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贝利(全集重发)(序章)重温球王的职业生涯
目录:
序章 重温球王的职业生涯
第1章 历经国难立志捧杯
https://bbs.hupu.com/27295149.html
第2章 加入桑托斯队
https://bbs.hupu.com/27295339.html
第3章 从头到脚,他都是王
https://bbs.hupu.com/27295425.html
第4章 世界杯初体验——瑞典篇章之一
https://bbs.hupu.com/27295425.html
第5章 少年英雄初露锋芒——瑞典篇章之二
https://bbs.hupu.com/27295850.html
第6章 从男孩到世界球王——瑞典篇章之三
https://bbs.hupu.com/27296154.html
第7章 大头兵横扫欧陆
第8章 巴西国宝
第9章 突发意外的智利之旅——智利篇章之一
第10章 加林查的世界杯——智利篇章之二
第11章 得贝利者得天下
第12章 剑指三连冠
第13章 婚前婚后
第14章 兵败埃弗顿——英格兰篇章之一
第15章 阴霾——英格兰篇章之二
第16章 复仇
第17章 王者归来
第18章 千球神话
第19章 挺进墨西哥
第20章 突围——墨西哥篇章之一
第21章 雪耻——墨西哥篇章之二
第22章 俯瞰——墨西哥篇章之三
第23章 从球场到考场
第24章 远征东亚
第25章 最后的辉煌
第26章 西德见闻录
第27章 足球荒漠开拓者
第28章 常规赛MVP
第29章 最后一季
第30章 造访中国
最终章 爱
特别篇 和贝利一起学习足球技巧
嘉庆皇帝楼主
· 江西序章 回顾球王的职业生涯贝利,20世纪最佳运动员,在他的人生已经走过78个年头之际,我决定将他波澜壮阔的运动生涯的一切都完整呈现在您面前贝利又回到了球场上!2010年X月X日,在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的一场巴西、阿根廷之间的比赛已经是座无虚席。在座的十万球迷翘首以待,心情激动而又神情紧张。尽管历史上每一次巴西和阿根廷的比赛都能引起全球球迷的关注,但报道规模如此巨大,典礼如此隆重,还是第一次。原因只有一个——“贝利重新回到了球场,”解说员用激情澎湃的语调喊道,“这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时刻!”由于70岁的贝利表示,他希望再为巴西队进一个球,因此,在和阿根廷的比赛前,巴西队重新召入了这位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这离贝利最后一次身披金丝雀球衣出战正式比赛已经整整过了39年。赛前,无数足球评论员都在兴奋地对这场比赛作出预测——不是对比赛的结果,而是对这位世纪球王的表现进行预估。“贝利属于另一个星球。”前巴西队国脚,和贝利一起出战过1970年世界杯的特约嘉宾里维利诺说。“球场没有改变,球是圆的,他会进球的。”贝利的俱乐部和国家队双重队友兼贝利的前教练,同样是作为比赛解说嘉宾的佩佩说。更多是这样的疑问:“他能面对那些25,30岁的年轻人?”“70岁的贝利还能踢得好?”“但谈论一个伟大的球员是一回事,谈论贝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一位阿根廷足球评论员说:“他还可以踢,他甚至还可以再进一个球,但不可能是面对阿根廷队。”阿根廷主教练赛前声称:“阿根廷不在乎对手拥有贝利,马拉多纳,还是教皇。”外界把贝利复出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而舆论的中心,争议的焦点本人,正在更衣室里和那些足以做他孙子的年轻巴西队员一起穿上球袜,绑好护腿板,活动身体,老队医把10号球衣交给他,轻轻地对他说:“我希望再次看到你穿上这件球衣的样子。”在和阿根廷的比赛开始前,两队一同列队出场,贝利注意到一个阿根廷球员瞟了他一眼,眼神里充满着讥笑和轻蔑。