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你吃的是正宗咖喱吗?在印度,其实根本就没有“咖喱”这个菜。

avatar
关注

       咖喱起源于印度,却在2017年以100亿盘/年的消费量荣登日本国民美食排行榜首位,把第二名拉面(60亿碗)甩得远远的。说起日本料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寿司、鱼生和荞麦面,这些的确是日本的传统料理,但却不是最流行的,像是咖喱饭的流行程度就要超过握寿司和鳗鱼饭。据调查,日本人平均每个月至少要吃4次咖喱饭,这还只是下馆子的次数,在家里吃的不算。的确,咖喱真的算是日本人的国民料理。日本街道上的咖喱餐馆非常多,尤其是快餐馆,几乎都会提供跟咖喱有关的菜。在日剧和动漫里,咖喱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一说起咖喱,很多人总是将它和印度料理联系起来。事实上,在印度并没有一道叫咖喱的菜,日本的国民料理咖喱饭也不是从印度传来的,中国人常吃的、熟悉的咖喱也都是日本咖喱,跟印度并没有什么关系。日本人有多喜欢吃咖喱?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两次去餐厅吃咖喱,还不包括平时在家食用速食咖喱。虽然人口在减少,日本咖喱的市场规模却在增长(2016年约为2600亿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咖喱

现在一提咖喱,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咖喱粉、咖喱块,仿佛咖喱只是一味调料,就跟胡椒粉、肉桂粉一样,来源于某一种香料,事实并非如此。咖喱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17世纪英国人对印度饮食的一种概述,用来指代印度各地加有混合香料的浓稠酱汁或汤汁的菜肴,由印度南部泰米尔语“kari”发展而来,有“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混合肉、蔬菜、豆子等食材,做成浓汤般稠密的酱汁,搭配米饭食用,便成了英国人眼中的咖喱(其实就是一种浇汁)。

印度当地人可不这么称呼,虽然有酱汁,每道菜各有自己的名称,口味依使用的香料不同,他们不会在菜单上标注“咖喱”字样,反倒更愿意使用“马拉”(Masala),这是一种事先准备的香料混合物,用来搭配鸡鱼羊和各色蔬菜烹煮,在烹饪的最后阶段加入菜肴中。不单在印度本土,每道“咖喱”的滋味和组成有所不同,英式、日式、泰式等各国咖喱的风味,也各有千秋。

印度咖喱的国际化,得益于日不落帝国的殖民辐射。印度用香料进行烹饪的历史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已持续了数千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的先民洞穴发现,已有舂香料用的研钵和杵棒,以及姜、姜黄、孜然、小茴香等数种香料。根据科学家们对4000多年前古印度哈拉帕遗址出土的锅具碎片(有烹调香料痕迹)分析显示,那时的人们恐怕就已经吃上了“咖喱”。药食同源,对古印度人来说,香料不仅可食,且可医,胡椒便是治疗多痰和肠胃气胀的良方。公元1500年之前,胡椒是印度饮食保留菜单中最辣的调味品,咖喱的辣味多仰仗于它。葡萄牙人抵达印度后,带来了辣椒,顺走了胡椒,辣椒就像“穷人的救星”般在印度南部野蛮生长,成为咖喱重要的一味调料。

对于印度人“大量浇在煮熟的米饭上的用牛油、印度干果的果肉各种各样的香料,特别是小豆蔻和姜还有香草、水果以及其他上千种调味品做成的”肉汤,葡萄牙人参照泰米尔语以“caril”称之,后来者英国人干脆以“curry”命名。

德华·特里是第一个描述印度咖喱的英国人,他是托马斯·罗伊爵士的牧师。1615年,罗伊奉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之命拜访印度莫卧尔王朝皇帝沙贾汗,恳求沙贾汗同意给予东印度公司一份皇家敕令,调整他们在印度的贸易权利。一次宴会上,特里发现,在烹制米饭方面,印度厨师远比英国厨师高明,因为他们把米煮得饱满柔软,但在煮的过程中又不会碎烂。“他们在里面加入一点绿姜和胡椒,以及牛油,这是他们加调味的普遍做法,于是它变得非常好吃。”印度人将肉切成片或小块,然后与牛油、洋葱、香草、姜和其他香料进行焖炖的方式令他印象深刻,“这些成分比例适当,使食物让每个味蕾都极端愉悦”,尽管宴会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我们盘腿而坐所能忍受的时间”,美妙的印度咖喱成功征服了他们的胃,“所有人都认为,我们宴会胜过了罗马美食家阿皮基乌斯,以及他的所有睿智的暴食者用地上、空中和海里的所有物资所能做出的东西。”这可能是对印度咖喱最好的赞美。

