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斩杀、饥渴、鬼化,以及生存,最后斩碎世界!”
这个是今天的主角《斩服少女(KILL la KILL(キルラキル))》的官方宣传标语,要是以现在的观感来看的话,标语真的有种cult的刑房电影既视感,强烈的B级片气质——如果不算上那个放在其它片子里算中二、放在今石洋之的作品里就很合理的“斩碎世界”以外。从这个标语说起,是因为当年看《KlK》的时候,多数时候轻松搞笑的风格让我深深感到了(正面的)宣传欺诈,而且当鬼龙院罗修作为大boss出场以后,惊觉这个标语原来是非常简单粗暴地剧透了整个故事.....
不过最重要的,是当人设、PV和相关宣传都出来以后,大家纷纷觉得:“诶这么强烈的《天元突破》既视感是怎么回事,步兵昭和版天元?”然后官网上摆出“斩碎世界”这句话的时候:“这不是连故事都TM是一个路数嘛!”在我当时还不算真正喜欢今石系的情况下,确实是抱有强烈的和《天元》作对比的心态去看的,一方面是《天元》本身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很多人觉得今石洋之带领团队单飞以后同样离不开天元这一套,在吃老本——由此可见,关于两作的比较是从一开始就有的,时至今日,比来比去也是这两部动画百度贴吧的日经问题。而上面的这些仅仅是我这次为什么想聊聊《KlK》的缘起。本来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把宅社作品做个专题”想法的我想先写《飞跃巅峰》(名字好听),但想了想还是和第一篇《天元》相近的《KlK》比较合适。
诚然我可能会对两部作品进行一点比较,但这一定不是本次的主题,把两个自己内心的珍视之物拿出来比较是最残忍的事情;和以往一样,我会去想关于《KlK》我自己在哪些地方很感兴趣,以一种撷取的散乱方式继续天马行空的杂谈乱弹,或许有场外,或许有严重的个人私心,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KlK》或许是我最喜欢的今石洋之出品,还是会尽力话唠的。
一.关于GAINAX / TRIGGER 的“痞气”
乍一看这个东西好像完全不需要论证的,前宅社领导人,第二代领袖庵野秀明每天被我们一口一个“痞子”,这应该是早就坐实了的事情。但实际上早期宅社的痞气大概是表现在自由散漫无视预算、动不动就针对一下宅民群体和那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嘴言论,以及最重要的,用EVA反复圈钱不断拖延的无赖气质。但具体到作品里,除了永远少不了的杀必死和丰富多样的宅元素以外,庵野的作品很多时候是透露着一种忧郁文艺的气质和想要弄出深层次大格局的野心的。尽管有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并将其斥之为“过度解读”,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来就是下了赚钱军令状、前两集有非常明显讨好阿宅痕迹的《飞跃巅峰》,从几乎无视脚本到最后地球闪烁着灯光的结局,前后一对比真的是有种晃若隔世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就是导演追求的体现,个人的思考和表达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毫发毕现(不过代价是《飞跃巅峰》继续赔钱,从此万代再也不敢和宅社做生意了)。
但如果说庵野秀明是个人气质和行为上的“痞”,那TRIGGER系的领导者今石洋之并不这样,从访谈和影像资料可以看出,这个黑黑的、微胖的知名导演非常随和,经常不由自主地傻笑,几乎从来不谈思想啊、理念啊、动画现状啊这些东西,言谈里也不太能看出对美漫的喜爱,作品里倒是暴露的很明显。可是说回《KlK》,我看过一个很典型的、随处可见的评论:《斩服少女》是那种即使各种露出和羞耻play,你也不会觉得它卖肉的片子,因为它就是这么的燃!——但我觉得这句话真是一点不靠谱。至少在我看的几遍里,《KlK》都是属于卖肉非常明显且搞笑方式很荤腥的那种类型,如果回溯一下,可以找到bangumi在追番期间的吐槽板块,燃归燃,羞耻度max归羞耻度max,觉得卖肉和视觉不适的轻口味观众还是大有人在。
但其实多数人都会去想,缠流子和鬼龙院皐月两个经常嘶吼的男人婆即使那样露出也一点也不官能的(个人并不这么觉得,对我来说还是官能的),但这正好反映出一点——TRIGGER和今石洋之是把一些下限比较低、甚至是稍微粗俗的搞笑方式当做常规的,也就是另一种从作品里透露出的“痞气”。在《天元》里已经有不少这种痕迹(比如庸子的胸),而在《KlK》里这些东西做到了极致。我们来回忆一下其中的一些:
暴露狂美木杉爱九郎只要出现必然会有各种露出和圣光,虽然《KlK》的主题和“衣服”相关,暴露狂算是对应裸体海滩这个反抗组织的设定,但一方面次数太多太恶趣味了一点,另一方面有几次把手枪的枪柄打上圣光故意让人觉得是某器官也过于直露了。
16集的母女play(号称袚褉),鬼龙院罗修彻底坐实鬼母这个绰号。看的时候感觉像在看《伪物语》啊有没有,要是所有的袚褉都是这样就好了。全篇里算上第25集,皐月一共被赤裸地摆出吊起来这个姿势三次,你说不是某种趣味谁相信呢。
好男人.真铁汉的四天王之一的风纪委员蟇郡苛的极制服,把勇于承担责任的自责倾向在战斗状态下设定为抖M倾向也是很奇怪的想法,重点还不是在这一集,前一集风纪委员被集火然后非常满足的呻吟简直是形象崩坏....
