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回忆系列:宫崎骏与他的仲夏夜之梦——电影《龙猫》制作故事 第三章 开门见“森”

avatar
关注

第三章 开门见“森”

龙猫的故事发生在昭和30年代初期(大约1955年之后),但不同于许多动画制作时对故事背景的精心构思,宫崎骏并没有对时间线有周密的设定,只是大略的体现出二战后当时日本乡村那种电视机尚未问世,电话机也并非家家户户都有,常用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人们互相帮衬,在田间辛勤工作的感觉。宫崎骏曾说“《龙猫》是我们制作团队忠于自己感觉去制作,却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的一部电影。不过我在此声明:它并不是为怀念那个时代而诞生的作品”。“它虽然是发生在30年前,但也投射了现在的生活。”因此把《龙猫》当成怀旧题材电影并非正确的理解哦(笑)。

根据由宫崎骏本人完成的故事板中划分的制作阶段,本片的制作分成了 “搬新家”、“妹妹初会龙猫”、“雨夜邂逅龙猫”以及“寻找妹妹”四个部分。本章讲述搬新家。


---------------------------------------------------------------------

故事一开始,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和突突的马达声,五月的初夏,美丽的蓝天下,一辆满载着搬家行李的三轮摩托车,悠闲地通过田间的道路。

(背景+赛璐璐画)

镜头越过三轮摩托车向上移动,远处隐隐约约出现了新家的红色尖屋顶,屋子后面的参天大树所在地名为塚森,后来我们知道那就是龙猫的住所。


(宫崎骏绘分镜脚本)

三轮摩托车上载着草壁家的父亲和两个女儿,我们的主角们登场了

(宫崎骏绘父亲草壁达夫人设定稿)

父亲在初始企划案里原本是一位以写作为毕生志向,由于第一本作品非常成功而决定转行为职业作家,目前正在酝酿第二本长篇小说的作家。后来宫崎骏也为这个角色考虑过考古学家、工人、农夫等多个职业,外貌上也有圆脸,方脸,丑脸等多达六种形象设定,最终选定的是瘦脸的编号B方案——一位教授考古学、在业余时间里做汉语翻译的32岁大学老师。他是一位和善耐心,对孩子充满包容的好父亲,在妻子因病住院后,他用自己的坚强臂膀将这个家撑了起来,但天生欠缺生活自理能力的他有时候还是显得有些孩子气和天然呆,富有年轻心态的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们

上一章笔者说过宫崎骏在企划案里将故事主角小女孩五月拆成了小月和小梅二人。

(宫崎骏绘最初企划单个女儿形象设定草图)


(宫崎骏绘小梅人设定稿)

小梅的全名是草壁梅,是个4岁大的小女孩。她被设定为长得更像爸爸(好像也不是很像??),平时不爱说话有点怕生,但和人熟了就特别要好,遇到挫折不会气馁畏缩,行事果断,善于观察事物,是个专注耐心又执着的一根筋小姑娘。平日里喜欢跟在姐姐屁股后面。但一旦发现有趣的事情便立刻一头栽进去,完全不怕迷路也不知道时间,经常让姊姊为她焦急。


(宫崎骏绘小月人设定稿)

小月的全名是草壁皋月,是10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她被设定为长得像妈妈,性格开朗,活力充沛,心直口快,是个做事认真的行动派。在妈妈生病的日子里她成为了操持家中事务的顶梁柱,扮演了洗衣做饭的家庭主妇角色。虽然她个性十分坚定,但也有脆弱的一面,不全是表面上那样乐天无忧,只不过现在的她选择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灵敏的感受性来面对人生小月不爱假装淑女,最喜欢尽情欢笑和跑跳。即使和男生吵架也绝对不让步退缩,是个散发着活泼魅力的少女。

另外宫崎骏还赋予了姐姐小月一个擅长体操的隐藏属性。


(影片截图)

