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长达几十年的足球外交史上,有这么个人,凭借着他过硬的业务能力,谦虚和善的性格广泛地赢得了国内外体育界人士的赞赏和敬重,他并非科班出身,对于我国体育界普遍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当行政管理干部这一成长途径颇为不同,虽然中国足球在国际赛场上屡战屡败,但是他在另一战线上为中国足球赢得了数次胜利,足以称得上是中国足球外交第一人。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吉龙。
张吉龙,1952年生于烟台海阳,属龙。海阳民风淳朴,海阳人谦虚诚实、讲求信义、热情好客,张吉龙也是如此,性格带有明显的山东人的耿直和大度。
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都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工作、当兵、上学。在相对求学艰难的年代,张吉龙无疑是相当幸运。1969年,17岁的张吉龙成为烟台木帆厂的学徒。2年后应征入伍,到济南成为一名通讯兵,从此开始少小离家的生涯。
那是一年酷夏,通讯三班长张吉龙奉命带着全班来到沂蒙山架线。从山上到山下有10几公里,每1000米埋一杆。张吉龙看大家抬杆太辛苦,想出捷径,把轻的细杆全都扛到山顶,而粗杆则埋到了山下,还以为自己聪明。技术员一检查说,山口山顶风大,要放粗杆,山底下放细杆,要全部重新返工。这一下大家全傻了眼,这十几公里的爬山路,100多支杆子,要再重新刨出来,山上山下重新埋进去,要命啊。这一次返工给张吉龙留下刻骨铭心的教训。在他一生中都是一个抹不去的影子。不能凭经验办事,更不能凭感情办事,一定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70年代初,国家体委奉命到从各大军区抽人,能写一手好字和好文章的张吉龙有机会到了国家体委,并作为工农兵学员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张吉龙作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服从指派来到二外英语系学习,学期为3年。当时的校园环境十分简陋,教学设备也十分有限,每个教室只有一台录音机!为了跟着磁带学习发音,大家只能围着一台录音机听!由于当时没有自习室,每天晚上大家都要去抢占路灯,借灯光学习。张吉龙在进校门之前,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知道。当时有20多名和他一样的工农兵学员,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接受过相对系统的教育。为了要学好,真真正正要付出努力!而且当时还有三个月的试学期,三个月后成绩不及格就要离开学校!所以张吉龙当时学习格外的努力。在宿舍里,怕影响别人,还得蒙着被子,举着手电筒练习发音。不管男孩女孩口袋里都会装着一面圆镜,不是为了臭美,只是为了照着镜子看自己的发音嘴形是否正确。三年下来,终于完成了学业,回到国家体委。
1974年,国家体委国际司立即将这一批新生力量送到国外实践。我国当时还处于对外封闭的状态,英美等纯英语国家没机会进入,张吉龙等人随同中国援外人员到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尼日利亚。
有一天,领导让张吉龙跟随一个羽毛球队当翻译,这是他出校门第一次单独练手,紧张和兴奋让他一夜没有睡好。他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场地时,不仅一句也听不懂对方带有浓重尼日利亚地方口语的怪味洋文,对方也听不懂他的结巴英语。尽管双方拼命打手势,仍然是聋子对哑巴。张吉龙很着急,满头的大汗往下淌,湿透了西装和领带。羞愧与歉疚交织在一起。给了张吉龙巨大的震撼。他一口气买了几个版本的英语口语练习资料,有时间就蹲到当地人的人堆里,不停地说不停地听。在完成援外任务离开尼日利亚时,张吉龙已是一名优秀的当地通了。他的那一口带有浓重尼日利亚土语的英语,说的潇洒自如,连当地人也听不出他是哪出生的外国人了。
1978年,张吉龙归国回到国家体委国际司,便开始足球外事工作。1986年,为了加强对足球的管理,张吉龙被调到足球管理办公室,也就是现在的足协前身。当时足球在中国是一个未知数,还有没有排球火爆,从当时人们都很羡慕的国际司调到足球办公室去管理项目,心里自然有些想不通。然而他并没有想到,这一动,竟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冬,北京体育馆外宾休息室里,张吉龙和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徐放等人,第二次正式就中国足球联赛推向市场问题与国际体育中介机构会谈。为把中国足球甲A联赛推向市场,和国际管理集团谈判整整进行了六个半月。但是徐放已被熬得吃不住劲了,饭吃不下,整天喝水,只想打退堂鼓。张吉龙急的不行,不断地为他打气,一定要挺住。张吉龙以他流利的英语在谈判桌上展现了中国人的耐性和毅力,他的诙谐和幽默给谈判成功奠定了基础。