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忽的中锋
一个接近球的中锋,比如苏亚雷斯,也是梅西进攻选项的有益补充。如果梅西持球,中锋可以跑到梅西前面的接触线,粘住这侧的中卫。这时,梅西继续盘带,对手远侧的两名后卫就更难受了。
此外,中锋可以确保对手6号位(即防守中场)拦在梅西给他的传球线路上,降低梅西盘带的难度。如果这名6号位不这么干,梅西能转而和中锋连线,或者指挥他插入。比如苏亚雷斯,就极为擅长插入禁区右部得分。
佩德罗和桑切斯的起效位置稍有偏移。他们束缚对手的外侧后卫,阻止中卫外移,一旦防线身后创造出空间,就负责插入。他俩发挥作用时,转移给阿尔维斯比给苏亚雷斯更频繁,因为他们经常能在翼侧打开空间。
重要的右后卫
最后,右后卫对整体功能非常重要。从长远来看,为了扮演多种角色,他必须十分全能。梅西向外移动时,他能向内斜插。对手固守肋部翼部空虚时,他能空袭边线。如果对手拦截我方传球,他能立刻开始反压迫。
单就梅西的行动而言,这个后卫不是那么重要。但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对手在战略上故意放空这个边后卫,集中兵力看守梅西。此时,他必须有能力造成足够的威胁。否则,这种防守战略实现起来就太简单有效了。这是博弈论,无关战术结构。
桑保利懂了……还是没懂?
最后,种种迹象表明,桑保利很清楚上文提到的方方面面。对海地的阵型有2根坚固的支柱:占据左边翼的迪玛利亚,行使阿尔巴的职责;起始位在左肋的伊瓜因,像左内锋一样插入禁区。另一侧也有提供多种进攻选项的队友。也许桑保利能找到一个全新的高效阵型。
阿根廷在世界杯前和海地的友谊赛中试验阵型。图中结构演变自442或4231。
事后补充:桑保利在对阵冰岛时沿用这个系统,只有一点微调。兰奇尼的受伤当然有影响。但其实是足够赢球了(如果点球进了的话)。可对阵克罗地亚时,他全盘推翻了之前的阵型,队员也换了一大批。结果根本不奏效。克罗地亚完美地把梅西关进了“笼子”,桑保利无法让他的王牌进入比赛。让我们看看在对摆大巴的尼日尼亚时他又有什么花样吧。
下
原文标题:How did Croatia beat Argentina 3:0?
原文时间:2018年6月23日
克罗地亚是怎么赢了阿根廷3:0的?
当克罗地亚在小组赛胖揍梅西领衔的阿根廷3:0后,全世界都震惊了。达利奇战略清晰,依靠身高和力量,通过空中对抗统治了比赛。克罗地亚的中场压迫和阿根廷的控球占位战术对峙,传球直接而迅速。只要达利奇的球员们有直传机会,他们就立刻进攻,否则,他们就专注压迫和赢得高空球,伺机反击。
战地描述
双方系统 - 阿根廷控球时的移动&克罗地亚压迫时的移动。
本场比赛简而言之就是中场争夺,克罗地亚压迫vs阿根廷控球。克罗地亚踢433。过去我唯一一次见他们用这个阵型,是在友谊赛对阵墨西哥。当他们想压迫踢3中卫的对手时,他们会严格保持433;否则,他们通常踢442。因此遇到阿根廷的532/523时,他们的选择是合理的。
具体压迫方案则和踢墨西哥时有所不同。对墨西哥时,他们的433是3名正印中锋,站位高度保持在最前线,宽度在两肋之间,3名中场站位高度仅比中锋退后1根线,宽度同样不超过两肋。对阿根廷这场,他们2名边锋负责看住阿根廷的2名边翼卫——这意味着边锋有可能在防守时退得非常深且站位特别靠边。2名八号位则靠近曼朱基奇支援,也可以说是类似43(宽)21的阵型。
