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校园篮球,重视的到底是校园还是篮球?<br />——阳光组联赛应该为大学生敞开
楼主是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新生,想和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电影《德鲁大叔》里说过:为什么不爱篮球?篮球是这世界上最可靠的东西,不会抱怨,不会质疑,你扔下它,它会立马弹回来……
前天是第22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揭幕战,自此,新的赛季正式拉开战幕。一年的时间,基层赛—大区赛—全国赛,篮球热潮又将在全国高校间蔓延开来。千千万万热爱篮球的大学生,都以能打CUBA为骄傲。随着转播、场馆、文化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像职业联赛靠近,我们从小电视里看到的、心里幻想的场景正在慢慢实现,简单说,就是这种仪式感让我们更好的把自己幻想成篮球漫画、电视里的主角。但但但但但但但是!目前还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在梦里才能体会。
不熟悉CUBA的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平时侃侃而谈的和电视转播的,都是一级联赛。CUBA一共分为三个联赛,一级联赛精英组就是我们常说的“CUBA”,参加的球员全部是高校特招的高水平运动员。二级联赛分为体院组和阳光组,阳光组要求参赛运动员必须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正常录取未享受任何体育加分政策的学生;体育院校、各类院校的体育院系学生均不得参加比赛;三级联赛是高职、高专组,由职业学院和专科院校学生参加。所以对于普通的大学生,相对于精英组和体院组来说,阳光组涉及的范围更广、人数更多,是阳光组给了我们这些不是体育专项出身的热爱篮球的学生一个机会,一个站在更大舞台上代表自己学校比赛的机会。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CUBA阳光组的比赛,也希望校园篮球在不断完善改革的发展道路上也让阳光组联赛得到应有的重视。我相信篮协和国家一直提倡的大力发展校园篮球,并不只是为了让篮球专业的人参与,校园篮球是建立在校园之上的,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学生热爱篮球,才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专业,向着职业球员发展。但是受众群体也要是全体校园呀,选拔除青训球员以外其他的优秀人才确实是一项重要因素。但是就算是精英组的顶级球员,每年可以进入CBA的也屈指可数,进入CBA以后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国情来说,我们确实做不到像美国那样完善的篮球体系,美国的各年龄段联赛细化的恐怖至极,运营与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也无可挑剔,毕竟对于美国,选拔篮球人才的方式是校园篮球。对于中国,我们还是以体校和青训出人才的方式,在一代一代的发展下前行,近些年逐渐开始重视校园篮球,也开始了各级联赛普及的模式,从CUBA到“李宁杯”全国高中生篮球联赛到“耐克高中生篮球联赛”再到“Jr.NBA”、“中国3X3”等等,都是进步的体现。这也打破了中国篮球只有体校和青训的单行道,让更多热爱篮球的学生有了机会参加进来。
在中国提到篮球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CBA,场上场下皆然。而相比之下的CUBA,在国内关注度就少了很多,可能只有一些拥有CBA级别潜力的球员才会被人们所熟知。高中篮球就更不被人们所了解。的确,高中和CUBA的大部分球员都无法登上星光闪耀的职业舞台,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涯都是充满着坎坷和一次次的跌倒。的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篮球生涯相比之下会短暂。大部分球员都会脱下曾经的战袍,或依依不舍地,或满含遗憾地和自己挥洒汗水和热血的球场告别,然后和千千万万个人一样走向人生中的下一站。虽然结果不一定是完美的,但至少不负青春。这条路也许不会有终点,亦不会一帆风顺,但却同样精彩。我就是千万热爱篮球的学生之一,我们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天赋和技术,也没有付出过那样的汗水和辛苦,但是在热爱上我们并不输给每一个人。
