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社】从第48集的精彩说起《交响诗篇》,心目中最棒的骨头社

avatar
关注
  
  《交响诗篇》OP1《Days》镇楼,感觉这歌我在区里安利过好多遍....还是强烈推荐点开!!听到副歌部分多半不会后悔的,歌词也很有意境。

  呐还是习惯于凡事讲讲源头:
  
  主要是某(听说对剧透毫不畏惧的)大佬@蒺藜有毒 开始补《交响诗篇》并且进入了状态,之前还恰如其分地质疑了我对Eureka的爱,那我想是时候出来表白一下了——其实是在水楼看到了第24集的内容颇为感同身受,回忆起很多《交响诗篇》里的动人场面,结合之前很多关于最动人一幕、最精彩一分钟的话题,想到这部作品基本是公认神回的第48集好像也比较顺理成章。

  而且这季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吹《宇宙巡警露露子》,一直等着有人吐槽每一集结尾的那个可爱的“待续”像极了《交响诗篇》,看了看四下无人还是我自己来吐这个槽吧(雾)。


  如果选择“用一集来推荐一部作品”或者“你最喜爱的一集TVA动画”,我会非常热切地和大家分享这个,不考虑对角色的偏爱程度,这也大概是我最喜欢的24分钟,在以前看《Ballet Mechanic》的时候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不停流下来。个人觉得这一话做到了如下的事情:
  
  配乐、气氛渲染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精炼地表现甚至升华了《Eureka Seven》有关爱情和理解的主题;
  整整47集的暗线和铺垫后极具张力的爆发;
        全片最时髦和唯美的名场面(倒悬),反面阵营的CP瞬间力压刷了一整个赛季数据的主角组;
  非常任性的打戏和炫目的板野马戏;
  安妮莫奈神の独白,小清水亚美一战封神,一战封神。

  啊吹得我有点喘不过气,好像有点太凶了.....总的来说都是个人看法啦,把它夸得这么好其实就是抱着希望大家都去看看的心情,毕竟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冷门的这种长篇佳作,或许从一个点、一些名场面切入不管是对谈论这部作品还是和大家分享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在我心目中也确实配得上任何赞誉。不过这也确实是大早起来的兴趣使然,只负责吹不负责展开,截一些非常赞的镜头吧(在B站看的,截下来是4:3小剧场,美中不足):
  

注射器、代表着安妮莫奈的银莲花和尼尔瓦修配合小清水亚美痛彻心扉的独白,非常凄美


安妮莫奈绝望中的告白,才有希望在下一刻浴火重生


神兽帮助在空中的两人牵在一起,温馨而有趣的场面


有情人终成眷属,比起查尔斯和蕾是何等的幸运


锐利而充满力量感的机械作画,看得非常过瘾


炫目+炫技的马戏(这里一定是要配合动图食用才有爽快感,硬盘找不到了只有在B站截图)
  
  对于多米尼克和安妮莫奈的爱情故事,我只希望所有慕名而来的人都仅仅停留在《交响诗篇》的动画原作,而不要去接触漫画的结局,让这份美好在心里保留下去。
  
  不过孤立地谈一部年番里的一集说到底还是不行的,即使是独立看起来就非常棒的一话也需要之前的厚积薄发,所以从第48集切入(其实就是平复了一下回顾完这集激动的心情)以后,我还是想来聊聊《交响诗篇》这个作品的整体,作品篇幅很长内容很多想表达的也非常复杂,我就弱弱地撷取一点零敲碎打的部分吧——毕竟在我心里它是骨头社的最佳啊(钢炼优秀的地方肯定比E7多很多毋庸置疑,也是更合理和普遍的选择;但一方面是由于我对原创动画和其中角色的偏爱所致,另一方面是觉得E7展现了巅峰时期的骨头社最突出的优点和最佳的人员配置,算是不小的私心吧)。

一.关于《交响诗篇》这个名字
  没有去好好考据一下《交响诗篇》这个名字其实蛮失格的,非常好奇当时是怎样定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名字给补番的吸引力和作品的自身逼格加了至少20%的buff,我认识的人里,有因为年番而望而却步,有看了几集以后因为电波或者展开过慢而没有坚持下去,但这个名字的吸引力还是很足的。所以如果说起那个老生常谈的“什么动画在若干年以后不会被遗忘”,《交响诗篇》上榜的话,一定有这个名字的功劳。

