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我是唱作人》:唱作人的时代来了 zt
大家好我是David,这几天看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综艺叫《我是唱作人》,勾起了写乐评的兴趣,因为好久没有一个节目能让我大规模地吸纳节目中的曲目进我的歌单了。故最近飞速写了一篇简单的乐评,给大家安利安利这个良心综艺。既然节目中唱作人之间有上中下位区之分,那么我也按照这个来给我本期表演做一个我心目中的划分叭
本期上位区表演:
毛不易《东北民谣》
近两年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有如井喷般涌出,在这些节目中我们也见到了无数以唱作人自居的选手,那为何只有毛不易能够在这些千千万万个唱作人当中,真正带着作品被大众记住?
我的观点是,毛不易的创作,词的质量优于曲,而他出色的词作能力,这两年的冒出的唱作人中,无人出其右。(赵雷算一个,不过他算是很早就有一定作品及粉丝基础了,真正从零到大火的只有毛不易一人)
近两年的娱乐节目中,我们见过了很多,带着很先进的音乐理念、重曲重编而不重词,唱着高度自我或者极其意识流的歌词表达着一些大众并没有那么容易接受的作品的唱作人,不是说这样的创作是不好的,而是说站在一个面向大众的舞台上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是浮在空中的。
而毛不易的词作就优秀在,笔触细腻,亲切而不落俗套地散发着人间的烟火气。这一点在这首《东北民谣》当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这也是我本期最喜欢这个作品的原因。“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一山松柏作伴娘”,喜景和哀景不留痕迹地在这一句当中融为一体,铺陈的画面中有落下的残阳、少女的红妆,爆竹声里的相聚,以及又一年等待的开始。非常具有中式美学的意蕴。
这首歌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在它的间奏里面中西式乐器的混搭,我曾经想象过如果小提琴换成笛子或者其他更中式的乐器会有怎样的效果。但后来越听越觉得,这段带有世界风的混搭妙就妙在,它超脱了前面铺垫的中式民俗的氛围,在听感上完成到整个人世间聚散离合的一个升华。
心目中最佳,已循环到无法自拔。
——
曾轶可《彩虹》
对于那些提到曾轶可印象还停留在《狮子座》的人来说,这首歌会是一次认知的颠覆。不过对于那些听过她去年那张《Anti!Yico》的人来说,这首歌恰恰是很符合她当下的音乐人格的。
实事求是的讲,她的唱歌水平虽说比十年前确实进步了不少(这体现在她的声音不抖了、基本不走音了),但显然我们仍然不能用“唱将”的标准来要求她的现场。但这给《彩虹》这个现场带来了另外一个很妙的听感:编曲塑造的大背景是充满力量感与暴力美学的摇滚,而她的声音在这宏大的背景中是一个反抗者的角色,尽管显得虚弱、忽隐忽现,但却始终顽强。这种反抗的力量在她最后一句颤抖地喊出“我都要爱你”的时候,显得弱小又强大。
结合这几天微博上某少数群体超话的热点事件来看,这首歌是多么具有少数群体的关怀意义以及现实意义。而这种自由、不羁、做自己的表达,正是曾轶可的音乐中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
热狗《Hiphop大风吹》
上位区的最后一个名额在这首歌和梁博的《表态》当中纠结了蛮久,最后还是认为热狗的这首更胜一筹。原因在于,《Hip-Hop没有派对》与《表态》都是表达态度的歌曲,而热狗这首歌表达的态度我认为更辛辣、更有力量,更能打中我。
那么来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态度。
说唱这种在以前并不为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随着近两年《有嘻哈》以及《新说唱》的热播开始蹿红街头巷尾,成为微博上的爆款话题,引发全民讨论和关注。而被流量、资本甚至是丑闻裹挟的说唱圈究竟何去何从,热狗在这首歌里面表达了他的态度。
