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次如此迅速、高效、且强而有力呢?
基本上来自两个缘起:
1.《全金属狂潮!Invisible Victory》(也就是那么一小撮人翘首以盼全金第四季)开播在即,前两天陆续公布了一系列Staff和各家BD特典;
2.看了《紫罗兰永恒花园》第12集。
事实上后面一个因素要多一些。作为一个近乎是明牌的京都动画爱好者,内心大概已经失望和难受到了谷底,甚至在“京吹元年”前的黑暗时期,我依然是比大多数战友乐活的——诚然,由于变成社会畜生以后的时间因素,我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口碑猎物,风评不愠不火(查了一下词典,确有引申)且略带争议使得我没有花很多精力在《紫罗兰永恒花园》上,所以当认真坐下来看京紫Ep.12的时候,“京都动画何以至此”的呻吟就衬得越发绝望,在这里引用一记@皇家天行者 的回答:为什么十二集出来以后,哀鸿遍野:
“第一波跌幅产生的时候很多股民会心怀侥幸,但是反弹以后的第二波下跌就很容易让人心态崩溃,形成踩踏。”
大概就是京都动画爱好者被《紫》割了韭菜。
可是最触动且让我觉得有些出离愤怒的,并不在于这些心态的回溯,而是第十二集里出现的一个场景:
没错,命令。
如果你是看过京阿尼出品的大多数动画的人,或者是一个FMP系的萝卜魂男孩,更有可能的:《全金属狂潮》的粉丝们,脑子里将此场景与京阿尼串讲一番,非常自然会联想到这么一个镜头:
《全金属狂潮TSR》第八话,《Jungle Groove》。这就引出了今天的主角,2005年夏季由京都动画制作的《全金属狂潮!The Second Raid》——如果两部作品都看过,大家应该会非常清楚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点,即“命令”作为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贯穿在作品中。并不是说作为全金粉见不得别的动画使用“命令”,但是今之视昔,同一家深受笔者喜爱的动画公司,两相对比,实在忍不住如此呐喊:
“你《紫罗兰永恒花园》也配用‘命令’作结,你紫薇也配学相良宗介,给你脸了!”
无他,《紫》直到今天真的太烂;而《TSR》,又是那么优秀。如此情绪化地发表违反版规的言论,确实是因为痛心,大家就把上面那句话当作一次软弱无力的moral吧。
所以我们今天不提或者尽量少提单季热门新番《紫罗兰永恒花园》,试着完全沉湎于过去,顺便也是为即将到来的第四季预热,如果可以的话也是一次动画+原作的推介。事到如今第四季不属于京都,本来怀着“京都与全金四”梦想的我也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表情,因为《紫》让我深深地觉得以前那句半真半假的笑谈正在成为事实,Kyoto Animation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说起京都动画,那自然是改编;改编中游戏小说漫画三大类都颇有建树的京阿尼在小说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大多来自“梁冰吹”三巨头,当然每一个熟悉该公司的人都不会忘记先驱性质的《全金属狂潮!校园篇》:校园,青春,日常,这些词填满了每一部作品的主题,也基本上填充着每一个爱京都的人的内心。
而广为人知的,《全金属狂潮TSR》是个异数。
“京都也是会做萝卜的!”、“京都拿手的不仅仅是日常!”、“京都也有打戏!”,根据观察,《TSR》被抬出来,基本上80%都是因为以上三个场合。可是它既没有“梁冰吹”的大人气,作为一部动画也存在着肉眼可见的诸多缺点,远不如《星际牛仔》似的完美,所以对它的挖掘和深入探讨很多时候都在被搁置。然而,当《紫罗兰永恒花园》这样一个已经可以下政治结论的烂改编放在我们眼前时,不由得回头审视,发现——
《全金属狂潮TSR》确确实实是出色的、瑕远远不掩瑜的作品。而研究它优秀在何处,“凭什么说它厉害,说它高明”也能多少回答“怎样的非日常小说改动画才是优秀的“这一议题。
Part A:如果你真的需要原创,请不要“整容失败”
一个问题:如果没看过原著且不打开百度百科关于“《全金属狂潮TSR》”的词条,看一篇《TSR》,你能说出原创部分在什么地方吗?