喏,天草会长的最爱塞口球。
羞耻的台词,从非常微妙的部位发射的....嗯大概是荆棘?黑粗硬直接瞄准流子,可能是我心目中《KlK》最糟糕的一幕了,不是那种“XXX性格真糟糕”的那种,而是会让我产生不适的设计。
然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些。所以可以想见,TRIGGER的STAFF们在访谈里但凡提到“我们在努力让作品变得有趣”或者“希望大家看了能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大概不是那么单纯而美好的说法,这种设计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思维定式,是以谓之“痞气”。后来《羁绊者》里的受虐狂、《露露子》里改编自某见本市的一集,这种爱讲重口味段子的习惯一直出现,只是程度问题。说起《露露子》乱入的第九集就不得不提它其实是完全改编自今石洋之做的第14期日本动画人展览会(简称“见本市”,这个东西我很想下一次单独写一篇介绍),这集的黄暴程度甚至超过第三期《ME!ME!ME!》,名字就非常开门见山地叫《Sex&VIOLENCE》,今石洋之一手主导,大概是他“痞气”的最有力证据,GIF为证:
如果之前只看了《露露子》没看过《Sex&VIOLENCE》的大概会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一扇小门吧(哂笑)。一点小的花边:之前有幸问过在日本从业的国人动画师,众口一词的说法就是工作环境可能比较轻松,但平日里确实比较没有下限,“非常男性化的工作环境”,所以TIRGGER除了复古情怀、美漫情怀以外,很多时候主创人员脑子里想的肯定不见得高雅就是了。这个部分算是我最不喜欢《KlK》的地方,作为饮食男女一点不排斥荤段子和重口味,但《KlK》玩的有些多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格在当时的11区获得了非常大程度的认可和欢迎,那我就只能认为要么是别的部分冲淡了这些很明显的搞笑方式,或者说他们其实内心就喜欢这一口呢(斜眼)。
(这种我还是挺喜欢的,即使一集里出现了好几次)
二.关于复古&革新,2D和3D的结合
很多11区的评论都说《KlK》充满了昭和时期的味道,不管是情节还是视觉风格——剧本的事情我想放到下一段,因为没活在那个时代所以不太了解视觉上的昭和是怎样,但一些致敬经典动画的地方还是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回忆一下《天元突破》里的复古致敬元素:永井豪、长滨忠夫、盖塔、魔神Z.....而《KlK》虽然不是机战,但异族入侵、四天王包括编集和eyecatch的那种大红大蓝、视觉冲击非常强烈的字体依旧沿袭了老动画里的很多元素;虽然同样不太了解当年的分镜和摄影(毕竟比富野还要早一点),但据说副监督雨宫哲在画分镜的时候手边一直有老式动画甚至电影的分镜作参考,由此可见一斑。
到一些具体的部分,比如这个应该是最显而易见以及喜闻乐见的neta:满舰饰真子&空条承太郎,P站对真子的这个形象也算是情有独钟(其实真子应该是卖鱼强比较爱念叨的那种类型吧,“烦死了婆娘!”这样):
还有就是那个我非常喜欢的OP1《シリウス》,无论是从画面还是歌曲上,应该算是这几天循环次数最多的一首歌,btw其次是《KlK》的ed,我觉得音乐上《KlK》真的要比《天元》来的强(最近应该算是蓝井艾露中毒ing,亚尔斯兰的OP也停不下来)。这个OP1的制作上其实有故事,分镜是吉成曜一手操办、今石洋之微调的,原本的打算是从分镜到原画他一人全包,但后来由于时间关系想安排别人同时完成,然而大冢雅彦拿到分镜以后又傻眼了:分镜的难度太高(本来就是曜哥给自己设计的),别的原画师根本不可能画好,所以还是得让吉成曜自己赶在第二集播出之前一人把整个OP给画完.....大概是一次非常非常厉害的爆肝。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也是最经典和困难的两个镜头,无条件无差别的燃燃燃: 根据吉成曜自己所说,这短短的十多秒两个镜头里就分别致敬了《北斗神拳》和《圣斗士星矢》,流子的那个站姿确实非常原哲夫,(以及非常C罗)当镜头扭转180度面向教学楼的时候,社团长、四天王和皐月分别亮相的镜头又在尽力模仿黄金十二宫的出场的感觉。背后的流背特效是摄影后期加的,也是那种经典而粗粝的风格,所以之于复古和回味经典,《KlK》在画面上上算是做了个十足。
