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失败原因

avatar
关注

第一,蜀国的国力开始衰弱,看诸葛亮前期北伐,率军都是30万,而姜维几乎都是率军20万,(可用兵力下降是兵器的生产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的表现)由此可见,蜀国国力的衰弱。


  第二,姜维本人不及诸葛亮。不论在战术,战策,计略,在蜀军心中的威信方面,姜维都大不如诸葛亮,这在后来司马昭的话中可以得知:“蜀主刘禅,昏弱无能,诸葛孔明尚不能扶之长久,何况姜维?”姜维自己也说自己不如诸葛亮。


  第三,蜀国内部人才缺少补给,文臣武将相继死去,蜀国又闭塞在四川盆地,与中原人才往来不能相比,后期,内廷缺少良臣监管,原来出师表中,诸葛亮所提及的“费易,董允,蒋琬,郭攸之”等人都已死去,加上没有继承人,导致宦官专权。外部,原来刘备,刘璋手下的旧部都已经死去,没有好的将领可以使用,以至于最后,姜维一人独守剑阁,邓艾偷渡阴平,成都竟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武将出战。


  第四,后主刘禅无能,听信宦官,沉溺酒色,以至于朝廷里大臣都有“退让之心”,听信黄皓谗言,又疏远了和姜维等人的关系,(在姜维北伐获得优势,有利形势的时候,听信黄皓谗言,召回姜维和大军等)使得姜维不得不听大夫郗正之言“屯田沓中”,导致汉中兵力空虚。蜀国整体防御实力大幅下降。


  第五,邓艾等人,足智多谋,多次看破姜维的计谋,死守祁山。魏国人才补充较大,后期的钟会,贾充,张骞,诸葛绪都是比较好的人才。


  第六,汉朝灭亡多年,中原人对汉朝的留恋已经趋零。以至后来长安人对西蜀人的说法也不说是蜀汉,就说两个字“蜀人”,曹氏政权在中原的统治比较成功,中原人对汉朝的留恋和向往已经几乎没有了。这也是“民心向背”的问题。刘禅后期在西蜀的表现又是一个“昏君”,宠信宦官,就好象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的“十常侍”,好象历史重演一样,上天要使蜀汉(汉朝)灭亡,这是谁也无力挽回的。


发布于安徽阅读 5222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大内义兴

· 上海

30万大军20万大军?三国演义?蜀汉北伐难以成功,是地缘条件不利决定的。蜀汉本身由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组成,这两个盆地之间还隔着大巴山,需要依靠1000多里的金牛栈道来连通。蜀汉与曹魏又隔着秦岭,还是需要靠栈道来联通,这种糟糕的地缘条件注定了,在北方没有发生剧变或分裂的情况下,蜀汉很难有消灭曹魏的机会。因为打下了,没有后勤继续维持,也很难守住。姜维北伐出兵陇西,连战连捷,斩杀徐质,陇西基本上都占领了,但有用吗?隔着秦岭,只能迁敌国百姓后放弃。然后姜维继续北伐,大破雍州刺史王经,曹魏在雍州损失数万人,姜维围困王经,但又能怎么样?曹魏迅速派出陈泰+邓艾,驰援雍州,姜维与之对峙对峙后,只能撤兵。这证明,姜维即使取得大胜,在曹魏援军一波接着一波赶来陇西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意义。姜维大破王经后,敢保证继续消灭陈泰邓艾,或一路一直吊打下去?曹魏在北方相对统一,蜀汉隔着秦岭北伐的成功率本身就是地狱级别,和刘邦面临三秦分散,中原诸侯看戏,项羽基本上不派援军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三国志姜维传: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卻住锺题。

亮了(124)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老六叔

· 广东

电视剧《大染坊》 藤井酒后对陈寿亭说过一句真心话: 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

亮了(77)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