从1992年到1997年,全国共进行了800场职业联赛,不仅没向国家要一分钱,还向国家上交了2亿人民币,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开创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1998年,香港飞利浦公司驻中国集团总裁刘少玲一行13人,来到中国就足协杯冠名权问题进行再次谈判。尽管张吉龙如何苦口婆心,希望她能从全局考虑,将自己的条件宽让一下,但是她仍然寸土不让。张吉龙压住心中的不快说:“您只是在力求飞利浦的利益,却没有考虑中国足球的利益,这是不公平的,如果您没有诚意,我们只好分道扬镳。”没想到这位女士一听,突然站起身来,摔掉手中的签字笔,一副要终止谈判的样子。隐忍不发的张吉龙直视着刘少玲,一字一句的说:“您这样做是对我们人格的侮辱,女士,望您自重。”刘少玲听到人格二字,激烈的情绪立即收敛,神情也凝重起来,他认真的看一下表情严肃的张吉龙,慢慢的捡起扔掉的那支笔,重新坐下,经过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最后,纵欲达成了协议。
张吉龙的硬汉气质给了刘少玲很深的印象,她逢人便讲:“中国足协最难斗、威胁最大的就是张吉龙先生,他不仅有着多年的外事经验,还有一种力量,这是让中国人骄傲的力量,我真心的佩服。”
外交家,需要面对的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唯有失败可以让人学会战斗。1989年张吉龙开始年就进入亚足联工作,当时是担任规则委员会委员,1994年进入国际足联女子委员会。而1996年张吉龙被增补为亚足联副主席,开始全面进入亚足联核心圈。
张吉龙上任的第一仗,就是一次惨败。当时中国是申办2000年亚洲杯是大热门。但投票当晚,急转直下,第二天的结果,中国只有两票。张吉龙后来回忆说:“那一年的亚洲杯令我刻骨铭心,我们2比14败给了黎巴嫩,无论从哪方面条件讲,黎巴嫩都不如我们,但是人家赢了,人家为什么赢了,肯定不是赢在硬件上,而是赢在人缘上,所有西亚人都帮他们,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寻找西亚朋友的重要性。”
不久,张吉龙便迎来为自己正名的机会,也正是这一次成功的足球外交,让张吉龙声名鹊起。
2001年6月,亚洲足联在国际足联的协助下,在泰国曼谷对世界杯预选赛亚洲赛区第一阶段小组赛出线的10支球队进行第二阶段分组抽签仪式。在抽签之前,亚足联确定十强赛的抽签原则是,按近三届世界杯赛和亚洲杯赛的成绩来确定球队档次,然后再进行抽签。这样一来,刨除当届世界杯的东道主日本和韩国,排名第一的是沙特,中国与阿联酋并列第二,伊朗第四。这样,中国队就很可能在十强赛分组抽签时同时遭遇沙特和伊朗,这对中国来说,相当危险。于是,张吉龙开始在亚足联进行游说,提出要按照过去3届世界杯和过去2届亚洲杯的成绩来进行分档。这样一来,阿联酋保持第二,中国队的排名却变成了第三,跟伊朗同属第二档次,抽签时就注定不会相遇了。可是张吉龙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沙特和伊朗的强烈反对,然而,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张吉龙最终还是推动亚足联竞赛委员会接受了这个原则。
可是,抽签前一天,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发表声明,“亚足联所决定的按照过去3届世界杯和过去2届亚洲杯成绩来确定的分档原则是不行的,必须按照时任韩日世界杯国际足联组委会主席约翰逊,即欧洲足联主席所提出的按照过去2届世界杯和过去2届亚洲杯成绩的原则来确认。”当时负责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工作的张吉龙紧紧抓住了“国际足联无权干涉亚足联内部事务”这一点,在亚足联和国际足联内部展开了积极的游说,并最终在抽签之日的凌晨,迫使国际足联收回“成命”。这样就给中国队制造了良机,在分组抽签中沙特和阿联酋第一档次,中国和伊朗第二档次,中国队成功避开了伊朗队,为出线奠定了基础。
随后的正式抽签中国队更是鸿运当头,避开了沙特,与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和阿曼分在一组。结果中国队顺利从小组出线,成功晋级韩日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打入世界杯。事后,人们认为中国队是抽出亚洲,而决定命运的正是我们的张吉龙,此后张吉龙便有了一个很江湖的绰号----龙哥。
平日里习惯以龙哥相称的有比他年纪小的,也有比他年纪大的,这就平添了几分江湖的味道。此时的龙哥意气风发,忙碌而不失井然,沉稳而不失亲切,儒雅而不失干练,张吉龙被称为龙哥更是一种愿望,一种亲切,一种尊重,一种肯定。
然而抽出亚洲这仅仅是龙哥足球外交生涯辉煌的开始。
同年,张吉龙再战亚洲杯,一雪前耻。在决定2004年亚洲杯主办权的投票中,中国以10票对6票压倒了泰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承办权。伊朗的提前退出让中国面临困境,西亚代表的关键票可能将转向泰国,经过龙哥的游说和公关,最终中国力克泰国取得主办权。2004年亚洲足球在中国上演最精彩的一届赛事,龙哥不仅为中国也为亚洲带来了一届精彩的赛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足球外交史上的一个巅峰之作。此外龙哥还为中国成功拿到2003年女足世界杯的主办权。虽然中国最终由于SARS最终没有在2003年举办女足世界杯,但作为补偿2007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女足世界杯。
