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鞋新谈# Kyrie 2 EP&iD浅谈

avatar
关注

Kyrie 2

hello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monkey,这周有点忙今晚才来把一直在写的欧文2浅谈发出来,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双球鞋,也是大学后三年一直陪我的一款球鞋,我对他感情非常深,带领过院队进入决赛,也和校队一起进入过基层比赛八强,也算陪着经历了很多的战友之一,话不多说,let‘s go!!

外型

当你第一眼看见Kyrie 2,你一定会被他迅捷而凌厉的外形所吸引,俊俏张扬的外底,让人远远望去就想立马穿上它做一个crossover;从Kyrie 1开始nike设计师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去收集欧文的比赛数据,每一次启动、急停、切入、投篮、落地都被考虑在内,这些数据都被记录用来开发一双适合欧文这种“华尔兹”式球风的球员;

Kyrie 2也是nike basketball旗下第二十款个人系列签名鞋产品线,Kyrie 2的张扬的外底,灵感源于摩托车在转向过弯时与赛道的接触,赛车手降重心,为直线提速做好准备;可以想像摩托车台在过弯时所带来的摩擦力抓地力如果以某种方式融入篮球运动中变向启动中是何等的天作之合,于是LEO Chang做到了,他创意的将这一灵感淋漓尽致的运用在篮球鞋之上,于是Kyrie 2也就此诞生;

科技配置

外底:仿摩托车胎外底提供绝佳的场地感和抓地力

前掌:无气垫配置带来场地感的同时,也同时造成了对大体重球员的不友好;

后掌:zoom air气垫带来足够的缓震感

鞋身前部:脚趾处有360度环绕保证脚趾尽量减少伤害

鞋身中部:魔术贴的设计让鞋整体包裹性更上一层楼

鞋身尾部:海绵填充非常丰富,每一次变向紧锁脚踝而又不觉束缚

实战体验

本人情况:身高176,体重145,“中规中矩洛瑞型”后卫,在校队打双能卫,得分为主,主要以突破、快攻、三分这三项进攻手段为主;

包裹 9/10 Nike iD版本;8/10大货版本

Kyrie 2的包裹在我第一次尝试大货版本时,我就为他紧致的包裹感欲仙欲死(逃),

在这里我给出了大货版本和iD版本不同的评分,是因为大货版本的鞋型更宽,相对来说包裹性没有iD版本给我带来的更为惊艳,可以说是完完整整的紧贴你整个脚部每一个部分,伴随着你每一个动作,给你带来极致的感受;

抓地力9/10 iD和大货版本鞋底相同

Kyrie 2的鞋底纹路造就了它不凡的抓地力让你无论是在塑胶场地亦或是木地板场地都能给你带来绝佳的体验,让你说走就走想停就停,这里说一点我买的水晶底的Kyrie 2在木地板的抓地力更是极致,完完全全可以给到9.9分的水平;

抗扭转7/10 iD和大货版本鞋底相同

中底抗扭转这双中规中矩,至少在我实战体验当中,没有任何让我不适的感受,也没有让我很惊艳,因此只能给他打7分;

缓震5/10 iD和大货版本鞋底相同

鄙人是个后卫因此对缓震要求几乎没有特别多,反而不太喜欢厚Zoom带来的极致缓震感,例如詹姆斯各代Zoom AIR气垫都让我感觉运动行进突破中过于拖泥带水;但是由于我是一个精英袜爱好者,所以一般可能会穿精英袜,对缓震真的没有什么要求;但是Kyrie 2的后掌真的是毫无Zoom的感觉,且前掌本身就无任何缓震科技,因此缓震这一栏只能打5分。

保护性8/10 iD版本;8/10大货版本

Kyrie 2的保护性让我确实没有太过于让我惊艳的部分,但是它的保护又让我在实战中感觉非常舒适和恰到好处,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魔术贴和鞋带的分布,我在实战的体验就是脚趾一圈会有涂层防止你脚趾急停受伤,对脚踝的保护是那种给你留有余地而又紧锁住你脚踝让你减少崴脚的风险。因此这里我给它保护性打8分。

