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Malone
“抱大腿”已成为进行浅层战术分析时常用的词汇,但事实上,“割裂”球队与关键球员之间的联系,通常也是教练进行针对性布置的一部分;重要球员的伤缺或离队,同样是对球队及教练的重大考验;重要的球员固然举足轻重,但其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抱大腿”的调侃之下,这些问题同样具有深入讨论的价值。
苏亚雷斯是1314赛季利物浦无可争议的重要人物,以至于失去了他之后利物浦转年立刻土崩瓦解。但为何有些球队在流失重要球员后却不致如此?苏亚雷斯这条“大腿”究竟有多重要?笔者尝试从球队战术分析中传统的阵型、进攻、攻转守、守转攻四个角度,来分析苏亚雷斯在当赛季究竟缘何不可替代,欢迎读者品评。
【一、阵型】
在1314赛季之初,苏亚雷斯因禁赛缺阵,利物浦多以433出阵,苏亚雷斯复出后,斯图里奇经历第一次伤停,利物浦同样以433出战,二人同时在场则阵型切换为不平衡433。3:0战胜南安普顿一役开始,罗杰斯以钻石442出阵,队长杰拉德也在赛后的采访中声称球队在中场第一次排成了菱形,随后利物浦以同样的阵型完成了赛季剩余比赛。
我们以后期成型的钻石中场为例,援引Thomas Dooley, Christian Titz在Soccer-The 4-4-2 System一书中对于钻石中场442的评析,可以认为该阵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由前腰发起进攻;
2、可以立即(在前场)以人员优势发起进攻;
3、中路攻击得到加强;
4、增强了前锋的融入度;
5、三角形较多,增加了传递的可能性。推上两名边后卫,两名前锋撤至较深的位置可在中前场形成7个三角形,形成更多传球的选择。
先看第一条,钻石442设置前腰的本意是在中场的保护下更好地从中路发起进攻。然而在罗杰斯麾下,钻石442的前腰通常以速度更快但彼时几无进攻发起能力的斯特林担任,罗杰斯赋予其更多的无球穿插职责,而发起进攻这一项,则交给了回撤或者拉边的苏亚雷斯。苏亚雷斯的活动范围、技术、和致命一传的能力,则对此任务当仁不让。
(对阵南安普顿的比赛,利物浦一次进攻的发起,实线为传球,折线为盘带,虚线为无球跑动。斯图里奇和斯特林完成了一次很简单的交叉跑动,这毫无稀奇,显然杰拉德具有穿透力的传球和苏亚雷斯的成功盘带、分球才是促成本次进攻的主因。)
第二条优势的形成自然不能离开苏亚雷斯,但人数优势与分析战术依存度无关,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条是罗杰斯定下的进攻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他从来不喜欢从边路发起进攻,不过利物浦两个肋部中场相对贫乏的技术或身体不足以支持球队中路进攻的展开,因此球队的进攻端打开局面,仍然多以创造力更佳的杰拉德与双前锋之间的连线为主。利物浦的中路进攻的形态,通常为:双前锋或库蒂尼奥等盘带能力较好的球员在肋部得球后,辅以较多的无球跑动,但同时以个人能力在中路打开局面。无论在433或442下,罗杰斯均放手由斯图里奇、苏亚雷斯、库蒂尼奥等球员在肋部持球,自行寻觅战机,这样的安排在对阵水晶宫、富勒姆等比赛中均有良好效果,但仍需注意三点:1、利物浦大多数阵地战进球,尤其是苏亚雷斯的进球均是其个人能力的体现,并没有体现良好的配合水准。2、这样的安排在0:2负于切尔西一战中反而成为了球队的累赘,比赛中苏亚雷斯持球但无法突破,也无法找到合适传球对象的镜头比比皆是,这自然也给了更多面对罗杰斯的教练以启发。3、利物浦大多数威胁进攻多是杰拉德或后场队员与前场连线,此时前场球员的技术能力和身体要求之高不难想象,这一任务可是向来不喜欢身体对抗的巴洛特利,或是平庸如博里尼等球员做不到的了。
