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爱好,写了一篇有关跳投技术的小文章,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跳投”顾名思义,就是起跳之后的出手投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起跳之后”,一般的投篮,虽然也有起跳的动作,但它的起跳和出手是同时的。换句话说,跳投的出手是在空中完成的,它需要依靠的力量是人腹部重心处的核心力量,而一般的投篮,是在地面完成的,起跳只是出手之后的身体缓冲,它的发力来自前脚掌对地面的接触。
毫无疑问,与一般的投篮相比较,跳投无疑更加困难,也更加具备挑战,但同时跳投也会使进攻更加迅疾、流畅,更加具备运动所带来的的艺术美感。完成一次跳投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精妙配合,而不同的跳投形式也具有不同的前续动作和不同的出手形态,在此不妨逐个讨论。
一、急停跳投
所谓“急停”,是指在运球疾速行进过程中的突然停住,起跳出手。急停,又有一步急停,两步急停。一步急停,就是启动后运一下球,马上急停;两步急停,就是比一步多运了一下球,迈了两步后再急停。而迈三步的话,要么就是突到了篮下,可以轻松挑篮,要么就是进攻受阻,需要及时传球,所以一般没有三步急停之说。完成急停跳投,需要有较好的突破能力,让防守者误以为你要冲击篮筐,以求让他的防守重心向防突破的方向转移。这样才能达到急停的效果。一般来说,向左路突破,用左手运球,急停的时候先迈右脚,左脚随即跟上并发力,促使身体向上方弹起,随后根据时机出手投篮。向右路突破,则与此相反。当面对移动缓慢者或者身高及弹跳不足者,使用急停的方法比较合理,容易利用速度和弹跳优势摆脱防守,命中投篮。
二、后撤步投篮
急停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后撤步,尤其是面对高大的防守者,利用速度和急停还不足以拉开出手空间时,就有必要后撤,以躲避封盖。当想要选择后撤时,迈出试探脚后利用试探脚向侧前方发力,来自地面的反力使身体核心部位后移,随即起跳出手。后撤的幅度随步幅、发力大小和身体重心的高低而不同,这其中,步幅和发力大小往往已经定型,不容易提升,所以重心高低的掌握就很有必要。当膝盖弯曲较小,即重心较高时,前脚掌的发力往往比较充分,可以使身体脱离地面,向后漂移,接着后脚着地,前脚发力,起跳投篮。而当膝盖弯曲较大,即重心较低时,前脚发力就不那么充分,也就后撤不出那样的距离。但低重心的后撤也有它的优势,因为重心更低的缘故,移动就更加迅捷,后撤会更加迅速,往往在长臂的封盖到来之前就已经出手投篮。所以二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进攻时需要根据所面对的不同的防守形势加以选择。
NBA里有不少后撤步投篮高手。杜兰特的步幅和身高优势使他在不用撤出很大距离的情况下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投篮;“厨子”哈登作为节奏大师,也有一手转身后撤步的江湖绝技,近期开发出的三分后撤步也令许多防守悍将无可奈何;“牙套”库里也有一手后撤步三分,配上快速的出手和精湛的射术更加令人拍案叫绝。而篮球之神乔丹,在展现后撤步技术方面也是当仁不让。85-86赛季,乔丹伤愈归来。季后赛对绿军狂砍63分那场,乔丹在右侧底线接球,面对“鸟神”伯德的防守,先来一串雨点步(drop step),紧接着连续地胯下交叉步之后迈出右脚中路急停,左脚跟上后撤,出手命中,整个过程流畅迅捷,一气呵成,干净洗练。
三、干拔投篮
“干拔”,我对它的定义是触球后的直接起跳投篮,也就是不运球直接投篮。这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干拔投篮,又分为接球干拔和直接干拔,接球干拔相对容易,它可以利用跑动时的速度转化成弹跳,在接球的瞬间起跳出手。而直接干拔,就相对困难了。它要求在持球面对防守者时,突然起跳,出手投篮。正常人起跳往往需要一个迈步加速的过程,而直接干拔,讲求突然间的双脚离地,这对小腿的爆发力要求很高。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起跳高度不够以及跳起后重心不稳的问题,从而造成投篮困难,往往投出“三不沾”,这是很常见的。只有勤加练习,熟悉那样的发力方式,才能成功地运用干拔跳投。
安东尼作为进攻万花筒的代言人,干拔跳投自然是其常见杀招,尤其是在年过三十以后,由于体重的增加和速度的减慢,“甜瓜”更加偏爱干拔跳投。观看以前尼克斯的比赛以及加盟雷霆后的比赛,就常常会发现“甜瓜”在左右侧45°背身要球,然后慢慢转正,一蹬腿,来个直接干拔。韦少的“旱地拔葱”,是在运球过半场后三分线一步内的突然急停,严格上说应该和干拔投篮有所区分。已经退役的飞侠科比在干拔方面独具造诣,尤其是三分线左右侧45°的直接干拔,正面持球面对防守者,试探步拉开空间后,毫不犹豫地直接干拔出手。科比的干拔三分,起跳有力,后仰充分,射技精湛,往往在防守压力到来之前就出其不意,将球命中,因而颇具杀伤力。安东尼和杜兰特虽然也将干拔绝技运用地出神入化,但安东尼身材过于臃肿,杜兰特又过于单薄,做起动作来都不及科比的潇洒飘逸,因此,在人们都对麦迪的干拔津津乐道时,同样不会忘记科比在干拔方面也是“美如画”大师。