贝利皱了皱眉,这种眼神在1958年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见过,所有球员,包括他的队友在内,看他的眼神从来都是“老婆跟我一起来看上帝”一样的。但想想自己踢过的最后一场正式比赛是1977年10月,这个阿根廷球员甚至还没有出生……贝利便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这小子,唉,小伙子,无知不是你的错,实在是大爷太久不提刀。马拉卡纳体育场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当贝利走出球员通道的一刻,整个马拉卡纳都在震动,巴西的国旗迎风飘扬,“O Rei”“O Rei”的呼声几乎让空气都凝固了。这一切,对贝利来说又熟悉,又陌生。他在马拉卡纳踢了无数场比赛了,可最近的一次也是很远很远的过去了,如今,他还能在场上重振昔日的雄风吗?开场哨响起,贝利开始在场上移动,奔跑,张手要球。尽管身材已经有些走样,但70岁的贝利移动时依然敏捷,他的足球意识,仍然让观众和对手惊叹不已。漂亮的漏球,充满想象力的传球,虽然已经失去了速度,但技巧性没有丝毫减弱的盘带……比赛中,他获得了一个任意球,并且把球击中了横梁,之后,他还有一个头球的机会,可惜又被阿根廷的守门员扑了出来。一位曾经亲眼目睹过年轻时的贝利在马拉卡纳捍卫巴西足球荣耀的老解说员的声音已经颤抖了:“球王从来没有失去他在场上的权力和威严!”贝利任意球击中横梁贝利头球被扑阿根廷的年轻球员显然失算了。对此,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70岁的老球王给他们带来的威胁。当贝利背对球门,准备接队友传球的时候,一双腿直接踢中了他的脚踝,发出了清脆的“咔嚓”声,显然,阿根廷人不准备让贝利能够从容拿球转身进攻。如果是个毛头小子,即使遭受到这样粗野的犯规,或许反应也不会像70岁的贝利那样严重——他结结实实地摔倒在草地上,爬不起来,就连阿根廷解说员也承认:“对一个70岁的老人来说,任何犯规都是粗野的。”中场休息的时候,贝利被搀扶进了更衣室,身形落寞,颓唐疲惫。全世界的眼光都盯着这位老人沧桑的背影,这时他们才从那之前神乎其神的球技清醒过来。贝利的复出,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从上半场结束到下半场开哨前的这段时间里,现场观众,Twitter,facebook,电视评论员都在不停地讨论贝利的表现,以及阿根廷的犯规动作。“阿根廷对付的是一个应该拿着遥控器看电视机的老人,可却发生了这些事……”就连阿根廷的解说员也对自己的球员的粗野行为无法苟同。“他本就不该复出……”“贝利不应该冒险……”“万一贝利不能打进一个令人期待的进球,我们必须说‘谢谢贝利’,感谢他所作的一切,包括这场比赛。”一位解说员说道。然而在下半场响哨之时,球迷们惊讶地看到,在巴西队出场的队员当中,那个虽然已经显得老迈但仍然威风凛凛的身影仍然没有消失。到底巴西队教练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才让他继续留在场上?下半场比赛依旧激烈,两队的技术水平相当,因此都很难进球。贝利在场上气喘吁吁,显然跑动已经跟不上队友的节奏了。上半场那些精彩的技术发挥,到了下半场也是寥寥无几。巴西球迷暗暗摇头,心急如焚,一些阿根廷球迷幸灾乐祸,而一些公正的阿根廷解说员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他已经很难展示什么了。看样子,他自己也想比赛尽早结束。”直到比赛最后1分钟,一名巴西队员从另一名阿根廷队员脚下铲球得手,球滚到贝利脚下。这时贝利的位置在本方中圈以后。他注意到阿根廷门将站位靠前。这个场面,似曾相识。贝利击球,球从离门65码的地方呈抛物线飞向球门。阿根廷守门员急忙回防。整个世界在那一刻都安静下来了,人们只关心这个球的落点是否会在球门里。球坠入了球网。世界顿时打破了寂静,成为了欢乐的海洋。70岁的贝利,打进了他职业生涯第1284个进球,而且是一脚弥补了他在40年的哈利斯科体育场吊射维克托未果的遗憾的完美射门。他被队友簇拥着举了起来。