咖喱粉:英式改良的产物

哥伦布物种大交换为咖喱提供了各式香料:姜黄、生姜、肉豆蔻、桂皮、丁香、小豆蔻、芫荽、辣椒、洋葱、大蒜等等。印度人制作咖喱前,会在当天早晨把新鲜素材研磨好,做成烹调用的糊和酸辣酱。在传统的印度厨房里,咖喱粉不存在。没有什么比新鲜香料更能确保食物浓郁的香味。基于每种香料释放味道的时间不同(比如姜黄释放迅速而芫荽释放缓慢),印度厨师在将香料碾碎前,会根据时间需要对其烘烤,然后再相互混合。

英国人起初将印度咖喱带回家的时候,严格遵循了上述原则。汉娜·格拉斯1747年在其出版的英文食谱中,第一次介绍咖喱的做法时提醒道,将芫荽籽捣成粉之前,用一把干净的铲子将它们在火上炒成褐色,这很符合印度本土的做法。但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制作流程复杂,有的新鲜香料不易得,何不简化一点,干脆将多种混合香料磨成粉,直接使用?

为了迎合领主的口味,印度出现了咖喱粉,对琳琅满目的各式菜肴进行简化。1784年,皮卡迪利大街上的一家香料店打出广告,专门出售从东印度带回来的咖喱粉。广告声称,咖喱粉不但能帮助您做出华丽的菜肴,还对身体有益,促进人体消化和血液循环,保证您充满活力。不久,咖喱粉在英国流行开来。1820-1840年间,英国咖喱粉主要成分姜黄的进口量从8678磅增加到26468磅,增加了3倍。19世纪50年代,咖喱在英国人的饮食中占得一席之地。尽管“它以前是一道几乎专属于那些在印度长期定居过的家庭餐桌上的菜肴,可现在已完全引进成功,以至于餐桌上如果没有一道咖喱的话,宴会就被认为是不成功的”。

于是,制作英式咖喱只需三步:将洋葱和肉放在黄油中煎;加入咖喱粉;混合汤汁或牛奶慢慢熬煮。没法弄到印度的罗望子,便用同样酸味的柠檬替代,在最后阶段加入。芒果被苹果或无核小葡萄取代,以增加甜味。过去英国厨师常用面粉给炖肉增稠的技巧也被应用在咖喱中,黄色、褐色和辣椒味的红色咖喱粉成为英国杂货店常年必备调料品。当吃惯了英式咖喱的玛蒂·罗宾逊跟随丈夫军官来到孟买时,碰都不愿意碰当地咖喱,“它让我想想都恶心”。她只好祈求,“给我一种英国咖喱”,可怜玛蒂·罗宾逊来到孟买时正值印度爆发大起义,英国咖喱被打入冷宫,几十年后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下才重返宴席舞台。24岁的印度小伙阿卜杜勒·卡里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887年,卡里姆作为女王侍从来到英国,极为受宠,成为68岁女王最亲密的朋友。在卡里姆影响下,英式咖喱鸡作为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宾客的招牌菜,受到热捧。这道菜的主要调料是女王最喜欢的姜黄、黑胡椒,做法是将它们和其他香料磨成粉,抹在鸡肉表皮上形成一层金黄色的外衣,然后用铁串串起来,放在特定的装置里旋转烧烤。米饭盛放在盘子四周,淋上由芒果、洋葱、其他香料调制而成的酱汁,中间铺上烤制完成的鸡,一道英式咖喱鸡就此完成。