在现今推崇校园篮球的大环境下,各个高校也逐渐重视起来,就拿今年第22届CUBA一级联赛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大区,配上准者、斯伯丁等更多赞助的支持,基层赛区从七省扩展到14省、23校增至46校,赛制方面基层赛主客场赛制扩军100%(要知道,所有打球的男孩梦寐以求的就是代表自己的学校站在主场打球,这种仪式感是无可替代的。),加上全国32强开始的双败淘汰赛制····……改革年年都在进行,今年新的改变又是眼前一亮,CUBA已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像着职业联赛发展,有了国家、篮协、大体协等层面的大力支持,我们学生联赛只会越来越好。现在篮球的竞争也代表了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就像所有运动一样,球队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篮球水平,尤其是最引人注目的篮球。所以学校也会尽全力支持自己的球队,但是对于太理这样的篮球名校来说,我们的精英组那是无人不知的西北王,早在北大建立王朝之前不知多少年,我们就一直遥遥领先着各大高校的篮球水平。也许也就是因为这样,阳光组在太理就不被重视了,甚至是不组建阳光组校队。也许是因为在外说CUBA名校没有人会说阳光组,本身影响力就不大,加上理工大的精英组过于出色,强大的光辉使得其他级别的联赛关注度更加的微小。到了阳光组这里,存在的意义就没有那么的重要了,精力和经费也都没有必要投入了。但是我依然渴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如果因为实力差距无缘并不丢脸,但是连机会都没有,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对我们普通大学生所说的CUBA,就是阳光组,我们也渴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哪怕投资甚微,我只想站在球场上,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
《灌篮高手》里最让我感动的是樱木花道忍着伤痛,强撑着申请回到赛场的时候。每当比赛的时候,那句“我最荣耀的时刻就是现在”,一想便热血沸腾。那首“直到世界尽头”也是每次热身时让情绪爆发的必备歌曲。重视校园篮球,不能仅仅是为了打球而打球,如果只是走投无路才被迫选择篮球,那才是看似成功的政策背后最悲哀的结局。校园篮球不是青训,我们也不是在体校,校园篮球应该是更快乐更普遍的,我们希望可以“带我们一起玩”不要让普通的大学生产生这样的落差感,在谈技术和输赢之前,起码得让我们有机会参与进来吧!CBA的全明星增设了CUBA球队打CBA星锐,这表明了对CUBA的重视,希望被重视不仅仅是Basketball,更是Chinese University。
舔啊
· 浙江对我们平凡人来说 披上阳光组的带着校名的球服就已经是上限了 但客观而言 阳光组并没啥观赏性 没什么商业价值所以没什么推广力度
中年甲组
· 辽宁作为一个阳光组的教练,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阳光组的水平。客观的说,阳光组因为自身的特性,水平低于高水平组(或者超级组、精英组、一级联赛)是必然的,因为选手的起点和能力都先天的低;但是,如果说阳光组因为水平低而缺少吸引观众的魅力,那我不敢苟同。如果以我队为坐标,客观的评价一下阳光组的水平的话,那么,阳光组全国八强的水平,应该有在省内一级联赛打进前8甚至前6的可能,这一点,根据各省水平的高低会略有浮动。2014年,CUBA在我省未分组别,全部混战,前3名参加超级组的分区赛,结果第三名的是阳光组的队伍,第四名是我队。 第二.阳光组的市场前景。回顾五届阳光组全国赛的决赛进程,我认为阳光组在市场运营上还大有潜力可挖。第一届在吉林长春东北师大,暑假期间打的,观众很少;第二届在黑龙江大庆八一农垦大学,小组赛阶段观众一般,进入八强赛后观众增多,半决赛自发的观众接近满场,决赛有主办学校组织观众,满场;第三届在广东东莞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的篮球氛围不是吹的,广科的学生观众很热情,并且有专业的啦啦队,进入淘汰赛后,主场地基本观众满场,半决赛决赛爆满;第四届在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观众参与度一般,半决赛决赛基本满场;第五届改制为三级联赛,北区在黑龙江鹤岗,鹤岗体育局承办,南区在广东珠海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南区的比赛到了决赛观众也很多,北区的比赛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大学生的三级联赛分区赛决赛卖票并且爆满加座你敢想?