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为什么60年代球星的数据需要打折扣

avatar
关注
很多人在吹捧远古球员的时候,最喜欢拿两个论点来说事,一个是爆炸的得分和篮板上场时间,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稀释论”来证明今天和60年代NBA的竞争压力一样大,下面就用数据来告诉你为啥这两个论点是荒谬的。

首先必须声明,我不是想否认拉塞尔和张伯伦这些球员的伟大,而是想论证张伯伦的场均100分这样的数据不能去论证他比现在的历史级球员强一个档次。要喷我的看清楚了我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喷。

1.60年代的数据是要打折扣的
原因就在于60年代球员的身体素质和今天相比差了无数个档次,而拉塞尔不提,张伯伦在C位的身体素质单论静态数据甚至不逊色于奥尼尔,把这样的球员放60年代和让他们在次级联赛打球没啥差别。下面单纯从身高和体重的角度来看一下60年代球员和今天球员身体素质差距到底有多大。





你没有看错,60年代球员的平均身高要比80年代之后矮大概5公分左右,而更大的差距体现下在吨位上,以中锋为例,60年代的中锋平均体重比今天少了将近30磅!我相信大多数球迷都知道在篮球场上5公分和30磅的身体差距能造成多大的碾压。这还是我没有去统计身高臂展弹跳这些同样重要的身体数据,否则碾压性的差距将会更大。
所以为什么我会说张伯伦的数据必须是得打折扣的,没办法216的身高,280磅的体重,对位球员平均比自己矮了十多公分,轻了60磅,这比赛要打得不轻松才怪了。所以为什么魔鸟之后的数据没人质疑了呢?因为从80年代开始,NBA球员的体侧数据包括身高就没有太大变化了,这说明NBA对人类的身体素质挖掘基本已经到极限了,大家的身体素质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比较,不会出现一个历史级球员面对一群矮自己半个头球员的现象。

2.稀释论是没有道理的
很多人想通过“稀释论”去论证60年代和今天的唯一差别就是高水平球员从8支球队“稀释”到32支球队去,但你不知道稀释的前提是溶质不变吗?69年代的高水平球员有今天多?我之前的数据已经充分证明了60年代的球员是普遍缺乏竞争性的,篮球人口变多,身体素质变强,训练更科学,本来高水平球员产生的概率就应该越来越大,哪有今不如古的道理?
发布于北京阅读 1711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家有YOYO龙

· 广东

这数据图有点新意 有几个说法能对应lz的论点:小时看过有杂志还有现在的体育网文都有提到过魔鸟时代之前的nba管理混乱,工资不高,甚至有不少吸drug的球员,在这一个没经济吸引力,名声又不好的职业环境,一些有潜质的篮球爱好者没有选择nba打球,甚至听说有几个球员去了nba后又放弃去从商了,,忘记有个球星不知是不是乔丹,说他母亲开始极力反对儿子去nba,担心他学坏了,但他说服母亲让他试打几年看看。。类似这类事情应该不少,。 这方面的论据可以查看当时nba球员工资与美国的平均工资差做对比,在看看现在nba跟其他职业的平均工资差,相信差异会很大。 而且,当年外援的质量也影响了竞争激烈性,记得到了90年代,篮网的一位欧洲三分神射手好像才是第一个在nba打出名堂的外援,80年之前的nba应该没优秀的国家球员加盟,尤其考虑到当时东欧和苏国跟美国的外交关系。。对比现在,nba顶级球星里外籍球员占比可不低了吧,虽然主流的还是美国本土 一个初创公司成立初期的“员工”质量跟他50年后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品牌的员工质量,肯定没法比的,硬是对比相差了50年的两代"员工"的工作数字是没什么意义,除了提到的球员本身质量和来源的差异外,比赛规则的成熟度,战术打法的丰富度和演变,都大有不同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