不用回答,体会,体会一下,笔者要抢答的。
答案当然非常不难找:一共13集,前四集原创,后九集改编自小说的四、五两章:《结束的Day by day(上)》和《结束的Day by day(下)》。至于到底是看得出还是看不出,有兴趣的玩家应该还能翻到很多年以前贪婪上“卧槽这居然是原创!”的评论《TSR》前四话的帖子若干,实在不行,可以去补一下,验证这件事情。
原创内容的质量,是GONZO《全金一》和京都《全金三》非常重要的分野:没错没错我们知道很多人依然爱着《全金一》,我也一样;但再瓷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在燃烧吗?》这一原创回的黑历史程度,《故乡的风》近些年来被拔得很高,但这是站在整本书的角度上——如果是以动画的水准来看,第一次看多半会“这集我看了个什么lz“。插入得很仓促,处理得很草率,还出现了双人驾驶这种贺东招二不得不在后传里补锅的奇思妙想。当然啦,也正是因为全金一,才有了后来贺胖强势介入坐稳系构,也才有了《TSR》精彩的原创剧情。
千鸟的表情应该就是我们看《全金一》第十四话《燃烧的习志野?》的内心写照
我们来看一下《TSR》是怎么教你们原创的。
回到小说第四卷的开头,也就是对应动画第五集《美丽的西西里岛》部分,小说中直接由军曹拆车接到电话引出SRT执行“捉奸”任务,同时秘银高层会议决定情节走向(要调宗介回来了),动画也是按照这样一个时间和场景来走,没有问题;紧接着就到了西西里岛这条线,小说中根据第三人称视角,我们知道了布鲁诺是寻求黑手党庇护的秘银叛徒:
“直到几个星期前,布鲁诺还是驻悉尼运作部的成员。同时,他也是「汞」的一个间谍——作为回报他收到了大笔的报酬。
即便如此,布鲁诺也没有认为这是叛国。自从他为祖国服务以来,一切都很好,但是他把那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安全情报公司。那不是他没有忠于自己的誓言,只不过出卖情报给别的组织也是一种工作。”
小说中这段的意义在于第一次系统地谈到汞合金以及引出SRT的行动目的,但是回到动画里,我们发现,《TSR》基于这个情节回溯,创作了内容异常丰满的前四集,至少完成了以下三个任务:
1.借由布鲁诺的叛徒过往,创作了精彩的隧道合战,把其叛变的经过转化为一场前期非常重要的动作戏,隧道战在构思上的精妙程度和“库雷塔人悖论”的运用,几乎可以称作《TSR》的最佳一役;
2.通过贯穿原作四五两卷的核心科技Lambda,炮制出了开篇的第一场战役,同时也为第四集Lambda的再次使用即再原创埋下伏笔;
3.由第一集的行动引出几乎是原创的三个反派:盖茨和玉兰玉芳姐妹,并且又是一场精彩的动作戏(白刃)。不要忘了,原作里盖茨的原型(原)Mr.K几乎没有戏份,而《TSR》的盖茨堪称经典美式反派;而比起有很多eyecatch的片段(百合,旗袍,双刀)两姐妹,原作的“飞飞兄弟”存在感也异常稀薄。
总结一下:《TSR》前四集的原创,完全基于原作大段描写或者背设定的段落,以及存在感稀薄的过渡配角,衍生出了三场打戏(也就是前四集都在打打打,完全有别与现在某些国字号的萝卜)、四个优质反派、一盘精妙的战略棋局和若干伏笔,最后终于收束到原作内容。来,跟我一起——
这才是Dota,不对,这才是原创嘛!所以如何避免最近被热议的某动画“用心做支线,用脚做主线”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用心那么简单。单元剧和非单元剧的蓝本在改动的时候,难度差异是很大的,非单元剧必须考虑到原创的部分是否与原作改编部分在叙事系统、剧本结构和主题性上的合辙,这不是什么艰深的道理,相信让大家来说,聊出“原创部分要和非原创部分搭调”这种话对于冰雪聪明的各位来说也不是问题。
举个例子,改编里做原创就好比是给一个女孩子整形,你可以巧妙地微整形(比如《冰菓》的《雏》篇改了结局走向),也可以大修大动(比如《TSR》,原创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算是植了发),当然也可以把范冰冰整成刘雯(有请《绮丽梦中人》),但是我们这个行业都讲究一个自然,不要被陌生人一眼就看出来你垫了鼻子削了下巴填了胸,毕竟从原作出落成改编动画,哪怕你变到完全认不出来,我们想看的始终还是美女,不是机器人或者妖怪。