“PELÉ!PEL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这时,画面一黑。相信各位读者也猜到了,这当然不是一场真正的比赛,而是巴西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IVO(非vivo手机)在2010年世界杯之前策划的一出广告创意,不过说实话,虽说是广告,其实商业元素体现得并不多。正像这个广告片尾所指出的,这是VIVO和巴西人民向全世界最伟大的运动员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从1956年踏入职业足坛开始,贝利就用他神乎其神的球技晃过了全世界的眼球,这个出身贫民窟的巴西黑人男孩曾经擦过皮鞋,偷过花生,光着脚在烂泥地里踢着用袜子做的球,在他生活穷困到无以复加的时候,他在包鲁街头展现出的能轻轻松松过七八个人然后一脚轻描淡写却妙到巅毫的射门的才能被一位前巴西国脚看在眼里,然后在这位国脚的推荐下,这个男孩在15岁的时候加入了一支名叫桑托斯的职业足球俱乐部,16岁的时候被选进了巴西国家队。然后?他在场上肆意奔跑冲击,连过七人最后射门得分,和他在“9月7号大街”的街头比赛一般无二,只是他的对手从包鲁的一群男孩变成了世界上最强的一批后卫和门将。他躬身屈膝的带球姿势,来源于偷花生时的小心翼翼。他那疾风一样的带球速度,是躲避警察追赶时养成的本能。他在场上演出的每一刻都蕴含着创造奇迹的可能性。经历了50-70年代的球迷,谈到贝利时挂在嘴边最多的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不会忘记他的什么?是1958年世界杯决赛那次挑球过人后的抽射破门?是1961年桑托斯对阵弗鲁米嫩塞他过掉对方整支队的进球?是1964年巴西5-1狂胜英格兰时他那统治全场睥睨众生的王者霸气?还是1969年攻入面对瓦斯科达伽马门将安德拉达时,在点球点前酝酿踢进他职业生涯第1000个球前的那几秒钟,让全世界陷入寂静的那份压抑?还是1970年世界杯决赛的那次力拔千钧的头球攻门?甚至他在1970年世界杯没有踢进的那三个球: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中场吊门,对英格兰那次被班克斯极限救险的头球攻门,和对乌拉圭那次充满了想象力和胆气的不触球过人,都能让球迷思索至今,回味无穷。在拥有他的十几年里,桑托斯从一支地方豪强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足球俱乐部,而巴西国家队在经历了马拉卡纳惨案后的一蹶不振变成了坐拥三座世界杯冠军的最伟大球队。他的祖国,巴西,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足球王国,他势不可挡的带球英姿成为巴西“经济奇迹”最好的代言人。现代足球运动在经历了100年的发展之后,找到了它的真命天子。从此,他几乎成为了足球的象征。足球世界第一运动的地位得到巩固,世界杯成为了超越奥运会的全球最大体育赛事。他走遍了全世界,他的故事从拉各斯一直传播到纽约。他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他改变了一个时代,而且还将继续影响新的时代。他差不多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他也的确值得赢得这种尊敬。因此,VIVO才会在这段犹如梦幻的广告片结尾加上这么一句话:“他值得我们为他做这些。”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值得他结束本职工作几十年后,人们还对他念念不忘呢?为什么要重拾贝利的故事?