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风和black fleece,复古还是异端?

avatar
关注
  惊喜的看到版友讨论已经绝版的黑羊(brooks brothers和thom browne曾经的合作款black fleece线),讨论还涉及其有些诡异的剪裁,身为资深的黑羊粉,激动的整理下手边的资料,顺便聊一聊早已过时的ivy风。
  先放一个女款的秀场图镇楼,系列logo就是后面那个吊羊,是bb的logo的变异,来源于古希腊神话金羊毛的故事。


再放一张我心目中很黑羊的图




  先说下黑羊的西服,包括套西suits和西装上衣blazer,毛衣裤子大衣有机会以后聊,黑羊线开始于2007年,结束于16年左右,西服的产地包括意大利(caruso代工,水准很高)美国(前期是martin greenfield代工,水准非常高,后期换成了southwick,水准差强人意吧)以及泰国(……)但是无论产地在哪里,西服的用料都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水平,剪裁也是一以贯之的ivy风。
  先上收藏

  海报款,意大利产海军蓝条纹西装,精仿羊毛


美产双排扣blazer,法兰绒粗花呢(双排扣平驳头,yi duan啊yi duan)

美产拼接单西,很tb

泰国产亚麻单西


泰国产棉质单西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上述西服都有以下特点: 全是3-2(扣子)的款式,全部都是窄、平驳头,全部都是自然肩型(肩部没有做比如宝塔肩的效果),都是偏直通的剪裁。
  为什么黑羊线要如此头铁的做这些设计呢?什么是ivy风?
  以下信息部分来自 www.loft-6.com,尊重原创,纯粹为传播引用。
  Ivy Style开始盛行于后来被称为长青藤联盟的八所大学(布朗、哥伦比亚、康乃尔、达特茅斯、哈佛、宾州、普林斯顿和耶鲁)时,其实是二战前的1930年代,一直到1967年反文化运动兴起为止,ivy style在那个保守的年代本身就是一种反叛精神的表达。在大学生穿T恤、球裤加拖鞋上课的今日可能很难想像,但1930年代的长青藤学生曾被包括《Esquire》、《Vanity Fair》在内的时尚刊物评为「全美国最会穿衣的一群人」,这样的评比甚至延伸到个别的学校之间,例如普林斯顿就被评为「有型率100%」,而没那么讲究的耶鲁「型男数量只有普林斯顿的1/3」…。
  60年代的yale新生报到处。


 那个年代能上这些学校的,基本也都是二代。
 如肯尼迪兄弟(John F. & Robert “Bobby”)就因为他们标志性的Ivy着装,成为美国最重要的Style Icon ;在文化领域,Ivy风格也成为一代电影人与爵士乐手的标准配备,这在往后的推送中也会有更多的介绍。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定义Ivy Style最重要的单品。

对,在那个没有vtinage t破坏牛的年代,流行乐(jazz)演奏家是穿西服上台表演的。


 了解到文化背景后,我们不难理解ivy风的特点,简洁、舒适(学生),介乎于正式和休闲之间,品质不低(二代)。
  Ivy Look中最重要的单品就是被称为Sack的外套,因为有着「随意」的穿着传统,Ivy Sack也成为裁缝体系中,最适合Dress Down的单品之一。很多人会望文生义地把「Sack」解释为「像袋子一样松垮」,并且和美国人穿著大两号的西服的形象连结在一起。但最初的Ivy风格外套剪裁却是相当修身的,之所以称为「Sack」,是因为和更贴身且正式的燕尾服比起来,剪裁腰身比较不明显的关系。

Ivy Sack经常使用运动感较强的材质制作,如花呢、粗纺(Woolen)法兰绒,夏天的泡泡纱、格纹棉等,但同样也有用精纺(Worsted)毛料制成的商务款式。整体来说,Ivy Sack最主要还是靠剪裁,以及大量20世纪初期传承下来的小细节,来表达不羈的性格:

-      无胸省(Chest Dart):这是Ivy Sack最彻底地传承30年代剪裁的元素,在现代的西服剪裁中,通常会在前片的腰部掐去一个小省来塑造胸部的曲线,相应的缺点就是在外套最明显的位置有两条缝。讲求修身直线条的Ivy Sack剪裁中就省略了这条省缝,来维持前片的完整性,这也成为Ivy Sack最根本的元素之一。


1959年的一篇文章上,对比Ivy Style剪裁(左)和欧陆剪裁(右

自然肩(Natural Shoulder):为了确保最高的舒适度与休闲感,正宗的Ivy Sack是没有垫肩的,肩线也收得比正式西服要窄。在袖子缝制完成时,袖山做了「烫开」(Pressed Open)处理,确保肩膀到袖子之间是滑顺圆润、几乎看不出分界的,这和讲究「翘肩」的欧陆(Continental)剪裁恰恰相反。


 段返扣位(3-roll-2):20世纪初的西服以3粒扣为主流,但在长青藤学院中,学生一般只系中间的扣子,让第一粒扣子随着驳领自然翻转。这种穿法在中文里似乎还没有太好的翻译,但在日文中被称为「段返」,也是表现外套随意度的重要元素。


袖口两粒扣:在讲究简约与实用性的20世纪初洋服设计中,袖口经常只有一颗或两颗的钮扣,而不是现在常见的3~4颗。理由很简单,因为这样就够用了,浪费是可耻的。

  插一句题外话,ivy风的另一个圣品是ocbd的衬衫Oxford Cloth Button Down,最近刚有版友晒过。(看领子)年轻时曾留学普林斯顿的著名文化评论家萨依德(Edward Said),在他的回忆录《乡关何处》中,有关于OCBD的这麼一段文字:「两位同学拿著砂纸打磨他们全新的衬衫,希望在几分鐘内复製旧衬衫的『贵族气息』。」




  
  综上,黑羊线西服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实现对于ivy sack剪裁的复刻。至于在结束半个多世纪后,再来炒ivy风的冷饭有没有意思见仁见智,不过以sf为代表的论坛对黑羊都颇为推崇,至少俘获了小部分爱好者的心。
 时至今日,别的不说,直通式的剪裁普遍被视作老掉牙“爸爸装”,sack剪裁并没有沙漏型,倒梯形剪裁那种一眼吊的高级感,一下子可以过滤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了。不过如果充分了解后还可以认同的话,让我们击个掌。



这个帖子是聊聊风格,传承和文化,不是安利,不说说它美更不是说它潮,不是叫你去买,去穿,去效仿。预防杠精我先杠为敬:
问:又不是60年代的大学生,穿这玩意儿干嘛?答:你是摇滚明星,是欧洲皇室还是高级乞丐?
问:丑,layback。  答:您说的都对。我审美差我喜欢我高兴。
问:最近都xx战了,要爱国。答:我爱啊,师夷长技以制夷。







发布于江苏阅读 539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叶大大

· 湖南

来应援一个。很好的普及贴。现在我们穿西装的一个趋势就是轻便化了,无垫肩或者少垫肩,无胸衬或者薄胸衬。ocbd再多说一句其实就是给当年的美国穷学生穿的,因为正儿八经的贵族用的不是领口而是领针。ocbd其实是做了轻量化处理的。总之我觉得轻量化是现在西装的一个大趋势。貌似是意大利人带起来的?反正英国人还是老一套。

亮了(10)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学院派红衣主教楼主

· 江苏

服了,难得想发个正经帖子可能因为图所吧hupu给审核了三天………………

亮了(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