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一148分攻略

关注
这里用教材分析的方式进行讨论,因为每个人适合的教材肯定不同,我感觉用这个方法讲,然后大家按需选择教材,这样目的更明确(以下看法纯属个人感受,如有错误也请包涵)。文字最后写给大家一些想说的话。
前言:
在数学上我真的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再加上一些运气,才能考到这个分数。我用过的教材有,张宇高数18讲(16版+19版),张宇线代9讲(16+19),张宇概率9讲,李永乐概率论辅导讲义,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历年数一真题(一遍),历年数三真题(一遍),李永乐分阶段练习,张宇闭题源探析1000题,张宇闭关修炼100题,张宇8套卷,张宇4套卷,李永乐6+2,李林8套4套,李开元5套,合工大18年共创(5套)超越(5套),合工大19年超越(5套),其中穿插着错题整理。所以考研不讨论什么天赋,都是用时间砸出来的。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细细一想,我们的爱好和特长不都是因为我们多多地投入了时间,才到达被别人认可的地步么。考研就是个时间战,技巧的东西也是用时间的投入堆砌出来的。


方法建议
1. 三件套要二刷(6本)李开元超越135分(这本我没用完,但是感觉内容比较新颖,如果20版本没出可以使用19旧版)
2.真题在中后期要做完,十一月左右开始模拟题,真题估计要在九月左右。只有早点完成真题,才能知道以后什么题我要好好做,什么题偏怪难可以放弃。
3.必用题集 基础过关660
4.必用模拟 张宇4套,李林4套,李永乐6+2,李开元5套,合工大超越卷
5.错题本 整理方法见仁见智,同学们之间可以多讨论,多互相交换
6.不会做的(或者看了答案也不理解的)不急于四方询问,多靠自己去体会,有时候一个简单题在又学习了一两个月回来看,又是新的理解
7.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先看课本、刷课后题,不过课后题很多的话不需要都做,可以辅以三件套,帮助找重点
8.一轮学习确实很难,尤其是到中值定理,级数,三重积分,这种抽象概念令人头大。我跟大家当时处境一样,都不用灰心,前期慢慢走,这是个时间战,进展的慢时间也没有白费





终极剧情路线:
三件套→复习全书→三件套→660→超越135分→数三真题(没时间可以不做)→数一真题/闭关修炼100题→模拟题
这期间按时间点必须整理笔记,在做真题和模拟题之间用1000题那种大题集查缺补漏


四个注意事项
前期安排
视频和资料使用哪位老师的(各个老师比较)?
关于数学学习的错题(本)
如何有效的利用真题


一、前期安排
我在寒假自己跟了张宇的课,也报过补习班,但是我听着听着发现,我自己不大适合听课,感觉有时候老师多数在烘托课堂气氛,稍有浮躁,于是自学教材为主,看视频为辅。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感觉在看了一定量视频之后,就应该脱离视频,多留给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个题不会做了,可以先放那里,也不用去问,也不去网上找对应视频解析,一段时间后再回来看这个题,有时候还会不懂,那就再重复,直到一天总会明白,纯靠自己不断重复的方式去理解最后印象会非常深刻。此外也不排除有同学自学学不下去,跟老师边听边学反而效率高。总之,前期可以多跟老师,整体把握重难点,快速入门,到后来,靠人不如靠己,多留时间自己思考,遇到不会的也忍住不问,不断地自己去摸索,总结套路。

