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街里一直在争论女乒三代大魔王的统治力谁高谁低,我还记得没多久前,街上谈到女乒统治力就首推张怡宁,完全无视邓亚萍与王楠,当时就觉得街上打乒乓球的少,但最近街上又开始矫枉过正,认为张的统治力不如王与邓,并拿王楠世界冠军数多于张怡宁来佐证。但我觉得这样的思路也是不对的,因为世界冠军包括团体冠军与双打冠军,但对于中国女乒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单打冠军吧。在我看来,张的统治力是略强于王楠,而邓亚萍稍强于张怡宁。以下我将作出论证:
首先,从荣誉上来讨论这个问题。世界冠军是评判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统治力的关键因素。从数量上来说,张怡宁19个少于王楠得24个,但之前说过,这其中包括了双打与团体冠军,单论单打世界冠军,张怡宁有八个,而王楠则有七个。另外,一些顶级大赛的冠军才真正能体现这些顶尖运动员的统治力,而顶尖的世界大赛冠军主要包括大满贯三大赛事:奥运、世乒赛、世界杯(排名有先后),外加国际乒联总决赛冠军。而全运会的冠军虽然不算世界冠军,但它的水平之高、竞争之激烈,使全运会冠军比绝大多数世界冠军更能体现统治力。因此,我们主要来比较这五个冠军的数量。
奥运冠军:张怡宁和邓亚萍都有两次奥运冠军,王楠只有一次。奥运冠军是所有冠军中含金量最高的,这个毫无疑问,因此,张怡宁就在和王楠的比较中占得了先机。而且,2004年,26岁的王楠在年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不敌新加坡球员李佳薇,无缘四强。奥运会输外战,说实话算是黑历史了。相比而言,2008年30岁的王楠决赛输给张怡宁倒不算什么,毕竟不在巅峰了。
世乒赛冠军:邓亚萍与王楠均是三次,张怡宁两次。张怡宁在这项数据中处于下风,原因在于,在自己尚处巅峰期的2007年没有能够夺冠,倒在半决赛。
世界杯冠军:邓亚萍1次,王楠3次,张怡宁4次。这个比较对邓亚萍十分不利,原因在于世界杯在1996年才开始举办,所以邓亚萍只是获得了首届冠军,因此,我们不能说这项赛事中邓亚萍的表现不如张怡宁与王楠。而王楠的国家队生涯虽然1994年就开始了,但1997年世界杯冠军是她的第一个单打冠军,因此世界杯举办较晚对她几乎没有影响,所以王楠与张怡宁的比较是公平的。
世界乒联总决赛冠军:邓亚萍1个,王楠2个,张怡宁4个。同样是从1996年开始举办的赛事,因此对邓亚萍十分不公平,但对张怡宁与王楠是公平的比较。
全运会冠军:张怡宁、邓亚萍各两次,王楠一次。除了女单冠军外,张怡宁还作为绝对主力带领北京拿到全运会团体三连冠,统治力可见一斑(当然,北京队阵容也够厉害的)。
由此可见,在几个最有分量的单打冠军中,张只有世锦赛冠军少于王楠,其余普遍领先,尤其是最重要的奥运冠军也多一个,因此,从单打来说,张怡宁的重要荣誉是多于王楠的。而邓亚萍则因为世界杯和国际乒联总决赛主办较晚而吃亏,但在其余几个赛事中,总体发挥是最出色的。
其次,结合职业生涯长度来讨论统治力。职业生涯长,当然说明这个运动员很出色,但冠军数相同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越短,说明这个运动员在其生涯中的统治力越强。邓亚萍24岁退役,张怡宁27岁退役,王楠则30岁退役,当然老张就算再打三年未必能多拿几个冠军,但几率肯定是有的。而邓亚萍的退役早,更多是由打法决定的,正手快攻,反手长胶的打法相比于王楠与张怡宁的两面反胶弧圈更考验反应能力,而这种正手快、反手怪的打法也是邓亚萍统治力的秘诀。
最后,结合队内竞争来讨论统治力。这是张怡宁非常值得一提的一点,在她生涯早期,有王楠这个大满贯得主与她竞争,生涯中期,有李晓霞这个大满贯得主与她竞争,在生涯后期,有丁宁这个大满贯得主与她竞争,而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除了2007年世乒赛,她都成功压制了这些大满贯得主。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张怡宁这么牛,怎么就能让这些队友拿大满贯呢?因为王楠算是大姐了,早张怡宁一步进入巅峰期,而李晓霞与丁宁都是张退了之后拿的大满贯。
综上,张怡宁在生涯更短的情况下,单打的荣誉上还是压过王楠一些的, 而邓亚萍在她短暂的职业生涯中,表现的要比张怡宁更为耀眼,但一方面,邓亚萍短暂的职业生涯与她的打法有关,而她独特的打法也是她统治力的来源,另外,张怡宁对几个大满贯选手的压制也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因此,张怡宁与邓亚萍的差距在我看来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