第四条和第五条实际应合为一体考虑。作者所谓的前场三角如下: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是利物浦的进攻以边路逼抢的形式发起,通过三角传递铺开进攻的情形并不多,这一条是罗杰斯在当时情况下的改良,他选择钻石442,可绝不是为了实践他实现英格兰巴萨的理想,而是为了将对方控球挤压到边路,同时在中路形成反击的空当(可参见14年拙作:战鼓-论高位逼抢),这时自然可让双前锋轮流参与到逼抢和反击中,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优势。罗杰斯等同于选择了第四条,而部分放弃了第五条。右侧的格伦-约翰逊仍有较多次套上的机会,这时右翼的三角才有雏形,而这时在右路成为接球出球支点的,正是技术与配合能力出色的苏亚雷斯或斯图里奇。
上图为一次未完成的进攻,来源于利物浦4:0击败热刺的比赛。这次进攻并没有完成进球,但与其他进攻与众不同的是,身为三角形接球出球者的斯图里奇采取了脚后跟磕球,我们认为这样更可以看出利物浦前场跑动训练的雏形。该图中,格伦约翰逊右路持球,斯图里奇斜插至接球三角位背身拿球,利用良好的身体和技术持球晃动,同时格伦约翰逊完成对角斜插,来到了禁区左侧,而斯图里奇则把球磕到了禁区肋部,按其理解这一位置应当为苏亚雷斯插入,但苏亚雷斯的跑动方向却与格伦约翰逊相同,导致进攻流产。事实上,这本该是一次格伦约翰逊-斯图里奇-苏亚雷斯的进攻三角配合,而进攻三角的接球出球人大多数是双前锋之一,他们拥有的身体和技术足以完成长距离传球的停球持球工作,还可以完成威胁传球。就这些工作而言,苏亚雷斯无疑更擅此道,而斯图里奇则更讲求随机的灵感。
因此,综上所述,若说钻石442的优势有5点,那么利物浦最多只有三点优势(2、3、4),另外两条的劣势则几乎由苏亚雷斯(偶尔为斯图里奇)弥补,其中的第一条更是非苏亚雷斯来完成不可,否则利物浦的中路,就几乎只能看到个人持球进攻了。
援引Thomas Dooley, Christian Titz在Soccer-The 4-4-2 System一书中对于钻石中场442的评析,该阵型也拥有以下缺点:
1、 中路很难快速进行反击;
2、 边后卫和后腰之间的空隙容易被对方利用;
3、 边路进攻较为困难,边后卫需要有较强的攻击能力。
罗杰斯并没有解决第二条,杰拉德的防守技巧在生涯末期有所进步,但也无法胜任在两个肋部不停奔跑的任务;第三条算是解决了一半,格伦约翰逊无疑参与了许多精彩的进攻,但左翼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第一条中,苏亚雷斯的个人逼抢、其拉到边路后中路留给斯特林和斯图里奇的空当以及其接应杰拉德和中后卫长距离传球的能力,都让钻石442这条弱点弥于无形,一旦他离开,利物浦的攻击再也无法通过中后场的长传发起,诸多威胁球也就无法实现了。
【二、进攻】
1、 前期破局能力
苏亚雷斯在1314赛季打入的多数进球都显得不那么循规蹈矩,笔者将进球做了一个统计。我们将他的进球分为non-ccc、ccc以及直接任意球得分,结果如下:
ccc:16个
非ccc:12个
定位球:3个
无关战术,苏亚雷斯将不是机会的机会转化为进球,这些进球所占比例接近一半,且倒地后蹬腿射门、禁区外头球、穿裆过人得分等方式令人瞠目结舌,这还不论苏亚雷斯送出的12次助攻中有多少是依靠个人能力的结果,这些非常规的模式成为了利物浦赢球的保障,但是无法持续让利物浦赢球的。
事实上,在赛季进行到下半程,苏亚雷斯逐渐“回归”人类时,其进球的方式也变得较为简单。利物浦对苏亚雷斯的依赖,已由非常规方式破局这种几乎不可能持续的依赖,渐渐变为战术层面的相生相依,单纯因为苏亚雷斯打入多少非常规进球就认为利物浦过于依赖苏亚雷斯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过,利物浦因为常规的进球而连战连捷固然幸运,但谁人不知福兮祸所依呢?