  这个作品以及该系列的爱好者对于《交响诗篇》其实都直接称呼为E7——由于其在作画圈里非常高的地位和海量MAD,作画厨会更多地说起这个名字。《交响诗篇》的简写《Eureka Seven》是当时的BANDAI找上骨头社的一个多媒体联动的大型企划“Project Eureka”的核心部分——在当时这样的企划是非常新鲜的,另一方面电视台也需要一部新作来接班钢炼留下的土六黄金档,《E7》应运而生。Eureka自不必说,是来自于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后,光着身子在街上大声喊出的感叹词,而“7”这个部分,在系构佐藤大的访谈里也只表明了与佛教有关,确实《交响诗篇》里有一些佛教元素,“7”这个数字在佛教里也颇具意义,比如七佛七地,七级浮屠,释迦牟尼七步内足踏莲花,但却依然没有很具体的由来(当然啦,只从字面上来考究,《Eureka Seven》里的“7”确实在作品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七波”的概念更是架构的核心之一)。
阿基米德不顾形象裸奔的同时喊的就是美少女优莱卡的名字

  那为何被叫做《交响诗篇》呢?纵观全篇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音乐主题,如此翻译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关键在于每一集标题的由来。实际上每一集的标题多数对应了一首曲子,一共有50个标题一一列举不太现实,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两话:
  第23话:ディファレンシア:坂本龙一の楽曲『differencia』から。
  
  第37话:レイズ・ユア・ハンド:コーネリアスの楽曲『Raise Your Hand Together』から。
  
  每一话的标题所涉及到的从重金属到电音,从日本神话歌曲到坂本龙一,虽然佐藤直纪在很多战斗的高潮场面经常用到交响乐,但纵观《交响诗篇》里出现的各种风格和玩出花样的标题名字,更像是各种音乐风格的“交响”。配乐,是该作最为人称道的部分之一,即使在骨头社的作品里也显得鹤立鸡群。甚至不单是配乐本身,E7本身就充斥着大量的音乐元素,比如“爱之夏”这个出现在作品设定里的名词,喜欢音乐的人应该会很熟悉,这是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旧金山的一场嬉皮士的音乐狂欢(或者不仅仅是音乐),而第二次爱之夏(八十年代末在英国发生的acid house音乐潮)一些有名的音乐专辑中的曲目,如第一话blue monday,或是乐队名,如51话,new order也出现在了标题里,兰顿爷爷的名字甚至直接取自著名乐队枪花的成员Axl Rose。
  
(Axl Rose:万一这就是兰顿爷爷年轻时的形象呢)
  
  佐藤直纪现在已经基本不在ACG领域配乐,能在早期有这样一部他全程操刀,且在其中放入了很多自己的音乐思想和相关元素的作品,实属难能可贵。《E7》被翻译为《交响诗篇》,从形到神也是非常契合,且平添了几分浪漫和大气的。

二.关于作品的多主题
  《交响诗篇》想要向我们表达什么?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最稳妥的答案,应该毫无疑问是爱情故事。如果用一串关键词来总结《交响诗篇》,我想我应该会用到爱情、成长、音乐以及文明和种族的冲突与融合。该作想要展示的东西其实非常繁多而且复杂,在我看来《交响诗篇》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一点,有很多想要讨论的东西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两个点之一。但为什么没有影响作品本身的优秀?就是因为它讲了一个很完美的爱情故事,而且把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贯穿始终,赋予了大多数主要人物(传说中的CP狂魔番之一,可以数出将近十对CP了吧....),在兰顿和优莱卡的爱情故事讲好的基础上,去拓展其他的主题和内涵,这样就不会导致作品框架的崩坏,Happy Ending也会让大多数的观众感到满意。

文明冲突也好,宗教也好,政治影射也好,其实对我来说只要看兰顿变成顿爷,优莱卡变成软妹,两个人好好谈恋爱就行了。

  关键问题在于,兰顿和优莱卡的爱情,是建立在不同的种族和文明之上的。所以两个人的情感纠葛势必会涉及立场的碰撞、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身份认同,在这一点上《交响诗篇》展现了月光洲与杜伊的州军队的冲突、政府与不同信仰者补陀罗的冲突以及人类文明与珊瑚岩的冲突,而这三层冲突又是层层递进且围绕着兰顿与优莱卡的故事展开的。在结构上《交响诗篇》很精巧,承载的主题也非常宏大和具有野心。

