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99年 机遇与蛰伏之间的跌宕起伏
哈尔滨,北纬45.4度,东经126.4度;广州,北纬23.1度,东经113.2度。(东莞,北纬22.4度,东经113.3度)。
从北国冰都到南国花城的3647公里,往返于两地的T235/T238特快列车,需要37个小时,即使是穿梭于空中的客机,也要在4个小时左右才能出现在另外一座城市。
在交通还不是很便利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南上北下都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而穿越一个中国的负笈闯荡,更需要机遇和勇气。
回到1984年的哈尔滨,因为父亲是教练的原因,每当成年球员训练完毕后,12岁的李群就有机会在篮球场是戏耍一会。2年后的1986年,李群加入哈尔滨体校,在很多成名球员的回忆式采访中,对于早期的篮球训练,都是以艰苦条件的作为片头,努力的训练作为收尾,期间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理想的励志故事。但是李群很特别,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我因为个头比别人矮,所以训练的时候动脑筋比较多,但是你说训练刻苦什么的,我倒不那么认为。我觉得打球真的是一种享受,从开始我选择这项运动的时候,我就这么认为的,这么多年了都没有感到枯燥过。”
体校的生活不可能是在一篇惬意中度过的,《广州日报》在2004年的一篇报道中是这样写的:上午上课,下午训练,一周回一次家,早上5点半起床,大概跑8千米,训练1个小时左右。哈尔滨天气寒冷,下大雪照跑不误。
球队在冬天会南下广东做冬训,1991年在广东省一个叫做江门的城市(据说,易建联的母亲就来自于此),李群助攻的才能小试牛刀,得到全国联赛豪强广州部队男篮的关注,1992年,李群正式挥别家乡南下闯荡。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体育根基的震荡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改变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足球和篮球,职业化的理念渗入到体育的专业体制,再加上军队对于非作战部队的裁撤提到日常表上,李群所在的广州部队也到了改革的风雨飘摇的浪尖上。
1994年,广州部队拿到全国第六名,作为球队重要成员,身披5号战袍的李群入选了前CBA时代的全明星赛,此后的一年时间,广州部队男篮没有逃过被裁撤的命运,队中最有天赋的年轻球员遇俊锴被调到八一队,其他队友则被安排转业到地方。
李群的档案被转到广州公安局(有说法是广州水警),此时国内篮坛风起云涌,正是豪杰并举的创业时代,近在咫尺又招贤若渴的广东正处在招兵买马的阶段,当时还是球员的张勇军给赋闲的李群打电话,双方一拍即合,李群自此登上了宏远这艘驶往大洋的巨舰。
1995年,也正是CBA元年,八一火箭夯实的打下自己第一个职业化时代的冠军,而用50万现金的代价从各队退役仓库中七拼八凑的老兵集团——广东宏远华南虎队令人意外的杀进了总决赛,只是这份功劳结结实实的记在八十年代的国手群身上,张勇军、李春江、李青山、黄云龙、关德友……尚属青涩的李群没有过多的被提及。
