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隔壁有一个帖子,提问:单田芳老爷子在评书界的地位是独一档吗?本人从小就听评书,虽说现在听的不多了,但对这样的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结果点进去一看,大部分的朋友回答都是认同,理由一是认为老爷子讲得生动风趣,二是他的本子多,自古到今都能说。
我无意否定单老在评书界的地位和对评书的贡献,而且我从小就读他的评书整理本,《三侠剑》系列、《童林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当时他是我最喜欢的评书演员之一。但要说他独一档,真的无法认同。
理由:
一、单老的表演风格相对单一。相对单一并不是问题,但如果真要独一档,这绝对不可以,甚至可以说是硬伤。单老的特点,是声音独特,由于生病导致嗓音沙哑,反倒增强了辨识度与表现力,让人一听难忘。还有就是他的生动幽默,这一点单老是很接地气的,很多其他说袍带书的演员,往往会端着一点,很多笑料是收着的,比如陈荫荣,比如刘兰芳,比如袁阔成,甚至力图接地气而做不到的田连元。这一点,单老绝对成功。
但是,他的节奏略慢,而且不是故意的,是很难快得起来,尤其是贯口,基本上没听他有精彩的贯口,这一点和刘兰芳、陈清远等演员真没法比,盔甲赞、战马赞、人物赞说得好,真是一种艺术享受,但单老这方面是短板。
二、单老的本子太多,很多质量很成问题,大家一般谈的比较多的,是《三侠剑》《童林传》这类有点纠纷的本子,其实这几部单老也是下了功夫的,本子还是可以。像一些传统本子,如《明英烈》《隋唐演义》这种经典本子,单老的整理本太单薄了,根本没法和陈荫荣的《兴唐传》这样完整成体系的本子相比。
三、单老本子虽多,但处理起来比较粗糙,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比如书胆都是义薄云天牺牲自我(胜英、童林、秦琼),书筋都是可爱带点狡猾(贾明、程咬金、胡大海)。但其实这是传统评书的套路,只是因为单老说的太多,才让人发现,这只能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这种做法还造成一个问题,因为说的本子太多,大多都是从传统本子过来的,彼此之间可能会打架,比如他的《三侠剑》里面,胜英、黄三泰、贾明等十三省总镖局的镖师都是侠客,正面人物;而到了《窦尔敦演义》,这些人都成了朝廷鹰犬,面目可憎。让人很难接受。
所以,我觉得单老可以成为第一档的评书艺术家,但独一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的贡献在哪里呢?主要是普及工作,这一点功莫大焉。
首先是他在传统评书衰微的90年代做了很多整理本,录了很多传统本子,由于80年代后期评书逐渐冷落,很多传统的本子没人说了,所以他自己找,甚至找老艺人做了很多保存的工作。
第二是他通过电台这个渠道,包括电视,孜孜不倦地推广评书艺术。
第三是他还创作了一些新的本子,以适应时代需求,我觉得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因为90年代的时候他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还在做新本子,只能证明他的伟大。
最后,我想说下我心目中的第一档评书艺术家(只限我听过的,排名不分先后):
刘兰芳:口齿清脆,气息连贯,代表作:岳飞传
陈清远:气韵独特,贯口绝佳,代表作:大西唐演义、烈火金刚
袁阔成:儒雅敦厚,京师气派,代表作:三国演义
单田芳:博闻强记,生动幽默,代表作: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