  显然,这些想法是体现在很多地方的,京田知己本身也是一个个人表达向很强的监督,大家觉得《交响诗篇》有深度,但又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实在是因为里面要塞下的东西有点太多。比如月光洲的《Rayout》杂志,上面记录的都是和州政府所宣传的不一致的言论,杜伊则表示人民并不需要真相,霍兰德对哥哥杜伊的胜利显然是有很强的政治意味,作品后期提到的很多尖锐问题,比如制度、环境其实已经被很大程度地淡化了,看上去更像一群叛逆的滑板青年对主流文化的挑战(大雾)。

  再比如对于珊瑚岩,兰顿和月光洲张开双臂,三贤人表现出犹豫,而杜伊则表现出抗拒,甚至珊瑚岩用于理解与交流的桥梁科拉利安被杜伊用作对抗的目的(虽然安妮莫奈原本很有可能是个人类),优莱卡和安妮莫奈的命运与经历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在她们身上书写的结果,也是珊瑚岩用于和人类交流的工具(比如19集如果优莱卡真的“回去了”而不是被兰顿拦下,那情况就会比较糟糕,珊瑚岩对人类的印象也会变坏)。甚至从霍兰德喜欢看的《金枝》这本书(以前写《狼辛》的时候用到过这本巨著,而主役赫萝的小清水又在这里担当重要角色,有趣的巧合)我们都能看到E7对于宗教仪式(霍兰德的牺牲者之王)、科学行为与宗教行为、女神崇拜和俄狄浦斯情结这些有关人类学的晦涩主题的野心,说起这些就觉得头有点大且展开不能......

看了一些日本动画我发现,有关于人类学和宗教学的探讨基本不会脱离这本巨著的范畴,而同样地,日本动画人们对它也情有独钟。
  
  总之一句话:《交响诗篇》想要表达和承载的东西有点太多了。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使我们觉得它立意深刻,但无法深化这些主题的蜻蜓点水又是必然的结局——单拿出一个来都很够呛了,比如杜伊和霍兰德的兄弟关系,用了很长的回忆杀篇幅乃至一些符号暗示,但最后两人的死斗收场未免过于潦草。所以结尾用了比较王道的展开和很美好很虐狗的爱情故事来划上一个句号,对一部分有着更高期待的人来说无疑是比较失望的,但所幸作为一个非常浪漫的爱情故事来说,《交响诗篇》是水准极高的,也是让人的心能够为之颤动且最后获得治愈的,用SHH的话来说,爱情的美好使得该作的下限已经有了很强有力的保证:

  美轮美奂的滑空动作与优美流畅的机械动作,酷炫的战斗以及开拓的意境,如果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那一切都顺理成章。而这个美好和高水准,是建立在角色的塑造和成长之上的。

三.前期节奏太慢,看不下去?
  其实大家都能理解,节奏啊电波啊这些东西是各花入各眼的存在,有的人就喜欢白开水空气系,有的人推进节奏慢一点,没有超展开就弃番,就我个人来说,一般意义上《交响诗篇》的两大问题之二——前期节奏太慢其实完全可以接受,虽然有些回目是非常明显的插入回(在高潮快要来的时候踢了一集的足球堪比麻枝准的无处不在的棒球),但这些插入回的设计非常精巧,即使慢一点也不影响体验,最关键的是:这对角色塑造和成长是有好处的。

  至于为什么说是插入回,这里就要提一下其实本来的《交响诗篇》是设定为半年番的。我记的大概不是特别准确,但似乎之前有提到过如果不是半年番被要求重新做企划改为年番,查尔斯和蕾这对夫妻有很大可能不会出现了——想想这对夫妻给我们带来的亮点和感动,是否可以多少抵消一下和缓的叙事带来的不快呢?(不过吐槽一句,查尔斯的脸大概是所有角色里崩的最厉害的...)至于为什么说重新企划,这是有一段关于制作人南雅彦很出名的访谈的(略长,可以直接看粗体部分):