贝利和他那个时代的足球往事,在国人印象里接近空白,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是这些曾经的只言片语都已经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2004年,贝利的个人纪录片《永恒的贝利》制作完成,涵盖了贝利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的这部纪录片后来传播到中国网络,在一小部分球迷圈子里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过去从没有一部纪录片像《永恒的贝利》一样能够那么准确地涵盖贝利职业生涯的重大片段,也让人们第一次了解这位乌鸦嘴为什么会被称为球王,YOUTUBE后来出的一波贝利职业生涯精彩集锦的镜头,几乎全部都是出自这部片子。尽管它其实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讲到(没有办法,这片子本来是三个多小时的,后来出于商业原因删减了),但它已经给许多球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那之前,贝利的故事,像“您最漂亮的进球是哪一个?”“下一个球。”这样的回答我们已经听过了很多。甚至他的故事还被选进了小学语文课本里。但是除了赢得三座世界杯冠军和攻入超过1000个球,了解他职业生涯的人并不多,这部电影对了解球王的职业生涯可以说起了相当重大的启蒙作用,因此本传以“永恒的贝利”命名,也是为向它致敬。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了解贝利是一个很迟缓的过程。在1958年世界杯前后,贝利的名字第一次传遍全球,在中国也有若干报道,当时的香港《大公报》(左翼报纸)第一次把Pele的译名叫做“贝利”。但在当年斯德哥尔摩举办的国际足联第31届国代表大会,中国足协退出国际足联,加上轰轰烈烈的“大跃进”的到来,使得中国球迷和国际足坛的讯息被人为地掐断了。就这样,贝利视进球如草芥的黄金岁月没有走进那一代球迷的心中。但我们也不是没有了解贝利的渠道。1958——1966年,当时中国还有个机构专门收集国外体育动态,啥机构?就是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张路老师待过的地儿。那会儿体育科学研究所经常出版一些内部参考资料,诸如《国外体育动态》《国外足球技术参考资料》之类的,基本都是编译自苏联的《体育报》《足冰球》等报刊杂志的内容。当笔者翻阅这些古董资料时,看到里面经常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贝列”。这就是当时内部对贝利的官方译名(还有少数比利、彼列的称呼)。尽管按照当时苏联和中国的国情,不可能过度吹捧一名运动员,甚至连“世界最佳”的字眼都用得很少,但字里行间,你对这个“贝列”的感觉只会有一种:牛B。而在描述其他世界一流足球运动员的时候,这种感觉没这么强烈。1965年某期《国外体育动态》介绍巴西足球队的情况,介绍“贝列”的词句格外显眼等到中国足球队彻底被解散(传说在1964年就因为输给巴基斯坦被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解散了,但实际上国足1965年还是重组了并参加了1966年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也进入停滞阶段。直到1972年,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才恢复工作,也就是这一年,歌手景岗山的岳父,国足前门将,后来担任了足协秘书长的马克坚从香港带回了一部电影《世界在他们脚下》,也就是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摄制的1970年世界杯纪录片。观看这部片子最多的内部人士,当属各专业队、体校的足球运动员。当时的球员能看到的外国高水平比赛录像不是很多,这部《世界在他们脚下》一下子就把他们的眼球抓住了。贝利也几乎成为了当时足球业内的全民偶像,包括中国队后来的头号球星容志行(后来1974年世界杯的部分比赛在内部放映过,克鲁伊夫也火过一阵)。