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又巧的是,雨忍村的高塔也是用来存放遗体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抬头望不到边、行动放不开手、视线被挤压、头顶是遗骸,加上前任村长山椒鱼半藏的强势统治和佩恩的绝对统治,能不压抑么?
(三)设计原因。
这种风格和雨忍村的降雨量紧密相关,这里已经不是要不要积水排水的问题了,是几乎一刻不停地在下雨,因此房屋建得很高、很尖,但单位面积很小以减少和雨的接触面积,并且超多管道,明显是其先辈和雨水斗争的结果。同样,正因为降雨充足,打雷闪电少不了,楼顶上基本都有避雷针。
七、波之国建筑
波之国是个小岛国,在火之国南面,建筑基本上都以木材为主,从漫画也可以知道它的木材相当丰富,而且达兹那、伊那利两爷孙以及很多人都是木匠,因为这个是他们的传统手艺,建房必备。其房屋都不是太高,比较矮小,这和国家贫穷、人口少有直接关系。它的房屋顶部全部是倾斜的尖顶,没有平顶,屋顶和木叶的部分东方建筑屋顶一样,但少有庑殿顶和歇山顶建筑,说明确实较为贫穷,稍微壮观的宫殿不多,中间的塔式建筑也不算宏伟。倾斜的屋顶说明波之国的降雨比木叶村还要多,木叶还有很多平顶建筑,但波之国几乎没有。而且,村民们个个戴着斗笠,也再次证明这里多雨。正因为降雨充足,打雷闪电肯定少不了,所以很高的楼顶都有避雷针。
此外,波之国还有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它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为防潮防水而建,和多雨的环境相应。
八、现代建筑群
现代建筑群在火之国境内,是佐助蛇小队去往的武器店、忍猫所在地,一座空城。火影中出现这么现代的建筑群实在出乎意料啊,但是想想连无线电、电脑、基因都出现了,这个又算什么呢。这些建筑有避雷针,房顶有储水箱,线条轮廓清晰,豪华气十足,是典型的现代城市风格,却被有着古老历史的忍者世界所抛弃为空城,真令人感概。(楼主忍法外贴之二对此空城形成的原因有详细推理,敬请期待)
下图是迪达拉与佐助大战附近的一个建筑群,联想到佐助去武器店和大战迪达拉时间间隔不长,可以判断和上图是一个地区。
先暂且讲这些集群建筑。可以看到,每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十分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下面,我还要结合这些建筑透露出来的种种信息,进一步构建出整个火影世界的自然状况。
第五部分 火影世界的自然状况
一、地图和方位
以上是火影世界的地图,对地图来说,方向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一般未标明方向的地图,我们都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惯例来标记,这幅图也是如此。
二、火影世界的植被
这里向大家讲几个常识:1.植被的生长状况受气候条件影响,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植被带,如热带雨林一般存在于赤道附近的地区;2.通常来说,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都会吹响陆地,给陆地带来降雨,并且通常呈现出从海洋到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这是海陆间的大循环;3.降雨一般有几种:对流雨、锋面雨、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雨等等;4.来自海洋和低纬度的气流一般为暖湿气流,可以带来降雨;来自内陆和高纬的气流一般为冷空气,干冷少降雨,如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结合这些小常识,我们看看火影世界中各地区的植被状况。
(一)波之国植被。
波之国是火之国南边的一个岛国,面积非常小,大家从地图就可以知道。波之国拥有丰富的红树林,这是一种难见的植物群落,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陆地与海洋交界带,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岸本齐史设定这样的植物看来是在理的:波之国是岛国,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肯定给它带来丰富的降雨,因此雨水过多才会有红树林的生长,以及前文建筑部分提到的几乎全是尖顶倾斜的样式,以顺畅排雨,甚至有干栏式建筑,逻辑上岸本齐史环环相扣。
(二)火之国植被。
岸本的画风让我无法看清火之国到底是哪种植被,因此忽略种类。木叶村位于火之国中心,其附近肯定是树荫浓密,但是整个火之国这么大面积,是不是都是有森林覆盖呢?