2、 后期战术核心
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准确,因为苏亚雷斯毫无疑问是罗杰斯球队的核心之一(另一位是杰拉德),无关前期后期。但事实上,前期苏亚雷斯天神下凡般的表现省去了球队很多破局的苦恼,而后期的连胜才是球队战术的成功,其运转奏效自然与战术核心密不可分。
罗杰斯的战术设计并不复杂——以事后诸葛的角度而论,1415赛季正是其粗糙细节的体现。但罗杰斯毫无疑问是个聪明且擅变的人,其本人的战术思想也在不断变化,1213赛季的控球打法给予了利物浦生机,但并没有满意的成绩。1314赛季的利物浦干脆放弃了在边路控球开展进攻的想法,转以边路围抢-中路反击-肋部持球阵地进攻的策略为主(题外话:这可与克洛普强调降低传球质量、设计阵地战跑动线路大相径庭)。
简单而言,罗杰斯不强调边路配合进攻的做法,将利物浦的反击推向两极化,苏亚雷斯不得不频繁奔跑并依靠个人能力卸下皮球,并再次凭借个人能力寻找机会;而杰拉德和中后卫,甚至还包括回撤的库蒂尼奥,则必须以精确的长传找到他或斯图里奇;至于阵地战,则由于罗杰斯过于简单的设计,大部分使得战术配合成功的戏码都交给了阵地三角中持球出球的苏亚雷斯。
上图为另外一次较为典型的进攻,苏亚雷斯很少在得球后直接进行传递或攻门,他的选择多数存在持球这一环节,这恐怕也是罗杰斯的战术安排(因为我们在后一年的斯特林身上更多的见到了他孤零零持球的场面)。库蒂尼奥已经拉至中场三区边路持球,苏亚雷斯启动斜插,库蒂尼奥直传后由苏亚雷斯卸下传球,自行选择进攻方式。苏亚雷斯选择下底,而斯图里奇也顺势启动斜插到中路接应。这一连串的进攻,是以苏亚雷斯斜插开始,由苏亚雷斯利用节奏变化下底带动斯图里奇斜插完成威胁球的,而这样的进攻在彼时的利物浦绝非罕有。利物浦的进攻因苏亚雷斯的无球跑动、持球、出球而流畅,但这也同样埋下了过于依赖的隐患。
另举一例,对阵诺维奇时,这一套路再次重演,这一次发起人变成了弗拉纳甘,持球出球人变为斯特林,而包抄者则换成了苏亚雷斯。但仔细观察,这一球斯特林的表现虽然举足轻重,但他并没有持球下底,而是选择了在大禁区角上低传中路,这样一来威胁度实际有所降低。但苏亚雷斯此时使用了一个虚跑,而后包抄到后点最终得分,倘非如此,斯特林的低传球将很难给到已被紧紧盯防的苏亚雷斯。笔者分析了诸多的镜头,但彼时流畅的进攻却往往要归因于苏亚雷斯精彩又不惜体力的无球跑动,以及精湛的停球技巧与对抗能力。
同样,即使是苏亚雷斯,也无法在罗杰斯的战术体系下,攻破穆里尼奥的大巴防守,一旦对方的防守层次较强,球队无法通过长传使得苏亚雷斯形成单挑对方少数人员的局面,阵地战中其他球员过于孱弱的无球跑动和持球进攻能力就会让苏亚雷斯无可奈何,但这更像是罗杰斯战术的局限所在,而非苏亚雷斯的依存度体现。
最后,来看一串数据,苏亚雷斯进球31个,占全队32.29%,助攻12个,占全队19.05%,关键传球每场2.7个,总关键传球占全队17.85%,盘带成功每场2.8个,总数为全队19.61%,除助攻外,皆为全队之首。无可否认斯图里奇、巴洛特利均为优秀的前锋,但论及全面性,恐怕无人能代替苏亚雷斯。
作为对比,库蒂尼奥本赛季关键传球数与成功盘带数与苏亚雷斯相仿,占全队总数比均为13%,而马内分别为11%和17%,菲尔米诺达到15%和10%,而1314赛季除苏亚雷斯外,其他人这两项数据就显得较为平淡了。
【三、攻转守】
上文已述,罗杰斯的逼抢压迫来源于边路的人员优势,快速反击则来源于前锋强大的无球和持球能力。但如何在丢球后迅速展开防守?罗杰斯的压迫在当赛季为何如此有效?下图可以作为一例。
如上例,虚线为苏亚雷斯实施压迫的情况,他选择的路线既按照罗杰斯的指示在边路实施堵截,也有自己狡诈的一面:他并没有扑向持球者,而是扑向了拉边的无球接应者。事实上在罗杰斯这套体系中,中路堆积的人员足够阻截对方通过中路进攻的企图,从苏亚雷斯开始,球队已经在边路进行了逼抢的工作——作为一个正印中锋,如此大范围的逼抢,显然并非谁都能做到。
我们不妨忘记罗杰斯之后的狼狈情形,想一想如果没有苏亚雷斯可以频繁地拉边进行逼抢,这套小菱形442是否能够有效果?在此用一张1415赛季复盘对阵西汉姆的钻石442说明效果:
可以观看此时博里尼的位置,在罗氏442已经对中路进行了封锁时,他在缓慢移动,甚至并没有直接扑向对方的边路。在巴洛特利、斯图里奇都显然不可能出任苏亚雷斯的防守角色时,这一角色实际是没有人完成的,对对方的绞杀也无从谈起。
