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龙王什么时候开始姓敖? zt
在《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很多明代小说中,龙王都以「敖」为姓。《西游》中,四海龙王分别叫敖广、敖钦、敖闰、敖顺,《封神》里叫敖光、敖顺、敖吉、敖明,之后几乎所有相关小说里,龙王都姓敖,只是名字有些许不同,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这个名字也是《封神》里来的。
但这之前,龙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姓。在现存最早的哪吒闹海故事图像中,哪吒所打的龙王被标注为「和修吉龙王」。和修吉(Vāsuki)最初是印度教里的那伽族领袖(那伽即巨蛇之义)。在印度教创世神话中,著名的搅乳海故事里,和修吉的身体就被当成搅绳,阿修罗们持蛇头,提婆们持蛇尾,一同搅拌乳海。
印度教中,除了和修吉,还有毗湿奴的随从舍沙蛇王(Śeṣa)和因陀罗的朋友德叉迦蛇王(Takshaka ),这些都被佛教吸收,佛经中就有佛陀降服阿波罗逻龙王的著名故事。《法华经》里提到那伽龙族八大龙王,除和修吉、德叉迦外,还有难陀(即上文的舍沙)、跋难陀、娑伽罗、阿那婆达多、摩那斯、优钵罗等。《华严经》提到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焰口海光龙王、普高云幢龙王、德叉迦龙王、无边步龙王、清净色龙王、普运大声龙王、无热恼龙王。
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有浓郁的印度味,跟后面的本土化的敖家很不相似。和修吉这么拗口的名字,肯定不利于它在民间故事里的流传,像唐人小说《柳毅传》里洞庭君、钱塘君,就很中土风,好记好传播。
唐代时,五岳、四镇、四海、四渎都有了封号。《旧唐书·礼仪志》说:「(天宝)十载正月,四海并封王。」分别封东海为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以后历代,四海多沿用这个封号,如《宋会要》:「仁宗康定二年十一月,诏封东海为渊圣广德王,南海洪圣广利王,西海通圣广润王,北海冲圣广泽王。」
此外,宋代也沿用唐代祭五方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不过这四海和五龙是不同的体系。
不过民间才不管这些,四海和五方龙王后来大概就合流了,东海既是广德王,青龙神为广仁王,东海龙王名为「广」大概就顺理成章了,至于其他三龙,西海龙王的「闰」字可能也是从封号「广润」而来。
那为何龙族姓敖,这可能只是意外了。《孤本元明杂剧》里有一出《争玉板八仙过沧海》,可能是明代的,里面说:「小圣乃东海龙鳌广龙王之子。名曰摩揭,兄弟是龙毒。」(这下我们知道敖丙两哥哥叫啥了~)又说「小圣乃南海敖闰龙王是也。这二位一个是西海敖钦龙王。这一个是北海敖顺龙王。」
有人这么一说,大家觉得不错,听起来够酷,就纷纷接纳了。这以后不少小说,龙族就几乎都姓敖了。敖氏按《通典‧氏族》的说法,可能来源于楚国国姓芈姓的叔敖氏、若敖氏,《通典》说,「若敖者,楚君熊义字也。或言楚国尊者称敖,如霄敖、郏敖之类是也。」
顺便一说,《左传》里说的霄敖、郏敖这几个词都很怪,《楚辞‧天问》还有一句「吾告堵敖以不长。」显然是楚国方言,《左传》杜预注说:「不成君,无号谥者,楚皆谓之敖。」朱熹 《楚辞集注》也说:「楚人謂未成君而死者曰敖。」现代学者也有认为敖是楚人指领袖,用来当龙王的姓,再合适不过了。
岩冰大侠
· 河南🐲肯定叫起来很威严,嗷嗷嗷嗷的,就姓敖了
宇宙第一无敌小神童
· 广东恶龙咆哮这个梗原来古代已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