我是觉得一方面喊着“我就不稀罕杀人!”(郭德纲:你死不死啊!“)一边被改的像个五渣被对手凭本事直接制服,在原作主线最重要的场景之一让亲哥哥顶包这种事,就好比比整形弄了个高山根然后保留了朝天鼻一样畸形。
那怎么搭调呢?“我也想找贺东招二来做原创,我也想搭调啊“,只有一颗想进步的心确实是不够,我们来说一点实际的吧:个人觉得影视作品叙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观众期待产生、被确认或者被破坏的过程,如果这三个环节做的都很出色,那自然就是非常优秀的改编,《全金属狂潮TSR》就是如此。
这么说当然过于空泛,我们来举一个有些远的例子:《公民凯恩》是在电影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的片子,无论是否看过,或者觉得它是否精彩,都不影响其地位超然这一论断。如果我们身处1941年,就会知道这是由当时的报业大亨赫斯特的真实经历为素材的,非常自然地,我们会根据赫斯特的轶事、传记片这一类型的惯例和一些当时的真实事件,展开一系列联想,是以谓之“期待”。
于是电影开始,我们从“热线新闻”这一传记片中常用的手法满足了对新闻报道类型传记片的期待,然后发现,这些“新闻报道”以重组故事的方式打乱时序,我们若想知道这样一个完整的传记故事,即时间线、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频率等,显然必须要依据被采访人对凯恩的回溯,将其作为线索,去抽丝剥茧地寻找真相(比如第一次回忆撒切尔夫人的日记时,凯恩已步入中年;但在伯恩斯坦先生的办公室里,凯恩又变成了一个快要结婚的年轻人)。”玫瑰花蕾“这个词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于是大家发现,这部电影并非单纯地传记片,在打破了这个期待的同时,又产生了对于新的类型——侦探片的特定期待。
如果我们习惯了好莱坞影片,很自然就会对电影产生一些符号化的期待: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大场面强特效等等等等,而身处1941年的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美国片方出品的《公民凯恩》一定是当时典型的好莱坞产品。答案是Yes and No。《公民凯恩》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正是因为很多集大成似的好莱坞叙事手法:欲望如何推动叙事发展、通过人物性格特征塑造因果关系(这一点倒是和今天的日本动画非常类似)等,满足甚至充盈了观众们对于好莱坞电影的期待;而另一方面,又并非通过冲突矛盾来招致结果——很多时候激烈的矛盾对结果并没有清晰的指向,尤其是结尾的方式确实非常不“好莱坞”。
Kane &Emily,《公民凯恩》最被推崇的“洋葱式叙事结构”,本质来自于威尔斯对”打破与重塑期待“孜孜不倦的探索。毕竟,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总是带着大大小小的迷梦。
所以,《公民凯恩》一方面运用着叙事惯例,制造和满足着观众们的期待,同时又在类型和故事本身破坏着期待,个人认为这是《公民凯恩》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改编动画来说,这一点贯彻的程度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用的技巧和手法,创作的情节,就是其是否出色的一个关键。
那放诸《全金属狂潮TSR》上,怎么说?