另一区别是压迫3名中卫的方式。对墨西哥时,一旦中卫接球,3名前锋立刻上抢。对阿根廷,因为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主要盯防佩雷斯和马斯切拉诺,左右2个中卫基本是放空。曼朱基奇直接对位奥塔门迪,一旦他接球就纵向前进压迫。
这保证了克罗地亚防守低位区域的人员超配。放空婷婷的左右中卫,边锋负责边翼卫,边后卫则盯防婷婷的肋部攻击手(梅西和梅萨)。理论上,布罗佐维奇(状态极佳)得以作为后腰和2名中卫一起,形成对婷婷前锋的3v1人数优势。以这个控制区为基地,2名中卫和布罗佐维奇可以随球移动,当球在翼侧时,创造防守人数超配。随着比赛进行,阿根廷球员的行动开始变化,这套压迫方案遇到了问题。
通过放空左右中卫形成防守超配。本图中,拉基蒂奇跟随压迫佩雷斯,佩里西奇看住萨尔维奥。维达、布罗佐维奇和斯特里尼奇以三角形站位紧紧围住梅西。
当阿根廷的左右中卫接球时,根据球在哪一侧,莫德里奇或拉基蒂奇有时会脱离他们所负责的盯防对方后腰的位置,向前压迫阿根廷中卫。理想状况下,布罗佐维奇会前移填补这个八号位,但是随着比赛进行,中场区域人数越来越多,他逐渐无暇顾及给前方队友的上抢补位了。
克罗地亚本来的意图是以4321的阵型被动防守,抢下球如果有好机会就发动反击。
梅西开始更多的踢第二前锋的角色,这对克罗地亚的左路压迫产生了有趣效应。因为梅西进去了中后卫的位置,现在斯特里尼奇主要负责阿根廷的右边翼卫,佩里西奇在肋部高位获得空间,他得以时而压迫前方的阿根廷的右中卫梅尔卡多。这意味着,拉基蒂奇可以固守位置全力聚焦于佩雷斯,不用分心于梅尔卡多。
因为斯特里尼奇和萨尔维奥之间的距离非常大,阿根廷的中后卫常常斜长传越过克罗地亚的中场包围圈,找到萨尔维奥,让他对抗斯特里尼奇。贯穿全场比赛,尽管左右中卫常常有时间和空间向前带球进攻,长传敌方防线身后仍是阿根廷的主要攻击手段。尤其是奥塔门迪,攻击性最强,频繁长传对方身后或者带球进入中场。如果他不是站位在正中间,而是担任左右中卫的话,可能他会给他的球队带来更大更积极的影响。
两个原因导致了阿根廷选择长传身后:
1.他们无法有效利用左右中后卫拥有的时间和空间。
2.克罗地亚防区的人员重度超配,人盯人做的很好,阿根廷很难在克罗地亚中前卫身后的高位创造自由人,所以他们选择了越过包围圈,直接打身后。
自然地,梅西也开始回撤进入中场。布罗佐维奇势必要跟住他,这导致拉基蒂奇和莫德里奇向前压迫阿根廷左右中卫时,没人补位。
阿根廷左右中卫此时是自由人,他们最简单易行的攻击办法是带球上前,来一脚穿越传球(通常是挑传),高位的边翼卫越过盯人技术欠佳的克罗地亚边锋,直插身后。虽然阿根廷比赛开始时极少这么干,他们开场后最好的一次机会就来自一脚这样的挑传,雷比奇没能成功解围,阿根廷得到了一次直面门将的机会。
随着比赛进行,马斯切拉诺越来越多地靠近后卫线组织。当莫德里奇开始跑向塔利亚菲科时,马斯切拉诺会向后卫线退,脱离莫德里奇的掌控。因为博洛佐维奇无法上前补位看住小马哥,曼朱基奇会回退靠近马斯切拉诺。现在奥塔门迪会前移到右肋处(远离曼朱基奇),一旦接到转移,就带球前进,组织进攻。
