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测评】Adidas Marquee Boost,年度最热实战鞋之一?

avatar
关注

第一次嘛,应该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本人181cm,67kg(身高对应的标准体重应该是要去到75左右?)锋卫摇摆人,偏组织进攻和防守最强点(模板——勇士时期的伊戈达拉,为什么要拿一哥上台,因为也有装死的陋习- -!)进攻手段不多,速度型,面框,或急停或突破,比较依靠第一步,除非极致错位,否则几乎不背打。
脚算正常偏瘦脚,应该是略有一些扁平(貌似中国人扁平足的比例相对较高,不知道jr们有没有这个情况),脚长约27.5cm。在穿的Nike实战鞋全是43,以前的KB9 elite low穿的是44(这鞋应该是公认偏小的没意见吧?)在此之前,Adidas的篮球鞋经历为0,一定要找个Adidas鞋参考的话, 最近的Yeezy 350 V2 芝麻配色穿44很合适。

回归测评正题,
Adidas Marquee Boost鞋款我买的是John Wall(在奇才队提前放假钓鱼之墙哥)PE,主调西瓜红,带点藏蓝,鞋底小色块小点点分布,整体应该可以说是同款最骚配色了然了,外观、配色看个人喜好,就不予评分了。(我自己要是觉得不好看应该也就不会买了是吧- -!)尺码方面,我选择了42 2/3(也就是我比平常43买小了半码),长度有余差不多1指,实战鞋来讲这个余量我觉得比较合适。宽度的话,前掌倒是不觉得窄,甚至在第一次实战期间有出现一次鞋内稍有滑动,但是我图片圈出来的位置会感觉到勒,介乎有点勒和很勒之间的那种水平,这个需要点时间去适应(我估计有部分jr不愿意去磨合去适应,直接买正常码甚至大半码继而弃之),穿个两三次之后再开全马力去实战应该会好很多。原因可能是外侧防侧翻条最高的这个位置和鞋舌的共同作用下,即时毫无摩擦动作,也疑似让脚背接近充血状态- -!当然了,我前面提到的,这是我脚不宽的个人做法而已。建议脚背高脚宽的尽量先试穿,这鞋长度偏长,真的真的真的要买对尺码,否则很影响实战性能!

截止本文字面世,一共实战了10来次,前掌弯曲处的褶皱也不是十分碍眼,应该在很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鞋面材质大概也能看出来,鞋头和鞋身外侧三条扛(内侧也是)的位置是织物,类似kobe9 elite的那种flyknit,但似乎并不能让你感觉到走路带风,鞋头内部脚趾的位置有一圈涂层,范围其实挺小的,应该还是能保护一下下。鞋身其余部分的材质就更加不透气了,好在我本来汗就不算多,另一个是,篮球也是剧烈运动嘛,感觉不出点东西,真的说不太过去。。


实战场地有半场塑胶地3次,全场木板地4次、塑胶地(室内室内都有)4次、油漆地2次,并没有经过水泥地的洗礼。鞋底纹路肉眼未见明显磨损,配色原因,能够看到鞋底边缘色块稍微有掉色,耐磨程度我觉得在实战鞋中达到中上的水平了。实战场地绝对会存在有灰尘,期间并未有过打滑情况出现,抓地力应该完全够用的,但是有一次,仅有一次是因为南方潮湿下雨的天气,室内塑胶场也有点湿湿的感觉,我觉得抓地力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的,踩着觉得不太稳,打滑还不至于,但起码跑动是不敢起全速了(其实我想稍作质疑,应该也没有很多的鞋子能够在潮湿或是有水滴的场地下依然保持非常高的抓地水准吧?)。另外,人字纹的缝隙自然会卡小砂石,我总想去抠但又懒。。


关于重量,在近2年的篮球鞋来讲,marquee boost应该算是偏重的,尺码42 2/3约450g单只(一般中高帮的380~420g左右?低帮的极致轻的不谈)。没办法,boost本身就不是轻型的中底材质,对于业余选手来讲,这每只多了30g左右的重量可能对我们的实战影响也不会很大。。
另有不少反映不跟脚的情况,原因个人认为有三点,一个是尺码没有真正买对(Adidas的尺码真的是很飘,无论鞋子或是服装,有条件试穿的当然最好),一个是鞋带没有穿到最上面的鞋带孔,还有一个,应该是整个鞋子的设计上,整个鞋底是相对平整的,前掌到鞋头部分没有Nike篮球鞋普遍上翘得那么多,因为我们跑动多是脚尖和前脚掌这一块先着地的,鞋底太平整了的话跑动起来没有对应的弧度弯曲而更多的是需要人为发力去让鞋子弯曲,从而产生不跟脚的感觉,对跑动啊突破的是会有一点负影响的。那为什么鞋底会那么平整呢?我觉得是因为中底下有一个几乎贯穿全掌的抗扭转tpu,在一些半透明底鞋底配色是能够看到的(这个tpu应该全配色都有的吧?不要骗我)。这是Adidas的一大特色了,在crazy explosive,crazy light boost,哈登等系列里都有用到类似的几乎覆盖了全掌的抗扭转tpu。这也引申出了一点,鞋子的抗扭转性能是真的强,加上前掌外侧角度和防侧翻条,以及后掌boost的一圈突出外包和后跟有但不很硬的tpu,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了。但是,但是,这几乎全鞋包边的做法,和鞋底前掌太平整,加之重量偏重等因素,导致了突破不能达到极致的舒爽的问题,大概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我这种进攻比较依赖第一步的辣鸡选手来讲,情况大概可以简单理解为鞋子稍笨重而有影响到启动突破速度,跟什么气垫太软导致突破卸力影响启动突破速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忘了一点,缓震性,初次上脚就能感受到后掌boost的软,弹倒不至于。而前掌的感觉就不太明显,实战期间也没感觉到震脚,也不会觉到有卸力,应该说前掌的调教还挺适合我的。


种种迹象表明,Adidas Marquee Boost可能不太适合小个子轻型灵活后卫。但是,作为业余选手,进攻靠速度吃饭的我,会觉得牺牲一点点的速度来加强很大的安全稳定性的做法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总体来讲,我还是ok满意的,对应目前的价位,性价比算不错了。


评分:

透气性C(不太透气,虽然对我来讲这个指标不太重要)
抓地力B+(一般情况是完全够用的,遇到潮湿或是水滴的场地,抓地性能会受到不少影响,就不上A了)
耐磨性A(水泥地的话当我没说)
包裹性B(需要挑好尺码和磨合,鞋带孔要全上)
稳定性A+(没什么说的,稳如老狗)
启动性B(鞋底前掌平整,包边,重量等因素稍微有影响启动突破速度,不至于嫌弃)
缓震性A(不同体重可能感受不一样,不具备通用性,或许之后看有没有别的什么评分选项取代它?)

性价比A-(貌似有些配色已经在600以内能买到了?很香。极限操作的jrs可以忽略)



第一次在此码测评,写得不好,请指教!
发布于广东阅读 22217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83

· 广东

这鞋子穿去打过球 真实感受就是实战利器

亮了(47)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