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国内没学过也没开过车,纯乘客/行人视角对比一下在日本的学车/买车/开车感受
/********************************
******* 学车 *******
********************************/
// 1,过程
首先教练的态度普遍很好,大概是因为学个车真的超级贵,教练的待遇(可能)本来就不差,所以不会有那么重的戾气、也不需要贪图那点外快。日本有种学车方式叫“合宿”,大家吃住都在驾校,集中(至少)两个礼拜从0基础到拿驾照,一般需要20W日元+(简单换算RMB的方法是乘以6去掉俩0,20W就是1.2W出头)。由于我不舍得两周的年假,就在东京找了一家预约制且支持英文授课的驾校(楼主日语渣,大部分合宿都是纯日文),整套下来要38W日元,考不过加课重考还要另算钱。
学成过程不像国内一样先科目1(理论)然后科目234(没真正学过,可能理解有误),日本学车的过程理论是穿插始终的,总体上分两个阶段,阶段1理论+阶段1实践互相穿插、阶段1理论+实践考试,通过之后阶段2理论+阶段2实践互相穿插、阶段2理论+实践考试,通过后拿证。
阶段1是全程在驾校内的,如果驾校是东京都认定的有资质的驾校,那么最终考试也是在本校,这就在熟悉场地方面赚了很大便宜。学习的科目主要是最基本的交通规则、直线加速、转弯、路边停车等等,校内的场地基本涵盖了常见的路段和交通标识,比如长直线、转弯、障碍物、十字路口、电车轨道、有上下坡的桥、超级窄的弯道等等。其中最难的是“狭窄路”,由于日本超多小巷,所以这个也是1阶段考试的重点,开上马路牙子或者撞到指示杆直接挂,碰到马路牙子或者主动倒车调整扣分。这个阶段的理论+实践考试通过之后拿到所谓“假驾照”(直译,意义不明),就可以在教练的陪同下上公共路段开了。
阶段2是在驾校上课学理论然后在公共路段实践,理论主要是一些实用性质的内容,比如高速怎么开、坏天气怎么开、上下坡怎么开、遇到事故怎么办、保险的种类、急救技能,以及每天10分钟、开车慢又怂系列视频鉴赏等等。实践则是在教练的陪同下在附近的一些典型路段练习直线加速、减速、变道、左右转、路边停车等等,侧方位停车和倒车入库也是在这个阶段,先在校内学习、练习,再去校外的立体停车场练习(最大停一辆b级车的那种,噩梦),最后还会开三个小时高速。最无聊的内容是学看纸质地图记路线,这堂课早就应该改成学用Google map了。。。最后的考试是先在公共路段考实践(有资质的驾校的好处又体现了,考试的公共路段就是平时教练带着开的路,考官也是平时的老师),但理论不是在驾校考,而是拿着实践考试通过的“毕业证”去交通局,当场考过当场拿证,撒花!
// 2,感触
1,楼主是全程一遍过的,目测一半以上的人都可以全程一遍过,不是因为标准宽松,而是学习和考试的设置很合理,而且没有约不上课或者没车开的情况;
2,日本ZF有规定拿证之前必须有XX小时的驾驶经验(具体数字忘了),我这么怂的人拿到证的当周末租车出去也没有特别紧张,路上遇到的大部分情况教练都带着体验过了;
3,教练会讲很多考试不会考但是很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转向灯”的意义,教练说转向灯是一种车和车/司机和司机之间的交互语言,转弯和变道固然要用,避让障碍物时即便不需要跨越车道也要打右转向灯、避让、打左转向灯回来,让后面的司机知道你下一步的动作,因为【快】和【慢】都不是"安全"的最优解,【可预测】才是;
4,”礼让行人“是个非常差的措辞,教练强调的不是这个行为里的【礼】,而是菱形标和无信号灯人行横道(乃至任意道路)的【限速规则】和【路权规则】,这些规则常伴每一个司机和行人,是达成行为【可预测】的重要条件;
5,fun fact:全日本事故率最高的县是名古屋所在的爱知县,不愧是日本汽车产业之都;日本的交通事故里比例最大的是车撞人,被撞的人里比例最大的是65岁以上的老人,教练毫不避讳地说日本的老人是乱穿马路最肆无忌惮的(也有可能是老得脑子不灵光了);
/********************************
******* 买车 *******
********************************/
// 1,过程
