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C是一项对不同基础数据做不同的加权求和得到的数据,是一个衡量不同基础数据的简单标准。该数据的某些参数值可能不适用当下的小球环境,下面加以论述。
GMSC计算式如下:
GmSc效率值 = 得分+0.4×投篮命中数-0.7×投篮出手数-0.4×(罚球出手数-罚球命中数)+0.7×前场篮板数+0.3×后场篮板数+抢断数+0.7×助攻数+0.7×盖帽数-0.4×犯规数-失误数
下面解释个人理解的参数设置依据:
该数据意图用得分来衡量其他基础数据的贡献值,以此量化其他基础数据的价值——即将1分的价值定为1的条件下,其他基础数据的价值应该定为多少。
首先对计算式加以处理(将投篮出手数改为投篮打铁数,这样投篮命中数的参数需相应修改):
GmSc效率值 = 得分-0.3×投篮命中数-0.7×投篮打铁数-0.4×(罚球出手数-罚球命中数)+0.7×前场篮板数+0.3×后场篮板数+抢断数+0.7×助攻数+0.7×盖帽数-0.4×犯规数-失误数
为得出该数据做的一些设定:
1.一次进攻潜在得分为1分,(结合1980年以来联盟整体的进攻效率变化幅度在103-108左右,即一次进攻平均能得到1.03-1.08分,这个假定还算合理)
2.联盟平均前板率为30%,即篮板有30%的可能被进攻方拿到,70%的可能被防守方拿到。
3.增加己方潜在得分1分或减少对方潜在得分1分在该数据中权重均为1
这样不难得出各参数的意义:
1.抢断的系数为1:球权转换,减少对方一次进攻机会,即减少了对方潜在得分1分
2.失误的系数为1:球权转换,减少己方一次进攻机会,即减少了己方潜在得分1分
3.前板的系数为0.7:篮板有70%的可能性被防守方拿到,有30%的可能性被进攻方拿到,抓到一次前板相当于增加进攻方一次进攻机会,再减去本身就有30%的平均前板率,即增加己方潜在得分1-0.3=0.7分
4.后板的系数为0.3:篮板有70%的可能性被防守方拿到,有30%的可能性被进攻方拿到,抓到一次后板相当于避免进攻方增加一次进攻机会,再减去本身就有70%的平均后板率,即减少对方潜在得分1-0.7=0.3分
5.投篮打铁的系数为-0.7:投篮打铁一次相当于消耗己方一次进攻机会,但由于打铁后己方有30%的可能拿到前场板,故己方潜在得分-1+0.3=-0.7分
6.投篮命中的系数为-0.3:投篮命中一次相当于消耗己方一次进攻机会,若未完成该次进攻己方有70%的可能拿不到前场板,故己方潜在得分-1+0.7=-0.3分
7.盖帽的系数为0.7:盖帽相当于减少对方可能的一次进攻机会,但由于对方不中后有30%的可能拿到前板,故减少对方潜在得分1-0.3=0.7分
在三分风潮大开的今天,联盟平均前板率相比20年前大幅下降,由30%左右下降到20%附近(如图)
由于目前联盟平均前板率下降到20%左右,故GMSC中前板、后板、投篮命中、投篮打铁、盖帽所对应的潜在得分与20年前所对应的潜在得分不再相同,各参数应做相应修改。即原公式应改为:
GmSc效率值 = 得分-0.2×投篮命中数-0.8×投篮打铁数-0.4×(罚球出手数-罚球命中数)+0.8×前场篮板数+0.2×后场篮板数+抢断数+0.7×助攻数+0.8×盖帽数-0.4×犯规数-失误数
或写作:
GmSc效率值 = 得分+0.6×投篮命中数-0.8×投篮出手数-0.4×(罚球出手数-罚球命中数)+0.8×前场篮板数+0.2×后场篮板数+抢断数+0.7×助攻数+0.8×盖帽数-0.4×犯规数-失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