四、翻身后仰
翻身后仰是和低位背身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难度很大的转身跳投。以右手为惯用手的球员,习惯于左转身翻身跳投,因为以左脚为中轴脚,右脚旋转发力,比较符合他们的出手习惯。大多数人都以右手为投篮手,所以左转身做起来更加容易。然而,左右方向的转身亦有相对利弊。左转身虽然容易发力,但容易在后仰的时候失稳,没法在空中稳定重心,就很难舒服地出手,自然会降低命中率。右转身虽然发力困难,达不到左转身那样的后仰漂移幅度,却容易在空中稳定重心,这是由于以右手出手的球员出手投篮时大都把球偏向身体右侧,因此右转身移动球的弧度就相对较小,也就不容易失稳。两个方向的转身都需要不断练习,熟悉其前续动作、发力方式和出手力道,才能熟练运用。
翻身后仰往往伴随着一些背打技巧。尤其是面对高大的防守者时,要位接球后仓促地背仰往往会得到封盖的伺候,这其中就需要前续动作来加以欺骗。晃肩是常用的招式,背身接球运一下球之后即可将球拿住,拿住球的刹那双脚同时触地,晃动肩膀,给对手加以迷惑,晃肩的同时利用肩部感知对手的防守重心,然后根据防守的侧重点向反方向翻身后仰,摆脱对方的防守范围,出手投篮。当然,转身的同时也可以伴随假动作,欺骗对手使其重心上移,然后可以从对方体侧滑向禁区挑篮或者利用对手还未来得及二次起跳的时机再次干拔出手。奥拉朱旺戏耍海军上将那个球,用了连续两个假动作,把对手晃飞两次,假装切入之后又假装转身勾手,最后才切入挑篮命中,这需要灵活的步伐、强大的机动性和敏锐的球场判断力。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容易造成走步违例和皮球脱手。除此之外,如果防守者具有很好的吨位优势并且非常热衷于对抗,大可不必以己之短攻其所长,可以在试探性对抗之后借助对方的力量将背身转而面框,一个箭步向中路后方弹出,使出急停跳投或者撤步跳投。这会形成出手空间并避免过度对抗时引发的肢体矛盾。
背篮后仰似乎是乔丹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后三连冠时期,乔帮主将这一江湖绝技运用得如火纯青,硬抗加里佩顿,血拼雷吉米勒,双杀犹他二老,面对吨位极大的肌肉棒子安东尼梅森也能后仰打进。乔丹的后仰,时机把握精准,后仰幅度很大,往往能快速地甩开防守,出手命中。年轻的乔丹在后仰的时候还不时地会进行空中躲避,漂移一段距离之后仍然可以将球打中。科比的后仰虽不及乔丹的幅度之大,但科比通过把握后仰的时机,增加后仰的角度,以及在面框和背框之间灵活地转换,亦可以遍打联盟的顶级锋卫防守者。一些长人由于身高的优势,无需在转身时大幅度后仰,也形成了自己有效的转身投篮方式。司机的单脚后仰,金鸡独立,以及姚明的转身跳投,均以柔和的手感著称。贾巴尔更是把后仰开发成更加节省体力的直臂勾手投篮,凭借这一招在七八十年代的NBA大杀四方,赢得“天勾”的美誉。
跳投可以利用的技术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跳投可以利用动作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形成杀伤,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形式的跳投,要提高命中率就必须具备三个过程——起跳、姿势定型、出手。姿势定型是一个最容易忽视但同时又极其重要的过程。姿势定型的过程,实际上是稳定重心和调整出手姿态的过程,是在空中进行的微操作,也就是说,只有将身体在空中稳下来,才能从容不迫地出手,提高投篮命中率。跳得不高没有关系,但一定要跳得稳,不管任何情况下起跳之后都能找到稳定点,无论下半身怎样扭曲,都要保证使肩部正对篮筐,这是提高投篮准度的关键。
与此同时,跳投又是一种极其耗费体力的运动,要想在球场利用跳投造成杀伤,不仅需要良好的技巧,还需要优秀的弹跳力、腰腹力、腕力、爆发力、体力等综合身体素质。一个经常熬夜、不锻炼并且生活没有规律的人,难以保持跳投所需要的运动能量,自然做不出优美的球场动作,在打球时还容易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受伤。于是,在自己慵懒的时刻,我会利用这一点鞭策自己,要想掌握球场绝技,就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经常进行中长跑的有氧运动来提升身体各个器官的工作能力和肌肉耐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身体不会滋生讨厌的赘肉,我也能经常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也是我热爱篮球的原因之一。
跳投是一门技术,但同时也是一项艺术。矮个敦实的人,如果拥有熟练的跳投技术,在跳投时就会显得苗条修长;长个松垮的人,在跳投时亦会展现出身体的坚实紧凑。流畅的跳投,稳定的姿势,会使自己在空中的投篮形态如古希腊雕像一般优美。有时候想想,进不进不重要,姿势一定要优美,这话还是挺有道理的。
karsler
· 福建好帖,老哥分析得很不错啊
我的血腥情人节
· 江苏这种认真的帖子没人,那些水贴反而一大堆人…楼主分析的不错,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