在他带球时,萨尔维奥顶在对手左后卫身前,梅西正飘往翼侧。理论上,现在佩里西奇负责梅西在边路时的防守(注意,他还不习惯婷婷在右翼和右肋同时有人,因为梅西之前更多是在二前锋位置)。奥塔门迪向前盘带吸引了佩里西奇的注意,现在梅西完全无人看防。球传向边路,斯特里尼奇放弃萨尔维奥上前压迫边路,梅西扮演了萨尔维奥的角色,从肋部跑到边路一脚传中,中锋和远端的左翼卫跟进抢点,形成一次极佳机会。阿根廷本可以依此发现这条新的进攻路线,但遗憾的是同样的套路再没有在本场比赛发生。
奥塔门迪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但他一脚纵向直传找伊瓜因。中路的4名对手夹击断球,莫德里奇发动了一次反击。
阿根廷人不得不努力在占位中创造极大优势,在梅尔卡多固守位置对进攻毫无贡献的前提下,给奥塔门迪提供能在球场右路带球前进的机会。他们掩盖了一个事实即他们的左右中后卫不会带球向前参与进攻,所以他们必须完美地表现,使得占位中路的奥塔门迪能代而为之,这对阿根廷的占位战术来说实在是要求太高了。
对负责组织比赛的球员来说,进攻构筑的一个关键要求是,当他们自由时,要带球向前创造优势,如果防守队员上抢,高位就多了一名自由队友,如果防守队员不上抢,就能向防线身后传球。阿根廷的中后卫和防守中场几乎从没这么干,导致克罗地亚只需要简单被动地随球跑动,无须担心对手的组织者插上利用空挡。这个例子恰当说明了梅西为何在巴萨表现的更有效。巴萨的队友在进攻构筑上远超阿根廷这批队员,常常能在高位创造自由人。
在组织时,马斯切拉诺逐渐后退到完全站入了后卫线,形成了4人防线。梅西更加后撤到中场中央,以免佩雷斯被隔离。这时克罗地亚的前锋压迫婷婷后卫时出现了更大的问题。通常,每支球队都有一套替代的压迫方案,在对手后腰退回到后卫线时使用。但克罗地亚似乎对此没有准备,还是保持着之前的体系。
婷婷的左右中后卫现在站位更开,当他们得球时,克罗地亚的八号位球员仍然跟进压迫。当左右中后卫越来越靠近边路,有奥塔门迪和马斯切拉诺给他们断后,他俩的攻击性越来越强。塔利亚菲科和梅尔卡多在俱乐部常踢的是边后卫,所以现在的位置对他们来说更舒服。特别是莫德里奇,现在要覆盖的范围非常大,身后毫无支援,还要面对多个对手。由此,阿根廷在左路孕育了很好的攻势。
4对2【绿色框内】。莫德里奇被佩雷斯和塔利亚菲科夹住。曼朱基奇同时被奥塔门迪和马斯切拉诺牵制。布罗佐维奇盯防梅西。在本占位结构中,阿根廷得以反制克罗地亚的压迫。
如前所述,在左路,佩里西奇侧重防守梅尔卡多,斯特里尼奇对位萨尔维奥,所以他俩对这种新情况适应并不困难。拉基蒂奇更多是简单留在中场中央,有时在曼朱基奇配合下压迫奥塔门迪。而在另一边,雷比奇起初是盯防阿库尼亚,福萨里科负责肋部的梅萨。莫德里奇必须压迫塔利亚菲科、佩雷斯、甚至偶尔还要根据曼朱基奇的跑位看防马斯切拉诺(通常在左中卫位置)。注意,布罗佐维奇此时盯防梅西,无暇给他支持。
曼朱基奇在马斯切拉诺和奥塔门迪之间干扰,但这两名中后卫技术很好,所以他的活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两人都受过瓜迪奥拉的悉心教导,深谙进攻组织,此时二对一,两人皆活。莫德里奇靠近塔利亚菲科时放空了佩雷斯,曼朱基奇必须回撤靠近佩雷斯,给中后卫留下了更大空间。
