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古今』——Nike Kobe AD Mid评测

avatar
关注

  拿到手这一双鞋子的时候已经实战了9-10个月,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全都是这双还有另外一双Soldier 10两双球鞋一起出场实战的,所有的场地都是塑胶地或者塑料格子的,户外的条件并没有那么苛刻,因此对球鞋的损耗相对就会比较大啦。
  为什么要取一个贯通古今的标题呢?字典上说贯通古今的意思是:“把现在和古代连接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一双Kobe AD Mid是把几年前Kobe鞋子上所搭载的科技配置和现代球鞋设计的趋势结合在一起了。那么它“古”在哪里呢?
1、这是一双有内靴的球鞋,现如今非常多篮球鞋都是采用内靴、鞋面一体式的设计,不过是Nike还是adidas,连我们国产品牌的球鞋也都出现过类似的设计。一体式的设计的好处自然是能给双脚赋予强大的包裹性,脚在鞋内基本没有多余动弹的空间,但是这种设计对于脚宽肥的球友并不友好,我的脚型是偏宽而且足弓还有脚背是很高的,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内靴的设计,更有弹性和张力的鞋子并不会勒脚。
  一体式的鞋子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脚宽肥的球友按正常尺码来购买会感觉勒脚,但是如果选择大点的尺码的话,脚长在鞋子内长的位置又会有个非常富裕的空间。对于这个内靴的设计,我是非常满意的,放眼看下,目前Nike和Jordan旗下这两年最顶尖的实战球鞋无一例外都是一体式的设计,作为消费者很想尝试但是实在无奈放弃了~


2、作为一款有内靴的篮球鞋,在鞋舌的中部的位置有一个鞋带穿孔的设计,可以让鞋带在此穿过,防止鞋舌跑偏。这个设计以前被大量运用在篮球鞋上,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鞋舌在内衬位置的材质是非常柔软的,并且还有类似蛇纹的刺绣工艺,很大程度呼应了Black Mamba这个绰号。

3、这款鞋的配置是全掌Lunarlon+后掌Zoom Air,鞋面是动态的Flywire飞线,中底有一块玻璃碳纤维材质的TPU支撑。这个配置和十年前推出的Zoom Kobe 4非常接近,同样的,这两年Nike推出的实战鞋很少是这样的配置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双鞋Zoom是镶嵌在中底上层的位置,并不是像部分一些实战鞋一样,在中底下层挖个凹槽然后将Zoom塞进去,通过胶水直接和外底结合。气垫镶嵌在中底上层的位置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直接感受到Zoom的弹性,并且相对耐用性也会更好一点,让人不由得回忆起几年前那种偏传统的球鞋设计以及科技配置。即使在Kobe 11之后也有很多双Kobe球鞋也是全掌Lunarlon+后掌Zoom Air的配置,但是要么是放在鞋垫里,要么是Zoom气垫放置的位置不对——只有将Zoom放在中底上层,通过中底布,还可以用手指感受到Zoom的存在。至于脚感,我们稍后会提到。

   Kobe AD Mid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前老款Kobe系列球鞋的影子,但是它毕竟是现代球鞋的产物,也有一些地方是更加符合现代篮球鞋运动的,说说这双鞋的“今”吧。
1、现在球鞋的设计趋势都是在往着轻量化的方向走的,不可避免的,这双鞋上脚感受确实很轻,从里到外都对轻量化做出了妥协。内靴真的真的非常薄,以至于有些球友反馈体会不到内靴的存在,鞋面的材质也是薄薄的一层。这双鞋致命的缺点就是过于轻薄的鞋面带来的支撑性变差,保护性不强,而且会很容易磨脚,在前掌弯折处,偏硬的鞋面材质也会让部分球友感到不适。
2、来看看这双鞋的鞋垫,是采用Ortholite材质制成的。这种材质的鞋垫也在不断改良进化,变得更轻薄更吸汗,同时也会有更厚实的缓震感觉。在鞋垫的前掌位置,有大片的网格设计,而且正反都有网格切割的设计,这一设计在2014年的时候第一次被使用在了Zoom Kobe 10上,在当时Kobe系列的球鞋已经开始在进行变革了,鞋垫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得防滑,甚至我觉得可以减轻一些微不足道的重量。



3、相比我以前所接触的Kobe系列球鞋,这双鞋除了更轻质,鞋带更细更薄,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鞋底的纹路,镂空的设计更多、鞋底纹路更加复杂,这些看似不起眼“做减法”的设计,都是在为了让球鞋尽可能轻质。