1.木叶往南(火之国内)。
木叶往南是前往波之国一带,在卡卡西班第一次任务中可以看到,一直走到波之国都是森林。
2.木叶往北(火之国内)。
往北应该是前往草忍、泷忍、音忍、汤之国一带。卡卡西班前往草忍天地桥执行任务时可以看到一路以森林居多;终结之谷位于火之国和音忍村所在国家的边境线,当年佐助离开的时候,木叶小强一路追至终结谷都是森林;第四次忍界大战,霜之国、汤之国领主南下撤离前往木叶途中,也尽是森林覆盖。
3.木叶往西(火之国内)。
往西主要是前往风之国沙忍村一带。中忍考试时我爱罗三兄妹逃离木叶过程中,都是森林。
4.其他地区。
火之国境内其他地方:不管是火之寺,还是第一部找到纲手时的短册街,还是角都去的换钱所、鹿丸家的秘密森林、佐鼬大战时的宇智波密地等都告诉我们,火之国境内森林覆盖率很不错。
5.火之国降雨量。
森林的成长肯定需要合适的降雨量,因此结合木叶屋顶的样式来看,是一拍即合的。但是相比波之国的降雨量,肯定有所减少,从其房屋顶上和屋檐的形式就可以看出,这也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降雨量会有所下降的趋势。
(三)“草忍—泷忍—音忍”所在国家一带的植被。
大和队长带领卡卡西班前往草忍天地桥执行任务,天地桥植被就是森林。卡卡西外传中的战场——草忍村神无毗桥附近,也是森林,但是,漫画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成片的草地,说明植被开始有了过渡。
音忍范围主要也是森林,从佐助修行的场地便可知晓。
泷忍村所在的国家境内也有大量森林,第四次大战的描述中可以知晓。况且泷忍村的另一种翻译是“瀑布忍者村”,有充足的雨水,植被理应不错。
(四)雨忍村所在国家的植被。
雨忍村有恐怖的降雨,但缺少植被,至今还未发现有大片森林的存在。无论是村子周围,还是当初半藏大战三忍、半藏偷袭弥彦小队、还是自来也收养长门三人时的环境,都是无端的下雨却不见森林,甚只有依稀几棵小树或杂草。其实,过多的降雨并不适合植物生长(雨林除外,它有光照和温度等优势)。况且,雨忍村建筑以钢铁居多,看看他们周围光秃秃的土地,我推测他们国家应该比较盛产铁矿,而这样的土地并不适合森林植物的生长,开采铁矿对植被的破坏也使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想想其实挺有道理的。
(五)土之国植被。
《兵之书》说道,土之国境内过半土地寸草不生,除了靠北纬度高以外,这个和它的风向位置有关系。从地图上看,土之国就已经在北方了,纬度高点对植被影响属温度最为明显,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吹凛冽的北风。
北风应该来自土之国遥远的高纬内陆地区,这样风一般是干冷、凛冽的,如果不是有地形作用或者冷暖暖气流的交会抬升是不可能有降雨的。大家可以对照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势头强大但是干冷,因此不可能给土之国带来充足的降雨,也自然不可能长有良好的植被,甚至寸草不生。
而岩忍村和土之国资料上都说有天然的石山为屏障,我想既然为屏障,肯定是挡在邻国较多的南方,而不是北方。加上资料上说北风越过石山脉后会吹向其他国家形成“石雨”,所以我才肯定土之国的山脉位置会如下图蓝笔位置所示或者往土之国境内收缩,山脉不仅阻止了北风的南下,也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进入土之国,所以降水稀少就不难理解了。
(六)风之国植被。
沙漠地区,降雨极少,酷热,几乎没有植被,依稀可见几棵仙人掌而已。风之国版图最大,因此可以说大部分区域是身居内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经过多个地方能够到达风之国内陆的可能不多,来自北方的冷气流也被北方山脉阻挡了力量,不可能有冷暖气流交会抬升而形成的降雨,和土之国类似。
但是土之国也少降雨,为什么没有形成沙漠呢?原因在于土之国纬度比风之国高,受来自高纬的北风直接影响,气温肯定比风之国低。风之国位于低纬,温度高,加上少降雨,因此形成沙漠的机率大于土之国,土之国则奔着石荒景象去了。
(七)雷之国与水之国植被。
雷之国是个半岛国,而水之国是个大岛国,因此气候肯定和整块大陆有不同的规律。
