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法旗帜到“法国二队”,阿尔及利亚足球的兴衰荣辱
阿尔及利亚,非洲第一大国,世界第10大国,广袤的沙漠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绵延的阿特拉斯山脉带来了孕育4000万人口的绿洲。与该国的历史一样,这个国家的足球与前宗主国法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经历过光辉岁月和黑暗时代之后,“沙漠之狐”用又一座非洲冠军宣告了自己的强势归来。
民族解放阵线代表队:独立战争中的一面旗帜
历史上,隔地中海与法国本土相望的阿尔及利亚曾是这个欧陆强国最为重要的殖民地。在二战后的“非殖民化”浪潮中,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曾是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如今的阿尔及利亚国家队最早也诞生于那场战争之中。
1958年,领导独立战争的民族解放阵线组织(FLN)建立了由在法国踢球的阿尔及利亚裔足球运动员为班底的代表队,通过足球比赛向全世界宣告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主张是成立这支球队的重要原因。
尽管法国人的阻挠使得FLN代表队无法在国际足联获得合法地位,但他们依然在欧亚非大陆的许多国家参加比赛,为独立战争奔走呼号。1962年,8年的战争以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而告终,阿尔及利亚国家队也终于得以名正言顺地亮相国际赛场。
击败德国却无缘出线,世界杯首秀的惊艳与遗憾
在独立战争胜利20多年之后,以马杰尔、贝罗米为代表的“黄金一代”逐渐成长起来,也将阿尔及利亚足球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0年非洲杯上,阿尔及利亚连克摩洛哥、埃及等劲敌收获亚军,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两年之后,首次参加世界杯的阿尔及利亚队在首个比赛日中便爆出大冷,马杰尔和贝罗米在下半场各入1球,名不见经传的新军2-1击败了欧洲杯冠军联邦德国。在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中,阿尔及利亚先是0-2负于奥地利,随后又以3-2击败智利,3战两胜的他们出线在望。
在本组最后一场德国和奥地利的比赛中,赫鲁贝施在第10分钟的进球为德国首开纪录。由于这一比分刚好能让德奥两队以净胜球优势挤掉阿尔及利亚携手晋级,他们也便心照不宣地将这一比分保持到终场。
这一被称为“希洪之耻”的默契球事件引发了阿尔及利亚球迷的震怒,他们在看台上挥舞钞票以示抗议。为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此后国际大赛的最后两场小组赛均是同时开赛。击败德国却以这样一种方式无缘出线,“沙漠之狐”的首届世界杯之旅以惊艳开始,以遗憾告终。
黄金一代圆梦非洲杯,人才凋零后进入黑暗时代
1986年,阿尔及利亚成为了首支连续两届晋级世界杯的非洲球队,但与巴西和西班牙同组的他们未能延续4年前的表现,他们以3战1平2负的成绩结束了第二次世界杯之旅。
1990年,阿尔及利亚成为了非洲杯东道主,32岁的马杰尔宝刀不老收获最佳球员,球队以5战5胜的出色战绩首次加冕非洲之王。然而辉煌的顶点也是衰落的起点,随着黄金一代转身离去,后继乏人的“沙漠之狐”进入了漫长的黑暗时代。
法才阿用,FIFA规则变更成崛起催化剂
在2006年和2008年连续缺席非洲杯决赛圈之后,阿尔及利亚队的世界排名已经跌出了前100,复兴之路看似遥遥无期。而在地中海对岸的法国,在齐达内帮助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之后,本泽马和纳斯里这样的新一代阿尔及利亚裔球员也在法国队内站稳脚跟。在青训无起色国内人才凋零的情况下,阿尔及利亚足协期待通过大量引入归化球员提升球队战力。
2009年,FIFA投票取消了球员更改国籍需要在21岁以下的限制,而提出这一提案的正是阿尔及利亚足协。由于历史原因,法国共有46万人生于阿尔及利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5%,如果算上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这个数字则会进一步增大。有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做后盾,新政的实施也让大规模的“法才阿用”成为了可能。
迅速强大起来的阿尔及利亚在南非世预赛中经历加赛淘汰了近年来的非洲杯王者埃及,时隔24年重返世界杯决赛圈。而在2010非洲杯上,他们则是淘汰了实力不俗的科特迪瓦,在夺冠20年后重返四强。
四年后的巴西世界杯上,阿尔及利亚战胜韩国并战平俄罗斯,终于在经历了32年的等待之后首次进入世界杯淘汰赛。尽管球队经历加时苦战不敌最终的冠军德国队无缘八强,但“沙漠之狐”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动荡导致滑坡,新帅与新星助力重返巅峰
14年世界杯之后,阿尔及利亚的世界排名一度来到队史最高的第15位,高居非洲第一,然后此后球队很快因为动荡而出现战绩大滑坡。在老古尔屈夫挂印而去之后,球队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5任主帅,而这些主帅总共只带队参加了18场比赛。在17年非洲杯一胜难求小组出局之后,阿尔及利亚在俄罗斯世预赛也是以种子队的身份垫底出局。
