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激辩】第二十期:王安石变法内容可不可行?

avatar
关注
【稷下激辩】是我们全新推出的一个历史科普向的栏目。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或者是迷惑的时候,往往会寻求一些“经验”来解决问题,那么这些“经验”其实就是我们从历史上前人做的事情上总结出来的。所以,这个栏目就应运而生了。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虽然我们都同样经历过9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是在一个同样的历史观下成长起来的,但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每个人的历史观都会发生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到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王安石变法内容可不可行? 

导读:三冗危机/王安石变法/新旧党争

  三冗危机:北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权、军权,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维护中央集权;政治上实行文人治国,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宋初,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自宋真宗时起,朝廷关于官员致仕的诏令日见增多,至宋仁宗时,更是三令五申。


  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冗员”)。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


  使得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冗兵”)。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形成了“冗费”。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新旧党争:新旧党争是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围绕在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新党支持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新政虽切中时弊,然朝中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王安石唯有引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红方观点:王安石变法是富国强兵之策,可行 

 蓝方观点:王安石变法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可行 

在每期【稷下激辩】与主贴有关的最亮观点将获得2888卡路里奖励,前十亮回复将会获得1000卡!本帖也会给一些回复不错的JR奖励虎扑币

每五期节目将评选一位JRS,奖励【历史帝】小盾牌一枚!

另:【稷下激辩】栏目正式开放订阅,有需要订阅的请在回复里@左岸花不开,每周一、三、五为【稷下激辩】的帖子发布日,祝大家生活愉快。


往期阅读
历史区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发布于江西阅读 29461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obdyla

· 北京

既然主楼写了三冗 那答案就很明显了 三冗问题是个节流问题 实际解决要面对既得利益方的极大阻力 庆历新政一些小的改革都执行不下去 可见解决三冗的难度而王安石开出的药方是开源 许诺可以在不损民力的情况下创造收入 年轻的神宗听了当然受用 特别是不用减免皇族开支就能解决问题 自然用了王安石 结果青苗免役等执行起来就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 青苗钱强制 免役钱下等户也要出 实际等于是通过增加民众负担来扩大政府收入 因此可以说 王安石的变法在解决三冗问题上从思路上就是错的 本质是在回避问题 而并没有实际解决问题 他这套在他自己和神宗手里 还算有控制 到了徽宗蔡京之流那里 变味简直就是一定的

亮了(280)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女教师阿狸

· 河南

说白了就是把国家变成一个公司呗。从贷款再到不赚钱的业务下包。国家要想做生意谁能做的过,肯定苦的是老百姓啊。

亮了(3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