不管是对于从未接触过FMP的观众还是该系列的拥趸,在观看之前期待都是必然存在的,对于了解了《全金属狂潮》的粉丝来说期待的指向会更加具体,我们就以这个来说明。一定要看到的东西:打打打、机器人、名场面、美丽帅气而稳定的人设.......这些硬件和制作层面的暂且不谈,但我们可以来做一个项目经理,挖掘一下大家的需求来对应到原创上:
第四卷第五卷的主体故事不能变,虽然处于过渡阶段但依旧精彩——不原创!不改!pov顺序都不带怎么调整的,该保留就保留; 忠于原著满足期待
雷纳德初次露面和“壳之少女”九龙一定要做好,就这么点反派了——这两集用最高的精度和最好的作监来修正,声优拿出你们最棒的演技!然而Surprise!不是英俊冷面两兄弟是百合两姐妹,不是三句话便当的小头目是小丑般的迷人反派秃头大叔! 满足+原创打破期待
这两卷内容有点少啊,放第六卷上去要怎么结尾呢——第六章十多年后的广播剧再见啦,我们原创四集,三场打戏一场阴谋机战肉搏都有; 原创打破期待
强弩一穿六是为数不多的大场面了,贺胖写的真好啊,得按这个来—— 分镜就按小说内容画,同时《南风》走起来;然而我们还弄了个更屌的智力博弈,放在第四集,是不是比大场面还性感? 忠于原著满足期待+原创打破期待
不得不说百合+旗袍+冷兵器这种,比原设要带感多了(扮相某种程度上真的像两仪式)
这,才是好的原创。忠实原著平衡期待+通过原创打破预设的同时创造新的期待与动力(或者通过原创以别的情节殊途同归完成期待,保持主题一致,这事《物语》偶尔为之)。其实叙事层面上,关于“期待”的技巧有千百种,但清楚观众期待的内容、何时满足、何时打破,以及“主题是什么”才更加重要与根本(很多影视作品形式高于主题或者就是主题本身,不提也罢)。还是整容整形的例子,我隆一下可以用硅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但该不该隆,哪种隆法比较自然比较舒服才是更核心的问题。比起《全金一》和别的一些什么东西,《TSR》正是理解了这点才有了出彩的原创,这得益于贺东招二,为了他挚爱的FMP在片场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而《甘城光辉游乐园》,他只是假装在当运动员罢了。
(再回想《凉宫春日》的《Someday in the rain》,似乎优质原创都离不开原作者下场捞一把,但考虑到《紫》的原作者是晓佳奈......那谁叫你们当初要选来着!那边厢巅峰花田大先生正在南极片场完成前所未有的表演,现在抬轿子去请也来不及了。)
Part B:如果你是季番,时间管理很重要,Time Management!
先说结论:《紫罗兰永恒花园》的staff们应该是嫌时间过于充足了。
2005年,唯一阿宽山本宽已经是京阿尼最好的演出家之一(没错,当时的他确实可以这么说),凭什么可以把《TSR》第六集做的跟柳活一样?
同样是山本宽,是如何配合吉冈忍在第十集仅仅23分37秒的时间里完全扭转了动画党对千鸟要的风评的?(都是故人,故人啊)
第三集《迷宫与龙》,为什么可以给加里宁长达2分20秒的时间进行作战部署,且观众们依然觉得非常紧凑?想想吧,捉布鲁诺的时候,威巴的独白被砍掉了多少。
正如盖茨在自己的最后一个正面镜头里公然挑衅观众的吐槽:“哎,是不是短了一点”(一短短了十多年也是难以置信),再次和《全金一》做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篇幅的不同决定了很多事情,比如《一》的两卷分别的篇幅是八话和六话,还可能有余裕原创且不止一次原创,你依然会感觉到节奏上的拖沓;而《TSR》是4+4排布不说(也和这两卷的篇幅有点关系),后半部分依然砍掉了相良宗介最迷茫时期的大量心理活动,直接导致了在阅读小说和观看动画时的形象偏差,可是观众依然觉得大战前香港的剧情太闷。
无聊与否当然和演出力等等因素有关系(不可否认京都当时演出手段确实比较匮乏),但本质就是季番与半年番会有很大区别,强如《天元突破》,美其名曰“过渡回”的日本深夜TVA惯例中,随便想想就有三四话非常粗糙的内容;而在改编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工种里,如果不大刀阔斧地砍,稍有不慎就会面临着时间上的问题。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每一寸胶卷都非常金贵,因为时长就那么长,信息量那么大;而深夜动画的季番,实际上也就两部电影多一点的长度,内容却更多,更不用说为了调度每周收看的观众们的情绪,起承转合的关键回必须非常明显,非常着力,什么“三集定律”,我们都快会背了,已经是近乎八股的诉求。