水之国大部分是山地,特殊的地形和环境给了它独特的面貌——雾。我们知道,雾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大概有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等,它的出现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水汽加湿;二是遇冷降温;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而水之国四面环海,水汽来源不是问题,特殊的山地地形也给冷却带来了有利条件,山地中因辐射昼夜温差影响是很容易形成雾的。况且,《阵之书》提到雾忍村较为寒冷,所以服装设计都考虑了防寒,温度低更能助于雾的形成。当然,水之国降雨应该不成问题,靠海的低纬岛国,还没听说过没雨的,所以它的植被是以森林为主。
雷之国看不出有茂密的森林和植被,但是云忍村可以肯定海拔很高,要不哪有这么强的紫外线把人都黑成那样了,没事还整个太阳镜显摆。一般来说,半岛国三面环海应该不愁降雨,但是怎么就少植被呢?据我分析,很可能是地形的作用。云雷峡的风光很好地代表了雷之国、至少是云忍村势力范围内的地形:山很陡很高,多是陡峭的峰岭。看上去是光秃秃的石山缺少肥沃的土壤,这样就算有降雨又怎么可能长得出成片的森林呢?云忍村正如楼主家乡贵州的一处风景名胜——兴义万峰林一般,峰岭之上多灌木和半灌木,难以立木参天。
通过浏览以上主要区域的自然状况,我总结并作出了自己关于火影世界中的自然状况的构建,以最大限度还原岸本齐史构思的初衷。
三、火影世界的风向
根据上文全部的讲解,楼主构建出了火影世界的风向图,提醒一点的是:来自海洋的风,不一定非得我画的这个方向,这个只是个模本上的大方向。
这幅图中,红色箭头表示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它爬升陆地的过程中会给各地带来降雨,降雨量随着箭头方向越来越少,因为气流的含水量不断被夺走,这就是为什么从“波之国→火之国→草忍村→土之国” 一线的植被,会呈现出“红树林→森林→草地→荒石”的变化;以及从“火之国→川之国→风之国” 一线的植被,会呈现出“森林→草地、稀树→荒漠”的变化。
棕色的箭头代表来自内陆高纬的干冷气流,它吹过土之国,有可能会吹到风之国,但是在土之国山脉处(蓝色线范围,土之国内肯定会存在其他山脉,这里不强调)被阻挡了,难以南下。同样受阻的是北上的暖湿气流,所以土之国少降雨,没什么植被。
风之国看上去也有临海的地方,或许存在海岸山脉阻挡了来自海上的气流,或许是不吹那个方向的风,资料太少就不作深究了。
此外,风向对集群建筑的整体影响很大,我举两例:
(一)风向对木叶村整体布局的影响。
前文中我提到木叶村坐北朝南,是有根据的。地图上标明了方向,结合火影世界的风向来看,一切都不难理解了:1.选址于五影山南面,是因为那里处于迎风坡,也是采光坡。如果选址是背风坡的话,气流会先爬升后下沉,这样的气流是闷热的,而且还有大量水汽,有点像蒸笼的感觉;2.以五影山为中心,木叶的中轴线和主街道几乎就是南北走向,便于通风。
(二)风向对沙忍村大门设计的影响。
前文中我说道,沙忍村的大门是人工开凿的,如图所示。我认为,其目的出于两个方面:1.忍者世界的国家大都位于沙忍村的东面,外交也好、防御也罢,从东面来的忍者都会多于西面,因此从这里开门暨方便交往、也方便防守;2.即使是位于沙漠中,村子也必须要考虑通风问题。由于村子的另一面没有形成自然合围,有了一个缺口,受火影世界大风向的影响,在缺口的相对面开凿另一个缺口——忍村“一线天”大门,就会有助于风的流通,给村子带来新鲜空气。否则,处于低地的沙忍村,其闷热程度可想而知。
四、火影世界的自然区域划分
结合以上种种信息,基于地理因素的趋同,我将火影世界的版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以土之国为代表的高原石荒区、以风之国为代表的西部荒漠区、以火之国为中心的中央区、以泷忍音忍一线为代表的北部沿海区、以雷之国为代表的大半岛区、以水之国为代表的外海区。其中,部分小国小村从自然状况上可以包含在以上几大区域当中。
(一)高原石荒区。主要有土之国和石之国,从名字上讲就知道是典型的石荒景象。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山脉连绵,地势北高南低(从土之国到木叶到波之国体现了地势从内陆到沿海从高到低的变化)。
(二)西部荒漠区。主要是风之国和川之国西部极少部分地区。环境恶劣,降水极少,植被极少,地势较高,西高东低。