“没有派对”和“大风吹”来自前年夺下金曲奖最佳新人的草东没有派对,在这首歌里面,何谓“Hip-Hop大风吹”?解读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Hip-Hop的火热让这个圈子混进了太多并不纯粹的人,作品、音乐至上变成了流量热度至上,沉下心想要做好Hip-Hop音乐的人反而都被赶到了后面。在他还有张震岳带着《新说唱》他们被淘汰的两名学员派克特以及功夫胖做出的那首《再见Hip-Hop》中,他用直白的歌词表达了对当下这样的大环境的态度:
“还是不习惯讲Skr,最死忠的科粉习惯不了詹姆斯穿紫色”
可能在这些真正老炮儿的心目中,Hip-Hop就该是它本来的样子,而其他的业余的就该“全部就回去抖你的音”。
——
本期中位区表演:
梁博《表态》
很梁博的一个表演。
梁博的作品非常具有整体性,对于他的作品他会细抠到一首歌的最后一秒,整体的编曲非常有层次感。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一首歌的时长抵得上别人两首歌的时长的原因,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的表达需要不断地铺陈、直到到达最后的爆发点,爆发完了还要缓缓收合,他注重这样完整的表达。而在当下快节奏表达与快节奏欣赏成为主流的时代中,我们很难说这样注重表达的完整性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一个唱作人有自己的追求,肯定还是一件好事。
说回歌的本身,非常具有力量感,很多人都在吐槽梁博的歌词,但我个人倒觉得有一部分直白、简洁甚至可以说粗糙的歌词,恰好保住整个听感上的冲击力。比如“那些不明白,我不要明白,你不能故意,为了谁失去自由自在”,简单、有力,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冲击力,要是刻意为了语言的文学性而去强加一些弯弯绕绕在歌词里面,反倒这种冲击力就丧失了。
而且这首歌,梁博通篇使用第二人称,“你”怎么样怎么样,但仔细看他的歌词,歌中的“你”并不只是每一个听众,也可以看成是他对自我的呼唤。“你,要保持你的姿态,自成一派”。多少人为了活成其他人眼中的样子有了迷人身材,却失去了自身姿态,也就是放弃了自我。最让人欣慰的是,从多年前《中国好声音》初次相逢,到后来的《歌手》再到如今《我是唱作人》,这个男孩始终保持着他的姿态:谦逊、热血,充满力量。
——
王源《随想》
在评价前不得不承认,我就是王源口中所说的“看到王源这个名字就会毫不犹豫划走”的那一种听众。之前只听过他一首“因为遇见你”,是写给粉丝的一首歌。听完之后的第一感受还是觉得作曲上太稚嫩了,和弦运用和旋律走向都没有什么新意,同时作词也就差不多符合他高中生的身份,可能还能达到优秀作文的水平。
不过《随想》这一首歌是一首好歌。
从作曲上讲,旋律不落俗套,然后打破了传统流行歌的套路结构,采用了一个三段式的结构,层层递进,最后飞向云端。
而歌词展现出了一个丰富而浪漫的内心世界,仔细看看他的歌词,其实是从生活中平凡而能接触到的普通场景入手,但在他的“随想”中用看似荒诞、童真的疑问将内心世界投射进这个充满桎梏而又有无限可能的现实生活。最后一句“陪着你”结束,整个瑰丽的“随想”从云端回到少年的被窝里,少年意识到“我躁动的,好像一刻也不曾停息过”。这是一首完整的、漂亮的自我倾诉。
“流量”对于明星来说,是王冠也是枷锁。所以被称作“流量”的他们几乎都迫切地希望一个除粉丝之外的路人能够倾听的机会。就《随想》这首歌来讲,我个人认为王源做到了。
——
高进《下雪的哈尔滨》
从前一首歌往上,是本期节目“神仙打架”的范围,往这首歌开始往下的几首歌可能答主就要开启毒舌模式了。
其实吧,你要单纯说高进就是土,我个人也并不是特别赞同。因为一首歌土不土不光看他的词曲,演绎者同样很重要。《我们不一样》为什么土?旋律简单和弦老套(4536251之流)编曲无脑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就土在了这个大壮的唱法,可能他的审美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大众对于“沙哑就意味着沧桑”的定义上叭。
让我们摒弃“土”这个明显带有恶意的词汇来看看高进本期的表演。