作为北非足球的杰出代表,阿尔及利亚队以技术细腻又不怵身体对抗而著称。足球基因中对于进攻过分的重视往往会导致防守端的疏忽,在17非洲杯和18世预赛的9场比赛中,阿尔及利亚队总共丢掉了17球,防线的糟糕表现让锋线明星球员的努力付之东流,也造成了一胜难求的尴尬结果。
在3位洋帅和名宿马杰尔都黯然下课之后,曾长期在西亚执教的本土主帅贝尔马迪在去年成为了球队的新帅人选,他对球队的改造也促成了球队的复兴。不同于高居进攻大旗的前任们,贝尔马迪将防守反击作为球队的主要打法。在本届非洲杯上,阿尔及利亚队7战仅失2球。在扎紧篱笆稳住后防的同时,反击战中更多的空间也让阿尔及利亚的天才攻击手们有了自由驰骋的舞台,7场比赛打入13球的他们恰恰是本届比赛中火力最猛的球队。
决赛中,阿尔及利亚队在全场仅完成一次射门的情况下1-0战胜塞内加尔,这让很多人将他们的夺冠归因于运气。但事实上,统计数据方面的劣势更多是因为球队在早早取得比分优势之后的主动收缩,看似占据场面优势的塞内加尔实则没有在进攻端造成太多实质性的威胁,阿尔及利亚队的夺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本次非洲杯前,贝尔马迪的选人引起了不小的质疑,那不勒斯边后卫古拉姆、沙尔克中场本塔莱布以及本赛季在霍芬海姆状态出色的贝尔福迪尔均未能入选,而贝纳塞和巴拉里这样名不见经传的球员反而得到了重用。最终的结果证明贝尔马迪独具慧眼,21岁的小将贝纳塞在做好防守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送出了3次助攻,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当选了本届赛事的MVP。
这支阿尔及利亚队的23人名单中有多达14人拥有法国国籍,大量归化球员确实让球队的实力得到质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球队的内部凝聚力却可能出现问题。作为一名出生在法国的前阿尔及利亚国脚,贝尔马迪自然深谙此道。赛前,他任命马赫雷斯出任队长的举动释放了重用法籍球员的信号。姆博利希、曼迪、费古利、马赫雷斯以及贝纳塞等法籍球员在本届比赛中均是球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出色表现也是球队再度捧杯的基础。
特殊的成功之路:难以复制也不易延续
本届非洲杯决赛两队的大名单中,共有半数球员拥有法国国籍,因此这场比赛也被戏称为法国后备人才的巅峰对决。需要注意的是,塞内加尔队和阿尔及利亚队在人员组成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同于首发阵容中仅有少数球员不具备法国国籍的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对于法国人才的引进更多是针对个别位置的补强,比如“劝降”库利巴利加强球队防线实力。而作为欧冠冠军得主和当前的队内头号球星,马内则是土生土长的塞内加尔人。
两队在国家队建设道路选择的不同也可以从青年队战绩中窥知一二。近5年中,塞内加尔连续拿到三届非青赛亚军并连续三届晋级世青赛淘汰赛,是非洲这些年青年队成绩最稳定的球队。反观阿尔及利亚国青,他们历史上唯一一次晋级世青赛还要追溯到这项赛事初创的上世纪70年代。在许多非洲国家归化与青训双管齐下的情况下,阿尔及利亚能够在“一条腿走路”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还是因为其与法国的地缘联系相较于其他前法属非洲国家要紧密得多,借此网罗人才的机会也要大得多。
近10年来,阿尔及利亚队从法国引入了很多优秀球员,但真正称得上大牌球星的也只有马赫雷斯一人。在14年成为阿尔及利亚国脚时,马赫雷斯还只是一名效力于英冠球队的无名小卒,如果他能预见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高度,恐怕就会在加入阿尔及利亚队还是等待法国队的召唤之间纠结一番了。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阿尔及利亚来说,通过拾人牙慧的方式补强实力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但若无法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支受制于人的球队恐怕很难进一步提升上限。
从独立战争时期的反法旗帜到如今的“法国二队”,阿尔及利亚队的历史充满了戏剧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沙漠之狐”都将是非洲足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如果能在“劝降”下一个马赫雷斯的同时培养下一个马杰尔,那么阿尔及利亚队将有望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知行合一L
· 新疆马赫雷斯还只是一名效力于英冠球队的无名小卒,如果他能预见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高度,恐怕就会在加入阿尔及利亚队还是等待法国队的召唤之间纠结一番了。这一段是错误的马赫雷斯1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父亲的愿望就是马赫雷斯能代表阿尔及利亚踢比赛,并不是阿尔及利亚归化的他,而是他自己的选择@红白夏梦
74571179c
· 上海马球王是这些年来非洲最好的攻击手之一。话说北非国家还是很有牌面的,齐耶什、马球王、萨拉赫,一个比一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