受祖母影响,乔治五世对咖喱鸡情有独钟。1935年,为了庆祝乔治五世登基25周年(即所谓“银禧年”),英国皇家厨房用煮熟、切碎的鸡胸肉和奶油、蛋黄酱、咖喱粉等制作了“禧年鸡”,和大米蔬菜色拉一起食用。18年后,当乔治五世的孙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英国皇家厨房在“禧年鸡”基础上又发明了“加冕鸡”。大众印象里,炸鱼和薯条是英国国菜代名词,但在很多英国人心目中,咖喱烤鸡(Chicken Tikka Masala)才是他们的国菜,从英国几乎每座乡镇都有“咖喱屋”来看,咖喱在英国的地位不可撼动。

从肮脏到“时髦”的代名词

     咖喱之于一国饮食之重要性,日本人与英国人感同身受。你可能会纳闷,素来饮食清淡的日本人怎么会爱上辛辣浓郁的印度咖喱?要知道,三宅秀清1863年作为横滨锁港谈判使节团随行人员赴法时,对船上印度人吃的咖喱可是嗤之以鼻:“在饭上撒上辣椒粉,再盖上像稠状的地瓜的东西,然后用手搅拌再用手抓着吃,是非常肮脏的人吃的东西。”

    无独有偶,后来成为东京帝国大学校长的山川健次郎(1871年入选为公费留学生)回忆他在赴美途中的咖喱初体验时,恨不得用“痛苦”二字形容。当时船上唯一有米饭的餐食是咖喱饭,山川健次郎不习惯咖喱的辛香气味,只好将咖喱撇在一边,干巴巴地吃底下的米饭。

    差不多140年前,咖喱传入了日本,不过咖喱可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日本的,而是以西洋料理的形式,从英国传入的日本。当时的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时期(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当英国商船带着大量西洋食物:面包、冰淇淋、猪肉饼、碎牛肉、改良的英式咖喱出现在横滨、神户等对外开埠的港口城市,咖喱不再被视为“带有奇怪臭味的酱汁”,而是从西洋传来的,“文明开化”“时髦”的代名词,日本人渐渐习惯这种香料味,并依据自己的口味,经几十年的时间,将其打磨成日式咖喱。从夏目漱石的留英日记和明治时期的报纸当中都能看出,日本人都没有把咖喱当作是印度料理,而是文明开化的西洋料理。

明治五年(1872)出版的《西洋料理指南》是这样介绍的:“咖喱的烹制,乃是将切成细末的大葱、生姜、大蒜用黄油炒过之后,加水,再放入鸡肉、虾、鲷鱼、牡蛎、赤蛙同煮,之后再放入咖喱粉一起煮,最后放盐和面粉勾芡即成。”看起来与英式咖喱没什么区别,只是食材上出现了日本易得的海产品。同年出版的《西洋料理通》中,增加了“牛肉、苹果、柚子”等食材,具体吃法与英国无异,即先将煮好的米饭盛在盘子的四周,中间放上咖喱牛肉或鸡肉。当时在日本开埠港口横滨,少数餐厅卖的就是英式咖喱,再配上日本人不怎么爱吃的家畜肉。

东京“风月堂”(以西点为主打)1886年首次推出“咖喱饭”,每份售价8钱,相对1钱就可吃到一餐荞麦面条,已属昂贵消费。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风月堂”所卖食品都是平生未见,满足好奇心,过过嘴瘾也是极好的。实在没钱消费,“风月堂”主人贴心地将“咖喱饭”烹调法刊登在1893年出版的《妇女杂志》上:

将三四根大葱切细,放入一茶碗量的黄油一起在锅内炒,用大火将大葱炒软后,放入大半杯的面粉,不断搅拌直至出现棕褐色为止,再放入半杯的咖喱粉(后来人们研究出来说是大概相当于130毫升)——西洋食品店有售——,再一点点加入用鲣鱼干熬成的鲜汤,不断搅动,加入适当的酱油,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最后放入煮熟的大虾或鸡肉,盖在煮好的米饭上即可。

细究下来,“风月堂”通过添加酱油、日本人喜爱的海鲜汤,让咖喱汁的味道更柔和并带有甜味,只是为什么少了大家熟知的日式咖喱饭三大标配——土豆、胡萝卜、洋葱?原来,它们作为江户时代就被引进的外来品,大规模种植却是在北海道开拓后,以北海道大学前身札幌农学校为例,1876年初建时即担负着引进、移植西洋野菜的重任,因为北海道气候特别适合洋葱、土豆和西洋红萝卜的种植,札幌农学校学生1881年左右就吃上了咖喱饭。随着土豆、胡萝卜、洋葱产量的不断增加,三大标配成为日式咖喱区别印度、英国咖喱的关键。