除了足球专业人士以外,还有一部分群众也看过这部“内部片”,一部分中国球迷因此第一次看到贝利踢球的影像。一位曾经看过这部片子的老球迷在他的博客里记述道:那时候,只有“样板戏”。有朋友送我两张“内部票”。“内部票”只有“特权阶层”才能得到,又知道“内部片”常常是外国电影,非常高兴,带着儿子去了天津人民体育馆。银幕架在中央,两边都能看,地上铺着厚厚的帆布。看台上坐“贵人”,我们坐在地上。开演前,根本不知道演什么片子,可见“内部片”保密程度。终于开演了。大银幕上出现了《世界在你的脚下》,是介绍足球的!大失所望!我盼望的可是外国故事片啊!那时,我对足球的认识为零。我只在 1952 年看过一场足球比赛。在新华路体育场,是新疆队和天津队踢。一群人乱踢,把人踢得满地打滚。因此,我对足球没好印象,太野蛮,踢球还踢人!但是,我无法离开,人太多了,只好看。影片没翻译,得看字幕,还是繁体字,又不懂球,唉!好在有热烈的南美音乐和跳舞的人穿插其中,没有太受罪。留下的印象是:疯狂的看球的人和赢球后狂欢节般的大游行。很纳闷:至于吗,至于那么发疯吗?怪!1970年和1972年,贝利携桑托斯队两次到访香港比赛,通过在香港的联络处,内部对贝利有了更多的了解。1977年9月,差一个月就要退役的贝利和他的新东家纽约宇宙队到访北京和上海,和年维泗执导的中国国足踢了两场比赛。国足当时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加上宇宙队有些大牌没有上场,竟然取得一平一胜的结果。贝利在对上海的比赛里打进一个任意球,赛后他表示对刘利福、迟尚斌、容志行、李富胜的印象很深,还赞扬容志行是一名世界级球员。在1977年那会儿,政治环境已经宽松了许多,贝利也因为那部《世界在他们脚下》,在国内球迷圈有了相当名气,因此贝利此次访华,造成了空前轰动,即便在北京大街上都有很多球迷找他要签名。现任CCTV5总监助理,风云足球频道总监的张斌回忆说当时还叫北京电视台的央视还转播了宇宙队和国足在北京的那场比赛,他自己工作之后还回看过那盘录像。不过不知道为啥,除了有几次偶尔回顾以外,央视很少放这两场比赛的镜头,加上咱那时候民用录像机一片空白,因此球王首次到访大陆的比赛录像也就躺在央视的仓库里不见天日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1979年,贝利退役两年后,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贝利自传》,其实是翻译他1977年出版的《My life and the beautiful game》,这本书在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在当时销量极大,据说仅次于毛选第五卷。其中一些章节被经常转载,再创作,贝利的丰功伟绩也被更多人熟知。应该说,这段时间贝利的形象在国内简直可以用高大全来形容。许多国内老球迷家里都有这样一本定价0.52元的《贝利自传》,而许多人更是因为这本自传成为了球迷直到1982年世界杯。这一届世界杯在中国转播了22场比赛,第一次大规模掀起世界杯热潮。当时贝利为SONY公司开了专栏(他当时负责推销SONY生产的BETAMAX录像机),《体育报》全程转载。必须承认,这届世界杯贝利的预测准星非常得差,四强队只猜中一队(西德),他预测的其余三强阿根廷、巴西、西班牙全部在第二轮打靶。而且这届世界杯贝利对意大利队蜜汁不看好,半决赛认为他们会输波兰,决赛认为他们会输西德,结果却狠狠打了球王的脸。从这届世界杯开始,贝利就被称为“乌鸦嘴”。其实再回看贝利的世界杯预测,说对的还是非常多的。但因为几次预测结果和后来发生的实际情况相比较离谱,贝利的“乌鸦嘴”就被人为地放大了,加上那段时间贝利和当红的马拉多纳不对付,通过央视见证了马拉多纳职业生涯的重大时刻而对贝利差不多是一无所知的一部分中国球迷在掌握话语权后,就开始因言废人,甚至不顾事实地抹黑贝利。正因为这种造势,使得许多新生代球迷都对贝利产生了反感。就比如说最近那档子事吧,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在中国队与塞尔维亚队之间展开,中国女排不负众望,3-1逆转战胜对手夺得金牌。