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足斋•测评丨Air Jordan 33 SE:有进步,但依旧尴尬

avatar
关注

经历了两周的实战之后,其实阿足我对Air Jordan 33SE的评价依旧不高。

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


虽然这双鞋的颜值不算低(尤其是郭艾伦配色吧,虽然那个“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我觉得算是个败笔),但是依旧评分不高。说实话,33SE只是“相比Air Jordan 33更加优秀”而已,相比起同样是“设计回溯”的前两代而言依旧会有一些质上的退步,让人觉得这双鞋只是为了更给大家体验Fastfit而生。

不过毕竟是Air Jordan的正代(大概算吧),抛开性价比这双鞋应该依旧可以“有点说头”。那么,这次的Air Jordan 33 SE究竟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地方呢?


前掌缓震的“循序渐进”

Air Jordan 32的前掌缓震和33SE一样都是会在前期有一定“凸起感”的,但是33 SE更甚。磨合前期,你会有一种橡皮块垫在大底下面的感觉。初期前掌Zoom适应力较差,进而会影响防侧翻和整体稳定。具体感受大概如下。


随着时间推移,前掌缓震会变得越发舒适。加上FliightSpeed的前掌气垫会让缓震的协调性更好,但是会影响缓震的效果(32的前掌缓震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次的33SE让鞋款的气垫离双脚和大底都更加接近,缓震脚感也就更加明显。总体而言在缓震感受上33SE相比32还是有些许进步的,值得一夸。
“终于有用”的Fastfit

之前的《开箱》中,我也说过当时不买32的原因之一是“Fastfit对我而言根本没用”。而到了这双33SE上,联动到后跟的Fastfit起到了很好的后跟包裹加强作用,“强行”让后跟填充贴近跟腱。


这样的设计使得鞋帮高度微微降低的Air Jordan 33 SE能够避免掉跟的尴尬,同时也让后跟“小枕头”的贴合感更加优秀。虽然不是高帮,但是这样的后跟稳定的确让这双鞋不负“Air Jordan”之名。

整体包裹更加友善

虽然依旧是一个偏瘦长的楦形,但是相比33,33SE在初次尝试时对宽脚朋友就足够友善,不会产生十分过分的挤脚感。后期虽然偏长这是解决不了,但是磨合期后球鞋会有一定的宽度适应,不再会给人十分过分的两侧挤压感。





后掌缓震的“退步”

当我在前期预习球鞋配置的时候,看到33以及SE的后掌气垫改为六边形Hex Zoom的时候,内心是困惑的。心想着“这可是你Air Jordan要卖小半年的最高配置你在想啥呢”然后一直有事没事后跟踩踩。


然而这个后跟缓震还是很一般。因为中底材料硬(防止Fastfit意外损坏)再加上zoom面积过小,后跟缓震实在是过于普通,说难听点就像是“升级版Kyrie 5”——前掌澎湃,后掌微微有点感觉。

抓地与耐磨的双重困惑

一般来说如果让人夸球鞋的大底吧,“抓地”和“耐磨”会成为最佳考量点。但是首先,33SE的抓地并不优秀,动图中的场地是相对比较抓地的塑胶场所以表现尚可,但是到了较滑的室内木地板以及较滑的外场场地,表现就完全不同了……总而言之,抓地一般,和32不相上下。


但是,33的耐磨也的确不行。仅仅两周的实战+压马路就已经夺走了前掌气垫凸起部分近1/4的纹路厚度。这耐磨,你是让大家试着享受贵族生活么?

鞋面支撑不算合格

经历了31以及32的豪华配置之后,好看但看起来并不高端的33 SE工程网面+侧边皮面并不能让人足够满意。至于为什么我要把鞋面支撑放到缺陷上……看动图吧。



一双“正代”最怕的,就是被评价为“大不如前”。Air Jordan在经历了“年份命名”的时代之后,从29到32都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但是稳抓稳打的实战表现才是这个Nike副牌在实战线上的“立身之本”。33就像Nike其他产品线的高端产品一样,因为新科技的加成配置而忽略了“实战体验”这一根本,说实话令人惋惜。


如果你没有机会尝试Air Jordan 32的话(涨价得有点离谱了),购买相比起买33正代,选择33SE似乎会是个更好的选择。我们将这双Air Jordan 33 SE推荐给一些对鞋款中底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大体重投手以及部分习惯穿着低帮的内线球员,相信厚实的中底安全感以及磨合后的缓震依旧能给你带来最高端的实战体验。





发布于上海阅读 5142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无规律亦规律

· 山西

好帖绑定 白水泥耐磨不耐脏黑水泥耐脏不耐磨 就是不能出个两全其美的颜色啊

亮了(20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KB_SUPERBOY

· 江苏

我也感觉这双不怎么样

亮了(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