老兵的保质期没有持续太久,转年的1996-97赛季,广东开局打的不太顺手,新引进的黑铁塔威廉姆斯是个脾气比球技大的糙男,在春节之前,管理层果断的裁掉威廉姆斯,换上一个打过香港联赛的外援威文-斯特兰德(Wayman Strickland),这名圣迭戈大学的小个子控卫果然了得,把当时CBA两大控卫李晓勇和阿的江折腾的苦不堪言。威文的到来,广东的战力持续走高,但是李群的境地就比较惨了,上场时间被一再压缩,最终变成了万年板凳。
蹲了一个半赛季板凳的李群在1998年终于迎来机会,威文-斯特兰德去了上海,广东控卫头把交椅终于交到李群身上。压抑的太久了,李群爆发出自己身上的潜能,和四川熊猫的常规赛(广东118-81四川),李群单场就送出15个助攻,是该赛季的第二记录(李晓勇在辽宁105-127八一的比赛送出单场16次助攻,该赛季单场助攻记录)。广东以13胜9负的战绩拿到常规赛第3名,并进军季后赛四强,李群的数据是场均13.9分3.1篮板6.5助攻1.7抢断,投中全队最多的70个三分球(命中率31.4%),后来有虎扑网友感叹,CBA没有最快进步奖,不然李群绝对是1999年最佳人选。
2000年 奥运赛季的蜕变——国手级控卫
NBA有合同年这个说法,就是球员在自己合同最后一个赛季会玩了命的刷数据,为下一份合同争得一个不错的谈判筹码;而在CBA,奥运年牵扯着每一个中国球员的心,为国出征的荣誉是N多球员奋斗的目标。
1999-00赛季,本土球员的状态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久疏战阵的郑武一扫病态,伤病半年的胡卫东砍瓜切菜,还有年轻的姚明,也在极力争取去悉尼的机票。在控卫这个位置上,辽宁双枪李晓勇和郭士强,前者射术精准,是上届国手,后者人高马大,又是篮协重点培养的对象;八一的范斌,刚刚挤掉阿的江主力位置,特别需要奥运会证明自己八一五大常委的身份;此外,江苏菜鸟胡雪峰也来势汹汹,屡屡在抢断榜单上打出漂亮数据。
这个时期的广东华南虎正处于新老交替,内线外援是积臣,从济部天马招募的小前锋柳勇还算是一杆好枪,未来的风雨组合————杜锋刚刚进入球迷视线,菜鸟赛季的朱芳雨还只是场均2.1分的小P孩,尚不如来自甘肃的小前锋黄勇(198公分)更有即战力。
赛季初,李群带领的广东快速启动占据先机,首战107-95击败江苏,李群贡献23分5篮板11助攻;次战客场100-87浙江,李群的数据是5次抢断;第3轮,82-79上海,李群7个助攻;第4轮,101-91奥神,李群又送出8次助攻……
常规赛第8轮,李群本赛季第二次打出双位数的助攻——10次,率队击败吉林,以7胜1负的战绩紧随八一火箭之后位列第二名。几支赛季初期被看好的球队,奥神吃掉了前卫的躯体但没有消化掉他们的骨头,山东三驾马车和刘铁的强强联手一直处于低开低走的震荡期,三届总亚军的辽宁双枪挣扎于赛季初的配合问题,不被看好的广东结结实实的打了所有对手一记闷棍。
由于1998-99赛季季后赛被辽宁猎人淘汰出局,辽粤之间的争斗上升到复仇大戏,同时李群VS辽宁双枪,也是CBA顶尖控卫之间的直接交锋,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也关系到奥运会门票的切身利益。当第16轮,李群漂亮的掠下22分14助攻的同时,广东也以109-92击败南犯的辽宁,第二天的报纸对这场比赛的总结是“不知能否刺激到李晓勇?”