2003年和2005年,龙哥两次出手分别拯救安琦和郑智。安琦和郑智都是在亚冠联赛中犯的事,红牌都使得两人面临十分严厉的处罚。张吉龙亲赴亚足联为安琦“辩护”,最终安琦逃过追加处罚。两年后的2005年,张吉龙再度“解救”郑智,郑智最终只是在亚足联组织的赛事中停赛,这一次亚足联主席哈曼再次卖给张吉龙一个人情。
自古武将反感外交官,是有原因的。真的外交赢得的实力更辉煌,反而会成为武将的耻辱柱。廉颇和蔺相如虽然最终以将相和收尾,但也已经说明问题了。
男足打进2002年世界杯之后,张吉龙大抵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了。张吉龙不是一把手,也不是第一副主席,所以当他的光环盖过领导后,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是2002年中国队出线后,前往釜山出席抽签的中国足协代表团名单上,居然没有张吉龙的名字,尽管他后来还是去了,但那是时任国际足联副主席郑梦准特别邀请的,身份是国际足联嘉宾。
阎世铎离开,足协又来了一条“龙”——谢亚龙。一山不能容二虎,何况两条龙?张吉龙2006年生日之际,便调任奥组委,离开了中国足球。运会之后,本着从哪来回哪去的原则,张吉龙被宣布为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当时舆论纷纷,热衷于中国足球的人都在欢呼,认为铁腕治军的南勇,和长袖善舞的张吉龙搭档,绝对是中国足球的福音。
结果两个月之后,张吉龙就离开足协,成为对外交流中心的主任。1978年底效命于中国足球,2008年底离开,他足球生涯的而立之年,携着奥组委工作的广大人脉,本该大展拳脚之际,却离开了中国足球。从此,他不再是中国足球的龙哥。然而,2008年在呼声很高时离开中国足协,却躲过了足球打赌扫黑的漩涡。张吉龙在奥组委的工作,一改过去在足协工作时天马行空的特点,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晚上8点左右回家。“每天都安排得很满,这个出行规律可以避开道路交通的高峰期,节约出更多时间。”而现在赋闲的日子里,张吉龙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和夫人到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
2009年7月3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28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张吉龙接替魏纪中,担任亚奥理事会新一届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晋升亚奥理事会执委,虽然从官职上看张吉龙一直在往上走,但对中国足球的影响力来说,到了此时,已经基本为零,不过2009年还发生另一桩大事件,可以被认为是张吉龙之所以能在两年后成为亚足联“救火主席”的重要砝码。当年5月份举行的亚足联大会上,哈曼击败萨尔曼当选,曾和中国足协关系很不好的哈曼主动提名张吉龙担任第一副主席。
在2011年亚洲足坛风云突变的时候,张吉龙被任命为代理亚足联主席,取代了被无限期停职的哈曼。在短暂的代理主席时间中,张吉龙深受亚洲各国的好评。同时张吉龙也成为了中国足球人中第一个亚足联主席,成就非凡。另外,2013年张吉龙成为FIFA执委,也开创了一个新历史,因为张吉龙是中国在国际足联担任要职的第一人。
虽然仅仅是代理主席,但张吉龙也成为了中国足球史上第一位“亚足联主席”。在张吉龙的代理下,亚洲足球重新团结在一起,并且受到了外界一致好评。遗憾的是,在2013年亚足联主席评选的时候,因为没有获得提名,原本“转正”呼声极高的张吉龙,只能饮恨退出。
2015年4月30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26届亚足联全体代表大会,进行了四年一度的亚足联换届选举,张吉龙毫无悬念的连任亚足联第一副主席职务。而在5月29日的大会上,张吉龙正式卸任国际足联执委。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为张吉龙颁发了特殊贡献奖,表彰张吉龙在代理亚足联期间的努力工作,张吉龙也成为第一个拿到国际足联最高奖项的中国籍官员。
足球,不能被政治所左右,但足球本身就是一个大政治。在明争暗斗的世界足坛,张吉龙就是中国足球的老战士,兢兢业业的奉献着自己的余热。如今,龙哥依然在亚足联工作,担任裁判委员会主席,在他办公室柜子里,永远预备着一个旅行包,包里是一应俱全的出差必备品,只要需要,随时说走就走。几十年的足球外交生涯让他对中国足球有着割舍不下的感情,他仍通过各种方式在亚洲乃至国际足球的舞台上帮助中国足球。也许,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们还能看到龙哥的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