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资帽宏观规则
实行软工资帽,19-20工资帽为143万澳元,工资底为工资帽的90%,穷人线,正常合同球员有最低工资规定,超出部分交奢侈税
2奢侈税和补助
球队的奢侈税在赛季结束后,交由独立于联赛的信托公司负责计算,并于14天内无条件收缴和补助
效仿NBA实行阶梯奢侈税
超1-15%部分付0.25每澳元
16-30%付0.5每澳元
31-50%付1每澳元
50%以上付1.5每澳元
梯度比NBA友好很多,NBA为1.5倍起步,NBL1.5倍封顶
补助球队条件
a、明确条件,球队必须达到90%工资帽
b、模糊条件,例如球队必须证明在努力实行依靠经营自主承担工资帽的90%以上级别的开销,无需将来不断依赖补助生存
3计帽特权球员
特权球员必须为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球员,无论多高合同按标准低价计帽,特权球员和受限球员(外援,非亚外和下一代球星球员)总数不超过4名,即球队无法拥有4名特权球员的同时拥有外援
特权球员设计目的是让高水平球员在澳大利亚打球,即吸引不在NBA的澳洲球员全部回到联赛,不去欧洲、亚洲,包括克里克拿下新军凤凰的特权球员名额,未来给英格尔斯、米尔斯等的回归铺路
4亚外、下一代球星球员、发展球员
不计帽,不占外援名额,其中亚外目前限定中日韩菲台印度新加坡,未来可扩充,下一代明星球员不限国籍
球队在11人外至少2名至多4名发展球员,发展球员拿发展球员最低工资,不计帽
5计帽方法
这是重点规则,11个球员的基本市场价值由工资审查委员会认定,不必须等同于实际获得金额,不计其他方式的利益,即计帽工资是计帽基本工资,不等于收入
a、球队如果超付计帽基本工资,则计帽工资按球队支付金额计算,不止于委员会认定
(个人理解,按委员会规定无法完成90%工资帽球队可以将奖金部分计入基本工资计帽)
b、球队不能给高水平球员低计帽工资这种不合理合同(如底薪)来实现避税,不公平竞争
即奖金福利不管不计帽,计帽工资工资审查委员会给每个球员定标准,可以多给,但不可以少给
特权球员计帽,第一个17.1万澳元,之后第二三四依次递增5.6万澳元,换算为比例为工资帽的12%、16%、20%、24%
外援工资计帽,外援基本工资支付按美元结算,计帽工资1美元换算为0.92澳元,也就是不足0.64美元,鼓励球队招揽高水平外援,低价计帽
赛季中计帽执行,所有计帽工资平均分到28场比赛计帽,单场11人计帽,如果出现受伤,受伤球员球员按顶替球员计帽,使用发展球员顶替,则按常规合同单场底薪2万澳元计帽,也就是说实际的工资帽是常规赛结束时,28场实际每场报名11人为准,即伤病轮换可省奢侈税
6最低五人最高计帽工资规定
有点绕口,按操作实际为28场比赛,每场最低5名计帽工资球员的总和,限制该总额金额,简单的理解,球队11人必须有5人的水平是低的,不超过工资底的40%,19-20赛季为51.4万澳元,平衡实力差距,上面规则规定了不能就是说任何球队第8人都不会太强
7工资帽变动
每个赛季按照前一年平均工资总额变动,但每年增幅不超过7%
解释:限定7%的原因在于,如果不限制,某支球队巨资投入高水平外援,可以立刻拉高联赛工资帽,则下一年所有球队90%工资帽的门槛就提高了,而只有一家土豪球队需要交税,且交税金额会大幅缩减,也就是让穷队经营困难,富队惩罚变小,只有一支队交奢侈税对联赛不利,鼓励引进大牌刺激市场,同时理性考虑大牌对市场的激励没有那么巨大,工资帽必须平稳发展
工资帽政策实际执行情况和评价
a、平衡球队实力,大市场球队提高水平需要付出金钱代价
b、由于工资审查委员会认定市场价值的规则存在,按照澳洲球员当下水平梯度设计,弱小球队是很容易达到90%不超奢侈税的
c、奢侈税补助球队没有不能超工资帽的说明,也就是软工资帽的价值,逻辑上每个队可以同时超,根据超的金额不同上缴奢侈税差异大,这个补助的名称叫做工资平均化补助,不存在工资帽边缘的精打细算为了领补助
d、工资帽不是实际NBL的工资消费水准,而是类似于NBA奢侈税+超平均营收分红的劫富济贫政策,例如大班和老鹰是年年吃补助的球队,珀斯、悉尼和墨尔本是年年交可观奢侈税的球队,工资帽金额的设计基本注定强队必须交税,因为强弱之间的市场差距很大
官网有个假设性的模拟,全赛季有11场伤缺的情况下,按图中假定的工资模拟,实际球队伤病肯定要比11场严重的,也就是工资表160万澳元左右基本保证达到最低工资支出要求,按照上述外援、特权球员计帽规则,工资表总额为实际总工资的70%,只要使用特权球员和三外援,最低工资开销约为230万澳元,考虑奖金福利就200万美元起步
个人模拟一下悉尼国王规格大概一赛季要花多少钱,具体工资合理假设,交多少税,外援按传闻的60万美元计算
3个外援均薪60万美元,180万美元,150万美元基本工资,计帽为138万澳元
博古特60万美元工资,特权计帽17万澳元
纽利上赛季初段为第二特权球员,为第三外援腾出名额,估算40万美元总收入,计帽40万澳元
最低5人至多51万澳元规则,按实际收入40万美元计算
剩余阵容1名正常合同,4个DP极限了,总计30万美元开支,DP不计帽,计帽15万澳元
按照以上假设,工资开支为350万美元,计帽工资261万澳元,考虑小伤病240万澳元计帽,超线97万澳元,交税83万澳元,球队实际只罚了1个外援的钱,按照小市场的2-3个队能靠奢侈税补贴经营的新闻,NBL的工资似乎还会更高些,尤其三强,有个例证19-20赛季将执行的G联赛精英计划明面收入高于澳大利亚下一代明星合同,但美国两位五星高中生奔赴NBL
小市场球队将计帽工资控制在工资帽的130%奢侈税才16万澳元,很友好
大市场球队在超出部分的奢侈税,满打满算惩罚比例不足1:1,鼓励引进强援
可见NBL工资帽的系统政策是以富养穷模式增强联赛竞争力,不过扩军步伐会很慢,3拖N比较累,多壮大一支队可以多扩军一支
对比CBA球队其实负重太大,一线队,梯队,浩浩荡荡几十人,这三年全球进步最瞩目的澳大利亚NBL和日本B联赛经营、合同统筹方式不同,但都是阵容精简,球员自由流通无负重,利用球队资源,青训成本低甚至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