二、视频和资料使用哪位老师的?
张宇、李永乐、李林、李开元、汤家凤


1张宇

1.1 视频课:
讲课比较风趣,有些概念他以独特的风格讲出来,肯定要很多同学在生活中用他的梗。有的老师说他的课,看起来讲的高大上,但是技巧性较强,不适合同学们,我视频看得少这里不做过多分析。
1.2辅导书:
他的36讲我建议是一定得做的,写的很好,考点还有技巧写的比较透彻,例题和课后题稍有难度,尤其是在抽象的章节,级数,中值定理,一型二型积分(这块刚开始学真是焦头烂额,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简化,怎么从物理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还有就是计算),错误多,学不懂也不要着急,大家都会是这样的,没有人敢说自己一遍就ok。
1.3题集
他的题集有题源探析1000题,闭关修炼100题。 1000题是分章节的,章节内又有ABC三档难度,逐级递增,我是暑假后才着手做的,这本可以往后放放,真想早点做可以做A节,而B节之后很容易被劝退。1000题里量很大,这里建议大家不要用作主要的练习书目,题目比较新(偏),这本教材用作后期薄弱点突破使用:在做了大量教材和真题之后,自己总会发现有那些章节的题目老是出错,这时候这类题集就派上用场了,拿来对这一章节的题目重点做,查缺补漏。这样的大篇幅题集不适合按顺序做,把握不了一本书的出版意图,随意使用只会事倍功半。
100题刚出版的时间不早,估计九月十月的,刚出版的时候就可以拿来做,到时候做也正好,题目的综合性很强,在中值定理、级数、三重积分部分更能感受到难度。我感觉这本书的主要作用是心态打击用的,在使用时会发现自己各种错误,让马上浮躁的自己平静下来,不能飘。这个题,不用对自己鞭笞太狠,因为比考研题难不少,实在无法理解可以放下,不要认为,在那时候每个抱着闭关修炼100题的人,都有闭关修炼成仙出关的能力。
1.4套卷
8套4套有能力就都做了(8套出版时间早于4套一个多月)。8套挺难,稍偏(有一个数列选择题,,题目给了一个递推关系,我做了几步想推出通项表达式,但是做不出来,实在是太繁琐,就试了试特殊值法,连蒙带猜选对了,但是他用通式法,他的解析用了一整页卷子,而且最后没给出简单方法,考研题不会是这种风格的),这8套大家遇到这种怪题该跳的跳不必要硬扣。
4套内容比8套正,也有难度,但是有很大的模拟意义。我做前两套感觉质量好,题目新颖,解析清晰,所以留了两套到考前,作为最后模拟用总之你宇哥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你与他的题目作对,如果死得惨那么也是光荣牺牲,不用太害怕,能学到的总是比失去的多。
总之,张宇的教材虽难,但是学会斟酌取舍,就能用出最大价值。

2李永乐(他们是个团队是红色封皮风格的书,我就全都称为李永乐了)
2.1视频
没看过。但是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沉稳,不给你乱扯。反正我上过王式安(是李永乐教材团队的一员,概率论大牛)的课,是个老顽童,讲话风趣,一口一个伤身体,而且听他讲完概率论之后就感觉概率论可以拿满分,所以他的课一定不要放过。
2.2辅导书
用过 复习全书(三科合一) 和 概率论辅导讲义(三科中的一本),辅导讲义内容比较精简,可能不如张宇的图书感觉起来完整,但是适合刚入手使用,把握骨干,把握重心也不是坏事,印刷给人感觉也不错。想好好打基础,可以既用李永乐团队的高数线代概率讲义三件套,plus张宇的三件套(三件套建议要刷两边比较好,我就是张宇三件套刷了两遍)。
复习全书感觉可以插在两次刷三件套的中间,做一个整合过渡。李的书比较正统,不偏不倚,但是在他的系列书中,技巧性,总结性话语相对张宇来说比较少,但是往往这些总结性的特点技巧归纳还很重要。所以无论他的三件套选不选用,张宇三件套必选。
2.3题集 :分阶段练习 、 基础过关660题
首先660题是必做的,这本书只有选填,虽然说是基础过关,但是我在二刷三件套和复习全书之后还是感到鸭力,但是在做完并整理过后真感觉自己受到了洗礼---这样的题还能这么做?还有这个说法(例如 连续,可导,极限的各种反例,方向导数和二元函数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研小白们大家看到这可能有点晕,等你用过就有体会了)?
分阶段练习不用太重视(类似于张宇题源探析1000题),有难度,题目类型感觉比较俗套,跟1000题有一些题目是重复的,新意较差,此外本书解析很少,给个答案就完事,不适合中前期的使用,本书用法跟1000题相同。
2.4套卷
对于押题卷,李永乐团队只有一个《冲刺6+2 》感觉总是少了点什么,而其他团队都是两波押题卷,所以感觉非常惋惜。因为这个6套的卷子质量很好,十分贴合考研真题,因此是必做的模拟卷。


