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过去了!我参与写的书《童话往事》终于要出版了!动画老男孩梦想成真了!

avatar
关注
上周在ACG区发了一贴,响应的朋友甚多,不少潜水的老家伙们也都从最深的海底浮出来,让我非常感动和兴奋。主编阿福哥也高兴的睡不着了(其实是忙着校对书稿,累的睡不着)。当然更开心的是期待它许多年的老家伙们,下面是其中一位写下的文字

在现在的孩子听来,那个年代很魔幻。

我们小时候,海外动画没有什么禁播令——每天下午六点半,全国所有小孩子都会聚精会神地凑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一集电视台的动画片。 
福哥这么说着,一脸兴奋, 30 多年前看过的动画片细节还能如数家珍。加上多年来对童年动画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现在他甚至能说出大多译制动画片的编导和配音员,以及更多背后的故事。 

1979 年开始海外动画片逐渐走进国内电视框,那时的环境非常宽松开放,几十年中全球最经典最受欢迎的动画片蜂拥而至——你在 1986 年看的米老鼠,有些是 1927 年制作的,经历过岁月考验——那个年代的小孩没有其它选择,看的全都是一样的、最好的动画片,它们也成为这一代人最特别的集体教育。 




1984 年热播的《聪明的一休》是 70 后和 80 后童年回忆的原点,做个机智的小孩变成最酷的事;通过看《忍者神龟》知道了披萨,当时翻译成「意大利馅饼」,看起来巨好吃;因为《圣斗士》认识了星座,《花仙子》知道了花语,它们在之后的几十年间都是年轻人中最潮的暗语...

童年看的动画片,建立我们最初的世界观。


↑ 1980 年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开始播出,配音员是李真惠老师,声音明亮而清脆。


当时年仅四岁半的小福哥对它有三个很深的印象:黑白电视机收看,大鼻子的茶水博士,以及 CASIO 的手表和计算器,它们是阿童木代言的广告。

福哥感慨地说,如果没引进这几部动画片,可能这代年轻人要晚很多很多年才知道这些知识;或者如果引进的是其它动画片,他们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共同认识。 

↑ 当瑞克和明美在天顶星人前深情一吻,你心中可曾荡起涟漪?

这部 1991 年播出的科幻动画,颠覆了很多年轻人对于动画片的认识:关于战争胜负、好人坏人和正义邪恶。「太空堡垒的传奇故事还将重新开始」这是《太空堡垒》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可它再也没有重新开始上演。福哥说儿时自己的那种失落感,至今印象深刻。

如今,我们已经很少打开电视了。有了互联网,电视频道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可有可无。

但在过去,没有一样东西比看电视在家庭娱乐中的地位更重要。
这是你现在难以想象的:如果某一天晚上我由于停电事故而没能看到《堂吉诃德》的一集,也许这意味着,这一辈子,我都不可能再看到它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么一次停电事故,那么由「托塔李天王」王玉立老师配堂吉诃德、董浩叔叔配桑丘的这一版经典动画,福哥和他的同龄人这一辈子永远永远都再看不到、听不到了。

就这么可怕,一点也不夸张。 

自 2006 年禁播令后,纵使拥有各式各样的媒体资源,电影院、大电视、iPad 和手机等丰富的观影方式也琳琅满目,但对于当代孩子来说,能共同拥有的童年动画记忆仅剩下喜羊羊和熊出没,不知算幸福还是遗憾。


----------------------------------------------------

 童年的老动画片,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那时没有豆瓣评分,没有微博,没有任何讨论区,电视报除了开播信息外不会就动画片作任何评论。

这意味着,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如果在动画片中看到了一点疑惑,比如不理解的一段剧情,或是出现不认识的东西,是没有地方去延伸了解的。

「那时候真的是傻看动画片,从来不问为什么,事后回想觉得有好多蹊跷。」福哥说,「比如为什么美国动画片总是没有结尾?威震天、擎天柱突然就不见了。又比如为什么非凡的公主希瑞一出场就无敌模式?完全没有交代她神力的由来…」