(三)中央区。主要有火之国、川之国大部分地区、汤之国部分地区。降水丰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大部分为丘陵或山地,地势北高南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整个火影世界的中心。
(四)北部沿海区。主要有泷忍村、音忍村所在的国家,以及霜之国、汤之国和雷之国部分地区,以及国A。这一带北部沿海,有适当的降雨,植被以森林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沿海肯定海拔低)。这一带国家较多,风俗不一。
(五)大半岛区。主要是雷之国,地势较高,中高周低(有中央山脉),峰岭众多,降雨适中,植被有森林、有草地、甚至少量荒地。
(六)外海区。主要是水之国及周边大量岛屿。海上岛国,海拔较低,水之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降雨较多,浓雾重重,岛屿众多,风俗各异。
此外,雨忍村、草忍村所在的国家和国B,因为处于过渡地区,无法准确定位相应区域,在此不做深究。
五、规律之外的特殊设定
从上文的讲述来看,其实岸本齐史最初设定火影世界的时候,是遵循了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并不是乱七八糟、天马行空地任性创作。每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国家和忍村名称、建筑设计、经济情况和武力状况、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甚至包括忍者服装设计,可作为另外一个专题进行探索)等等,都是相互影响、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基本设定,决定了火影世界的大背景。
但是,有些地方仍然脱离了我们熟知的自然规律。就漫画中的情况来看,主要谈两个地方。
(一)第四次忍界大战的沙漠地区。
我指的是第四次忍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我爱罗带领的部队与秽土转身出来的前任五影交战的区域。这个地方大致位于霜之国和雷之国交界地带。按照上文讲述的火影自然规律来说,这个地方应该不会有沙漠出现,毕竟离海洋很近。但是如果牵强一点来说的话,也有能说得通的理由。
地球上有在沿海地区,但地表是沙漠的地方么?答案是肯定有的。比如非洲的埃及、纳米比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南美的秘鲁等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沿海区域,但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信风带、海洋寒流、山脉雨影区(背风坡)等因素影响,也会形成沙漠。如果用这些因素去看第四次忍界大战的沙漠成因,也是可以勉强解释的,这里就不作深究。
(二)雨忍村的异常降雨。
按照我构建的火影世界自然规律,以雨忍村所在位置来看,不应该有这么多降雨。真是原因漫画没有解释,除了佩恩一天没事下点雨增加伤感的气氛外,我只能做尝试性解答。
土之国的山脉在阻挡南下的北风(棕色箭头)时,可能在雨忍村方向开了一道口,这样干冷的北风可以强势南下到达雨忍村境内,和途经木叶北上的暖湿气流(红色箭头)交会,加上草忍村被挡住的海洋气流会以色箭头方向流过来,在雨忍村所在国家境内形成冷暖气流交汇,制造出锋面,如果锋面长期存在,那么长期降雨也不失为一种可能,类似于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影响的实例就是我国江南地区的长时间的梅雨季节。
当然,这只是娱乐性的推测。
六、铁之国和林之国位置探索
火影漫画中还出现了两个国家,但是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一)铁之国。
铁之国是中立国,自古以来忍者约定好不对其下手,位于远离忍者世界的北方,处于三狼山之中。试想一下,在三座大山之间的国家面积肯定不会太大,甚至在地图上都无法体现其版图,那么它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呢?
