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市双雄竞价马奎尔开始,到伍德沃德留在英伦处理转会事务,再到马奎尔经纪人参观曼联荣誉室,再再到曼联摄影师与BBC等媒体确认转会事宜,马奎尔以世界第一中卫的身价加盟曼联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关于比赛集锦、球探报告我们能看到很多,而且,最近几个赛季的英超以及英格兰国家队的比赛中我们也有足够的范本去看到马奎尔的诸多表现与特质。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分析马奎尔值不值8000万镑,也不一定会分析他的优缺点,而是来尝试性的将马奎尔的到来与当年爵爷签下里奥-费迪南德进行串联,以此来展望接下来曼联的球队构建。毕竟,俩人都具备一些相似的特质,然后都将以打破中卫身价的价格加盟曼联。
关于本文的结构,我想先尝试性的说一下里奥与弗格森治下的曼联,然后再通过现在曼联所处的战略时期引出马奎尔的引进思路,如果觉得能看下去,请大家耐心一点,谢谢。
【以中卫为基石建队,这是弗格森治下曼联的传统】
“我手下的曼联是以中卫为基石的,一直都是这样,我需要稳定与可靠的中卫”--弗格森爵士
回头算算弗格森时代的曼联,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多位功勋后卫。比如布鲁斯、帕里斯特、约翰逊、斯塔姆、里奥-费迪南德、维迪奇等人。从来到英伦就广结善缘开始,弗格森与同行们私底下的交流能给曼联带来很多东西,包括球员的信息。
在1997年,当时伯恩茅斯的教头梅尔-马辛就私底下像弗格森推荐了里奥-费迪南德,那时候的球探系统存在很多不足,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十分关键。在弗格森爵士在问价后得到的回答是“拿小贝+100万镑来换里奥-费迪南德”,这很明显拒绝的信号,但并阻碍弗格森爵士的后续动作。一方面是当时曼联的主力中卫搭档是斯塔姆与约翰逊,暂时可以不用刮彩票;另一方面是弗格森在98-99赛季问鼎欧冠之后延缓了球队构建动作,尤其是中卫层面,等到连续2个赛季在欧战中折戟他才下定决心要有大动作。
02年夏天,弗格森爵士最终从利兹联以创身价记录的方式签下了里奥-费迪南德,几乎忘记了费迪南德刚加盟利兹联时被莱斯特城打爆那场比赛带来的暗爽。在后续的时间里,里奥成为弗格森爵士强化中轴线的重要基石。
【里奥的到来,上限里为曼联带来了什么?】
那时候的曼联,442或是4411阵型是球队的主流配备,而且,中后场球员的长距离出球以及两条进攻边路的冲刺进攻一起勾画出了大开大合的进攻场面。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曼联在由守转攻时已经开始强调速度,这时候,中卫的作业能力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图1:边路大开大合的冲击进攻之后,曼联由守转攻的切换开始提速,而费迪南德在高位的向前分球往往十分关键
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曼联边路进攻造成二点球射门被阿森纳破坏之后,曼联中场的机动性限制了对手的反击,里奥得球之后直接绕开当时较为主流的节奏控制以及中场梳理,直接分边。左侧队友看到范尼跑位之后直接送出斜传,这时候,里奥的视野与长距离的向前传递能更好地让曼联简化由守转攻。
在经历了被切尔西压制的黑暗时代之后,弗格森打造的红小鬼前场战法已经趋于完美。在进攻过程中,球队244平铺开来的阵型在各方面都具备很强的优势:中路的调度、边路的冲击以及前场的交叉换位能打出流畅且极具视觉冲击的进攻。
这时候,里奥的作用在大多时候是弱化的,尤其是07-08赛季。那时候哈格里夫斯的爆发、卡里克的成功蜕变以及C罗、鲁尼、特维斯前场三人的跑动策应能力均处于巅峰时期。只是,在进攻构建较为艰难的时刻里奥的价值能完全展现出来,代表性的比赛是07-08赛季的欧冠。
图2:欧冠半决赛,里奥传球绕过巴萨的高位逼抢找到C罗,曼联二级梯队前插冲击到前场
图3:欧冠决赛,面对切尔西4141的阵型,里奥后场传递打到马克莱莱左倾之后的中路空挡,鲁尼头球摆渡
里奥的防守技艺已经不需要赘述,而他在关键时刻尤其是曼联进攻构建阶段遭遇到对手限制的时候,大局观与出色的视野、传球能力能带来很多东西。这就是,他加盟曼联给球队带来的上限。
【后弗格森时代,曼联中卫陷入牢笼】
就我看来,现代足球每当某个技战术体系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打破它的都是空间与体格。比如,让缺乏速度的传控陷入绝境的是防守方将防守三区削减空间,然后堆积对抗体格,从而进行针对性利用速度与体格去进行空间反击;再比如,面对严密的防守体系,体格出色的中锋带来的战术价值已经提升较为明显。
