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系列的宽脚福音——Kobe AD Mid

avatar
关注


前言

        大家好!很快就到我的第二篇鞋评啦~首先真的很感谢帮我转发,关注我的各位绿林好汉!挂件不会辜负各位的期望,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比较好的实战鞋!经过上次文章发布之后朋友们的反馈,我把原来加粗的部分再换了种颜色,让兄弟们可以更快地抓住重点。

        因为推荐的都是实战鞋款,所以我对球鞋的抓地、缓震、包裹、支撑、耐磨比较看重,为了追求性价比会降低对外观的要求选择便宜的配色,大家选购的时候还是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我是一个小体重球场多动症型选手,会做很多变向、突破、跳投、无球跑动、冲抢篮板,对于球鞋的性能应该会有比较全面的感受。我每次选购球鞋之前也会参考各家评测的评价,所以应该能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我的评测将会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外观与背景(简单介绍球鞋外观与鞋面材质,球星上脚情况等)、抓地与耐磨(鞋底纹路,材质,在各种场地的不同)、缓震(中底材料与具体情况等)、包裹与支撑(鞋面材料以及系带科技)、购买情况(购买时间与价格)。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双作为实战鞋合格,但作为科比的鞋不太合格的——Kobe AD Mid

外观与背景

     Kobe AD Mid上市于2017年8月,发售价为¥1299。作为科老大退役之后的第二代球鞋,当时在联盟中众多球员都有上脚:忠实科密德罗赞自然不用说,还有现在如日中天的字母哥,还在骑士队辅佐詹皇的科沃尔,还有湖人队库兹马、哈特等一众小将等等。可见科比即使退役了,他的球鞋文化依然延续在这片战场上。关于这双鞋,或是这一系列的起名“AD”也有讲究,“AD”代表的是“Anno Domini”,意为“元年”。如此联想到我们的公元纪年法,公元2019年正是AD 2019嘿嘿,是不是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上一代的Kobe AD是科比退役后发售的第一双球鞋,这种用球鞋的命名来作为自己时代的告别也别有一番物是人非的感觉。


我购买的是灰白EP的配色,鞋面是一块整体的麂皮(真的太容易脏了),鞋侧面也有外露的飞线印记,Nike的logo是由一个实心、两个空心的logo错位重叠而成(这个设计有点小帅)。不过既然是科比血统的鞋,细节方面确实做得很足。包括在每种配色上都不一样的鞋后跟处的图案,鞋头的图案,(这两处我都看不懂),鞋舌的曼巴标志,前掌外翻上来的外底上的曼巴标志。外侧鞋帮的纹路和这双鞋的鞋盒一样都是蛇皮纹路,都象征着黑曼巴。还有鞋身上的科比密码,为了读懂这个我还特地去查了。科比有一套自己的密码,每一个九宫格式的图案都代表着不同的字母。查阅了那张表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图案的意思就是“AD”。鞋头部分也有一长串科比密码,代表着“Enter Battle”。我并不是一个科密,这也是我穿的第一双科比的鞋,但是仅仅是看这些细节,就能看出Nike对Kobe是多么重视了。科比正代的签名鞋也有印有科比密码,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如果有机会,我以后再分享。

抓地与耐磨


Kobe AD Mid的外底纹路是由许多不规则曲线组成,再前掌部分分割为细小的颗粒,抓地能力在刚开始实战的几次表现非常好,但是因为我打的是外场,而这双鞋的鞋底容易沾灰和卡小石子,在最近几次的实战中,就会有打滑的现象了。如果你和我一样打外场,这就要一段时间擦拭一下鞋底,抠抠小石子了。或者你也可以像纳什那样,舔舔手指擦擦鞋,真的骚气。我的这双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抠石子了,可以看出来,这表面已经斑驳不堪了。这双鞋并没有做上一期讲罗斯8时的那种外底纹路上翻,但做常规变向已经完全够用。

然后说耐磨,经过小半年的实战,大约每周穿这双鞋打一次,每次至少两个小时,我打的场地是室外塑胶地。这种外底前掌的细小颗粒竟然出乎意料地耐磨,这么长时间的实战下来,丝毫看不出磨损的痕迹。但是其边缘向外延伸的细小纹路已经消失不见了,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这双鞋有些配色的鞋底是水晶底,对耐磨有需要的同学,在选配色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噢~水晶底内场抓地可以达到顶级,但是不耐磨;橡胶外底在外场的使用寿命更长,但是抓地效果稍逊一筹,不过也完全够用。关于水晶底和橡胶外底的区别有些门道,我应该会出一篇详细的解析,并给出几个例子。

缓震


Kobe AD Mid采用的中底配置是全掌lunarlon加上后掌一块长方形的Zoom Air。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啦:挂件挂件,lunarlon又是什么呀?

哎,别急别急,其实这就是一种发泡EVA,兼具柔软响应以及舒适的脚感,不仅能缓震,还能提供一定的动力反馈。

“挂件挂件,eva又是什么呀?”

闭嘴!这个内容下节课教!