我从侧面推敲一下。当初营救我爱罗任务时,卡卡西和宁次都说道,从木叶村前往沙忍村不论如何快都必须花上三天时间,当时人命关天,肯定不能耽搁,我们默认他们赶路时都是最快速度。而雷影发出集结令三天时间,五影和三船便从各国赶到了云忍村。从地图和漫画的信息来看,雾忍村到云忍村走的是水路,木叶走的是陆路,我爱罗三兄妹和土影是飞过来的(也解释了为什么沙忍村、岩忍村和云忍村直线距离最长,却能在三天之内赶到),也就是说,无论三船从水路还是陆路过来,理论上从铁之国到云忍村路程,和从木叶到沙忍村的路程(沙漠行进速度会降低)、木叶到云忍村路程、雾忍村到云忍村的水路差不多,因为三船是武士,不会忍术。因此,我们以云忍村为圆心,以木叶或雾忍村到云忍村路程为半径,铁之国大致位置就知道了。
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铁之国在火影世界的地图上的某个区域;二是铁之国不在这幅地图上,在更遥远的北方。
当然,这是纯假设,而且无关紧要。
(二)林之国。
林之国忍者出现在团藏启程参加五影大会的路上。上文说道,铁之国在北方,所以团藏出发的路线大致是往北,所以林之国忍者应该是北下而来,林之国也应该在木叶的北方。从林之国的名称可知,这个国家森林遍布,不可能在高原石荒区、西部荒漠区和外海区。而且,忍者出现的区域,应该都在这幅版图上,所以我推测,国A就是林之国。这个结果与目前的信息来看是很在理的。
第六部分 特殊建筑概览
火影中还有许多建筑风格迥异,耐人寻味,鉴于篇幅我适当提及以下几种,不作深究。
(一)巢居建筑。
这个房屋是再不斩被卡卡西“打败”后回去休养的住所。是巢居建筑的进化版。巢居建筑以树杆为“桩”,树枝为“梁”,再用树条绳索绑扎成楼板和屋顶的骨架,敷以茅草形成。巢居可能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居住方式,是上文干栏式建筑的原形。
鉴于该地位于波之国附近,所以这样的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状况是十分贴切的,可以防水防潮。
此外,楼梯的样式和上文提及的奥斯卡·尼迈耶设计的博物馆不谋而合,再次证明岸本齐史受其影响之深。
(二)妙木山建筑。
妙木山是圣地,蛤蟆的天堂,其建筑风格较为怪异。许多像“牛角”一样的高楼拔地而起,看上去像是石头雕琢而成,一节一节往上收缩,密密麻麻的窗户,“牛角”尖儿上还有水瀑(蛤蟆油)飞流直下,颇为壮观。
这和火影世界整个版图没有关系,不深究。
(三)穴居建筑。
1.在带土培育十万白绝的基地,是典型的穴居建筑。在岩石或土层上挖掘洞穴、扩展空间以供居住。这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遥远过去,我们的祖先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南方的悬棺葬都是穴居的进化版。
2.这是一幅封面图,迪达拉身后的建筑是在岩石内部挖凿而成,是典型的石窟艺术,是挖凿穴居的进化版。这也是和土之国的自然状况相对应的。
3.包括风之国的砂肝亭,很大一部分也是在山体上挖凿修建的房屋,有穴居建筑的身影,和风之国干燥酷热的气候条件也相对应。
(四)火之国教堂。
这也是一幅封面,雏田身后的建筑是一座教堂,其顶部的构造和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某些教堂有相似之处。
(五)涡潮村建筑。
在玖辛奈的回忆中,出现了涡潮村的些许画面,不过是被毁以后。从残存的图像中可以看到,其房屋多为石头修建而成,窗户多而小。其实这和涡之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太符合,按理说,涡之国所在的海区应该降雨丰富、植被茂密、气候宜人,建筑应和木叶相差不大。资料太少,不作深究,或许也是脱离整体设计之外的创作。
(六)雨忍村所在国家的其他建筑。
雨忍村所在国家的建筑深受欧洲古典建筑的影响,典型是雨忍村的哥特式建筑。此外,在长门回忆的篇幅中,这个国家的其他建筑与雨忍村建筑完全不同,它们采用了穹顶设计,外观为圆柱体,有古罗马建筑的柱式支撑。还有一些球体状的民居,细节不再赘述。
此外,火影中还有很多特别的建筑,比如木叶被毁后、团藏夺取火影之位时所在的塔式建筑,东方古典寺庙的火之寺,宇智波家秘密基地,铁之国的城堡和去往铁之国路途中的民居,佐鼬大战附近的民居等等,都各有特色,也体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鉴于和集群建筑的关联不大,不作深究。
必有其他,不再一一列举。
第七部分 结语
火影忍者从五影会谈之后,就大规模脱离了原先严谨、完整的系统设定。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岸本齐史在集群建筑和自然状况设定上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他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地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不存在完全的北风和南风的情况,海陆之间受热力性差异影响也少见没有季风的状况,受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有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的移动,这些都会对地球的自然状况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是,我就没见过木叶有冬天(经楼下JR提醒,木叶有过冬天的描写,在此说明),而有的国家大雨纷纷、常年飘雪,所以不能用常理思考火影的世界,不能照抄照搬。本文一切看法均为个人观点,并且是从设定原理上去探索,不是与漫画一一对应,作者取材于现实但进行了个性化加工,融入了他自己的世界观。
楼主作为火影忍者的忠实读者,只从中看出了这些门道,对建筑的讲解并不专业,浅尝则止,供大家娱乐。
感谢阅读。
移民北极的鱼参上
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