后弗格森时代,曼联阵容说到底是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缺乏多样化去迎合新的掌舵人。在这种情况下,范加尔的大圈战术、穆里尼奥简单的攻防堆积都是希望能简化组织传递达到目标。只是,一方面是通过降速、填球员带来控制力去进行打击,一方面是减少防守空间与增加反击空间去兑现目标。
在这种看似无关但有延续性的几个赛季里,曼联的引援整体上都在去技术化,强调速度与体格。在这种局面下,中卫线的职责是大体上处于“倒退”状态,所有的中卫几乎都向传统的英式中卫靠拢--强化正面防守能力,对于进攻组织的构建缺乏帮助以及恪守本分待在高位。
回想当年埃文斯压过皮克,不仅仅是对阵博尔顿一战中皮克的那次冒顶,还有埃文斯较为出色的传球(尤其是中长距离的传递能力)让弗格森爵士下了最终的决心。但是,当里奥、维迪奇老去之后,曼联的中卫却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时间段里。
奥谢、布朗上限不高,斯莫林、琼斯、埃文斯远未达到期待,巴伊、罗霍、林德洛夫也没有展现出靠拢前辈的特质。在索肖接手曼联之后,进攻解放运动在换帅鸡血期一度十分有效,林德洛夫、琼斯、罗霍等人都开始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向前的一面。只是,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强化这个向前的机能或是在定型之后进行二次学习。
但是,现在曼联对于成绩的要求,不可能留给后卫线二次学习的时间,补强成为唯一的选择。马奎尔,是一个合适的人,也是曼联变向回归传统的又一个信号。
【引进马奎尔,是曼联传统的回归,也是强化索肖战术的关键】
不管外界有多么不看好索肖新赛季的前景,但我还是要说他与管理层一起构建的这个未来,让我很期待。马后炮而论,从曼联最终确定他接替穆里尼奥到转正,是曼联对于未来的一次自我博弈。因为,后弗格森时代的曼联,整体上处于一个去弗格森印记的过程,但是却没有人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烙印,没有成绩打底,就不能坚定曼联未来的前进方向。
索肖接手之后,在萎靡的赛季尾声已经开始与曼联进行未来的规划。重新塑造红魔的形象,已经在战术层面重拾弗格森时代的一些东西,是一切的支撑,当然也符合现代足球目前发展的潮流:空间的制造利用、向前的速度。曼联当初的442阵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这三点特质,而在如今世界足坛的战术大环境里,这三点代表的简洁策略也能觅得更多地空间去完成作业。而在这个夏天的热身赛中,曼联在不断演练的是三个大方面的战术:高位逼抢、空间制造(尤其是大范围的转移与皮球往防守弱侧的过渡)以及快速冲击。
在这个趋势下,马奎尔的加盟能带来很多东西。来看一组马奎尔上赛季的数据。因此,接下来的数据与gif不会描述马奎尔的防守能力,着重是看他对于曼联进攻构建带来的积极影响。
1、进攻构建方面:
场均传球52.9次(39.8%是向前传递);场均送出破开对于前场防线的传递是9.71次(从两名或多名防守球员之间将球传过去找到空位队友,对于后卫线球员的定义是在高位将皮球穿过对手前锋线与中场线);赛季过人次数51次(本方半场或高位过人次数45次,来自opta),后卫线第一,甚至高于凯恩、菲尔米诺;
2、直接影响进攻方面:
场均往进攻三区送出8.09次传递(仅次于范迪克);场均带球向前冲击超过10码的次数2.46次;场均长传6.6次(,平均长度22.5米,成功率69.0%);场均影响比赛攻防定义的传递为0.46次(主要定义为短时间内完成由守转攻的向前传递,类似上图1)
图5:高位带球直接送出破开对手前场防线的传递把球送到进攻三区,比赛对手是曼联
3、防守与稳定性方面:
17-18赛季全勤,18-19赛季联赛登场31次,很少受伤;场均赢回球权12.3次(18.1%是在对方半场);78%的高空球对抗成功率;没有进过乌龙,英超生涯只有1次因为失误造成丢球;
【结语】
当年,弗格森引进里奥-费迪南德是强化中轴的一个重要方针,而里奥世界第一身价中卫带来的补充是曼联再度赢得欧冠的冠军。如今,曼联在低谷期引进马奎尔,符合索肖寻求的战术体系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初买进里奥有相似的战略目的。
重拾起更多弗格森时代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倒退,因为世界足坛的发展潮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对于空间与体格的往返要求与强化,核心目的还是打破对手的控制与防守牢笼。马奎尔需要一个更具上抢特点的搭档去规避他的转身问题,但也可以搭配一个身后的速度清道夫让马奎尔更加激进的去拼抢第一点限制对手。维迪奇加盟曼联之后,他与里奥在数年的搭档过程中交替前提的画面并不让人陌生,在如今看来这一幕很可能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