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数据不仅仅是崇尚三分和篮下的“魔球”,也不仅仅是冰冷的Excel表格,它是我们追求客观真相,科学分析篮球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战术跑不出,进攻陷入停滞时强行取分,是我们对于超级巨星的要求,网友们争论的“谁的强投能力最强”,“谁能在多人包夹下命中投篮”其实就是对球星抗下不合理出手能力的讨论。
那么我们如何借助数据对巨星们抗球权的能力进行评价呢?
使用率一词来自英文Usage Percentage的翻译,这个翻译并不恰当,因为使用率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项数据会与“控球次数”“运球时间”等呈正相关,控球越久数据越高——其实不是这样的,使用率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回合占有率”。
什么是回合占有率?
回合占有率的计算公式USG% = (FGA + (0.44 * FTA) + TO) / (TmFGA + (0.44 * TmFTA) + TmTO)
FGA就是运动战出手,即我们平时说的“投篮”,FTA就是罚球出手,TO失误,前面加Tm表示球队数据回合占有率是一项
个人进攻数据,在统计时只统计目标球员在场上时的情况。(不同网站usg不完全相同,因为对Tm数据估算的处理方式不同,但结果误差不大)想深入了解这个数据,我们就要弄清楚“回合”“占有”和“率”的概念。
先说广义上的回合,篮球与其他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运动都不同,篮球有着明确的攻防分界线,即持球一方为攻,无球一方为受,啊不是,守。
1. 进攻一方有明确的时间限制(24秒),24s后若进攻方依然没有完成投篮,或投篮没有触碰篮筐,那么进攻结束,并记作一次失误
2. 进攻有明确的进攻终结标志,即每次进攻都会以投篮/罚球/失误作为结束,除极少数情况下,在每节比赛最后一攻中没有形成投篮。此外有的回合还会同时发生投篮和罚球,也就是2+1和3+1。
在进攻结束后,场上的攻防角色发生互换,一只球队历经一攻一防即是一个回合。也就是说在一场比赛中,两队进攻机会是大体均等且有限的。(抢到前板仍算一次进攻)球员如果进行出手,本质上就是占用了球队的一次进攻机会,而占用机会的比重就是“回合占有率”。
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回合数据中,其实有两种“回合”,在英文简写里就是两种p,除了上面说的“广义上”的回合poss,还有另外一种回合,play,也就是回合占有率中的狭义回合,一次投篮,罚球,失误都属于play
回合占有率多少算高,多少算低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usg的平均水平是多少。有朋友说这还不简单吗,五个人一平分不就是20%?还真不是。
NBA中由于球员间实力的巨大差距,出手权往往要向明星球员集中,这会造成平均值低于20%的情况。
举个栗子,一场比赛中上场10名球员,进攻全部由一名球员终结,那么这时候usg的平均值就不是20%,而是10%,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把平均值按照20来计算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说过,提升产量的同时通常伴随着效率的降低,这是因为提升产量的主要方式,是增加难度更大的持球进攻。
我们先说说无球进攻与持球进攻的区别。
无球的产量天花板通常要低于持球进攻,比如克莱的产量就远远无法匹敌哈登,而持球的效率又往往低于无球。低效的持球比例上升,高效的无球比例减少,效率自然下降,正因如此,无限增加产量便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抗球权也就成了NBA中最重要的能力。
这张图样本选取了19赛季,常规赛出场18以上的球员在常规赛的表现,从图里我们看到,好像并没有“产量越大效率越低”的现象,反而是很多低回合占有率的球员同时做到了低效。
那是因为实力不够的球员,通常是没有资格抗下过多球权的,所谓的产量越高效率越低,是指同水平球员,在本身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想提升产量,就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不过“降产提效”和“降效提产”并不适用所有人,一般我们认为有两种球员更容易做到提效
1. 有着优秀射程、精准三分,但经常出手长两分中投的后场和锋线球员
2. 终结能力出色,但不愿意打挡拆,沉迷低效的低位单打的中锋球员(感觉像是在说那个男人)
联盟顶级球星usg在30-33左右,例如字母哥、詹姆斯、合体前的杜库,都在这个区间范围内,而史上最强级别的进攻球星能把usg提高到可怕的4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唯一能将usg扛到40以上的球员是17赛季的威少,上赛季哈登的usg则是39.6,兄弟俩下赛季的球权分配问题也算是个看点。
助攻应该算到回合占有率中吗? 我们知道了回合占有率是指球员的“回合终结权”,那么送出助攻的人是不是也应该算作参与了终结回合,将助攻也算做一次play呢?
我曾经私信问过数据界大神篮圈即是原点这个问题,圈哥没有直接回答我算好还是不算好。圈哥告诉我,外国确实有专家这样尝试了,比如法尔克将受助攻投篮形成的回合平分到了传球者和接球者身上,但这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55分而不是46或者37分,加权无法准确定量,传球中出现的失误也不好分配;还有雄鹿的一位高级分析师将潜在助攻(接到传球后投篮)的回合也分到了传球者身上。
不过作为球迷,我们只需记住回合占有率本身意义就可,至于助攻,我们有着其他的助攻类数据帮助我们分析,在后续的文章中会逐步介绍。
另外,如果我们将助攻算到回合占有率当中的话还有一个缺点。有的球员不以进攻见长,助攻多纯粹是因为终结能力不足而选择的甩锅,这时如果把助攻看作回合终结,会造成该球员进攻端存在感很足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