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俱乐部和足球圈的马太效应

avatar
关注
在HTQ,讲穿了还是英超球迷的天下,英超的经营更为成功,“豪门”数量多,球迷基数大。很多时候,看问题都是从英超的角度出发,比如“英超的顶级球员就是最强的球员,英超的冠军球队就是实力最强的球队。”英超的企业化运作是最好的,会员制是莫名其妙的,很多英超迷自然就是这个结论。而英超的企业化运作必然在未来会击败会员制的村团,尽管足球史以来,取得成功的主要是会员制俱乐部(或者曾经是会员制的俱乐部)而不是企业型俱乐部。
英超的商业运作肯定是比西甲成功很多的,但是村团的会员制性质注定了俱乐部的财力上是有优势的。
根本上来说,企业是要挣钱的,会员制是非盈利组织,两者花钱的方式是不同的。企业在商业运作上当然是有优势的,比如追求盈利的积极性更强,成本控制更好。而非盈利组织的缺陷也就是商业运作动力差(这一点在罗塞尔之前的巴萨表现的特别明显),腐败问题严重(这一点村团两家都有,尤其是十几年前,两家很多球员交易莫名其妙,有明显的利益输送的嫌疑)。
但足球俱乐部和一般的企业不同的是,主要的运营成本是球员的青训、转会支出和工资,而管理人员的工资、动产及不动产的投入则较少。相比一般企业来说,足球俱乐部的管理结构要简单的多,也就是企业相比非盈利组织在管理效率上的优势不大。
足球俱乐部的产品,主要就是比赛成绩(村团则都要求踢得好看具有进攻性,巴萨对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总的来说,一家俱乐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场上的11名球员,而决定11名球员能力的管理人员则是管理水平的主要体现。可以说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力,如足球总监(巴萨是技术秘书)、主教练、青训主管、首席球探就决定了俱乐部的管理效率。
当然,近年来,通过数据搜索潜力球员(说的没错,就是FM),数字科技在训练上的运用,以及医疗健康技术预防伤病(这一点巴萨做的很好),都可以算是竞争力。
所以你可以看到,像足球俱乐部这样的组织,结构相比普通的企业简单很多,主要依靠的是少数核心人员,而不是管理制度。
一句话就是,企业型相比会员制的管理优势是不明显的。
那么相比企业型俱乐部,会员制俱乐部也是有优势的。
最直接的一点是,会员是交会费的,村团每年都可以收到一两千万欧元。放在现在看显得不是很多,但总归是不小的一笔钱,可以多花一点转会费也是好的。而放在以前年入只有三四亿欧甚至更少的时代,这一笔钱往往就能救命了,巴萨本世纪初的复苏,其实就离不开会员交的这笔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需要分红,像村团这样的俱乐部,如果取得盈利,那么只能短期保留,拿久了就要上交国库。所以脑子进水了才不花,会员制就是要把所有钱花光。
会员制相比企业型的最大优点,就是敢花钱,只要会员(球迷)支持,只要口袋里有钱,他们敢买任何球员,敢开任何工资。性价比是什么东西?球迷要的就是球星!所以你看到村团可以在英超豪门买人,而英超豪门反过来就不会。
而企业型的劣势就明显了,考虑问题太过理性也太注重金钱方面的得失,在足球领域就显得不够大胆了。以曼联和巴萨失去C罗和内马尔的轨迹来说,同样是面临核心球员出走的境地,同样是得到了巨额转会费。曼联的做法就是明显保守,没有以引进新的巨星或者大肆买人来回应,而是追求了金钱方面的落地为安。而巴萨就疯狂地买入了两名1.5亿的球员,虽然登贝莱和库蒂尼奥的适应和发挥不能说完美,但会员制对成绩的追求一展无遗。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足球领域的马太效应(赢家通吃)是最为明显的。可以将顶级联赛的俱乐部为四个等级,一个是顶级豪门(有能力夺得欧冠),二是豪门(稳定进入欧冠),三是强队(稳定参加欧战),四是普通球队。
这四种球队的商业价值和软实力(也就是名声)有质的的差别,虽然英超的商业运作让成绩较差的球队获益,但商业运作上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以2018年俱乐部收入排名为例,联村萨是仅有的三家超过6亿,再加上其月是仅有的5家超过5亿的。英超“豪门”里面剩下的枪车记刺就依次下降,到最少的热刺已经仅有3.5亿了。而普通的英超球队收入也就2亿或者更少。
竞技体育只奖励胜者,第二名和第一名之间的收益差距是惊人的。欧冠冠军和亚军的收益就是差别极大,联赛冠军和亚军区别又是极大,而联赛第四名和第五名之间差距又是极大。
胜利不但可以取得更高的奖金,还会吸引更多的球迷,更多球迷又会带来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收入则会带来更好的球员,更好的球员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循环不断让强者更强,足球领域里面的所谓“豪门”就是这样诞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会员制相比企业型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持续不断的花钱更有利于保持豪门的地位。
以皇马、曼联、阿森纳为例,皇马在银河战舰时期,其实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俱乐部成绩变差,从顶级豪门堕落到“欧冠十六郎”,但是皇马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花钱,并且由其历史积淀和会员制的存在,通过不断花钱不断试错,在银河战舰时代和穆里尼奥时代过度之后,还是进入了一轮欧冠夺冠周期,由此又保持了其顶级豪门地位和相应的商业价值。
曼联在本世纪初期,其地位和实力基本和皇马相当,但在先后失去C罗和佛格森之后,其保守的投入方式基本上属于“添油战术”。成绩差一点,投入一点,再差一点再投入一点。虽然其营收仍然世界首位,但优势逐渐滑落,球队成绩和实力更是直线下降。但其企业型的特点,注定了老板只关注财务报表。
阿森纳同样如此,虽然教授绝对是一个历史级别的伟大教练,但持续的低投入使其无法更进一步,而荣誉的缺失又反过来造成了财力的缺失,其下滑轨迹堪称“圆润”。
那么,难道是企业型俱乐部不懂得足球的“马太效应”吗?
其实是懂的,但这里是存在一个博弈的。
即你投入最多,实力最强,夺得冠军,你是赚的。如果你投入第二多,实力次强,你夺得亚军,你是亏的。
对于企业型俱乐部来说,他是绝对害怕投入第二多然后亏的,在英超这样竞争更激烈的联赛里尤为如此。所以企业型的理性注定了在足球竞争领域的非理性,宁愿维持一个较低的投入保持盈利,也不敢全力投入博取更好的成绩。
这时候就体现了会员制最大的优点,反正不管夺不夺冠都要把钱花光!
所以说不要和村团谈钱!谈钱伤感情!
发布于上海阅读 688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knightangel

· 中国香港

即你投入最多,实力最强,夺得冠军,你是赚的。如果你投入第二多,实力次强,你夺得亚军,你是亏的。 深有感触。 热刺点赞,不花钱能前四,比起花大钱只能亚军应该是血赚的 但是花大钱其实是增大保前四的概率, 毕竟不花钱也能保四概率还是太小了,热刺真是奇迹啊

亮了(4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IamRobbie

· 山东

其实村团也怕一种叫富二代的俱乐部

亮了(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