现在可以回答之前抛出的三个问题了:优秀的时间管理和时间控制,让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更加有余裕,更充足的片场时间和内容时长上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这些回目很容易出精品,甚至“神回”。阿宽和贺胖都曾肯定过《TSR》的现场管理。我们今天不说动画流程上的内容,就说这些内容时长的时间是怎么来的。比如第九集玉兰被AS阿拉斯加掐死的时候,一共用了四个镜头,其中一个还是窒息前的特写长镜头,我们都知道这种着墨越多,角色就越鲜活,本质上来说是时间堆砌的——那总时长一定的情况下,既然在第九集“任性”了,其它地方就要“节约”回来,而在季番里也不是你随便就能水过,某个非关键回一片空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连锁反应(嗯是的,就是《甲铁城》),由于观众信息量的原因,原创由甚,而《TSR》这种四集原创的体量其实已经很接近这种状态,总的来说就是:
关键回的包袱抖得越响,季番上限越高;而包袱响依赖的是非关键回把时间留够;而非关键回在季番中,改编内容决定了承载的信息量注定不能太小,划水划过也是雪崩。
为什么汞合金两个杀手的刻画,动画要强于原著?可以从镜头分配上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为了不成为过客,京阿尼给玉兰增加了很多设定的同时,也给了她表演的舞台与时间。
如何实现呢,来看第五集《美丽的西西里岛》。站在第五集这个位置,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用掉三分之一的时间而改编的内容才刚刚开始,非常大的文本量,任务很艰巨——然而“捉奸”本身文本量不小,却基本没有在秘银&汞合金的主线上,然而做出删减的话又存在逻辑链条的缺失......结果,京阿尼用了一话的时间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并且创作出了一个我认为不逊色于第六话和第九话的回目。
从6分20秒开始,这一集进入正片(之前是前文所述完全copy小说情节,从简做减法,不谈):
梅丽莎与叛徒接触➡️三人与开车等候的宗介会和,到这里四分钟整,中间省去了梅丽莎与布鲁诺的长对话、梅丽莎与威巴的长对话(虽然个人很喜欢Hecate这个梗,调情婆罗门)与威巴闹的“米兰贵妇人”的笑话。数了一下,平均每个镜头六秒不到,已经算非常紧凑。
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是在做减法,精简台词,缩短镜头平均时间,加快节奏,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但未必高明,然而接下来才是关键的部分:平行对照等手法的运用,是这话如此精彩且非常集约的主因。在接下来的追逐战中,有四个时间上平行的场景:
SRT三人组与西西里人的追逐战(主场景);
考试前的千鸟要与常盘恭子(教室);
与男朋友打电话的女生(教室另一侧);
盖茨及其部下(泳池,以及电话另一头)。
按照小说的叙事,基本上是这样的:三个人开始跑路,后面十多辆敌方的车子在追逐➔千鸟要坐在教室里准备考试,听到了女生考前与男友通话很不开心➔三人组齐心协力干掉了敌人➔黑手党老大决定使用布鲁诺向其兜售的东欧AS追击三人(随后被梅丽莎准备好的汽车炸弹阴差阳错炸死)➔恭子与千鸟对话,说服千鸟用恭子的手机打电话给宗介➔宗介边打电话边开车,一端紧张诙谐一端心情复杂➔三人遭遇AS身处险境➔M9前来支援。
很明显,四个场景按照时间顺序多次切换,在阅读体验上是很顺遂的,如果完全移植到动画里,交待得也非常清楚,问题也不会太大。根据文本量,有可能宗介与千鸟电话刚打通,这一话结束(这个结束非常国产电视剧),总计两话的时间。由于是一个链式的纯因果叙事,去掉中间的任一情节,故事都残缺或不成立。
这里就要说到平行叙事法则里的平行对照方法。我们都知道,叙事依赖于因果关系、时间与空间,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创造它们。比如在纪录片《篮球梦》(《Hoop Dreams》)中,两个黑人高中生想要成为职业篮球手,影片贯穿始终的就是两个人性格、遭遇和自身选择的对比,而这一切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线上的。更加典型的是美剧里的经典手法:两个人(通常是一男一女)将银幕一分为二,然后打电话和自己的朋友聊起同一个话题,很有可能连内容都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对比完成双倍的信息量,并擦出幽默的火花(这一点在后来的电影《贱女孩》中被“四分屏”发扬光大)。