此外还有一些符号和作画风格,同样随处可见,比如OP1一开始就出现了标志性的十字形金田光,其实《KlK》全篇只要有闪光的地方,都在沿用金田伊功的这个标识(好像上面那个GIF里就出现了....),今石洋之果然是当今的金田系下第一人:
还有就是之前也在《天元》那篇里提到过的,同属于金田系的“大张姿势”,即非常规透视,夸张了近大远小关系的画法,来自于著名的原画师大张正己(而且如果留心原画的话,就会发现“动画不要”的字样,穿着纯洁的流子和穿着鲜血的皐月对峙的几张都有这个标识。这种不补中割动画的跳跃感同样是可以做成比较老式的感觉,包括每一集的“真子小剧场”同样是不画中割的,这个和3D模仿手绘的抽帧手法作用不太一样):
但说了这么多有关复古和作画上的东西,却经常让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KlK》是2013年3D技术使用最娴熟的TV动画之一,甚至从某些角度来说可以作为先驱者。而这就是由非常推崇纸上作画的GAINAX托生的,不禁让让我们感慨技术进步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稍微对3DCG的视觉效果有一点感觉的就会发现OP1里最开始那个自上而下的学院楼就是3D,而在正片里经常把这个3D镜头反方向推一遍.....包括下面的那些站在流子周围的一星学生(见上上图)也是3D建模的产物,而下一个镜头就马上切换到手绘了,而中间一些非常像背动的部分又转成了3D。所以《KlK》全程,手绘和3D的切换都是非常频繁的,效果也是优秀的。经常被拿出来做教科书的是第一集里的这一段:
就在前天我还不小心把《伤物语 铁血篇》里阿部严一朗手绘的乌鸦认成了3D(那么些个乌鸦飞行轨迹也很既定的为什么要爆肝是为什么啊!),所以大概也没脸来认2D&3D,但《铁血篇》里那个历上楼梯的旋转镜头为什么我觉得是3D,就是因为《KlK》里这段下楼梯的从背景到人物全部都是3DCG。虽然看上去是简单的循环,但手绘画上下楼梯这种镜头是非常高难度的,尤其是高速的运动下。而厉害之处在于,《KlK》的人设并不容易进行3D建模,而负责该作品3D部分的制作公司三次元,也就是株式会社サンジゲン娴熟运用了3D MAX和Pencil+两款软件,手绘效果模仿到了一些地方都看不出的程度,其实在当时是给了业界很多启发的。对了这家叫做三次元的公司地址就在TRIGGER的隔壁,以前是专门做CG和摄影的,《KLK》以后也走上了独立制作的道路,TV处女作就是《苍蓝钢铁的琶音》。 通过《KlK》我们能比较明确地意识到,3D建模+自动作画工具如果用的好,局部模仿手绘是有可能的,尽管我自始至终是一个纸上作画的爱好者,web系都会觉得有点奇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能明显提高效率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省钱也是肯定的。比如动画里有一个流子被打飞把一星学生撞得四散飞出去的镜头,是3DCG,只要流子的模型建好,她的角度、运动轨迹和速度这些都是可以直接指定的,像cad一样拖动素材即可,存好了以后说不定下次接着用;但如果是手绘,这里难度很大需要请厉害的画师画两到三个镜头,也一定会需要很多张数和一系列的修正,思考和动笔的时间也要计入。明显多数情况下,3DCG是要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省钱。
三.关于剧本老套&中岛一基的情结
注重场面轻视情节,注重风格轻视角色塑造,注重气氛轻视逻辑关系——早在《天元突破》就被人这么质疑过了,而且在我心里确实部分结论是成立的,比如《天元》的配角虽然想弄的比较有特点,但戏份和着力都比较糟糕,大多数并没有立起来,特别是我那边刚吐槽了Re0的艾米莉亚长期掉线,这边天元的庸子又能好多少呢?和《天元》一样,《KlK》的系构同样是中岛一基,为什么说两者相像,可以简单对比。