 

  ▲日剧《天皇的料理人》中,主角秋山笃藏正是17岁时机缘巧合来到军队后厨,尝到了咖喱饭和炸牛排的滋味,深受感动后决心学厨

  ▍日本海军极大的推动了咖喱饭的普及

自成一派的日式咖喱

 在明治维新时期,整个日本都沉浸在像欧美学习的氛围中,日本人学西方可不是只学习表面的皮毛和单纯的技术,就连外国人吃什么日本人也是要学的。随着西餐在日本的传播,咖喱的做法也渐渐为日本人所熟知,不过在明治早期,咖喱还是上层人士的专享,日本咖喱能够得到普及,主要还是靠日本海军。

   得益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为己所用的才能,改良后的咖喱在军队和大众饮食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于明治晚期、大正时代(1912-1926年)传播开来。受英国海军吃咖喱——以咖喱代替不易保存的牛奶制作炖菜,搭配面包日常食用——的启发,初创的日本海军有样学样,在咖喱里加上含有维生素B的小麦粉弄成糊状,配上米饭,便成了海军的固定食谱。一来不用担心糊状的咖喱在摇动的船上溅出食具,二来解决了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病的困扰,且适合大量烹制

   1890年开始,咖喱饭正式登上海军的菜单,一个星期吃一次咖喱饭变成了传统,无需提醒,只要到了吃咖喱饭的日子,长时间在海上执勤的士兵们就会知道,星期五到来了(现在的海上自卫队队员仍坚持周五集体吃咖喱)。咖喱成为日本海军的象征,各舰队甚至还举办起咖喱比赛大会,相互切磋厨艺。1908年,海军所颁布了提供咖喱饭食谱的《海军割烹术参考书》,两年后,咖喱饭的食谱被收录在陆军出的《军队料理法》中。

    军队不遗余力地推广咖喱,是因为它能够提供给士兵更多的营养,用以增强体格。日本学教授卡塔日娜·茨威塔卡(Katarzyna Cwiertka)在《现代日本料理:食物、权力和民族意识》中提到,由于军方采用了西方与中式饮食,原本1910年每个士兵每日250—2700卡路里的摄取量到了1929年已经提升到了4000卡路里。“除此之外,炒、炸、炖煮与肉和马铃薯这些外国的料理方式与食材,更是提供了廉价的养分来源。更重要的是,把咖喱粉加入这些料理中能够提升较差品质食材的味道,甚至掩盖掉坏掉的鱼和肉的味道,不但提供营养,也节省成本。”

      刚刚建立的日本海军就是以英国海军为学习对象,无论制度、技术还是饮食,都在借鉴英国。英国海军在长期的航行中,用咖喱代替掉容易变质的牛奶,用来炖煮牛肉和蔬菜,发现食物不仅更易于保存,而且味道也很好,咖喱也就成为英国海军的传统食物之一。

  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基于吃肉增强体质、摄取均衡营养以及丰富食物口感等方面的需要,便继承了英国海军中流行的咖喱炖肉。不过英国海军中的咖喱炖肉是搭配面包食用的,但日本人不习惯面包,米饭才是主食。为了方便将咖喱浇在米饭上,日本海军进行了改良,在咖喱中加入小麦粉增加粘稠度,与牛肉蔬菜混煮,形成糊状的菜肴,这也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日式咖喱的雏形。

  

  ▲1910年所出版的《军队料理法》罗列了146道食谱,包括猪排饭和咖喱饭

  日本海军咖喱饭以牛肉为主要食材,蔬菜通常是土豆、胡萝卜和洋葱——这三种食材被日本人称作是咖喱的“三种神器”,在别的地方很少能见到咖喱与它们搭配,这是源于咖喱引进日本的同一时期,这三种作物也被引进日本种植,为了推广新作物,日本人便将咖喱与之搭配。

