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真的nb
一直声称自己是什么“老北京”,到头来竟未曾到人艺看一场话剧,幸而昨夜补上了这一课。
昨天从北戴河回来遇上堵车之类的,从中午12点一路坐车到首都机场已经是晚上六点。但再看了这场7:30~10:15的话剧,深深被其震撼,根本不觉久坐酸痛。
这部话剧实在是太过优秀,太好了!有些能被称上“好”的艺术作品确实没什么突出的优点,斗胆说出来,如“哪吒”以及原来看过开心麻花的一些喜剧。但这部杜甫,却做到了处处皆好,感受到编剧、导演、演员的匠心,整场话剧都陶醉其间,深感压抑,将杜甫的后半生演的淋漓尽致。如果你能抢到票,请一定去看看北京人艺的话剧,如杜甫,李白,甚至更难抢的茶馆、正红旗下等话剧。
或许你已经看到了,导演和杜甫的演员是冯远征,难怪他在电影里的表演如此精湛,都源自于话剧表演啊(话剧表演更加考验演员的演技等,因为不能失误,以及和观众距离很近,更要表现出自己的“演技”)
这部话剧演尽了杜甫穷困的后半生,以及李白与高适,杜甫与高适以及杜甫与
严武的恩怨纠葛。
在李白与杜甫之间,我的同学、朋友往往会选择李白,而我更喜欢杜甫。
杜甫之所以伟大是有原因的,唐朝当代,李白的诗名远盛,杜甫却连唐朝自己人编纂的诗集都没有一首诗入选。话剧中好友苏涣感叹:你的知己得留到后世了!而最终到今日,杜甫的诗作傲视群雄,简直是“逆袭”,被称为诗史,诗圣。或许你我始终读不懂杜诗,或者喜爱不爱来杜甫,都是因为出生在“广厦千万间”之中,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优越生活条件,以及并没有一颗能身居高位还能忧国忧民的心啊!看了这部话剧,我体会到了杜甫后半生之穷困潦倒,更加走进杜甫以及他的诗作。观看时有很多话想说,此时却有些无言,最后深感被杜甫政坛不济,经济贫困,诗作不受待见仍坚持己见所震撼。
世人都喜爱盛唐的大好气象,殊不知安史之乱历经十年,天下人口十亡其七!此后唐国力大衰,一蹶不振,谁又能去在乎草民生死,唯杜甫一人耳!
最后说一下语言,全话剧有二分之一语言都是古文言文,还有穿插了杜甫诗作,演员能记下这么多晦涩的台词实属不易。这也是最后冯远征三谢台掌声才停下的原因之一吧。
杜甫,纵使再无人喜爱,我仍高声吟诵杜诗!
虎邦陶华碧
· 湖北他是德国的表现主义,跟国内科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不一样
2020以后我要事事如意
· 吉林毫不夸张冯老师是我童年阴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