此时的关键细节,是尽管放空了马斯切拉诺和奥塔门迪,克罗地亚仍在防守低位核心位置保持了大量人员。尽管两个阿根廷人从容拿球,但克罗地亚的前锋疯狂地干扰,他们也无法经常找到中场的自由人。最终,阿根廷虽然增加了左路的短传渗透,主要还是回归了长传套路。克罗地亚天生防高球得心应手,所以后防没有太多险情。
如上所述,克罗地亚不是每次都能完美防守婷婷的左路进攻。一个例子是,当塔利亚菲科接球,莫德里奇跑向他时,曼朱基奇留在了婷婷中后卫的位置(这意味着布罗佐维奇要跑十万八千里才能过来封堵佩雷斯,同时还要把梅西留给远端的拉基蒂奇)。所以,中路的佩雷斯就自由了,他带球过掉布罗佐维奇,进入防守线之间的空间。尽管最后一脚没能传好,阿根廷总算开始创造出更多本方传球手直面对方最后防线的机会了。
下半场,出现了更多的变化。梅萨更频繁的回撤中场,因此佩里西奇(克拉马里奇替换雷比奇并站在左路后,佩里西奇移到了右边)更多关注梅萨所在的肋部,福萨里科则负责盯边路的阿库尼亚。相对于他们处理婷婷中后卫时的窘状,克罗地亚的队员对边路防守变化适应的不错。
伊瓜因和迪巴拉上场后,阿根廷有所改观。相比阿奎罗,伊瓜因立刻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能力在中路接球,回撤,并传球给身旁插上的队友。阿奎罗更习惯顶在高位插入防线身后,或者盘带。伊瓜因在需要背对球门接球、拖后、组织方面表现更好。
当伊瓜因和梅西同时回撤中场时,布罗佐维奇必须帮忙盯住这两人,因为莫德里奇也在兼顾另外两名对手,佩雷斯因此更加自由了。一次反击时,梅西传给伊瓜因,伊瓜因转到边路,边路一脚传中,中路自由人佩雷斯接球无人看防。另一次佩雷斯直塞给插入防线身后的伊瓜因,后者一脚传中,十分危险。伊瓜因登场几分钟效果立竿见影。
莫德里奇疲于应付两名对手,伊瓜因回撤,解放了佩雷斯。布罗佐维奇必须跟上伊瓜因,因此无法帮助边路压迫。佩雷斯接球时,伊瓜因直插防线身后,贡献一脚危险传中。
迪巴拉替换萨尔维奥担任右翼,他盘带好,提供了一个斜长传接应点,与梅西配合,接应来自左路发动的组织。因为阿根廷负责组织的队员还是无法在左路持续稳定输出(伊瓜因有时顶的比较前,曼朱基奇贯穿整场比赛也或多或少会回撤帮莫德里奇盯防佩雷斯 ),最终,长传依旧是阿根廷最常用的进攻手段。梅西和迪巴拉接到长传转移后,有数次灵光一现制造险情。但总体而言,阿根廷的占位战术缺乏连贯性,莫德里奇和曼朱基奇这些队员的跑动积极性和防守欲望特别强烈,所以克罗地亚依然能防守成功。
胜负点
如导言所述,克罗地亚的主要战略是直传利用身高优势。三个进球每个都有一个赢得空中对抗的元素。
第一球:克罗地亚后卫直接长传,他们赢得头球并顶向前,阿根廷后卫追上回传门将,克罗地亚前锋跟上压迫,门将失误,克罗地亚轻松1:0。
第二球:克罗地亚门将大脚解围到中场,他们赢得头球对抗,分给左翼的克拉马里奇,然后他传给左路前插的拉基蒂奇,群主带球内切几步,再回给沿左边线挺进的克拉马里奇。克拉马里奇在禁区边缘把球分到肋部,拉基蒂奇得球一脚远射。足球再次被解围,阿根廷人投入反击,没想到球在中场被克罗地亚拦断,布罗佐维奇立刻再次把球交给左翼的克拉马里奇,克拉马里奇同样再次敲回左肋,这次球被接力横传到中路,莫德里奇一脚远射,比分改写为2:0。
第三球:比赛最后阶段,阿根廷在后场只有一个中后卫防守,拉基蒂奇、科瓦契奇和克拉马里奇三人都顶在高位,阿根廷门将大脚向前长传,克罗地亚赢得头球,莫德里奇塞给克拉马里奇,前场三打一,比分最终定格在3:0.