大部分复制于我之前的一个帖子,非抄袭。。。
买车之前对车的了解大概是纯小白水平,知道一些品牌但具体车系车型数据几乎一无所知。由于是新手第一辆车,所以定了200w日元预算买辆二手车。
日本的二手车市场比较成熟、竞争比较激烈,所以价格、车况等等比较透明、可信,基本上一分钱一分货,200w出头甚至可以买到八年左右车龄、年均跑不到一万公里的无事故记录卡宴。但我对开大车还不太自信,总觉得车体大重心高不好控制,所以更倾向轿车或者最大不超过X3 size的SUV。
品牌方面,由于我不羁放纵爱虚荣,在carsensor上直接开搜BBA以及雷克萨斯保时捷,发现200w的预算选择不是很多,基本上5年之内的只有1系、X1、CT这样的可选,于是把预算放开到了300w,目标是3年之内的X1,选了几辆感觉不错的约了去二手车行实地考察。
第一周:去了两家车行,第一家特别鸡贼,先带我们看了一辆略超预算的X3,然后再看X1,直接让我们排除了这个选项,空间内饰都差特别远,同时把3系纳入了考虑范围。去了第二家直接只看了几辆3系,没有特别中意的就和销售详聊了需求,让他帮忙再找找。由于这是一家BMW的4s店,有新车和官方认定二手车,所以同时也了解了一下刚刚在日本开卖的新3系,被告知有现车。
第二周:前一周的销售一直没有再回复,我们就自己在carsensor上找了一辆各方面都很棒的2017年底的320i m sport,官方认定二手车,在东京郊区的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一周虎扑车区和各种评测视频看得多了,心态有了很大变化,总觉得自己赚的不算少、房贷也是毛毛雨,买辆300w左右的二手车有点委屈。但老婆觉得毕竟第一辆车,而且后面生娃养娃还有很多花销排着队,一下子花个大一千万什么的不太能接受。终于费了很多口舌,老婆答应一起去趟家附近雷克萨斯的4s店,看下我中意的UX 250h。到店一看,本来就听说这车后备箱小,结果没想到还能这么小,跟闹着玩似的。然后销售推荐了下NX 300h,可以马上试驾。由于之前只开过驾校的小破车,一开这个简直如鱼得水,马上开始跟销售详聊购车金融方案,最后一问什么时候提车,被告知要四个月之后,瞬间无语(UX和ES还要更久。。。)。没办法先回家,第二天租车前往郊区的BMW店,试到了看好的那辆3系,车况非常好,是他们店里暂时借给客户的业务用车,只跑了7000公里,没有任何可见伤痕和维修记录。最后挣扎了一下要不要买新3系,还是放弃了,这几年在北京和东京奋斗,工资再怎么涨,不依赖家里从农村考出来、毕业在帝都打拼然后出国养成的消费心态却很难改变,三四十万RMB在心里无论如何都是一大笔花销。
第三周:一番挣扎之后还是定下来了那辆二手3系,谈好价格(车钱、各种税、保险、服务比如代办手续等等)共计335w日元,略超预算但也可以接受。然后签合同,交钱,等提车。销售很给力,给抽到了单字“7”的车牌号,瓜蜜一本满足(日本的车牌号有固定地区和编号的前缀,然后四个任选的大数字,如果同时申请的人有选一样的就抽签)。
第四周:等待提车,中间雷克萨斯的销售联系了一次,说着急用车的话可以先租给我们一辆CT,一个月7w日元。要知道一辆二手CT 200h也就200w左右,虽然我也不知道长期租车的市价是什么样子,但总觉得花上超过它价值10%的钱开四个月有点冤大头,果断呵呵。同时想起来之前跟一个M4 X5换着开的日本富二代朋友聊天,我说我的雷车粉,就被他嘲讽到不行,说有这钱干嘛不买德国车,瞬间也理解了为啥在自己国家路上的雷车都没有双B的任何一个多(体感东京路上的奥迪甚至大众都不如BB多,不知道为啥)。
第五周:提车!
// 2,感触
1,雷克萨斯粉转黑,就算是今年很多人想赶在10月涨消费税前买车,也不能把买车搞得跟买期房似的,不知道谁给惯的臭毛病;
2,说实话,作为新司机很难讲清楚所谓的驾驶感受,但在我开过的所有车里(驾校的马自达、A3,试过的NX 300h,宝马3系),宝马是最让我感觉自信和舒适的,尤其是在转向的时候;
3,一个透明、诚实的市场有利于每一个参与者,坑一笔算一笔的做法是饮鸩止渴;
4,崇洋媚外是普世价值观,不只是在咱们中国。。。
// TODO:开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