  Ok,扯了这么多,进入正式评测的阶段~
我将从外观、脚感、保护、缓震、耐久,五个大家接触篮球鞋必须了解的方面来进行评测。【C】、【B】、【A】、【S】四个选项 是我个人评分的标准,客观老爷们可以尽管滑动手指和鼠标~

『外观』——【A】
  从网上收集到的信息,才知道这一款鞋有个非常帅气的名字“Rise”,湖人队的库兹马在17-18赛季的季前赛有上脚过这一双鞋,“Rise”的意思是指升起、增加,提高等,寓意凌晨4点的洛杉矶即将日出。同时,耐克在国内曾有连续几年推出过“Rise·打出名堂”的活动,也选拔出了不少民间高手,慢慢进入大众视野。
这一双鞋的外观可能并不会第一眼就吸睛,但是很耐看,属于越看越舒服的类型,而且各处细节满满。按照个人的意愿我完全可以打个【S】的评分,但是外观这种东西见仁见智,普罗大众所能够接受的,这款鞋的外观还是被很多人认可的,我觉得真的可以打一个高分。


  鞋面的材质是翻毛皮材质,蓝紫色的鞋面还有加以蓝色的泼墨点缀,实物看起来很是帅气而且有质感。

  中底是粉橙色渐变的设计,有点像刚日出时破晓那一刻的天空,鞋底则是透明的水晶底,我第一次拿到实物的时候,确实被这种精致的设计惊讶到了。在鞋底延伸出来的防侧翻部分上,还有一个透明的科比个人Logo。

  左脚鞋舌是科比个人签名的字迹,右脚则是带有重影设计的科比个人Logo,同样的重影在鞋子鞋面的Swoosh上也可以看到,仔细端详可以看出Swoosh在拐弯前有3种不同颜色的重影,之后3种配色结合成同样一种完整的大钩子。精美的刺绣工艺对球鞋外观质感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而且前面提到过,鞋舌的材质看起来是有点类似蛇纹的刺绣,在鞋子的鞋帮外侧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诠释了曼巴精神——你会在凌晨4点的时候起来练球吗?



  在鞋头位置,鞋带穿孔的最前端有一个类似头戴式耳机的设计,这个小细节一直不太明白具体是有什么含义,希望懂得JR可以提出哈~这双鞋鞋面采用了动态Flywire的设计,鞋面是可以看出飞线的凸起,飞线的末端鞋带头,可以通过拉紧鞋带来提升包裹,而鞋子的前掌位置也有同样飞线凸起的设计,但是里面是否同样有飞线就不得而知了。


  从Zoom Kobe 5开始,Nike在Kobe的球鞋上加入了类似摩斯密码的设计元素,之后在每一代的Kobe球鞋系列上都可以找到。这种点阵标志代表的是一种密码语言序列,这一设计元素被大肆放在这双Kobe AD Mid上。鞋底外侧、后跟、中底还有鞋帮,所有肉眼可以看见的地方,都有“科比密码”。而且不同配色的Kobe AD Mid在后跟还有“科比密码”的图案设计上都不一样,可见设计师的用心。


『脚感』——【B】
  在第一次上脚体验后,鞋底的反馈确实相当舒服,Zoom一开始就有一点弹性,Lunarlon的反馈感觉很明显。但是我真的很难给这双鞋的一开始的脚感打很高的分数。鞋面材质偏硬而且过于轻薄,如果不穿精英袜正常走动都会感觉不够舒适,有点颠覆以前我穿过Kobe系列其他球鞋的印象,没有恰到好处的包裹,也没有柔软的鞋面贴合脚面。而且鞋舌也很轻薄,鞋带绑紧的情况,脚背不适的情况也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时间磨合才会慢慢改善。不过这款鞋的鞋楦会偏宽,看过很多脚瘦的球友都有吐槽过这个情况,殊不知偏宽的鞋楦对于我们这种脚宽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福音!丝毫没有卡脚难受的情况。轻薄的鞋面带来唯一的好处就是透气性很好,双脚在鞋内丝毫不会感觉到闷热,是一双很适合夏天的球鞋~
  总的来说,这个脚感绝对算不上优秀,主要是在鞋面上减分较多,中底的脚感反馈确实不错,但是把脚套进鞋子里并不能感受到Kobe系列一贯保持的优秀,只能说非常一般甚至偏差,只能通过穿精英袜才能稍微提升一些包裹性。顺便提一句,这么些年来,Kobe系列绝大多数新款的球鞋都是以低帮的形式发售的,上一双中高帮的Kobe球鞋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Zoom Kobe 10 Elite,就是那双用了Flyknit的超级高帮的球鞋,和这一双球鞋设计的年份大概差了2-3年。私以为这双Kobe AD Mid的包裹脚感这么让人失望,会不会可能是因为这个设计团队太久没有设计过中高帮款的球鞋呢?