(三)这是E7诞生前的故事 —— 南 雅彦当被邀请来为E7的小说作评论的时候, 我完全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过机会难得,所以请允许我从一个制作人的角度来聊一聊这部动画是如何诞生的。我最开始构思E7这个庞大的企划是为了给刚刚制作完狼雨的Bones安排一个新的原创动画。当时我正在参与库拉乌的制作当中。我的想法是要做一部萝卜动画,并且要与我们的制作合作伙伴Bandai共同完成。在那时,Eureka Seven这个名字还没有确定(顺便一提,当时在我构思的staff名单里,最后真正参与动画制作的只有河森正治一人。)。Bandai要求动画要出游戏,所以我们也拿到了他们的游戏设计和故事大纲。故事本身是依托于这个游戏的,而作为Bones的一方,我们开始着手重写剧本。第一个参与这个企划的是漫画家岛本和彦。他是我大学时期的窗友,并且也在之前的很多动画里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我也邀请他参与到动画的创作团队里。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做写实的人物,并且让角色能够说出像岛本漫画里面的人物那样的台词。当然大家也看到了,最后的E7并不是这个样子(尽管我仍然希望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这么做)。岛本也接受了邀请并且一直参与到策划之中,直到我们要开始真正的剧本写作。我们一开始的构想就是男主人公在故事开始阶段便遇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这也在动画里被保留了下来,就像第一集里那样兰顿一开始就遇到了霍兰德和驾驶着尼尔瓦修的优莱卡。起初我们尝试写一个可以与游戏体系相融洽的故事,但是大体的方向却一直无法确定。作为一部原创动画,故事的核心便是监督想要表达什么,所以下一步我需要选择一位监督。邀请京田知己来担任E7的监督基本上是我的个人决定。我们刚刚在翼神传说的剧场版里有过合作,我认为尝试着将京田监督细腻且富于表现力的影像技法与岛本富有激情的台词融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不过很遗憾岛本最后并没有完成这个工作,所以我转而邀请佐藤大来做这个故事的系构。基于京田监督的构思,佐藤最终完成了故事的大纲。最后,其余staff也终于集结在一起。非常巧合的是,监督京田知己,系构佐藤大,人设吉田建一,他们三人居然是同龄(译者注:其实还有音乐的佐藤直纪),但是我认为这也许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我们希望打造一部只有他们这一代才能做出来的动画所促成的。除了这三位,我们还邀请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制作人员,比如河森正治,宫武一贵等等。现在我们终于可拓展这个名为E7的世界了。就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制作原创动画意味着一切都要从无开始。先勾画一个只存在于纸面的极其抽象的世界,然后一步一步的通过分镜和角色设计将她具体化,最后变成一部完整的动画。在这个过程里,故事本身会不断扩展而相应的影像也会越来越丰富,动画作为一个整体也就越来越具体。当我们终于开始第一集的动画制作时,整个阶段已经花费了我们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困难才刚刚开始。至少到目前(staff确定)为止,整个过程都非常有趣。但是接下来则充满了艰辛,因为我们的对手是财务表和动画制作。首先我们必须要考虑在哪个平台进行放送。从已经制作的影像和内容来判断,我们认为最好的放映平台是MBS的每日放送,他们当时正与与我们合作进行钢炼的播出。所以我们找到了每日放送的制片人竹田青滋,给他展示了我们想要制作的动画。竹田p对这个企划非常看好,而每日放送也水到渠成地成了我们的主要放送平台。然而我们一直以来都计划把E7制作成一部26集的动画,但最后电视台的反馈则是要求做成52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东西,整个系列不得不重头再来。以上就是我想要表述的关于E7这部动画的整个制作过程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企划,但是现在她为期一年的放映也已经结束了,关于这个项目的全部也平静下来。对于参与这部动画的绝大多数staff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制作一部长达一年的动画,而我上次制作这样长度的动画也要追溯到高达G了。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制作动画是非常困难的,我非常感谢所有参与到这部大制作动画中来的各位。但这并不是E7的终点。从06年4月开始,她将会在美国播出。我非常希望这部具有独特日本风格的“巨大萝卜动画”以及兰顿与优莱卡相爱的故事会被那里的观众所接受。我也希望会在未来什么时候制作一部全新的Eureka Seven。最后我要感谢杉原智则先生以及岸和田ロビン先生在小说中对E7世界的全新演绎与拓展。我非常期待第四卷的到来。