在逼抢中,苏亚雷斯的作用在于第一时间扑向边路,防止对方在边路形成出球点,迫使对方不得不直面利物浦人员密集的中路。在这套442体系中,双前必定要有一人承担一定防守职责,如果将苏亚雷斯定位为中锋和前腰的结合体显然并不合适,但如果将其定义为中锋与伪九的结合,特别是在攻转守时,笔者认为是较为合适的。伪九号的主要任务并非骚扰对方中卫,而是在第一时间完成对出球线路的封锁,关于这一角色的使用,当时的罗杰斯和当下的克洛普是颇为雷同的。因此,在攻转守这一环节,苏亚雷斯虽然极其聪明,但也并非找不到小号的替代品,而今菲尔米诺的使用虽颇有不同,但在攻转守这一环节上,却都是与苏亚雷斯一样不惜体力。
不过,相比于渣叔更强调利用冲刺降低对方的传球质量,苏亚雷斯和罗杰斯的方式显然更节省体力,但同时也对苏亚雷斯这一位置要求颇高。因在攻转守体系中,往往有领防人这一概念,诸如在菲尔米诺出任伪九时,他第一时间的反抢会带动整个防守阵型的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奥里吉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毕竟扑向防守人以及骚扰对方都较为容易。而罗杰斯的体系中,苏亚雷斯虽不必出任此角色,但却要扑向对方边路可能的出球点,同时整个中路严阵以待,这样一来整体体能的节省自是必然,但对苏亚雷斯体能、跑动线路的要求亦是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在边路及时进行封堵,那么对方将轻易在边路获得通过中场或者转移的机会,这对于罗氏442或不平衡433这种屯兵中路、以逸待劳的阵型都是较为致命的。
【四、守转攻】
守转攻应是罗杰斯最为得意的环节,这一看家法宝在山河破碎的1415赛季亦有不错的表现。但最大问题是利物浦不能有效完成攻转守,致使恢复球权变得较为困难,这一点上段已有分析,不再赘述,现下主要讨论苏亚雷斯在守转攻中的作用。
上段提到,苏亚雷斯多数会直接在防守时扑向边路,无论在不平衡433或钻石442中都是如此,这也使得在守转攻时,苏亚雷斯多数出现在边路或肋部寻找接球机会(尤以斯图里奇在场时为甚),并作为传球三角中的顶点(持球出球人)为队友创造机会。而当斯图里奇回撤反抢时,苏亚雷斯则游移到中路寻觅机会。但很不幸,在5:1击垮阿森纳后,这样的反击机会已经并不多了。
不过,有一种情况却是无法忽略的,苏亚雷斯往往是利物浦守转攻的第一出球点,无论是长传或短传。苏亚雷斯当赛季场均有2.3次争顶,为其生涯最高,并且每场能有0.7次成功 ——需注意,每当苏亚雷斯卸下长传球,就意味着他几乎可以面对对方的单层防线,这时无论是个人盘带,抑或是中路由斯图里奇或斯特林插上,都是颇具威胁的。作为对比,巴洛特利在意甲的最后一个赛季争顶次数相同但成功率更高,不难看出罗杰斯的用心,但来到利物浦后仅有的赛季场均也有2.4次争顶,与苏亚雷斯相仿,但只有0.6次成功,成功率还不如苏亚雷斯。
争顶成功率仅能反应空中对抗的能力而已,但球队反击中第一选择为苏亚雷斯是不争的事实,而苏亚雷斯得球后多数选择直接杀向禁区或传给中路插上的球员实施致命一击,套路整体较为简单直接,而这更需要考验第一点持球人的能力。
【五、总结】
1、 事实上,苏亚雷斯的表现与罗杰斯的变化息息相关,有了苏亚雷斯,他可以放心大胆地主打442,最大化发挥苏亚雷斯的作用,而无视442优点和缺点中那些自身人员劣势无法突出或弥补的部分,而其中有些加成是几乎无可替代的。
2、 在进攻端,苏亚雷斯和斯图里奇均可作为进攻三角的顶端存在,完成持球出球的任务,但苏亚雷斯显然更擅此道,并能以自身的无球跑动引领球队进攻传导,罗杰斯也乐于让其持球寻觅机会,后期苏亚雷斯的战术核心作用愈发明显,亦同样不可替代。
3、 攻转守时,苏亚雷斯多数会扑向边路,使得对方球员不得不直面罗杰斯重兵布置的中路区域,节省了队友体力,但同样提升了苏亚雷斯的依赖度。不过,这一点,笔者认为并非完全不可替代,而渣叔也通过更换了战术布置顺利解决。
4、 守转攻时,苏亚雷斯与斯图里奇的边中配置在对方重视双前轮转后已很难收到效果,但球队仍然视苏亚雷斯为第一点,当利物浦失去苏亚雷斯后,这一套战术毫无疑问是行不通的。其实寻找反击第一点并非困难之事,但罗杰斯的反击更加简单直接,就这一方面来论,苏亚雷斯的作用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