李群表现的状态是隔一场来个大爆发,18轮是24分11助攻(广东93-88吉林),20轮是33分12助攻5抢断(广东111-88),到了常规赛收官的22轮,李群拿到了CBA单场助攻纪录——28次助攻(有关于本场比赛的争论还是留给未来某一天的录像回放吧)。
15胜7负,68.2%的胜率,这是继1995-96赛季18胜4负之后的最佳战绩,也是球队第二次拿下常规赛第二名,李群居功至伟。也许是上天要给蒋兴权一个看清中国控卫实力的机会,辽宁和广东继1998-99赛季半决赛之后又一次季后赛对碰,双方比较的不仅仅是球队实力,同时场外的口水也接踵而来,有关于裁判的吹罚就和李晓勇、郭士强、李群三名国手的大战一样热闹,在各自拿到一场之后,争夺赛点的第三场随着李晓勇的因伤退场失去了悬念,李群和广东队以22分的优势,总比分2-1挫败辽宁。当辽宁向广东还债之后,广东自己也再向上海还债(1998-99赛季季后赛首轮,广东2-1淘汰上海),他们在季后赛的半决赛以总比分1-3被姚明领军的上海斩落马下。
3月中旬,惴惴不安的国手集团都在等待着第一波国家集训名单,巩晓彬不出所料的落选(他和老蒋的矛盾已经是路人皆知的秘密),而范斌与李群第三控卫之争则以李群胜出,这个结果也算是合情合理,两人身高相仿,二人最多只能留下一个,李群刚刚凭借13.2分3.0篮板7.4助攻2.4抢断拿下赛季助攻王,范斌则在总决赛表现的很一般,蒋兴权留李弃范。
国家队热身赛的“马戏团”性质是有传统的,2000年的热身对手不仅仅是多,而且是杂,既有NBA老头奥斯卡-罗伯特森、摩西-马龙和卡里姆-贾巴尔组成的XNBA,又有积臣、道宾斯等CBA外援抱团的美国明星队,还有大量与日本、韩国国家队交手的机会。
首批国家集训队有14个人,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李群有着随时被裁掉的危险,竞争激烈的是郭士强、焦健、章文琪、李群这四个新人。几场热身赛下来,章文琪基本out,郭士强则异军突起的坐上国家队先发PG,剩下的唯有焦健和李群争夺最后一个位置,老蒋早先倾向于北京的焦健,不过后场人丁稀少,加之李群在几场比赛确实表现的不错,最后一个名额给了李群。 悉尼奥运会让李群体会到主力和替补的区别,作为李晓勇和郭士强的替补,李群只是在打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场比赛上场,总共也就是5分钟拿到5分2次助攻,几年后的一个采访中,李群笑称自己在悉尼的价值是扔中一个三分球,打了一次快攻上篮。
这一次不成功的奥运之旅,也让李群彻底失去了为国效力的机会,2003年在家乡举办的亚锦赛,李群只能作为看客点评,似乎是对于悉尼奥运会没有得到重用的耿耿于怀,数年后接受采访的李群直指老对手的弱点,“我认为郭士强就没必要去,年龄又不小了,跟我同岁,去干嘛?刘炜在年轻球员这一波里面是最好的,必须去。范斌可能还会比较好,范斌是八一队必不可少的一个点,而郭士强在辽宁队可有可无,有他是这样,没他也是这样,起不到一个核心后卫的作用,辽宁队都带不起来,他到国家队能把国家队带起来吗?我觉得不太可能。”
http://bbs.ycw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606
2001-2003年 从被别人淘汰,到淘汰别人
从悉尼回来的那拨球员,很多在2000-2001赛季陷入低潮,其中就包括李群,助攻从赛季的7.4助攻下降到3.9助攻,整个广东陷入困境,球队有点像“喝醉酒”一样摇摆,尤其进入2001年后遭遇四连败,其中对手包括前卫、辽宁这样的中下游队,球队主帅张勇军无奈的交出帅印,副帅李春江接任主教练,勉强以常规赛第六的身份维持进季后赛。首轮的对手是北京,两场比赛被巴特尔完爆,第一场39分钟拿到36分(北京115-78广东),第二场32分16板(广东97-104北京),李群在后场的对手拉苏-萨兰哈德也是处于大发飚状态,在东莞飙下41分。 随着三大中锋形成鼎足之势,CBA联赛的格局进入军沪争霸时代,王治郅VS姚明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热点话题,广东华南虎则在这个时候步入一个更新换代的转型期,朱芳雨和杜锋在联赛号称“双子星”,王仕鹏等人从青年队上调到一线队。