『保护』——【B】
  动态Flywire的末端都在鞋带末穿孔有所保留,这个设计初衷出发点是好的,像HyperDunk 2014、LeBron 15等很多非常优秀的实战鞋都是使用同样的设计,穿好鞋带稍微拉一点两侧的鞋面就会紧紧贴合你的脚面。但是这双Kobe AD Mid或许是鞋面实在太硬而且太薄了,这样做对球鞋包裹的提升基本没有帮助。
脚踝处的包裹性也一般,海绵的材质也算不上厚实,我穿过Zoom Kobe 4、5、6、7、10,每一双的后跟海绵填充都丰满到让我念念不忘,柔软而且很舒服,这一双就没有它的前辈们那么优秀了。但是强大的防侧翻,硕大的TPU还有坚硬的后跟TPU挽回了一些分数,在做一些侧翻的动作时,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保护住双脚。
  但是!凡事最怕的就是但是!我穿过这双鞋崴脚了,而且是我目前遭遇最严重的崴脚,即使中底和后跟支撑性属于上乘,实在架不住不堪一击的鞋面,鞋面所能给到你的支撑真的太太太太差了。



 『缓震』——【A】
  首先中底的厚度对于一双后卫鞋来说,个人觉得有点偏厚了,由此就会导致场地感变差,从而实战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脚底板就会酸痛不已。不过应该是我个人脚型的原因,每次不管穿什么新鞋都会这样,穿着使用后这个情况就会自动消失不过好在这双鞋Zoom气垫厚度可以,在穿着适应后鞋底的缓震感觉会磨合得很舒适,我这种大体重的选手感觉还是比较欣慰的。
  缓震上的优点真的很中规中矩,关于全掌Lunarlon和Zoom Air的配置,我相信绝大部分穿过的球友的评价都是一样的——利落、干脆、不拖泥带水、不拖沓,没有极致的弹或者软,也不会像Air Max一样给你很强大的力量反馈。全掌的Lunarlon在我穿着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后,依旧保持很好的弹性,耐久性相比前几年HyperDunk系列所用的Lunarlon优化了很多。Zoom作为Nike老牌的科技,优点好处我相信穿过的球友都能够了解。Kobe系列发展到现在,一直以轻质、舒适的缓震受非常多球友喜爱,这双很好的继承了Kobe球鞋的优点,【A】的评分我个人觉得真的非常高了!【S】的缓震我觉得还是给LeBron系列或者Jordan这种非常顶级的缓震吧~180斤的体重驾驭Kobe AD Mid已经非常够用了~

『耐久』——【S】
  这双鞋的耐久的确非常出色,我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入手了这双鞋,每周至少穿着一次,一次至少3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的对抗,场地条件谈不上很糟糕,但说真的好不到哪去,比图片里大家看到的场地,还要再粗糙点。个人打法偏软,以跳投传球为主,但是会比较多用到后撤步、急停、转身等动作,也不算是特别养生的吧23333。鞋底边缘一圈是非常细的纹路,已经基本磨平,但是鞋底整体的纹路都还在,而我的Soldier 10大部分区域都已经磨平了。顺带提一下,这双鞋的抓地力真的很棒,即使场地有沾灰的情况,丝毫不会出现打滑的情况,依旧可以发出清脆的和地板摩擦的吱吱声。


  至于全掌Lunarlon的耐久性,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Nike已经把这项科技运用非常成熟了。我高三的时候穿过HyperDunk 2012,同样也是全掌Lunarlon,穿着一个学期,基本就是板砖的脚感,现在已经改进了太多了。而且Zoom的气垫越穿越舒服,给你的反馈是一贯的爽,谈不上澎湃,但是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总结】
  这是一双保持了Kobe系列一贯轻质、舒适缓震的球鞋,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其实是一双很不错的后卫鞋。尤其是轻量型选手,突破启动时的反馈可以让你非常轻快地迈出第一步;但如果你是吨位比较大的,虽然它的缓震够用,鞋面的支撑可能给不到所需要足够的保护。
  你可以在Kobe AD Mid上看到很多以前老鞋的影子,也可以在细节处端详出符合现代篮球的设计,贯通古今,杂糅了近十年的特点,希望所有穿着它的人能和库兹马一样,成为Rise,冉冉升起的明星,打出自己的名堂!




发布于浙江阅读 5626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阿玺楼主

· 浙江

这两年装备区的风气变化很大,作为一个老JR好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的评测贴了,自己写一篇 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GIF
亮了(4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