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窥美漫店
美国漫画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一进门最显眼的是自然是漫画“墙”,也就是摆满了最新发售的漫画期刊的书架,这总是占据了店里大部分的墙面;漫画墙的两侧的角落是插满了合订本的书柜;书架、书柜包围之下的区域摆满了一个个白色的纸箱子,这种特定尺寸的箱子里是历年的过刊(back issues);付款的柜台经常在店的最里面,柜台后面会有一个有许多格子的柜子,每个格子对应一个订阅用户,里面是用户预留未取走的漫画。
漫画期刊
美国漫画是以连载期刊的形式发售的,每份期刊有自己的title,只包含一个故事,例如Superman,或者The New Avengers。人气高的角色可能会同时拥有几个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也就是同时占有几份期刊,比如蝙蝠侠。漫画墙上就是每个title最新发行的几期,最常见的会按title字母序依次排列,也会有店家先按公司(Marvel、DC、Images等等)分开,再按字母序排列。每期漫画从20多页到60多页不等,薄薄的一册,其中还会有大量的广告。这种发行方式和日本漫画完全不同,日本漫画总是在漫画杂志上连载,每期杂志里有许多故事,每本杂志都厚得令人发指。期刊的发行周期从周刊到双月刊不等,甚至极少数还会不定期发售。人气高受众广的title发行周期短,但相应的页数少,定价低,广告多;粉丝向的title则拉长发行周期,但是会有更好的纸张、更多的内容、更少的广告,以及更高的价格。例如DC最近热推的Wonder Woman,就是半月刊,每期2.99美元,24页;而像只有小丑女粉丝才会买的支线故事Harley’s little black book,则是双月刊,每期4.99美元,42页,纸张质量也明显更好。
(刚刚重启的Wonder Woman期刊,画师Frank Cho特殊封面。)
期刊发行的期数也差异巨大,有的会连续发售上千期,然后再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故事线,重新计数,名称继续沿用,例如the Amazing Spider-man,有的则可能只是一个短篇故事,四期或者六期就结束了,还有一些是超级短篇,仅发售一期,也就是one issue shot。
每周三是漫画公司约定的新刊发售日,很多漫画店周一周二营业时间会很短,因为上周发售的内容已经卖了一个周末,没什么新内容了;到周三开始会正常营业到周六,然后周日又跟大部分商家一样只在下午营业很短的时间。
除了漫画墙,店家自然会很贴心将本周发售的热门漫画摆放在门口单独的货架或者其他显眼的地方,漫画墙上也会在本周发售的title下面放置类似Hot this week这种标示。
为了能够全国同一时间发售,周三要发售的漫画会早于周三配送至全国的店面。但是全国的店家都会严格遵守时间要求,周三按时摆上货架。
销售最新漫画是漫画店的主要收入来源,因为最新漫画是漫画店的独占资源,在电子版发售出现以前,每周去店里买最新的期刊是看到最新故事的唯一方式(关于电子版后面还有篇幅介绍。)漫画期刊虽然按周期发售,看上去很像杂志,但和杂志是完全不同的销售渠道,它只在漫画店发售。普通的书店、超市甚至亚马逊,都不会销售漫画期刊;当然漫画店也不会卖杂志,以及除漫画合订本以外的其他书籍。
合订本
漫画店里除连载期刊期刊外,还会同时出售合订本。漫画公司不定期发行合订本,收录一些已经发售了一段时间的期刊。不同于日漫的单行本,合订本的发售周期、收录的内容多少都不固定。合订本在收录连载期刊时会删除所有广告,同时采用比期刊更好的纸张,所以对于连载已经结束的故事,合订本阅读体验更好。同时附录可能会收录一些作者的访谈、手稿,边角料更丰富一些。
合订本分为trade paperback和hardcover两种,通俗点说就是平装本和精装本(trade paperback有另外的含义不做赘述)。价格上常见的收录4-6期的平装本定价会在14.99-19.99美元之间,比单独买每一期期刊要便宜一些,精装本略高。