整个故事都遵循一个“二段跳”,天元从地球跳到宇宙,斩服从学院跳到整个地球的存亡,罗杰诺姆被击败以后表露苦心,鬼龙院皐月看似站在反派阵营实则与最终boss为敌。反螺旋族对应原始生命纤维,目标都是地球,主角团因为某个理念代表地球而战最终得胜;战力设定都遵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再高一丈八,在最终决战不停攀战力攀设定,最后一定要攀到宇宙那种强度。所以实在没法不让人进行比较,不过在这种比较之下天元还是有几个明显要好一点的地方,相反来说就是《KlK》的缺陷:
比如中间几集京都等地征讨战,也就是流子重新收集鲜血的故事确实有索然无味和强行凑集数的感觉;虽然《天元》和《KlK》都是出了名的用简单设定玩出各种花样的正面例子(生命纤维和螺旋力),但至少《天元》分算是比较明显地探讨了一些关于进化、人类的欲望和地球的承受力这些问题和不同人的选择,矛盾复杂而尖锐,《KlK》最后喊出来的口号是“人类是人类,衣服是衣服!”,阵营是很分明但我无法很好理会其实际意义。虽然永远都不缺乏解读的人,但在我看来主题要么是没有深化,要么是藏太深我看不出来。最后一点,在最终战的设计上,《天元》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攀战力攀出了风采;而《KlK》打得虽好但确实缺乏创造力和新意,爱看打打打和热血可以,但巧思差了一些,尽管最终集的气氛和情感处理的非常到位让人动容,但还是经常被觉得是“烂尾的boss战”。
这种极尽可爱和卖萌之能事却黑到骨子的角色是TRIGGER比较喜欢的类型,油咖喱的演绎也让人即使在最后也讨厌不起她来,个人觉得在流子暴走的老套剧情中介入是一个亮点,至少很大程度提起了我的兴趣(MD萌豚)。
不过《KlK》的剧本,据中岛一基说也是中途有所改动的(这好像是动画脚本的普遍情况),最开始只想做一个简单的社团战斗的故事,也就是把四天王&姐姐做成最终BOSS,少了那个二段跳——这么一想我就瞬间觉得现在这个剧本不错了....要是按照原来那个设计确实挺“经典”但也挺无聊的,至少皐月的无间道我心里看着还是很爽很过瘾,而这个无间道在二次改动的情况下很显然是需要一些东西来进行铺垫,那征讨的几集虽然无聊,必要性也就成立了;由于是中途决定的扩充,所以参照自己以前的故事虽然不高明,但也合情合理。而且在开头惊艳的情况下,《KlK》也有着非常出色的单集,比如第七集“满舰饰一家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路”基本被认为是个小小的神回,TRIGGER经常玩的小讽刺比较淋漓尽致;以及未放送的二十五集,强烈的自我反思并且战胜过去的自己和黑妹的那个伏笔,都给整体增色不少。
其实我非常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也有《KlK》本身的气质带来的迷思和编剧中岛一基自己的一些想法。在2014年底,《KlK》的火热还未散去的时候,中岛一基参与了大阪市的一场座谈,留下了许多比较有意思的东西,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斩服这部作品,因为剧本几乎是完全出自他一人之手,对于TV动画来说,“一人包干”难能可贵。最重要的信息,可能就是中岛一基坦言《KlK》受了日本五六十年代的导演增村保造的影响。“实际上我这两年来一直在追赶增村保造。”,从这句中岛的原话上来说,反驳“斩服少女没内涵”的论据是多少存在的,一些人觉得《KlK》里关于女权的解读是过度的,但增村保造作为一个典型的新浪潮导演,女权一定是他非常关注的议题,那么追逐着增村保造的中岛必然是有过这方面思考的。
对《Kill la Kill》系构中岛一基影响颇深的日本新浪潮导演增村保造