耐磨性 7/10(由于我的大伙版本Kyrie 2是水晶底所以不做对比)

耐磨这里会有话说,因为欧文这双鞋我一共买过三双,前两双都是水晶底,而我又是那种水泥地,塑胶地,木地板都会去打球的“多栖选手”,前两双几乎平均寿命都在3个月附近,前掌全部磨平,于是在工作之后我又收了一双XDR底的欧文2 iD,也可能是我打球次数急剧减少,从以前一礼拜6-7次变成了现在的1-2次,我这双iD欧文2鞋底纹路还是非常的清晰可见,因此我会给一个折中的分数7分。

综合评价:欧文2是一双极其适合速度快多变相又有一定投篮能力的选手,非常均衡的能帮你快速启动,急停,切入,起跳上篮终结亦或投篮前的脚步调整也能给你提供最快的反馈,在我心中这是一双非常非常完美的实战篮球鞋,我会给综合评分8.5分,因此我会非常推荐速度型后卫来上一双这样的球鞋去球场上炫技!

球鞋设计故事分享

在篮球运动中,过去的球鞋设计师始终围绕着外底做了大量的实验,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去使得球鞋外底适应于篮球运动中与地面各个角度的接触,同时不同的运动员他们的发力方式发力习惯都不同,甚至可能同一个动作不同的运动员所采取的发力方式都不同,这也造成了每一款球鞋不可能很好的去针对某一类位置的球员,而Kyrie 2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灵感来源于摩托车赛中车胎过弯。

这就是这个灵感的来源,看看竞速赛中摩托车的轮胎,摩托车赛道普遍平坦且转弯很急充满了变速变向,你可以看到这些运动员在转弯时重心压得非常低,在如此低重心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速度以及稳定性。他们的膝盖离地面的距离就好像只有一厘米,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当NIKE设计师观察到这样的细节时,非常为之触动,很多的原理存在于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方式之间。当你看到他们赛道转弯处时,边缘同样存在一定角度,在转弯时,让你的轮胎与地面可以稍微呈现一些可控的角度。

通过这个鞋底系统,你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你脚部的每一处力量以占据你在进攻过程中最大的主动权。这就是Kyrie 2鞋底灵感的来源。这些年nike的设计师一直尝试在球鞋中底不断进行调整尝试,将技术融合于运动并将运动表现带入另一个高度。当一名球员在尝试做空切,对于脚部外侧我们更多的关注中部,但对于内侧而言,我们则作相反的尝试。

在篮球比赛跳起落地过程中,总是前侧边先着地,然后是中部。所以你需要球鞋的这两个部位协同工作,尽力让脚可以从容的朝向任何角度发力。经过反反复复的调整找出最合适的方案去确保球鞋的稳定性。

早些时候,nike设计团队有一个类似箭尾型模式的样本,就是为了测试一下鞋底。最初就是将箭尾型的模式引入,作为标准和基础,就是想测试一下我们鞋底处理成为弧度的部分是否可以起到预想的作用。这个箭尾型的模式很有可能并不太适合这双鞋,因为鞋内的空间被挤压的可能太过严重,所以中底不能如所希望的那样达到各种移动的需求。脚下也会感觉非常生硬。

整个大底的设计都是以篮球运动本身作为基础的。抓地力必须结合鞋底进行设计,所以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就是nike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肯定不能随便将一种模式就甩在这双鞋上。所以nike很快意识到他们必须处理好鞋底的抓地力,它是配合鞋底弧度起作用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看到Kyrie 2的鞋底在不同方向上的纹理,从后跟到前掌再到中部,这些纹理可以更好地帮助球员空切和突破。在中 部,更像是放射性的形状,这对于多方向上的移动很有帮助。

发布于上海阅读 4496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米兰的打鐵匠

· 湖南

好帖,实战党帮顶。

亮了(21)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詹姆斯的99号球迷

· 浙江

1-6 欧文2最好穿!

亮了(12)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