编曲基本无新意,不提。歌词算是这首歌最好的一部分了,真诚、直白一直是高进歌词的一大特点,这种直白跟梁博式的直白还不太一样,高进老师的直白就像在考试在划重点一样,不断重复最有记忆点和洗脑点的那些hook句,比如“我们不一样”“刚好遇见你”,再比如“下雪的哈尔滨”。(写到这儿我发现这些歌还真的都是用这几句起的名,真不愧是划重点式作词啊)
高进老师差不多算是对于4536251(及其各路变种)运用的炉火纯青的曲作者了(可能薛之谦能与之一较高下吧),所以这首《下雪的哈尔滨》有同样的特点,旋律简单、流畅,朗朗上口,但一般听了上句就能猜到下句是啥。说实在的,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万年用一个和弦套子写歌,只能说是认为他想要迎合大众的喜爱吧,当然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对错之分。
此外不得不提高进老师这个唱法,尤其以副歌部分为例,闭上眼仿佛是汪峰老师在台上唱歌一样。
——
汪苏泷《种子》
说实话这场对汪苏泷有点失望。这种失望跟高进的失望不太一样。对高进是“你也就这样了”,对汪苏泷则是“本以为你可以做到更好”
旋律很老套。其实主歌段落都还可以的,但副歌部分完全感觉就是十几年前抒情歌那些套路。悦耳是悦耳,但是听完之后没有记忆点。
歌词也不够精美,看得出来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先抑后扬,强调种子带来希望、光芒,照亮原本灰暗的生活的中心思想。但写的有点浮夸,找了太多意象堆砌在一起然后再讲一些看起来深奥的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杂乱,然后很空。
——
本期下位区表演:
陈意涵《他们说》
并没有什么争议的全场垫底,这首歌还是更适合女团舞台一点。
歌词很傻白甜(好吧说的稍微狠一点叫做浅薄)、旋律很套路,跟其他人暂时还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最后说说节目本身
近两年,为什么中国的音乐综艺越来越没意思了?
《中国好声音》没人看了,《歌手》不复当年热度,《梦想的声音》所有学员歌曲的播放量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如林俊杰一首歌的高。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大众的品味在这两年呈现一个极端的分化。随着抖音、快手的渠道下沉,培养了一批网红歌曲的忠实听众,对于他们来说,主流音乐圈里所谓“高级”的表演太过复杂,完全不如《学猫叫》、《嘴巴嘟嘟》这样作品来的旋律流畅,易于上口;而对于那些热衷于主流音乐圈的观众,近两年的音乐综艺有新意的确实已经很少了,唱功再厉害的,几年前也见过了;改编再有新意的,听个一遍两遍还是会觉得“不如原来的味道”。所以近两年聚焦音乐的现象级综艺只有《中国有嘻哈》,因为它吸引了各个层次的不同听众,展现了全新的音乐形态、同时流传下来不少让人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
然后呢?说唱的价值也会在挖掘中一点一点把大众的兴趣消耗殆尽,未来怎样的音乐综艺才会让再度把对音乐的热情带到广泛的大众视野中?幸运的是,我们在今年已经看到了两档聚焦原创的音乐综艺,一是《这就是原创》,二是《我是唱作人》。前者参赛者多以独立音乐人为主,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且相当作品都有一定的欣赏门槛,难以在大众层面火起来。而《我是唱作人》的参赛者基本上都是有一定从艺经验的歌手了,他们清楚如何在大众口味与自身艺术追求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因此,今年的音乐综艺,我最看好《我是唱作人》。
欢迎理性讨论、指正批评。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辽宁梁博,真是好的唱作人!

amberxu
· 福建第二期的歌普遍不如第一期(另外,我真的不喜欢曾哥的歌,也许我的耳朵不够高级)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