2001-2002赛季,广东的战绩虽然没起色,不过“双子星”的数据越来越好,这一季朱芳雨的常规赛场均24.1分6.7板,杜锋是19.4分6.3板,李群的数据也比0001赛季有了反弹,12.8分4.2板6.6助攻1.7抢断。这一年的CBA季后赛采用的是前四挑后四的规则,常规赛战绩第一的上海没有选择第八名的新浪狮,李秋平钦点了第七名的广东(12胜12负),知道自己根本打不赢的李春江倒是想的开,说出了那句在虎扑网友流传很久的台词,“姚明早晚是要走的~”
2002年的夏天,姚明以状元身份西行NBA,中国篮球翻开了新的篇章,同时CBA也翻开了新的一页。2002-2003赛季,第一场105-112客战输奥神(领先17分被逆转)并没有阻挡蛰伏数年的广东华南虎快速崛起,从2003年12月12日开始,广东就开始自己强劲的连胜势头,山东、江苏、八一、新疆、奥神……直到1月26日,在济南以103-108不敌山东才结束了自己13连胜的步伐。23胜3负的常规赛战绩和老牌劲旅八一火箭一样,靠着双方小分优势,广东第一次坐上常规赛第一的宝座。
和去年的上海一样,广东也没有挑第八位的北京鸭,而是选了第五位的山东火牛,要知道山东曾在常规赛终结了广东的十三连胜,李春江大有在季后赛比高下的意思。山东的主将巩晓彬似乎已经做好了退役的打算,还没交手就宣布受伤不再上场(另外鞠维松也伤停,两位外援离队),李群带领的虎狼之师在客场以135-109大胜26分;回到东莞的第二场,球队确迟迟拿不下一堆新人担纲的山东,导致现场球迷颇为不满,甚至出现喝倒彩的情况,直到第四节,李群策动了一波17-6的小高潮才彻底锁定胜局(115-98);第三场赢球后(广东126-107山东),山东主教练叶鹏说广东全力以赴比赛是对山东残破阵容的尊重,不过叶鹏也一阵见血的说出广东的球员欠缺季后赛的经验,未来碰上八一多半要吃亏。
半决赛的对手是上演黑八传奇的北京,这也是广东的老冤家,2000-01赛季的季后赛被巴特尔狂暴内线。时隔两年后,大巴早已去了NBA,此番交手双方都不忌惮,互有攻防。首场在石景山,“双子星”朱芳雨与杜锋发挥不理想,分别拿下14分和10分,李群贡献了29分,其中3分球6投4中,助攻5次抢断3次,堪称本场比赛最佳球员(北京92-113广东);这时候的媒体都一致看好广东和八一会师总决赛,李群和广东也不负众望,(广东102-90北京、广东100-80北京),连拿两个主场挺进总决赛。
宁波雅戈尔,常规赛两次输给广东的八一不愧是国内最有战斗力的球队,他们撇弃杜锋和朱芳雨这对打人的拳头,老谋深算的全场钳制李群。在范斌和遇俊锴轮番出击下,李群虽然也拿到14分,但是广东倒在最后的几分钟,以100-106输掉六分。 返回东莞的第二场,广东华南虎依然没有起色,八一全场在比分上压制广东,下半场范斌在李群身上连得四分,然后八一又逼迫广东连续出现三次失误,第三节结束时广东已经落后19分,74-104的主场惨败让广东交出了奋斗了一个赛季的总决赛主场优势,并且在总比分上以0-2落后八一队。 关于这场比赛,媒体大多数是赞扬了八一对李群的防守,其中一家体育报纸很形象的写到“八一后卫给李群带上小口罩”(2003年3月底,广东地区非典病毒肆虐,市民出行都带口罩) 见好就收的八一在第三场没有和广东力拼到底(广东101-68八一),重回宁波的第四战,八一再次加强对李群的防守,广东阵容上的短板暴露的彻彻底底,李群的替补林入选过国青,可实际上不能指望,主力得分后卫宋希表现的浑浑噩噩,替补SG王仕鹏又撑不得大台面。广东挣扎到上半场结束时就落后了15分,李群虽然在第三节策动过一波10-2的小高潮,不过依然不能拯救广东(八一119-110广东)。
这个功败垂成的2002-03赛季,李群贡献了自己职业生涯最辉煌一季的数据,场均16.2分3.8篮板6.5助攻2.2抢断,三分命中率42.6%。
2004-2006年 第一个冠军到第三个冠军