3李林
讲义,视频
18年说他泄题,我准备的时候就感觉他今年凉了,但是19考研j题一道一模一样的17题原题(这题我做过,他的4套卷),还压中了18题数列题大题干真是惊了,所以到底他是真🐮🍺,还是……我不敢多说,反正想跟视频学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这个今年还能再中奖那我真是佛了。
套卷 6套卷and最后4套
6套的内容不是多好,题目问法直来直去,而且跟我做过的题集有的题一样,所以大家可以不选择。 这本押中原题的4套卷你们说做还是不做呢 /手动狗头

4李正元
4.1教材
他有个独特的 《超越135分》可以放在最后阶段用,每章提供了很典型的例题和分析,与其他各个老师的排版选题风格不同,做起来感觉很有收获,还有方法总结感觉质量不错,但我由于时间问题,没机会都看,希望大家能把这个资料安排在自己的时间表里。
4.2模拟题
5套卷很正统,新意少但是注重基础考察,考试目的跟考研比较像,为了检验基础,保证不该丢的分而设计。

以上就是对我用的资料的内容分析 大家根据他们教材的特点 和自己的安排 择优选择


三、错题本?
从高中起,老师就普遍强调错题本的重要性。当时我不重视,认为做错的卷子留下以后看就得了,还花什么功夫整理错题本,然后就……真香。就像打游戏,自己搜集自己的材料,制作出来一个装备,他是你的专属,别人用起来不好用,而且可能看不懂(比如你自己的简写符号,你自己出错的原因,看到这个题联想起来之前哪个题)。错题本的存在极大加强了用过教材的价值。周期复习或者最后复习的时候,我们不会抱着卷子抱着书,而是捧着自己的专属错题本。数学的内容只有学进脑子里才有用,有的题对了,是因为自己掌握的好,索性把他丢掉,因为有的题我们即使不去复习还能做对,但是错题才能反映自己的问题,只单纯做题而不分析错题,做再多书也没什么意义。
对于作对的题要分类:思路是否最简单,花费的时间是不是合理。对于思路问题,要多学会吸纳,但是我不否认,有时候我做的方法不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是我用起来最舒服的方法,这时候我会选择自己舒服的方法,再好的方法,没有理解,套用的时候万一出错,得不偿失。如果一个题花费时间较长,一是可能知识掌握不好,每一步都要发一会呆才能接着做;二是方法不对,这样的题要在做完之后重点标记一下。对于做错的也有两类,一是思路出错;二是计算出错。
对于这两类要在题目旁边,把自己做题的心路历程好好写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只有分析每一步自己为什么错,找到错误根源,才能在今后过程中不断进行心理暗示,让自己避免这类问题。因为没人也没有软件能帮你分析为什么出错,从哪一步开始出错,如果当时不写下来,后来会忘。 这些内容就是以后需要搬到错题本上的,看看到底是什么错,为什么自己会错误的选这个方法,是题目条件没用全,还是公式性质记错等等。然后在旁边就像老师跟小学生批改作业一样,写下对“自己”想说的话。
在这里还想提一个概念,我看到过福尔摩斯里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有人对福尔摩斯说,你连诗词也不懂,天文也不懂,这么多美丽的东西你不去了解真是无趣。但他说,我是个侦探,所以我为什么要学跟我的职业无关的东西,而且为了把我工作做到最好,我必须只学习我需要的东西。人的脑子是阁楼,没用的东西放多了,只会妨碍我找到我需要使用的东西。就像知识,这类知识对于我探案无益,如果我了解了,会妨碍我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在教材使用完成后,里面既有糟粕又有精华,所以有必要“榨干”一本书,变成一个只含精华的错题本。倘若还是使用原书,那么看精华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被糟粕分心,导致浪费时间。特别是短短一年的考研时间里,我们要非常要注重时间成本,效率等问题。
对于计算错题,抄了题干,简单记个结果,回头多做两边就是,详细解析过程没必要搬上错题本。对于思路的,多花时间找找根源问题,对症下药。