2009 年时福哥在一个地摊意外发现了童年老动画《鼹鼠的故事》,当年大约有十几集反反复复重复播放,而这里卖的完整版竟然有 40 多集。


带着某种补充历史的使命感,他和小伙伴们开始踏上追溯童年老动画的漫长旅程。


↑ 为什么美国动画片都没有结尾?他们是「卡通」,不像日本漫画那样叙事,而是按季播出,常常出个动画大电影来承上启下,但当时国内不引入动画电影。


你知道吗?张涵予曾被迪士尼官方选中作为唐老鸭的配音。
福哥看着我睁大的双眼,点头确认道,就是那个很帅的张涵予。 

《米老鼠和唐老鸭》肯定是全球最经典的动画片之一了,迪士尼也对他们的品牌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美国版的米老鼠配音是迪士尼先生本人,唐老鸭的配音员则一辈子只为这个角色配音,退休之前培训了继任者好几年;他们要求各国译制后的配音必须风格、调性跟原音一样,配音员须先试音、编号寄回美国总部挑选。 

在被正式选中作为米老鼠的配音员之前,董浩就已志在必得,后来的董浩叔叔、当年的年轻董浩已经在做少儿节目。而唐老鸭的中文配音员,当年迪士尼总部拟选的声音是张涵予——此时他刚刚 18 岁毕业,在中国煤矿文工团——但因为反馈时间过长,收到结果时张涵予已经下基层表演去了,最后正式为唐老鸭配音的是李扬老师,他同时也是 86 版《西游记》孙悟空的配音者。 




↑ 张涵予、唐老鸭配音员 Alan Young(已过世)和唐老鸭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

很多人听过这首《找爸爸》的歌,但不一定知道它来自一部冷门些的动画片《咪咪流浪记》,歌比动画片要有名,大约是因为反映父子情深题材的影音作品太少。 

这个动画片相当诡异。主题曲《找爸爸》片头粤语唱一遍,片尾普通话再唱一遍,但是整个动画片完完全全没有一点关于找爸爸的情节! 

↑ 真吓人,难道有个隐藏的爸爸?多年后福哥终于找到答案,其实是因为译制过程的问题,这个动画片是根据法国苦儿流浪记改编,引进时只遵循了歌曲的旋律音调,按押韵重编了歌词。 

其实《聪明的一休》里也隐藏了复杂的角色背景,小孩子只会看,不会想。

其实一休是个皇子: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父亲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后小松天皇,一休全名一休宗纯,是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还是个酗酒招妓的花和尚。

所以他的妈妈被软禁,而蜷川新右卫门则是将军派来的卧底,任务是「当一休露出野心的时候,除掉他」,寺里面的小和尚哲齐(唯一看起来正派些的那个)其实是南朝忠臣新田家派来的武士,身负保护一休的重任。


↑ 福哥还说起里面的一件趣事, 这部动画片也在介绍日本风土人情,里面有一集提到豆腐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译制人员想这可不行啊,便把台词改成是中国人发明的。


 为什么整理这些童年老动画,需要这么久? 

福哥苦笑说,如果当初就知道需要花这么长时间,大概他和他的小伙伴一开始就放弃了。

靠薄弱的民间力量,去收集历史碎片需要运气、方法和耐心:2006 年时,福哥想去国家图书馆查七八十年代的过期电视报,结果居然却被工作人员告之:您的学历只是本科,这些资料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才可以查询... 气得他的好友博士生导师老猫说:「那我去吧!我的学历应该够了。」他这一去,就是大半年——平时上班,只能利用周末的一点时间,把所有的内容都手抄在本子上,回来再用 EXCEL 一点点整理出来。

不仅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等待,还需要跟时间赛跑:当福哥他们终于联系到《变形金刚》的译制导演之一阿阳老师时,他已经在病房里意识不清,他们只能在病房外面小声地与他爱人林老师进行交谈。如今书终于要出版,可阿阳导演已于 2015 年 10 月去世。

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

130 多位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的采访,67 万字,500 多幅图表,780 多页书稿,400 多位同好者真诚无私的通力协作,才完成这一部《童画往事:中国译制动画片(1979-1992)》。

这本收录了一代人情怀和回忆的书,总算要来了。




---------------------------------------------------

大家喜欢的话请回复推荐。

祝各位不老的大孩子永远快乐~

想看更多点这里
发布于上海阅读 97739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