  日本海军咖喱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将牛肉单独煮熟,将熟肉和汤汁备用;其次,将切成小块的土豆、胡萝卜和洋葱一起置于油锅中翻炒,然后将熟肉和肉汤一起倒入锅中煮;再次,将咖喱粉、小麦粉和牛油放在平底锅内炒制成糊状;最后将咖喱汁加入锅内与肉、菜同煮,并加入酱油、白糖和盐调味,在各种味道充分混合,汤汁渐趋浓稠后就算大功告成,可以舀出浇在事先做好的米饭上食用。

  

  ▲横须贺市海军咖哩,对于当时大多数的日本士兵而言,从军之后的饮食多是他们人生的初体验

  对于当时的日本平民百姓来说,他们无法进出城市里的西餐厅,也不知道什么叫咖喱饭,唯一能接触并品尝咖喱饭的机会就是在军队里。当这些士兵回家探亲或者退役返乡后,也会在家里传授咖喱饭的做法,从而使更多平民得以接触这道佳肴。因此在日本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海军是咖喱的传播者。


  

  ▲咖喱饭作为日本人最家常的食物,经常出现在动漫作品中

  ▍国民料理的灵魂——速食咖喱

  咖喱饭能成为日本人的国民料理,除了海军咖喱的影响以外,还得益于城市化的进程以及食品工业技术的进步。

  咖喱饭在关西的扩张,与一家公司——阪急电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阪梅田阪急百货美食街

  1929年开业的阪急百货,是日本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车站与百货公司共构的建筑。阪急百货的创办人小林一三抓住了日本城市化的机会,随着大阪城区的大规模扩张以及阪急铁路的铺设,阪急百货也在大阪、神户等不少日本关西的城市开张。哪怕是现在,去日本的中国人还会发现,很多城市最繁荣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车站”。

  为了迎接百货店里购物和通勤的人潮,阪急百货不断地扩充百货店和美食街,其中美食街主要以西洋料理为主,而最受欢迎的就是咖喱饭了。

  除此之外,明治维新也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将咖喱做成咖喱粉和咖喱块,变成素食咖喱,使得咖喱得以进入一般民众的家庭。在20世纪初,“三大洋食”——猪排饭、可乐饼和咖喱饭逐渐成为城市一般民众的美食。

  1906年,东京的一贯堂就制造出日本的速食咖喱,就像方便面一样,用热水冲泡即食;而在1913年,东京日本桥的冈本商店,推出名为“伦敦特产即席咖喱”的速食咖喱——在日语中,即席有“快捷、省事”的意思——这也是日本最早的粉末状咖喱调味品。

        1915年,当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活动家鲍斯(Rash Behari Bose)因刺杀印度总督失败亡命日本时,对日本盛行的咖喱饭大失所望,“简直没有领悟到印度咖喱的真谛”。刚好收容他的相马爱藏夫妻(头山满的好友)在东京新宿开设“中村屋”的面包店,不仅主动为其提供藏匿之处,还收他为上门女婿。为了报答相马夫妇,还原印度咖喱的面貌,1927年6月12日,鲍斯在“中村屋”推出“印度贵族的纯正咖喱”,以产于印度的咖喱配料,配上上等的鸡肉和黄油制作而成。不同于日本人将咖喱盖在米饭上的吃法,鲍斯将做好的咖喱汁鸡另盛在一个高脚银质的盛器中,与米饭分食。因为一开始就主打“贵族”路线,80钱一盘的价格比10-12钱的普通咖喱饭贵了近8倍,尽管鲍斯以“恋爱与革命之味”的宣传语吸引受众,日本一般平民并不买账。印度咖喱热闹了一阵就让位于日式咖喱。如今,全球最大的咖喱连锁店是1978年成立于名古屋西郊的CoCo壱番屋,印度咖喱经英国人之手进行一番扩张后,日本人接下英国人的棒,开始了新一轮的日式咖喱全球之旅。

  

  ▲当时印刷品上的“即席咖喱”的广告

  但是,这些还都是比较初级的咖喱调味品,现在人们熟知的咖喱块,要到二战后才会出现。

  1945年11月,名古屋市的一家食品制造商推出了一款新型的咖喱粉——Oriental咖喱,此前的咖喱粉还需要和面粉混合炒制以确定浓稠度,Oriental咖喱省去的前面的工序,可以直接使用,咖喱变成了简单的家庭料理,收到了家庭主妇们的热烈欢迎。

