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褂:《亲爱的篮球》是一部烂片,是本届奥斯卡动画短片中最不配拿奖的。(作者...

avatar
关注
我讨厌《亲爱的篮球》这片。我对科比是谁没兴趣,也不看篮球,更不关注他是不是强奸犯的八卦。但是,《亲爱的篮球》是一部烂片,是本届#奥斯卡#动画短片中最不配拿奖的。

我特别好奇喜欢这部片子的人到底喜欢片子本身哪里?到底是被片子打动,还是被科比打动的?我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它,而关注点永远是科比,科比,科比。这太奇怪了。以后动画短片奖是不是干脆谁粉丝多,就拍个谁的自传拿奖好了?那赶紧来个人拍部梅球王自传吧,奥斯卡在向你招手了。

所以咱们不讨论科比,就说片子本身。对于一个不看球的人来说,这片的叙事根本看得一头雾水:它就不是完整片子的逻辑,而是一部广告片的逻辑,只有很零碎很刻意的情绪制造。它好像卖力地在向你兜售些什么东西——我在看片的时候有一种马上就会出现阿迪达斯 LOGO 的错觉。

若要说作画,这片作画真的好吗?成人科比和幼年科比完全是两个不相容的世界,前者是记录影像风格,后者是具有迪士尼气质、非常 feminine 的理想化风格。如果你对比《亲爱的篮球》和《COCO》就很明显——幼年科比简直如同从迪士尼片场中走出来一样,表情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种模板表情的表演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烂。用多少个非常都无法表达我对这一迪士尼套路的反感。试想一个真人演员演谁都像他自己,无法进入角色,电影爱好者会怎么骂他演技?凭啥动画片演谁都像《小美人鱼》就不被骂?这套表情模板就是格林·基恩在《小美人鱼》时发明的,至今已经用了他妈 30 年了啊!我真的已经要看吐了。

又或者,用迪士尼这种很 feminine 的角色造型和表演套路就是故意形成一种反差,去诱发观众的同情心。那这就真的太他妈刻意了!简直是把洋葱往观众脸上使劲抹,一边抹一边喊:哭,都给老子哭!

凭啥呀,你故事都没讲明白,我他妈又不认识你。真是无 fuck 可说。







这是我的《三块广告牌》。广告牌1:科比事件的缘由。关于科比,我不了解任何关于他的事情。我的微博从来没提过篮球和篮球明星,否则也不会写出阿迪达斯了。有人告诉我应该是耐克广告,多谢告知。让我非常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关于《亲爱的篮球》仍然没有科蜜提出作品本身的优点。所有人在说的还是科比,科比,科比。—————广告牌2:从昨天至今的科蜜私信。(评论和私信中有部分理性科蜜,但说实话真的非常少。)很多科蜜关注点在「他是不是强奸犯的八卦」这句话,并引申用来问候我「你是否xxx」、「你妈是否被 xxx」。要我说,这个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上就告别脑力工作了。科比性侵案是确实存在的指控,是公民有权利参与讨论的公众事件。我只是陈述了这一事实,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们做的类比全不成立。—————广告牌3:电影《三块广告牌》。过去一年中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有人劝我删掉微博,抱歉,我不会。而且我就要堂堂正正地晾出来,直到事情停息为止。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我评论任何作品的一向风格就是如此。我不喜欢和稀泥,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影评界最大的问题就是闪烁其词,很多评论者不敢正面指出问题。原因很简单,顺着粉丝的喜好去夸才是最吸粉的方式。一旦你发表反对的看法,无论有没有理,就一定有人会讨厌你。夸夸明星聊聊八卦,再对片子吐吐槽,一部电影就这么过去了,吸粉多简单呀,还皆大欢喜,看起来世界多美好对吧?但真正的问题被掩盖了。这种表明上的和谐是以牺牲批评界、理论界发展为代价的,甚至也会危害创作。我喜欢读干货十足但观点激烈的评论,电影界的 Andrew Sarris,David Bordwell,动画界的 Michael Barrier,John K。在大部分时候,我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能从激情的书写中感受到他们对电影、动画艺术的热爱。在我的朋友中,对某部片子意见完全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迷影人表达真诚的传统,而在这个时代已经被慢慢淡忘了。所以我会激烈的批评一部作品的缺点,也会高声赞扬一部作品的闪光——哪怕与大众意见相左,我也必须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不在乎你们是否同意,也不需要所有人同意,只是希望影评呈现它应当有的模样。另一方面,我也讨厌任何脑残粉的存在。无论是这次事件,还是任何其他明星的脑残粉。脑残粉热衷于搜索自家偶像的名字,但凡找到有一丝对偶像不敬的文字,就群起而攻之,用网络暴力将一个又一个的偶像变成了「不能提的名字」,这是病态的。我不会因此而刻意避免提明星的名字,那是在向网络暴力示弱。如果我们容忍这种病态,那等于把武器和自由交给了敌人。脑残粉只会更加得寸进尺,而我们生存的环境只会在避让之下越来越紧缩。如果有为动画才来关注我的朋友会觉得被刷了屏,感到不快,甚至取消关注,我不介意。因为做正确的事情,更加重要。我讨厌和事佬的处世原则,我也会一直以我的方式生活下去。这不是戾气,是因为我相信,有时候愤怒也是一种力量。这就是我的《三块广告牌》。



发布于中国香港阅读 18981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lesserpanda

· 黑龙江

大概在这个消息一出来的时候,就料到会有这么一个论战了。。其实这个事情最近还发生过另外一个例子呢。对了,就是 黑豹,在北美大热的片子,各种黑人明星造势赠票。当时虎扑上的主流言论是怎样的呢:这部片子就是一般,其实是吃了zz正确的风头。那么现在换过来,科比的短片出来了,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黑人,无法理解他们看黑豹的情感,然后对所谓的zz正确嗤之以鼻。现在,我们论坛里面很多人都是篮球迷,甚至是科比的球迷,于是和非球迷之间的巨大的鸿沟也就出现了。这种东西,其实没有对错之分,艺术作品本身大可承载一些只面向特定人群的东西,就好像军人看战争片,或者某国人看以自己国家为背景的片子,他们大可以在这里面得到超过一般人的感动和收获,这并不是什么可批判的或者让艺术界不齿的事情。但是具体到奥斯卡奖这个东西,就很自然变成电影迷和篮球迷直接的冲突了,本身电影这个东西又不是单纯的工艺品,不可能牵涉不到情怀这个事情,注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亮了(472)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香浓不让

· 上海
哈飞兹纳我比较好奇 科比是因为什么拿奖的这部片是他导演的还是制作的?收起

制片人+剧本+配音

亮了(778)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