合订本不是漫画店独占的资源,普通的书店和网上书店都有销售,比如亚马逊的价格会低于定价很多。基于此漫画店销售合订本并没有什么优势,唯一的好处是如果你乐于淘换,可能会在某个角落发现网上已经找不到的绝版合订本。还有就是一些店家会在合订本的书柜上做一些别出心裁的摆放,例如玩具、书籍、对应的期刊混摆,提升逛店乐趣。
过刊
因为漫画书本身的制作成本非常低(更高的成本是创作成本而不是印刷制作成本,这种现象在欧美日本的文创产业是最基本的现象,以后可以单独讨论),所以漫画店总是会订购高于自己店面销量的数量,宁可剩余卖不完,也尽量杜绝最新的期刊售罄。因此每家漫画店都会有大量的过期连载期刊,用专用封装袋、分隔板类别清晰的摆放在专用的漫画储存纸箱里。
过刊基本是店家回收一点是一点的销售,但是非常能满足读者淘宝贝的需求,而且由于每家的过刊都不一样,更是增加了乐趣。一家漫画店过刊的种类、数量、质量和摆放也提现了这家店的底蕴。
店员和服务
美漫店员形形色色,从头发雪白戴着老花镜的爷爷,到人到中年的大妈,再到热情洋溢的黑人小哥。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美漫行家,不论说起剧情还是作者还是漫画本身的版本等等都如数家珍,同时态度和善热情,可能觉得本身就是小众行业,进门的都算半个知音吧。
美漫店最重要的服务就是订阅,打个电话登记下信息就可以开始订阅了,店员会在他家的订阅架上单独留出一个格子。订阅哪些title,订阅多少期,每期的具体要求(比如说某一期有两种封面A和B,是要A还是B都要)都是可以随时变更的,不需要预先付款或者登记信用卡信息。订阅读者要么定期上门付款取走攒下来的期刊,要么可以选择店家的定期邮寄服务。
每家漫画店除了漫画之外,还会兼营一些其他相关的内容。比如说玩具、周边、桌游、游戏。但都属于锦上添花的内容,家家各不相同。像现在在美国特别火的Pop Funko系列玩具,几乎每家店都能看到。以万智牌为代表的卡牌游戏也是最常见的经营项目。
(Pop Funko系列玩具。图片来源网络。)
美漫店作为一个特殊的分销渠道,分布较为密集,以大西雅图地区举例,总共有十家以上,而且均不是连锁店。偏远一点的市镇半个小时车程之内一般都能找到一家。
电子版的冲击
电子化是不可逆的浪潮,美漫自然也身在其中。DC、Marvel等大公司早就有了自己的电子版漫画销售渠道,现在的Comixology更进一步,几乎所有主流的漫画的电子版都可以在这个的平台上买到(Comixology已经被亚马逊收购)。
在这种趋势下实体漫画店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一点非常有意思,就是每个实体店都可以在Comixology上开自己的店来卖电子版漫画。举个例子,一期漫画A,需要购买电子版的读者,既可以在Comixology上购买(简单的说B2C),也可以在当地店铺在Comixology上开的网店里购买(相当于C2C),价格完全一样,内容完全一样(也都是电子版),只是后者会得到一定的分成。这其实也是整个产业帮助实体店生存下去的一点微小的工作吧。
多说一句,电子版和实体书的价格也是完全一样的。
后续
从07年开始,美国漫画改编电影席卷全球,美国漫画也吸引了大量的眼球。相比美漫又多又乱的剧情,美国整个漫画产业的运转机制更吸引我去一探究竟。上面是一些关于美漫店的皮毛观感,只能算管中窥豹。关于美漫还有大量的话题值得一聊,比如漫画收藏,比如写手和画师的轮替,比如美漫里的政治正确,有时间再细说。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拉栓上膛”,转载请注明。
蕴紫听松
· 北京好文,继续。
snake9906
· 江苏有句讲句,美漫实体书的观看效果比电子书好太多了,而且实体书经常打折比电子书划算,还可以低价参与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