除了女排将帅之外,贝利也占据了中国网络媒体的大幅版面。据CCTV5体育新闻实名新浪微博称,正是他老人家预测“塞尔维亚女排将战胜中国女排获得金牌”,成功为塞尔维亚女排送上一口毒奶,我们女排才重新回到了“铁榔头”的黄金时代。然后,中国新闻网微博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手动狗头。于是网上纷纷“谢天谢地谢球王”:“贝利还从来没有失误过,这下我就放心了。”“贝利说的吗?哈哈,谢谢贝利哥!我放半颗心了。”“为了中国男足,提议让贝利上广告说一句话:“中国男足是辣鸡,永远得不到世界冠军”。一个字一百万都行。这可比足球事业投入可少多了,而且一定有效!”“客观地说, 以贝大爷的专业知识和内幕人脉, 谁可以和他比, 如果他认真预测, 准确率应该是怎么一个样子其实大家可以想象。我相信贝大爷只是怕泄露天机太多了遭天谴而故意反着说而已。”然而事实真相如何?翻遍谷歌雅虎,查找“Serbia China Pelé”,没有看到任何外媒相关报道,去看看贝利的微博,也没有只言片语,那么,就只好翻墙翻到贝利的推特去看了……结果,还是没有看到任何蛛丝马迹。难不成是看错了?翻回去看看CCTV5体育新闻的微博,结果,那条微博删了。那么事实就显而易见,这是段子手的杰作。然而还有人把这条段子当真了。我国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负责解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的白岩松先生,在闭幕式上对球王贝利表示深切的感谢:“中国女排夺冠除了要感谢队员教练方方面面努力,还要感谢贝利。他曾预言塞尔维亚夺冠,最终,中国女排夺冠。希望巴西政府承诺,不管发生什么,都不首先使用贝利。祝贝利幸福。中国球迷感谢他。”他还不忘对球王他老人家的身体表示关切:“球王贝利因为身体原因不会参加本次奥运会闭幕式,他一个月前刚和他的女友完婚,不知道怎么就一个月的时间身体就变得这么糟糕,不过他毕竟也是一位75岁的老人了,祝他早日恢复健康。”笔者我当时就在看电视直播闭幕式,看到这里我在想,以白老师主持“焦点访谈”时那明见万里,洞察秋毫的业务能力,应该不至于连贝大爷预测女排这档子明显透着蹊跷的事都分不出真假吧。为此我恶意揣测一下,难道白老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实以白老师的历史,有此作为,也不奇怪。白老师自己公开承认是阿根廷球迷,连儿子都叫巴蒂。而阿根廷在足球领域最大的对头,就是巴西。白老师最崇拜的球星,是阿根廷传奇巨星迭戈.马拉多纳,那是他在1986年世界杯时就一直崇拜至今的偶像。可是每次在诸如什么历史最佳球员的评选当中,大概百分之九十的评选老马都屈居第二,另外百分之十有时候还跌到第三乃至第五。而位居第一的,差不多都是那位著名“乌鸦嘴”。因此,白老师存在点私心,想要用无伤大雅的方式,黑一黑皮肤已经够黑的贝利,似也不足为奇。其实,白老师黑贝利的历史,已经久而弥之。最早大概是2000年12月的某期“足球之夜”节目。当时“足球之夜”是中国最火的足球节目,恰好当时国际足联正在筹办“世纪最佳球员”评选,形式是网络评选和专家评选并重,白老师在节目里公开力挺马拉多纳,而发了一通把贝利贬得不能再往下了而将马拉多纳给抬得不能再往上了的议论,间接倒转了乾坤。尤其那什么“伪君子、真小人、贝利深不见底、马拉多纳就是足球”,已经成为所有持马拉多纳强于贝利观点的人的主要论据。当时国内网民正在为孙雯当选世纪女足球员贡献力量,自然,也要刷世纪最佳男足球员的票,可以说中国球迷的网络选票对网络世纪最佳球员谁属有决定性因素。白先生此番言论成功主导了舆论,使得前不久刚在《体坛周报》和《当代体育》联合主办的,由10万中国球迷投票选出的“20世纪十大足球先生”中独占鳌头的贝利形势急转直下,竟然在网络投票中只得到26000张票,而马拉多纳获得三倍于贝利的78000张票,拿走了网络最佳球员奖,而贝利虽然获得了由专家评出的20世纪最佳球员奖,但就像影帝没能一统“金鸡”“百花”,终究是个遗憾。有一说一,投票结果肯定不是白先生的一己之力。