2003-2004赛季,广东华南虎将组织后卫林力调整出一队,从二队提拔张喆作为李群的替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剑指总冠军。赛季开局,卫冕冠军八一火箭步履蹒跚,广东则高歌猛进。当所有人都看好广东可以夺冠,却在六连胜后在南京遭遇江苏南钢龙的阻击。因为胡雪峰、张成、胡卫东三将休赛期养伤蓄锐,新帅邱大宗能调集足够的人手猛攻广东后场软肋,胡雪峰、汪义杭和克里斯轮番贴身防守李群,这和上赛季总决赛八一的策略相同。车轮战让李群的命中率急剧下降,全场只出手6次,但仅有3次投中,组织和传球也受到限制,场边的李春江苦于没有替换李群的队员,只是在最后还剩几分钟,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才把李群换了下来。这场失利(101-112)从数据上看是篮板输的太多,但是邱大宗在总结时说到,“胡雪峰汪义杭成功干扰了李群,不仅减少了他的三分出手率,而且使得他的组织也难以施展,三人的功劳不小。” 一场失败没有挡住李群,也没有挡住广东队前进的步伐。稍加整顿后,广东又走上胜利的道路,常规赛19胜3负,胜率86.4%(另两场输给新疆和八一),李群的数据有所下滑,11.3分2.9板5.5助攻1.3抢断。一方面全队的整体战力在提高,另一方面全队的配合更加紧密。
季后赛的第一个对手是首次打进季后赛的陕西麒麟,本来认为没什么战斗力的陕西队却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广东华南虎在西安从第一节后半段就一直落后,“人猿泰山”盖茨在内线的统治力搅得防线七零八落,即使积臣和易建联同时上场也未能抢回优势,李春江令旗一挥,改打后场牌,由李群控制节奏,让得分后卫拉龙冲击陕西的外线,这次变招惊险的逆转对手(108-91),奠定了晋级半决赛的基础(第二场120-107)。
这一季的半决赛是吉林VS广东,吉林东北虎从1998-99赛季升上CBA后就一直是支不可小觑的劲旅,“孙罗组合”虽然已经衰老的还剩半条命,但是长春主场依旧是颗硬核桃,第四节罗德(全场48分)一个三分球让东北虎领先6分,然后逼迫李群和队友出现回场违例,杜锋又被小将吕岩搞了一个2+1,赔上第六次犯规毕业,广东也彻底失去翻盘机会(吉林121-112广东)。三场两胜的赛制,逼迫着输球的华南虎回到主场跟吉林玩命,李群、朱芳雨的三分球和快攻在第一节拉出20-3的攻击波,此后广东始终保持着比分的优势(广东120-92吉林);第三场又一鼓作气的解决吉林的抵抗(广东133-105吉林)。 再度挺进总决赛,李春江喊出周日结束整个赛季(实际上也就是3-0横扫)。
广东在宁波的首战要比上个赛季顺利的多,缺少刘玉栋的八一在内线拿不出更多的攻击力,后场的较量似乎也更偏向于李群+拉龙,打到第四节的时候,范斌已经六犯毕业,李可六犯毕业,张劲松也是五犯,当胜利曙光就在眼前时,“小李飞刀”李楠内外开花愣是将比赛抢过来,最后在轮番的罚球大战中,八一一分险胜(八一106-105广东);
总决赛的第二场,对冠军已经如饥似渴的东莞球迷在一个不利判罚之后,扔了一通杂物,让比赛陷入中断,暂停过后,李群用一个超远距离三分遏制了八一的反扑,东莞体育场再次沸腾,刚刚还在大扔杂物的主队球迷拍着手掌,喊着口号。一个是宏广东球员的死拼,一个是现场球迷的呐喊,溃不成军的八一队在宏远的一轮强过一轮的冲击波面前亮出了白旗。双方30分的差距让比赛早早进入垃圾时间(广东123-90八一),李群本场数据是15分8助攻。
第三场,八一在东莞依旧没有起色,以81-106再一次大比分高负于广东;由于八一在首战坚挺,部分媒体和球迷还是对八一守住他们最后一个主场抱有信心,但是八一全队的气势受到客场惨败的影响,始终被广东甩在身后,广东在第三节将领先优势扩大至17分,最终以98-84击败八一,捧起第一座CBA总冠军。
在中国联赛,球员的影响力不在于你的CBA表现,而是国家队的成就。第一次捧起总冠军,但是无法出征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群不管是在联赛,还是在球队,他对媒体和球迷的影响力都随之下降,杜锋、朱芳雨和易建联是新广东的偶像,联赛的控卫则是刘炜PK胡雪峰,2004年11月-12月的《体坛周报》,李群的名字只是象征性的出现在秩序册上,没有一篇专题报道与他有关。
2005年01月23日第30轮,广东和江苏的大战吸引了众多媒体和球迷的目光,本场比赛有三个看点,前两件记载在联赛大事件上,其一,36分是广东击败江苏最大的分差;其二,胡雪峰被砸事件,成了一桩后世口水无数的悬案,至于第三件,很多人忽略了,李群在本场比赛投中8个三分球,贡献了30分。