纪录片《篮球梦》,实际上平行对照手法,在纪录片中可能会被更广泛地使用。
所以《TSR》这段故事中,就用了这样一个平行剪辑+平行对比的方式,可能在时间上不是完全一致,但手法却非常明显。简单来说,动画改掉了“黑手党老大发出命令”一事,变成反派盖茨在游泳池内千里之外指挥AS,而这个场景后续一直与主场景形成对比(紧张与安逸,最终的松弛与气急败坏)。而与此同时,在主场景里AS已经出动攻击三人组,这里就省下了很多时间且情节更为紧凑。而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千鸟在教室里一边与恭子聊天纠结,一边准备打电话,一边又听着窗边女生在打电话的“三线并举”(表现出来的更像是双线,可能是需要借助小说解读的一点瑕疵):
通过非常快速的镜头切换,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三个人内心的刻画,比起小说里千鸟详尽的内心独白,这样的处理显然更加经济,也凸显出主场景下间不容发的状态。
这样处理之后的第五集,不仅从内容上完成了整章的要求,时间可以认为从一集半压缩至一集,并且在结尾给了很大空间让宗介去思考“未来”这一议题,倘若是在一般的动画里,很有可能没有梅丽莎那么长的铺排,甚至就在车里完成了。如此一来,就给第六话留够充分发挥的时间同时,也留下了宗介心态转变的坚实基础。
关于动画作品时间的讨论,这样看来离不开剧本、台词、演出和视听各方面的配合,在用这样一个通俗简单的例子讲完“《TSR》作为改编作品好在哪里”之余,也顺便再提出三个问题:
紫薇和哥哥触发那么多次对话,要那么多特写,还故意放慢镜头语言(当然,逢薇便是如此,不是哥哥的锅)几乎每次都以“你是道具你是道具”来结束,对情节推动哪怕有一点作用?把紫薇激到当日本队长挡子弹就是目的吗?
两军的行动几乎可以算是平行的,很怕被说“教staff怎么画分镜“,但为什么总觉得部署和铺排了近一半的时间,且各方视角的所有技术动作全部都要看上去毫无侧重地实写?
一部分铺排是顺着会议和那一男一女来的,那也顺者这个往下说:金发男子和长黑发女子在下周是不是会起到类似于”天之衣“的作用(对不起想不到更好的类比了),如果不是,那这话给二三十个镜头,没了这俩对这话的理解影响有多大?
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可以和大家积极讨论的,因为《紫》前面的内容都还没太认真看。单纯就这话的观感来说,我还是坚持那个结论:《紫罗兰永恒花园》这个故事,留给staff们的时间还很多,太多啦,嫌弃之。
大致的内容就是这些,其实回到有些标题党的标题:一部改编动画何以见得是出色?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至少人设、机体、作画、爱情故事、配角塑造这些层面,都有无数的标准和可以谈及的点,今天选择《全金属狂潮TSR》,一方面当然是动画新作点燃了全新的热情+正好有一部让人难过的作品催生的寻找对照组的心,另一方面是无论从上述的哪个方面,《TSR》不说是“还有谁!”,至少吹了不会亏心嘛。
选择的这两个角度,大概是以“原创(魔改)部分+非原创的大信息量部分(不可避免)”分为AB两个部分,从纯粹叙事的角度来谈故事要素中最重要的“因果”(也就是期待与逻辑上的“合辙”)和时间,恰好《TSR》这两点做的堪称优秀,希望能够做到本质一些,纯粹一些吧。当然争议争执是难免啦,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像小道姐在最后一卷后记勉励我们的话一样生活:
“即使很久以后,全金这部作品已经被深埋于记忆的汪洋中,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曾经和各位共度的这6年时光。因为这是我们青春的,最无悔的记忆。”
这句话不仅仅献给全金,也献给曾经热爱且努力不放弃喜爱的Kyoto Animation。
“期待是不会错的,期待它的完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