当时阿根廷政府号召全国为马拉多纳刷票,而包括巴西人在内的许多“看客”则觉得贝利必然当选压根不关心这种评奖,是贝利在“网络评选”中落败的最主要因素。但白先生此番言论竟然得到相当一部分中国球迷支持,不得不说,是以白先生、李承鹏这一代的“足球人”(如果白先生也算足球人的话)带着“80年代情怀”,高举“蔑视权威”“提倡反叛”旗帜,主导着舆论将过往的足球神话打落,打碎的必然结果。没办法,谁叫咱中国1978年才看上世界杯而贝利1977年就退役了呢?因此,要抹黑贝利,和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以前的足球,简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再看看素有反权贵斗士之称的李承鹏先生2002年的“高论”:“我想说的是,如果让贝利来统治世界,那足球就是政治的私生子,如果让贝肯鲍尔来统治世界,那足球就为主流世界的遮羞布。从1986年迭戈如镰刀刈草般盘过六人打入英格兰大门时,我就认为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不能复制--那一定是马拉多纳。贝利可以复制,每当我看到奥维兰、贾巴尔甚至甲A马麦罗时,我就以为贝利不过早生了30年,他钻了时代的空子,他是六七十年代的纪录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像他那般盘球射门,他像一台经典的老式留声机,只容复古,震聩世界。”李先生若对贝利有不少了解,那他真认为贝利和马麦罗一个水平,那也没有什么,个人观点而已。问题是2007某期《天天运动会》,当时是做的关于罗马里奥的一期节目,作为节目嘉宾李先生居然问主持人黄健翔这样一个可能很多小孩都知道的问题:“贝利踢了1974年世界杯吧?!”(大意)当时黄健翔有点哭笑不得地回答:“(参加了)4次(世界杯),58,62,66,70。”那时我想,像李先生这样的人都能成为足坛公知,可见我们中国足球到底是有多么不懂球才能把球踢成这个吊样。但正因为像李先生,白先生这样的人存在(或者说也不怪他们,时代发展必然会造就对先贤的轻蔑和淡忘),我们对足球本身的历史,对这项运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员——贝利,他的职业生涯已经不甚明了。我们只记得贝大爷的乌鸦嘴,记得他三次离婚三次结婚的风流韵事,记得他在1994年世界杯西装革履打着美国领带做世界杯推广大使,然后被之前想拿美国绿卡却因为有吸毒史被美国政府减少了入境时间的马拉多纳骂“他这样子像是在亲美国人的屁股”。了不起,知道他进了超过1000球,拿了3次世界杯冠军。他的影像资料,似乎只存在于《天下足球》和每隔4年央视固定播出的世界杯官方纪录片,仅此而已。我想,作为一个中国球迷,一个足球弱国的球迷,一个曾经迫切想向着足球王国学习而派出“健力宝”青年队,最终获得了孙继海、李玮峰、张效瑞、隋东亮等一批中坚球员的国家的球迷,应该了解代表了足球的最高水平的那名球员到底经历些什么,做到了什么,意味着什么。而不止是那被调侃了千百遍其实也是夸大其词的“乌鸦嘴”。所以我翻开那些泛黄了的旧报旧刊,点开了那些或黑白或彩色或斑驳或清晰的比赛录像,查阅那些曾经记录过这位球王历史的网页资料,一切只为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贝利——至少是真实的球员贝利。然后我就看到了他在1958年的初露锋芒,1960年的技术渐已大成,1962年的不可一世,1965年的达到顶峰,1966年的断崖式下滑,1968年的重整旗鼓,1970年的王者归来奠定霸业,1973年的回光返照,1975年的重获新生,1977年的最后告别……所以就有下面的故事。
嘉庆皇帝楼主
· 江西本想在这次重发过程中将传记所有篇章全部合并在一个帖子里,但经过试验发现,这样做不现实,我的每一个章节都插有大量的GIF,如果集中一起发,可能数据马上就要爆炸了,为此,决定还是按之前的做法分章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