  

  ▲Oriental咖喱

  而咖喱块的出现则要等到1950年代了,是由日本著名的食品制造商S&B公司推出的。咖喱块是由咖喱粉、面粉、油脂和香料混合而成的,经过高温去除水分后,油脂冷却定型形成固体块状。不过,最初的咖喱块,无论形状和大小都很像是肥皂,烹饪前必须用刀把咖喱削下来。

  

  ▲早期的日本咖喱块,图片来源:ameblo.jp

  1960年,糖果糕点生产商“江崎格力高”把制造“大板巧克力”的生产技术用于咖喱块,像巧克力一样掰下来直接扔锅里,方便家庭按人份来取用适量的咖喱。这种形式的咖喱制品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我们在超市能买到的就是这种。

  

  ▲速食咖喱块也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咖喱

  无论是速食的咖喱块还是咖喱粉,都是为了方便人们而存在的。在二战之后的二三十年里,伴随速食咖喱的升级,配合铺天盖地的广告,咖喱在学校的配餐和一般家庭中迅速普及,真正了成为了日本人的国民料理。

  ▍日本咖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现在的中国人,接触过的绝大多数都是日本咖喱,与东南亚地区的咖喱相比,日式咖喱没有那么明显的草药味,并且更香醇浓滑,在香料的辛辣味之外还有丝丝的甘甜。而这些都与日式咖喱的调味息息相关。

  日式咖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不用水来调和,而是采用出汁,出汁就是日式高汤。

  

  除了出汁以外,日式咖喱还会利用一些水果和乳制品来增加咖喱的风味和口感。一般常见的有:

  苹果泥,它会使咖喱增添水果的香甜,还能让咖喱显得清爽一些。第一家往咖喱里添加苹果泥和蜂蜜的就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好侍百梦多咖喱”,这种略带甜味的咖喱一开始遭到了卖家们的集体反对,后来在广告和试吃活动的推动下,却变成了热销产品。

  牛奶或酸奶,它们会让咖喱的口感变得更加柔和,也更加浓郁。

  蚝油,有些人在制作咖喱时会选择加入蚝油,来提升鲜味。

  这些调味上的细节,使得日本咖喱的口感没有那么“冲”,也形成了日式咖喱独特的风格。

  

  在配菜上,日式咖喱也与众不同。前文说过,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形成了咖喱饭的“三种神器”——土豆、胡萝卜、洋葱,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肉食的选择上,2012年日本的一份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肉类配料顺序为猪肉、牛肉、鸡肉、纯素菜和海鲜。以地域来说,猪肉在东日本较为普遍,而西日本则以牛肉较为普遍。

  

  ▲福神渍

  而在店面销售的日式咖喱往往还会多附加一些小菜,这是因为最初为了推广咖喱,会搭配一些熟悉的食物,以增强一般人对咖喱的熟悉感,久而久之反而成了一种传统。一般搭配的小菜是红生姜和福神渍。红生姜就是腌渍过的姜,红色一般都是染色而来;而福神渍是一种以酱油、糖腌渍的非发酵食品,腌渍对象有白萝卜、莲藕、黄瓜、茄子等蔬菜。

  ▍除了咖喱饭,日本人还会怎样吃咖喱?

  

  ▲炸猪排咖喱

  在20世纪初,炸猪排和咖喱都在“三大洋食”之中,他们俩的组合再配上白米饭,有一种碰撞感。

  

  ▲汤咖喱

  跟一般日式咖喱不同,咖喱汤一点也不粘稠,更强调香料的辛辣感,汤中的食材也都另外烹调,各有滋味。这款发源自札幌的咖喱已经成为了北海道美食的新代名词,其最标致性的搭配就是泡在咖喱汤中五颜六色的烤蔬菜和一整只大鸡腿。

  

  

  ▲无汁咖喱

  没有汤汁的咖喱,一般有肉馅型和咖喱炒饭两种。

  

  ▲咖喱面包

  以咖喱为馅料制作的面包。

  

  ▲咖喱火锅



发布于广东阅读 1286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