在肋部接到边锋短传后,拉基蒂奇传到福萨里科跑动路线上的阿根廷防守盲区。这是种创造多种进攻选项的手段。
整场比赛中,克罗地亚着力在后场短传,吸引阿根廷人上前高位压迫,然后伺机长传找本方三名前锋。因为球倒得慢,阿根廷在边路压上时机把握的不错,克罗地亚在球转移到边路时表现的很挣扎。阿根廷在自己左边半场的思路是,阿奎罗压迫中后卫,梅萨往边路跑压迫福萨里科,阿库尼亚压迫雷比奇,马斯切拉诺压迫莫德里奇。同时,梅西对付六号位的布罗佐维奇,两名中后卫搞定曼朱基奇,防守型中场负责场地中央。
右边半场的思路略有不同。梅西压迫中后卫,右边翼卫萨尔维奥需要(代替佩雷斯)跑动很长一段距离压迫斯特里尼奇。佩雷斯负责拉基蒂奇,梅尔卡多往边路扯到右边后卫的位置面对佩里西奇。阿根廷这边运转得不够迅速,盯人不牢,被克罗地亚多次利用,长传找佩里西奇创造了数次机会。萨尔维奥尤其糟糕,当他跑向斯特里尼奇时,后者回传门将,门将立刻大脚找萨尔维奥身后的曼朱基奇和佩里西奇,一旦曼朱敲向梅尔卡多身后,佩里西奇就能穿透翼侧防线。
克罗地亚开球门球的方式也很简单。两名中后卫分开落位于禁区边缘,布罗佐维奇后侧于门将身前。梅西和阿奎罗在这三名球员间均匀落位,但他们的压迫无法生效,因为中后卫接到短传后都是立刻长传边路给雷比奇或者佩里西奇。,
克罗地亚也不一定非要赢得每次长传来造成杀机。比如,雷比奇只是作势争顶,马斯切拉诺头球顶向克罗地亚半场,莫德里奇正好在这儿候着。拿到第二点后,莫德里奇带球前进,立刻反击。克罗地亚省略中路所有的组织倒脚,通过头球第二点创造快速突破机会。当达利奇的球员通过边路反击时,最有效的模式是回敲给近侧肋部(比如左侧佩里西奇敲给拉基蒂奇),肋部中场接球斜传远端,福萨里科越过梅萨刺入禁区接球,完全无人防守。这个套路创造了大概两次绝佳机会。
一次前场界外球从右路转移到左路后,斯特里尼奇将球传给中锋,吸引对方防守靠近中路,中锋转身后得以洞悉对手视野和防守盲区,一脚斜传远端,福萨里科刺穿右翼。此为另一种危险攻击手段。
如果第二点没有出现,球直接蹦出了界,那克罗地亚就得到了在对方半场的界外球机会。当你拥有像克罗地亚一样杰出的空中优势时,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安全进攻方式。本场比赛,大多数的界外球都在福萨里科这一侧,并且常常可以看见球被掷入中场后转移给远侧的斯特里尼奇。
从这个位置,斯特里尼奇常常短传给曼朱基奇脚下。尽管克拉马里奇更擅长处理这种在后卫线前背对球门的情况,曼朱基奇多数时候做得也不赖,能控住斯特里尼奇的传球,直传给前插的福萨里科。其中一次福萨里科斜向盘带到禁区边缘,一脚弧线传中,后门柱的曼朱基奇差点头槌建功。总体而言,达利奇的战略有效而睿智,在全世界球迷面前好好秀了一把。
结语
最后,对比双方创造的机会质量,克罗地亚获胜实至名归。随着比赛进行,阿根廷也开始找到短传推进到对手禁区的途径,虽然比分是残酷的,他们表现出了找到适合本队踢球方式的迹象。梅西的球队还有希望(取决于他们对尼日利亚和同组其他比赛的赛果),但这需要他们重新评估未来比赛的首发和替补名单以及找出一个更为高效的占位战术。
达利奇计划通。看到3:0阿根廷的赛果,很多人认为克罗地亚与巴西和西班牙水平相当。他们要想在本届杯赛取得好成绩,还是要专注于压迫、反击、和直传。他们之前常用的控球和反压迫战术有很多问题,如果他们能继续沿用433阵型且专注于反击,他们能实际创造的机会应该比常用的442更多。尽管他们的压迫并不完美,但还是比他们的控球战术有效多了(当然如果他们踢433控球,也有潜力提高效力)。
作为结尾,我引用一段我在世界杯开赛前对这只队伍的预测:
“…话虽如此,他们中场球员的个人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高空球的战术优势突出(无论是来自边后卫传中、定位球还是后卫直传)。防守上他们能对抗大多数球队,而且凭借莫德里奇、拉基蒂奇和克拉马里奇的天赋,仍能创造一些反击机会。如果关键球员们表现良好,团结起来弥补球队的一些弱点,他们能在后场组织、中场倒脚、中路渗透、边路传中方面更加稳定的话,毫无疑问,他们会贡献一届精彩的表演!”
译者注:怎么样,看到这里,各位FM教练是不是手痒想开巴萨&阿根廷的档了?毕竟我们还能在FM里操作梅西的时间也没几年了是吗?希望大家美梦成真!也欢迎喜欢开会的球迷来我直播间玩耍,斗鱼房间号6184379,微博ID鹅爵爷。么么哒。
本文PDF下载:
提取码: ti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