  所以很多人觉得《交响诗篇》26集可能会更好,并不是一件没道理的事情。而且虽然这次骨头社的制作团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最强,很多老害肝了E7的大量马戏以后从此脱力不再画原画,一些在当时年轻的原画师后来也成为了大神(望向X村X),能请出宫武一贵+河森正治这种阵容真是可以感慨下今不如昔,但在年番里制作上的问题依旧大量显现了。特别是中段高潮的26话以后那几集,总的来说在平均水准以下,顺带的OP3也非常值得吐槽....

  但作为年番来说,最受大家关注的是什么?角色的成长。时间线拉长以后主角一点一滴的变化,不断成熟和性格不断改变的过程是长篇的最大魅力之一,而在这一点上《交响诗篇》堪称典范。回顾一下长篇的男主角们,爱德华、基拉大和、真飞鸟(咳咳)....给我们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成长形态,或成功或失败。兰顿从一个男孩变成真男人顿爷,霍兰德从一个老年中二病老小孩变得更加豁达与坦率(其实设定上也就29岁,虽然对这个角色颇有微词但不主张过多苛责),优莱卡从一张白纸和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很难想象有作品可以做到这样成功且不带着制作组的恶意了。当然,在原画上的用心也是需要提一下的,作为一个14岁的男主,《交响诗篇》的前后期在保证了画风统一的情况下,变化之处画的非常到位。

原画1

原画2

原画3

原画4

  在中间几集看似拖节奏的地方都巧妙地表现了男主角心境一点点变化的过程,有抽丝剥茧的感觉,当然放在王道机战中或有不妥,但我觉得很棒——尤其是敢于异常直接地正面展开,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刻画人物,这要求很高的独白质量和演出效果,《交响诗篇》都做到了几乎满分的表现;至于世界观推进的很慢,26集以后才开阔起来这件事,细细想来之前的集数不念设定不超展开,使得后来的很多概念更容易接受,逻辑上也更加严丝合缝,在充斥着都合主义的各种季番里这种方式显得尤其老派和严谨。诚然,观感上来说远非完美,但通篇来看,后半部分的精彩和之前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站在设身处地的视角,我也觉得一个不断背锅不断犯错、不断了解世界恶意的男孩兰顿成为最后的顿爷,更符合我心中成长的轨迹,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只要让人爽就行了,何况《交响诗篇》让人爽快的地方已经很多。

  不过,同样有一部分人觉得后面很多虎头蛇尾的处理和越来越王道的走向浪费了之前的很多好铺排和设定,“不要哀求,学会争取,若是如此,终有所获”也越来越像一个口号,主题感越来越淡相反对后来的故事(除了48集)评价较低,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叙事上的偏好正是一百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吧。

写在最后:
1.不能忘了给优莱卡表白,前排出售《Eureka小妹妹的美妆技巧》系列丛书;

2.剧场版和AO可看可不看,对于喜欢前作特别是喜欢兰顿&优莱卡这对CP的还是不要看了,特别是AO直接推翻了珊瑚岩的原有设定,让优莱卡的存在变得奇怪了起来,和前作主旨完全偏离,兰顿也是让人很蛋疼...喜欢多米尼克那对的千万不要去碰漫画;游戏我没玩过有人能聊一下是最好啦~

3.如果在B站看的话不要直接搜,进AV466962会更好,BD转720,完全够看了,建议屏蔽关于兰顿撕逼的弹幕;下载党的话其实也大概只有动漫花园&曙光社字幕组的源,外挂的,和B站看差不多,当然也是有些翻译错误啦。

不要哀求,学会争取,若是如此,终有所获

发布于上海阅读 10317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伦道夫卡特

· 江苏

第一季配的上我心中神作的作品 第二季相对有点暗淡了 长发女主好顶赞

GIF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今天要来点秃子吗

· 广东

我骨的巅峰作,然而当年因为机设弃番了,听完days才又重新回去补完days的rap真的好难唱阿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