这里提议大家用活页本。我也是后知后觉。虽然我没用活页本,但是感觉活页比较好,因为反复看错题之后,一些内容也成为糟粕,要及时剔除掉,不是活页的话删减很不方便。第二,错题大家肯定是安顺序整理的,而不是按章节整理,这样知识点上必定会混乱。举例,一刷三件套会按章节整理一遍,刷全书整理一边,二刷又一遍,这样如果不是活页,相同章节的内容分散了,没法聚一块,因此有时候这个错题会让你联想起同类错题,如果不能放一块比对,来回找上个错题不方便。
总之,书和卷子来来去去,只有错题本才陪自己到考研前最后一夜😘😘😘

四、数学真题如何使用?
有人说,真题是最好的教材。我感觉⑧太行。
第一,考研数学就像高考,有谁准备高考的时候天天抱着真题的,谁不是好好刷题,不停做卷子。没有谁能根据这几分题目掌握什么出题做题规律。
第二,真题风格变了多次,缺乏一致性。九几年的题一个样,00年之后一个样,而且刚结束的19考研说换了出题组,我也感觉出来风格不一样了。
建议考数一的也把数三的刷一下吧,数三重计算轻思路,全练习计算。
对于数一真题,个人感觉不必要留3小时做,因为有题目之前都做过了(会在讲义中出现),所以大家看情况安排。此外,也不能把真题留到太靠后,可以留最近两三年的当模拟,别的就全做完,因为不早点做真题,对整个考试难度,命题重点方向没有把握,影响整个数学学习的整体性。
真题资料书店有张宇讲真题(试卷+答案书),有李永乐讲真题(应该是纯书,没有试卷感,平常做起来应该比较难受)。感觉张宇讲真题解析给的不详细,讲的不好,李的答案我不清楚。我用的从网上买的高教版纯试卷(05年前只有试卷和答案,05之后是每年一个小册,前面试卷后面解析,给的比较详细)。看大家喜好。


最后,想考高分得用150分的目标要求自己,愈挫愈勇,一举拿下卷子上这些个数字游戏!


