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于邺城旧址置灵芝县。此时安阳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 而杨坚想消灭的不仅仅是邺城,另一座六朝古都,也上了他的黑名单,这就是建康(今南京)。589年,隋朝消灭了割据在江南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局面,实现了对中国的统一。为了消除南方割据的隐患,杨坚对南朝的都城建康实行了消灭计划:荡平了城市不说,还将土地开垦成农田,这座名城也就暂时消失了。不过,与邺城被彻底毁掉不同,南京却顽强的浴火重生了。先是在隋代后期,原建康城重新出现县的建制:金陵县。此后,整个唐代,南京都是一个小县城。到了五代十国,江南重新割据,地理位置险要的金陵成为了南唐的都城,就这样,这座被刻意打压的城市,历经近四百年,竟再次成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