当然,我这里并非强行要给《KlK》赋予阐述女权的暗示,恰恰相反,由于TRIGGER的热血风格以及一些“接地气”的东西要相契合,中岛很有可能着重淡化了女权啊这些思想性方面的内容,而着重追赶了增村保造的人物气质和观感。增村保造的电影我找不到太多去看,不过还是就近发现了一部1966年的《刺青》,若尾文子主演,改编自谷崎润一郎的小说。没有字幕看着挺吃力的,但我还是坚持尝试了一下:
好像看剧照都能明显看出来是部比较情色的片子,故事大概就是良家女子被拐为艺妓、纹上纹身以后的自我毁灭、自我虐待最终身死的故事。作为影评可能会关注蜘蛛纹身的象征意味、女权与自由释放的欲望云云,重点是里面的角色往往情绪直露而亢奋、行事逻辑乖张而很少加以解释,叙事节奏很快。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来说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故事结构是一方面,所谓的追求“生理性快感原则”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KlK》受到的影响显然就是这方面的。“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看得很爽,这就够了”,其实就是中岛想要达到的目的。“无论直接面对怎样的困难局面,角色都不会在那儿停滞烦恼,而是一往无前。这样的角色们不但有趣,让观众看了也会觉得很爽。”所以不主张建立强逻辑和进行细腻的刻画,反而在建立设定以后就去不断丰富主角行事的可能性,然后以一种干净利落的方式给表现出来,比如流子虽然是个具备各种情绪、性格丰满的角色(男人婆的嘶吼和恰如其分的害羞都比较到位),但达到某种情绪的速度很快,没有犹疑和摇摆,虽然不够立体不够真实,但总是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或者说配合观众的情绪。甚至《Kill la Kill》这个名字建立的联系也非常粗暴:着る(KILL)”、“裸(la)”、“斬る(KILL)——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不是这一套技术动作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就换件衣服再来一次。
通过对中岛一基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我想《天元》和《KlK》让人觉得“燃”和“爽”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此。让人想起黑泽明对三船敏郎演技的评价:“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达到某种情绪和状态的速度很快,往往只需要几个简单有力的动作。“对于动画在这方面肯定是有着它特有的优势,而TRIGGER正是把这种优势给发挥出来了,虽然真实性和说服力远远不如三船敏郎这样演出来的。顺便在角色塑造上,《KlK》明显比《天元》把握住了几条主要的情感主线:流子和鲜血的羁绊、真子对流子的依靠和帮助、流子从满舰饰一家找到的温情、四天王对皐月忠诚的由来和贯彻、姐妹两人的潜在羁绊和对父亲理念的继承.....而《天元》因为西蒙&卡米那的不平衡问题,在其他的很多情感支线上通通是失焦的,斩服则做到了在始终如一不觉突兀的情况下偶尔制造一些小的亮色。所以即使打了一个比较糟糕的boss战(不是指作画方面),最后鲜血与流子告别,所有人迎接流子从天而降的那一刻,我依然有被深深地感动到。最后HE的结局,ed缓缓奏起时开始展现大家愉快的日常生活,也能让人打心眼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能随便穿衣服的美好。所以,前面做的很多出色工作,足以保证在回收的时候避免一个烂尾的结局(也保证了很多角色立起来以后P站源源不断的投稿和商业价值的挖掘),这一点是比《天元》成功的地方,也是我偏爱它的原因。
这一幕总算是让我感受到了裸露本身单纯的美好:真正意义上的“坦诚相见”。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