心路碎念
坦白说,能得148分也靠很多运气。经历了考试的同学都知道,这次最难的题是18数列题,19三重积分。我做题的顺序是 选填14道(正序)→概率大题23,22(倒序)→代几大题21,20(倒序)→高数大题15,…,19(正序)。这样的顺序恰巧将18,19题放在了最后,这两道题我用了将近50分钟才做出来。刚拿到的时候也很懵,没见过的题型,草稿纸都快划烂了,也没什么思路,但也不知道在哪个瞬间,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18题先证明等号两边相等,我化简左侧得不到右侧,化简右侧得不到左侧,最后用两边都化简一下,用一个结果把两边联系起来;19题空间几何,是一个斜锥求质心,当时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更别提求质心了,看着答题纸上大片空白,心率直线上升。当时18题不会做,想先放放,19题是算术的,我平常三重积分学的还可以,先拿可以拿的分吧,结果发现19题更难,这就跟一个被狩猎的兔子,拼命奔跑后发现一个猎狗在眼前,转过头是一只更大的猎狗,心态都崩了。
此外发卷前也有许多花絮。进了考场,每人桌面上一张大概A2大小的纸,质量很差,再加上没有垫本,写起来手感可想而知。而我自己模拟考的时候,都是准备十几张A4纸,横向使用,按题号,先做在草纸上,做题顺序按上述顺序。(这里建议大家都常备A4纸,后来发现爱心超市有很多不用的打印废纸,就去领,后来在考研前半月左右,超市关门了,我军饷都没了。扯远了,当时对于A4纸,自己感觉纸质这么好,怎么能当草稿纸乱涂乱画呢,应该拿来整理笔记用,后来发现,这种纸,没格子,整理笔记横七竖八的,根本不合适,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抠,世界上那么多纸,自己就准备一年,为啥不对自己好一点。)
所以我看到桌子上就一张纸,很慌,感觉肯定不够用,于是问laoshi,可不可以多来几张。A很不耐烦说:这绝对够用。我又请求了一下。A说:“我当年考研,草纸都没怎么用,还是不得了一百三十多分。”我:……。不过最终很多同学要求下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新草纸,不过想要新草纸的话旧的这张必须交上去。所以我想换新的时候,必须把前面做过的内容都检查后再去换,要不然做过的式子都不能再看了。所以今后大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平常模拟练习的时候,要把这个环节考虑进去。


写在最后
考研选择的不只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把零碎的时间整理起来,听英语听力,看英语短文等可以穿插在这些时间里。或者在食堂吃饭,教室路上可以戴上耳机听英语。烦躁的时候就把英语关上,放一首喜欢的歌。有时候会感到十分的孤独,约饭同学没来,自己起晚了同学没等自己就早早出门,不必太过压抑,有些路注定自己走。看到周围人都在用看什么视频,用什么教材,而自己用别的,也不要感觉格格不入,我们不一样。
马克思虽然说,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只有量变才能积累成质变,但是我看过有人说,人变成熟,往往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瞬间,就有那么几秒,觉得世界的担子压在了自己身上,觉得要无力承受,我们考研能走多远,就看这时候你给自己打多少气,下多少决心。有时候我丧失意志,就去虎扑那一个个秀这秀那的人,看看那些家里有矿的人,然后我就想,他们这么成功,或者就出生在罗马,而我还在这抱着手机玩,真tm废,还不赶紧去学习,当愤怒转为动力,又便给自己续几分几秒的学习时间。虽然我不怎么玩LOL但是听见同学玩盲僧,他的一句“控制自己,掌控敌人”我一直记着。考研的压力很大,可能大家都看着我是乐天派,但是自己的时候却会思绪万千,有时候夜里睡觉脑子想东西停不下来。控制情绪,控制欲望确实非常非常难,所以这一年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智的审判。
但我们有时候也要对自己温柔。多多照顾一下自己的爱好,看两场电影,打一场球,文体两开花。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也不客气。该宣泄的时候宣泄,自己一个人做题做烦了,在没人的时候猛拍一下桌子,吼一声c**d(自由发挥)破题。
此外,对于学习该花的钱要花,钱就是一个工具,别买皮肤的时候一点不含糊,买书的时候天天团购等打折。学习资源方法什么的多分享交流,你周围的同学都是伙伴,不是敌人,你的敌人是全国的考生,或者说就是你自己。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不要在寝室端起书,到了考研教室捧起手机;不要大半夜挑灯夜战,大白天睡懒觉。打不打卡全看自己,不是别人打了卡他就学了,你没打卡就等于没学。我就不喜欢打卡,为什么要花几秒时间留言然后告诉别人我自己学了呢,自己学没学心里最清楚。
短短一年似箭,但是给我的成长感觉是最多的,祝大家都能改变自己,等到明年今天给他们亮一手王炸。
期待妇联,放个自拍hh,另外希望我🚀冠军,炮哥翻身!
发布于山东阅读 1576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 吉林

兄弟,考这个分数需要的是高智商啊,一般人努力了也到不了

GIF
亮了(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