穿上这双鞋,前掌可以感受到前掌的lunarlon带来的柔软舒适,就像我刚体测完一千米躺在床上的感觉,太**舒服了。但是这个材质有一个一贯的问题,就是使用寿命不长,实战一段时间后lunarlon经过反复的挤压形变,已经失去了柔软的脚感(但是还是比欧文4的板砖前掌软)。后掌的zoom面积大,厚度也厚,很实在。踩开之后的脚感也达到了它应有的水平,耐用度也OK,到现在依旧坚韧。综合了前后掌的感受,在lunarlon不软之后,我便只在想多投篮的时候选择穿这一双鞋。

包裹与支撑


Kobe AD Mid采用的是动态飞线系带,飞线就是flywire,是一种鞋内固定脚防止外翻的技术。鞋带孔延伸到鞋面底部,当鞋带系紧之后整个鞋面会自然贴合到脚上。鞋内也采用了全掌内靴,为了提升更好的包裹感受。这双鞋的前掌做了加宽处理,在提升了防侧翻属性的同时,也更适合亚洲人的脚型,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前掌宽如海的鞋。鞋底足弓处安置了一块大面积实打实的碳板,对于足弓的保护,鞋的抗扭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一点非常少见,毕竟现在nike对碳板的使用越来越少了,但是碳板对抗扭的作用又不言而喻。我应该也会写一期碳板,或者说抗扭转对鞋和运动员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文章。鞋内后跟处安插了一块TPU,加强对脚后跟的保护。可以说配置上来看,似乎已经是诚意十足。

但是动态飞线技术在这双鞋上应有的包裹感受,我是真的没有体验到。前掌内靴,emmmm。。。也就那么光景吧。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点,就是鞋带绑紧后,刚好把鞋舌挤压弯折,让鞋舌硬生生压在脚背上,不穿精英袜是真的有些难受。而且这个鞋带是真的短,第一次穿鞋带快不够用的鞋,而且还是把鞋带拉得很紧的情况下。我也看过其他的评测,对于高脚背的同学,这双鞋,可能需要换一双长一些的鞋带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跟有些不跟脚(阿迪的通病怎么跑这儿来了),不过穿了精英袜也稍微好一些,可能有些人想用护踝来填补空档,我也试过,但是鞋带初的压迫会让我穿都穿不进去。还有完全起不到保护脚踝的这个“Mid”中邦,俨然成了一个摆设。

可以看得出来这双鞋在包裹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在科比原来瘦长的鞋型上首次做了前掌加宽,也许是为了外露飞线痕迹突出造型,亦或是为了鞋身流畅的造型,这双鞋的包裹感受确实不尽人意。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技术的堆叠并不能直接反应一双鞋的实战性能。

购买情况


这双鞋我也是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入的,因为自己的码,所以买的比较贵。如果是42码的同学,在当时有些配色400+就能入手了。现在价格也在已经到了八百左右甚至更高,如果有科密也可以考虑入手一波,除去它的包裹感受,其他方面还是很OK的。而且也许我觉得不OK的地方也许你刚好觉得不错。最关键的,毕竟信仰,充值冲鸭!

这次如约为大家分享一波淘宝买鞋辨别真假的方法:

第一点,也是最稳妥的,看这个店家的等级以及粉丝数。一般来说正规的店家都是经营了很多年,用诚信积累了很多粉丝,发货量大也才有能力压低价格。

第二点,看这个鞋款在这个店家是不是各种配色各种鞋码都齐全,如果齐全,一定假!不管是多大的店,都很难所有配色都有货,更别说所有的鞋码了。

第三点,看这个鞋款在这个店家的各种配色各种鞋码价格是不是都一样,如果都一样,99%是假的!一般来说各个鞋款的各个配色和各个鞋码的发货量、热度都不一样,有些鞋款甚至材料、鞋盒都不一样,造价自然也不一样。

祝大家都能以最低的价格入自己心仪的鞋款!


结语

稍微总结一下这双Kobe AD Mid。不错的外形加上科比系列一贯走心的细节设计让这双鞋也有了日常压马路的可能(至少是我买的实战鞋里少有的可以出街的)。抓地和耐磨表现令人惊喜,初期中底效果表现优秀,后期依靠后掌大面积zoom表现尚可。对于包裹,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一般,卡脚背的设计让我对于这双鞋的热情并不高。保护性不错。总的来说,对于前掌较宽、偏向投篮、希望实战性能表现合格又能出街的同学、以及科密,可以选择尝试入手。除了这双ad mid之外,科比退役后的几双球鞋,如A.D.、Nxt 360、A.D. Exodus都有着各自令人诟病的缺点,使得这双AD Mid成为了科比退役后最好的实战鞋。这样的最好,是不是有些水分呢?虽然在刚上市时销量不佳,但到2018年,不论在NBA赛场,或是在野球场,都能看到有人上脚。总而言之,这是一双作为实战鞋合格,作为科比的战靴不够合格的鞋款。

这是一双我觉得表现尚可的鞋款,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和我讨论噢~鉴于我的公众号还不能开启评论(挂件真的好惨一男的),可以私信我和我深入♂交流。如果喜欢我的鞋评,欢迎关注我,或者能帮我分享一下那最好啦~我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我的球鞋分享,并介绍一些球鞋小知识。谢谢观众老爷们!





发布于浙江阅读 1459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习惯就好你又不是弟一次被绿

· 广东

好帖绑定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习惯就好你又不是弟一次被绿

· 广东
习惯就好你又不是弟一次被绿好帖绑定收起

另问一下科比ad的缓震耐用性如何,缓震极限会像音速7一样吗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