到了新家从三轮摩托车上翻跟头下车

在屋子前兴奋时连续的前手翻

在进屋发现橡树种子时翘着脚尖用膝盖支撑身体走路

向婆婆讲述灰尘精灵样子时轻松长时间单脚平衡站立

最后一幕寻找妹妹时为抄近路飞跃过数米宽的沟渠

在片尾字幕图里吊在树枝上玩耍

这些场景看似不起眼,但其实都非寻常孩子能做到,体现了小月非凡的体操天赋。(笑)

 (宫崎骏绘分镜脚本)

摩托车停在了小河边,三人下车越过小桥流水,穿过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信步走上石阶,见到了自己的新家——一幢坐落在鲜花绿叶从中,美丽的“日西合璧”乡间别墅。


(男鹿和雄绘小石桥美术背景图)

(男鹿和雄绘房屋美术背景图)

白色墙面红色尖顶的部分是欧式洋房样式,楼下是有格子玻璃落地移门的大书房,二楼则是有着白色百叶窗的阁楼。房屋其他部分则是有木移门和榻榻米结构的标准日式房屋,这是在当时很常见的土洋结合建筑风格。



(男鹿和雄绘房屋背景图)

在宫崎骏设想的背景设定里,这栋房屋原本是一位有钱人让自己患了肺结核的妻子疗养身体所盖的乡间别墅。遗憾的是屋子刚盖到一半病人就去世了,所以房主就停工了,被荒废的房屋内满是灰尘,庭院里也杂草丛生。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栋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它西南侧名为塚森的巨大樟树也融为了一体。

 


(男鹿和雄绘房屋内部平面图)

房屋的北侧是厨房和日式泡澡间,中部是隔间与茶室,西侧是洗手间和内庭院,朝南的西式书房采光极好,适合读书和办公。

 

怎样才能将屋子里的陈设完美还原出50年代日本乡间的风土呢?这让宫崎骏和他的制作组伤透了脑筋,最后是男鹿和雄回忆起自己在群马县的亲戚家里有类似的内部布置,让亲戚拍了自家照片寄来,随后制作组以此作为参考才将屋内布置的美术板绘制出来,成片后大家都很满意。

 



(实景参考照片与影片中过道与走廊的对比图)

有意思的是宫崎骏在构思片中房屋和四周环境的时候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视角,一心一意要描绘出自己心目中想要住的地方。结果在本片制作过程中的样片试映时,制作组的众人也都被这里的优美环境给迷住了,大家众口一词:“我也好想住在这种地方啊!”,不知道观众们是否也有同感?

 

 

见到了自己的新家,小月和小梅十分兴奋,雀跃高喊着“哇!好破哦!”,两人一边摇动着书房外面底部已经腐坏的木柱一边咯咯笑,还在空地上开心跳跃翻筋斗。到了屋内,她们惊奇地发现榻榻米上堆成一个圈上面还插着树叶的橡树种子(分镜脚本图,正片未采用),这究竟是谁做的呢?


(宫崎骏绘分镜脚本)

 

根据爸爸的指示,小月领着小梅从房屋东侧绕到了后门,打开门的一瞬间,满屋子黑黝黝的灰尘精灵哗的一声四散而逃,小月他们惊呆了。回过神来,她们给自己壮胆的大喊“哇——!!!”,二人深吸一口气进了厨房。


(宫崎骏绘分镜脚本)

 

(影片动图)

接下来的剧情是宫崎骏特别喜欢的一段——父亲让女儿们寻找去往二楼楼梯通道。他在龙猫的访谈里说道:“两个小女孩极具活力在家里跑来跑去,打开一个房间的门,大喊“不是!”再把门砰的一下关上,跑到另一个房间前打开门,叫着“是厕所!”。在观看她们跑来跑去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兴奋,然后忍不住笑出来——因为,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就是这样的嘛,不过话说回来,假如真有小孩子在眼前跑来跑去,应该会觉得好烦才对(笑)。这次的作品,完全没有玩弄导演的把戏。因为我一边制作还一边担心,像这样不安排点手法真的妥当吗?所以,这是一篇完全没有刻意演出的作品。”