广东和江苏的交锋在鸡年春节前后进入高峰,作为队长的李群也逐渐回到了新闻报道的版面上,两队纸面上的PK也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面对对方阵中的胡雪峰,媒体普遍担忧李群的体能,拼了十几年,李群的双腿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已经有过抽筋的现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处于暮年期的李群就像老马一样,在危机时刻依然能打开冠军的大门,总决赛的第五场,16分逆转江苏的夜晚,如果说朱芳雨的三个三分球堪称神奇,那么李群的那一颗三分球则证明一个老将临危不惧的心。
作为球队的队长,李群捧起CBA总冠军至尊鼎,只是他的数据开始下降,场均9.6分2.9板4.8助攻1.6抢断,三分球命中率42.9%。
2005-06赛季,这是李群球员时代的最后年,他出战45场,场均2.9分1.6板2.2助攻1.0抢断,三分球命中率32.9%,虽然他第三次举起冠军鼎,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场上的战士,而是一个即将即将拿起教鞭的新科主帅。
后记:李群退役后担任广东主教练,2006-07赛季以总比分1-4丢掉总冠军,被解职,后担任国家二队主教练,不敌日韩,现在担任东莞助教。
数据:
1995-96赛季,24场,89分,24板,49助,13断,11三分;
1996-97赛季,23场,132分,30板,29助,21断,14三分;
1997-98赛季,25场,150分,31板,47助,29断,30三分;
1998-99赛季,28场,401分,84板,156助,45断,70三分;
1999-00赛季,29场,375分,95板,206助,67断,71三分;
2000-01赛季,24场,266分,78板,95助,30断 ,51三分;
2001-02赛季,27场,345分,104板,167助,46断,52三分;
2002-03赛季,36场,572分,131板,224助,76断,79三分;
2003-04赛季,30场,324分,85板,182助,42断,53三分;
2004-05赛季,53场,507分,152板,254助,83断,84三分;
2005-06赛季,45场,129分,74板,99助,43断,24三分;
生涯数据,344场,3290分,888板,1508助,495断,539三分
个人荣誉:
1998-99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二位;
1999-00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一位;
2001-02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二位;
2002-03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二位;
2003-04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三位;
2004-05赛季,常规赛助攻榜第五位;
4次入选CBA全明星,1998-99赛季、1999-00赛季、2002-03赛季、2003-04赛季;
团队荣誉:
1995-96赛季,常规赛第二名,季后赛亚军
1999-00赛季,常规赛第二名,季后赛四强
2002-03赛季,常规赛第一名,季后赛亚军
2003-04赛季,常规赛第一名,季后赛冠军
2004-05赛季,常规赛南区第二名,季后赛冠军
2005-06赛季,常规赛第一名,季后赛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十名
采集到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