我当教练的以前是没敢想啊。。。当然,北区决赛的精彩程度也配得上卖票,双方整场撕咬,常规时间最后几秒2+1追平,3分绝杀失败,加时赛连续神仙球。。。。。。总之在现场观众的热情助威中,贡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其实,每年的比赛从市到省到全国赛,始终都有不少观众很关注比赛,甚至自费随队观赛,在市场运营上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可挖的,造成现在这种默默无闻的局面,主要原因有2个:第一,对于CUBA次级联赛这个市场缺少深度的宣传、开发和运作,全国各省的基层赛,绝大多数客观上在一种满足于“比赛打了”的状态下运行,各地的学生体协作为主管部门难辞其咎,低层的基层赛——市级的比赛,很多在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下运行;第二,阳光组的比赛水平确实参差不齐,这就牵涉到第三个问题——阳光组球队的运行状态,对一些球迷来说,缺乏吸引力。 第三.阳光组球队的运行状态。根据我们的了解,全国的阳光组球队建设,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和两极分化状态,在“优秀”的这一级,可以保持球队甚至梯队的建制,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充分的训练条件保障甚至有的学校会有免除学费这样的优惠政策,球队能够坚持常年正规化、系统化、专业化训练,有比较成熟的战术体系;与此相对应的“一般”这一级,大多数的球队有名义上的教练,但是不能坚持训练常态化,很多球队在秋季学期开始后才根据比赛任务组织挑选队员,开展训练,这样成绩自然不会太理想。 第三.困扰阳光组球队发展的因素。第一是学校的政策,刚才在第三点里提到了,有的学校甚至会为校队球员免除学费,以此来吸引有特长的普通学生;与此相对的,有的学校连训练场地都不能保障。同时,教练员带队无任何政策,不算学时,没有酬金都是常态,学生参加训练不能充抵学时,比赛有成绩考试不能加分,在评优评先上没有政策,甚至没有训练补助,这些,都是全国阳光组球队的普遍现象。没有政策,就没有教练员的投入热情,没有学生的投入保障。像我们这种十多年能坚持往球队投入,年年自己倒搭钱,又当爹又当妈的。。。。。不是没有,太少了,另外我们这样我们也累啊。。。媳妇也不乐意啊。。。第二是生源,这一点一级联赛的队伍也有,但是没有阳光组这么困扰,一年天堂一年地狱用来形容阳光组球队的生源状况最恰当不过,教练没啥自己能选择球员的权利,招生什么情况只能求天保佑,球员练着练着失恋抑郁了、找工作不顺利了、要准备这个那个考试了、自己觉得打不上主力缺乏动力了。。。。。你得做好随时改变阵容的准备,不管什么材料都得能做出满汉全席来,说实话,我看着手底下有些队员真的挺发愁的。 最后做个小结。 阳光组的存在,绝对不是给爱好者提供个过瘾的机会这么简单的问题,当然,它也承载不了给国家输送专业篮球人才的任务。从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我认为阳光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实现了上级联赛与普通学生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极大的丰富了CUBA作为中国大学顶级联赛的层次和纬度,CUBA作为中国大学生的顶级联赛,不应该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说句题外话,作为个半吊子的篮球圈人,个人认为CUBA未来2、30年都不太会成为中国顶级联赛的主要人才输送地),同样要为普通的篮球爱好者提供参与的角度和平台,如果没有这样的融入机制,那么久而久之,CUBA联赛对于普通学生将会产生疏离;同时,通过这个平台,将为中国篮球培育更多的“篮球人口”,培育更多的潜在人才,这一辈的学生可能不会自己投身到这项运动,但是他们还会有子女,子女还会有子女。。。。。。。。 最后,我用首次在全国赛夺冠时准备好的讲话来结尾(虽然当时没人采访我),首先感谢大体协能够举办这样一个比赛,给了我们所有普通篮球爱好者一个展示自己、实现梦想的平台;第二,感谢现场所有热情观众和远道而来的校友,还有通过直播为这次比赛加油助威的所有人,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参与,比赛才会更精彩;第三,感谢今天的对手,和我们一起为大家贡献了精彩的比赛。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