(宫崎骏绘分镜脚本)

 

(影片动图)

 

发现楼梯的姐妹二人来到二楼,妹妹小梅发现了一只落单的灰尘精灵,胆大的她将其拍在手心里,回到楼下给众人打开一看,手心黑黑的,脚底也脏兮兮的,灰尘精灵却不翼而飞了。

 



(影片截图)

这时候在屋里正与爸爸叙话的老婆婆向姐妹俩开解道:“哦~这是留在无人的老旧房屋里,由灰尘和黑土形成的小黑虫啦,不用害怕,你们住进来以后呀,它们很快就会搬走的。”电影放到这里,很多观众肯定要问:灰尘精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然而宫崎骏却没有给出正面答案,他只是说“这东西就叫做灰尘精灵,他们会突然不见,这样就够了。”

 



(千与千寻影片截图)

宫崎骏对这样的小精灵情有独钟,到了后来的作品《千与千寻的神隐》里,它们的形象又作为锅炉爷爷手下搬运煤块的小煤球登场了,而且还用的是龙猫初始设定里有手脚的模样,他们爱吃星星糖,努力工作搬运煤块,帮助千寻收好鞋子,这群黑黝黝的大眼睛小精灵实在讨人喜爱。




(宫崎骏绘老婆婆人设定稿)

此处登场的老婆婆在片中并没有提到她的姓名,仅仅是被小月她们称作“婆婆”。她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对小月和小梅都非常疼爱。然而在企划书阶段老婆婆并非如此,宫崎骏将其设定成个性好强,令人害怕的老太婆。因为曾在城里的大户人家工作过,小月一家的房东将管理房子的责任交给她。她说起话来毫不留情,坦率尖锐,甚至让人有点讨厌。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她是因为长期病痛缠身才会总是摆着一张臭脸,骨子里其实是很亲切的。但这样的人物性格表现的转折最后被宫崎骏取消了,她从登场开始就成了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原因容我卖个关子,连同他孙子的设定在后面的部分再说吧。

 


(夕阳西下的房屋,美术设定)

很快太阳落山了,到了晚上,小月独自一人在屋外捡拾着烧火用的木柴,突然身旁一阵猛烈的狂风吹来,将她手里的树枝、草还有地上的枯枝卷向了天空。


(赛璐璐画)

小月吃惊极了,怎么会有突然有这样强劲的飓风呢?注意看下面动图,狂风把地面的草吹成箭头状,说明是有什么东西贴地快速掠过才带动的空气流动,这其实是一般人肉眼看不见的猫巴士呼啸而过了。


(影片动图)

这是和影片高潮部分中在龙猫召唤下,猫巴士“出现并飞速穿过铁路与田间,而铁路上的火车和干农活的众人都看不见猫巴士”这一场景设定所呼应的一个伏笔。


(影片动图)

这段狂风吹飞木柴的剧情是宫崎骏从自己孩子的话中得到的灵感。在十多年前他二儿子宫崎敬介读幼儿园时的某日刮大风,一家人去超市购物。回来后,宫崎太太对丈夫说:“这孩子说不定是个天才。”因为孩子说“今天的空气泡泡打到我了!”宫崎骏在绘制脚本时回味了自己孩子的纯真话语,画出了“让空气泡泡去撞木柴”的分镜脚本。对于久远的记忆还能停留脑中如此之久,宫崎骏自己也说他感到不可思议。


(影片截图)

