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测评2】Adidas N3XT L3V3L,年度前五?
关于重量:应该说在近两年的高帮实战篮球鞋来讲,尺码42 2/3约350g单只的重量实在是让人惊喜,这得益于Adidas对中底材质的研发了。很明显,lightstrike比boost,甚至是bounce的重量都要轻,未来Adidas的篮球鞋也有在向lightstrike技术倾斜之势。不过,虽然lightstrike中底在重量上做了减法,但随之而来的是极其容易产生的褶皱和让人生疑的缓震耐用性。另外,与其说这是一双高帮鞋,还不如说是假高帮(类似于Crazy Explosive 2017或是Hyperdunk 2016 Flyknit)。
关于支撑、包裹性:Adidas N3XT L3v3L没有鞋带的设计,难免会让人对鞋面的支撑、包裹性能产生怀疑。头一次上脚去实战,我也确实有觉得一些不安,不敢过多的去做动作。但是从第二次实战开始,我已经开始习惯并且也认可了这双鞋子,期间也有试过踩到别人脚上的情况出现,但是并没有发生意外。之前的所谓不安全感,似乎更多的是心理在作祟。一体的prime knit织面和脚部十分贴合,鞋内跟腱处设置的小枕头也很舒服,加之鞋本身轻盈的重量,什么Adidas祖传不跟脚的情况,在鞋面材质松垮之前几乎是不存在的。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无鞋带的鞋面系统的耐久度是有多少呢?毕竟鞋口就是看到的那么大了,脚一进一出,一出一进,日复一日,,你懂的。
关于缓震:lightstrike作为Adidas新研发的中底缓震材料,初次上脚这双配备全掌lightstrike的N3XT L3V3L就能感受到后掌的软弹,形变也十分明显。而前掌的感觉就不太强烈了,实战期间也没感觉到震脚,也不会觉到有卸力,启动还算干脆。应该说前掌的调教还挺适合我这种小体重1~3号位的。但是,在经过2场的实战以后,lightstrike中底已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褶皱,脚感虽然还没有明显感觉到有变硬,但是依然让人担忧它的缓震耐久度,会不会连bounce都不如?
综上,对于左右脚踝均崴了n次的业余选手,进攻也靠速度,能跑能跳的我来讲,我会觉得N3XT L3V3L还算比较适合我。尽管假高帮、无鞋带的设计让人感觉不稳妥不安全,一体化的鞋面似乎也并不足够一直维持强韧,但无论从鞋面与脚的贴合程度,或是并没有对我的瘦脚造成任何方位的硌脚感的外侧外置大块tpu和后跟内置小型tpu,以及鞋底前掌的加宽处理等,实战起来的动态表现比想象中要好,起码目前来讲,总体的稳定性还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缓震形变较大,可能不适合内线巨无霸,更推荐给1~3号位,脚型不宽的选手。另外,插入一个槽点,有看到人问,万一,万一真的穿着N3XT L3V3L崴脚了,怎么把鞋子脱下来?(赛季初老鹰的特雷杨就是穿的N3XT L3V3L踩到别人崴了脚T T)
评分:
透气性C-(prime knit鞋面密不透风,汗脚的要谨慎)
抓地力A
耐磨性B+(水泥地的话当我没说)
支撑包裹性A-(需要挑好尺码和磨合好,假高帮;耐久成疑)
稳定性A(受耐久影响,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启动性A-(鞋身总体很轻,鞋面一体成型;鞋底整体较为平整宽大,后跟中底突出且重量集中,稍有负分)
缓震性A-(不同体重可能感受不一样,不具备通用性,个人认为1~3号位没有问题;耐久成疑)
综合性能A-
性价比B(原价1499,除开部分尺码或是配色,能低于6折买到Adidas旗舰款的情况是越来越少见,有极限操作的可以忽略。另有,新中底材料lightstrike的缓震耐用性,和无鞋带一体化鞋面系统的包裹耐久性依然得打个问号,这两个不确定因素是对鞋子的性价比造成很大的影响)
测评写得不好,请指教!自导自编自演自拍不容易,能偏一些点赞点亮或是推荐就太感谢了!
(第一期是Marquee Boost高帮,本期第二期是N3XT N3V3L,预计第三期我还是会把bounce鞋款的实战测评做出来,欢迎插眼)
zxr13
· 北京装备区就应该多一些这种用心的干货。赞一个。
零极限
· 浙江大胆点 前三