一家人正在一起开心的洗澡时刮起了狂风,小梅和小月担心地抬头望天,风突然停了下来,外面传来猫头鹰的咕咕低鸣。心里七上八下的小月赶紧泼了一盆热水冲掉身上肥皂泡钻进澡盆里。原本这一段剧情宫崎骏的设想是更进一步的。要知道日本是一个四周都是海洋的岛国,夏季的台风天气是每个日本人都习以为常的事。宫崎骏说道:“孩子们听收音机预报说台风明天要来了,一整天神经紧绷,既感到兴奋新奇,又有些担惊受怕。台风真的来了,把家里的门窗吹得咯吱作响,整个屋子都摇摇晃晃。孩子夜里突然醒来,看到爸爸起床用铁锤将木条钉在窗框上,于是孩子便很害怕地走到爸爸身边,虽然爸爸说不要害怕,但孩子心里却想着,这个家说不定要被台风给吹跑……往外偷瞄一眼,看见树木被狂风吹倒在地,叶子漫天飞舞。就连结满果实的树枝也往这里飞了过来……其实,当初是想把这样的台风画面放进去。”可惜最后限于整体剧情篇幅和制作成本考虑将这一段给简化了。

 

随着一家人的哈哈大笑,灰尘精灵果然如婆婆所说连夜搬家了。随着悠扬的配乐和徐徐微风,黑压压一片的小精灵们浩浩荡荡飘向了龙猫所在的塚森,这一刻,幻想画面和现实完全融合在一起。



(龙猫艺术集扉页/影片截图)

 

《龙猫》是一部同时有幻想和现实部分的电影。就好像同时在讲述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样,关于龙猫出现的画面和现实的自然描写之间应该怎么做才能够结合在一起,这部分宫崎骏想了很久。虽然心中难免有些许忐忑,但是宫崎骏与他的龙猫制作组一致认为,如果不在开头将小孩子的个性、新家的环境和内部情形,以及环绕在四周的森林和大自然的风貌仔细交代清楚的话,观众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脱离实际的,接下来无论出现什么东西,都难以触动观众的内心,这违背了宫崎骏的制作意图。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尽可能将现实生活的部分详实地描写出来——这样后面部分的剧情才可以能贴近生活,真实可信。

基于这样的设想,《龙猫》制作组花了数月的时间,用远超原始企划设想的上万张画稿,生动描绘出了小月一家搬进位于神秘塚森旁新家的第一天,从白天搬家入住到夜里洗澡入睡的全过程。虽然看似琐碎,但却非常真实温馨,富有生活气息的剧情成功地为后续姐妹二人与龙猫邂逅的奇幻之旅构建出了一座架在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真实与幻想模糊了界限,龙猫的出现也仿佛是我们遇见了新朋友一般,毫无生硬突兀的感觉。




(影片截图)

 

随着小月一家甜蜜进入梦乡,很快,我们期待已久的龙猫就要登场了。

(本章完)

 

1:赛璐璐动画是指在专用纸张上手工画出主要造型线稿再复印到透明塑料片上,然后通过在透明塑料片上勾勒涂色绘制出每一帧,最后将其附在美术背景上拍摄而成的动画,是曾经的动画制作主要手段。




 喜欢请回复推荐,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PS:关于龙猫的后续文章发表在漫番了,有兴趣的筒子可以去先睹为快,当然我也会陆续在虎扑发,感谢诸位jrs支持


发布于上海阅读 35185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都说我是伪球迷

· 吉林

非常美的享受的感觉,看这种影片真的有一种奢侈的感觉,尤其是和孩子一起看,回味无穷!我女儿小时候最少看过二百遍的电影!一点不夸张,有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整天反复放,她就在一边玩,偶尔抬起头看几眼,但是你给停了或者换一个是不行的。但我唯一有想知道的是,吉卜力是否真的发布过这个故事灵感的来历?是否真的有发生过那么可怕的事?还是有人乱写?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大柴爱怀旧楼主

都说我是伪球迷非常美的享受的感觉,看这种影片真的有一种奢侈的感觉,尤其是和孩子一起看,回味无穷!我女儿小时候最少看过二百遍的电影!一点不夸张,有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整天反复放,她就在一边玩,偶尔抬起头看几眼,但是你给停了或者换一个是不行的。但我唯一有想知道的是,吉卜力是否真的发布过这个故事灵感的来历?是否真的有发生过那么可怕的事?还是有人乱写?收起

最后一期说过,都是假的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